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杨绛100岁感言原文 102岁杨绛:不喜祝寿 花自芬芳

导语:走到生命的边缘我们三个江洋炖什锦佳肴7月17日,将庆祝江洋先生的102岁生日。电话打来,“谢谢你的好意。杨先生说是他帮我挡的。我真的很抱歉。”照顾丈夫十几年的保姆吴阿姨,真诚体贴。江洋有一篇散文叫《看不见的衣服》,说她和钱

走到生命的边缘

我们三个

江洋

炖什锦佳肴

7月17日,将庆祝江洋先生的102岁生日。

电话打来,“谢谢你的好意。杨先生说是他帮我挡的。我真的很抱歉。”照顾丈夫十几年的保姆吴阿姨,真诚体贴。

江洋有一篇散文叫《看不见的衣服》,说她和钱钟书最想要的是一件“神仙法宝”,而不是一件“看不见的衣服”。在生活中,她几乎是“看不见”的,极其低调,并且隐藏在世界的喧嚣之外。然而,陶陶专心学习,几乎拒绝所有媒体的访问。

国务院所属宿舍小区南沙沟,是一栋三层的老房子,安静得能听到鸟叫声。在数百户人家中,唯一没有封闭阳台的公寓是江洋的住所,目的是“坐在房子里能看到蓝天”。阳台上植被茂盛,篱笆外长出几盆蓝草伸向天空空。窗户前,一棵生病的柏树和两只喜鹊飞来筑巢。杨先生特意把扫帚上的小树枝捡起来用。

“我不和任何人争论,也不在乎和谁争论;我热爱自然,其次是艺术;我的双手被生命之火烘烤取暖;火快灭了,我准备走了。”她坐在屋子里的大书桌前,通过翻译英国诗人兰德的那首著名的诗,写下了她那颗沉默的心。曾经的“我们三个”,现在只剩下她一个人“打扫现场”。

多年前,钱钟书给她的评价最高:“最贤惠的妻子,最有才华的女人”。现在,她在这个快速的时间里是一个不变的地方,带着一丝宁静和温暖的舒适。让人们看到,“活着是有希望的,可以这么好”。

不可阻挡的步伐

见证五四运动的唯一活着的作家,就是守护历史记忆

江洋选集的修订版预计将于年底推出

网络传记《江洋的百年演讲》拼凑而成

7月17日,将庆祝江洋先生的102岁生日。记者从相关人士处了解到,江洋从来不喜欢过生日,今年也不例外。她的朋友也说,他们不会参加生日的兴奋。她一直对这些喧闹的活动不感兴趣。据人民文学出版社消息,《江洋全集》修订版预计今年年底出版,其中将收录江洋近年来的作品。记者了解到,网上广为流传的百年感言,并非杨先生所作,而是从《文汇报》一篇文章中摘抄,与其他内容拼凑而成。

江洋熟悉英语和法语。1957年,她在西班牙接受了《堂吉诃德》的翻译任务,被告知可以翻译任何语言。然而,在仔细比较了五个英文和法文版本后,她觉得这些版本不能代表原文。于是,年近60的她,从零开始学习西班牙语,直到1961年才开始翻译。1978年4月底,《堂吉诃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个译本曾经是邓小平送给西班牙国王的礼物。后来,西班牙国王授予江洋智慧之王阿方索十世勋章。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关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堂吉诃德》已经印了68次,卖出了95万套。

这些年来,杨先生一直写个不停,《我们仨》和《走向人生边缘》相继出版,一直到他百岁以上依然如此。三联书店总编辑李鑫透露,《我们仨》已出版100多万册,重印十余次。《干校六记》《饮茶》等其他单行本也被转载。

关透露,今年年底,人文社将推出《文选》修订版,收录杨先生近几年的作品,其中有不少未发表的作品。不久前,他还与责任编辑胡、一起拜访了杨先生,讨论了语料库的修订问题。"我们通常在她生日前去看她,并谈论语料库的修订。"

最近网上一篇《江洋百年演讲》疯狂转载,尤其是被李开复等大V转载后,流传甚广。据考证,这篇文章的前几个字说:“我已经一百岁了,我已经到了生命的边缘。我不知道我能走多远,我的生活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很快就会回家。我要洗去这百年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造小天地”的感觉,却在自己的哮天田野里过着平静的生活。想了想,心静如水。我要每天相安无事,好好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它确实来自《坐在生命的边缘》——江洋先生的百年问答,但背后的许多人生感悟却是拼凑而成的。

据悉,杨先生近期创作的《剪辫子的故事》《谈红楼梦》《鬼子来了夜游江洋》等作品也将收录其中。此外,还有一些文章正在创建中,尚未确定。“因为她对自己的作品非常负责,所以会反复修改。她还在改《洗澡》,所以不会讲未完成的作品。”王睿说:“据我所知,她在写一些关于回忆历史的文章。她想把当时看到的写下来,因为如果五四运动在场,恐怕就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好朋友的祝福

江洋对喧嚣不感兴趣

身边的朋友对江洋生活的解读

面对江洋即将到来的102岁生日,江洋的朋友们不愿意参与其中。“我会选择另一个时间去看她。”解放军艺术学院前院长陆说:“她对这些活泼的声音不感兴趣。”每次去看她,最多都会呆一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怕打扰到她。

今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卢建德也和朋友一起拜访了杨先生。当时他问杨先生最近怎么样。她的原话是:“吃饱睡好。”陆建德说,杨先生精神很好,经常读书写字。“我们读了她的一些文章,问了她很多问题。她的思维非常敏捷。”

外国语学院钱洋的朋友郑土生经常来他家做客。今年3月,他还拜访了杨先生。“杨先生身体很好,走路轻快,思维敏捷。只是我的耳朵不太好。我基本上是和杨先生以书面形式交谈。她问什么问题,我给她写下来。”

《江洋文选》的主编说,他每次去杨先生家都是“触摸仙女”。“她真的活了下来,学会了。她过着有规律的生活。她早上起来运动,打八段锦,走路,现在可以下楼转圈了。每天练习书法,看电视了解时事,自己写一些东西,态度很积极,特别是正能量。这些都源于她对文化和人性的信仰。她相信人是好的。她有底线,所以她特别不明白为什么朋友之间的信件可以拍卖。”

充满爱心的头脑

向“好阅读”基金捐赠了1000多万英镑的版税

朋友们哀叹他们的生活充满了仁爱

据悉,杨澜的稿费和写作权早已交由清华大学保管,并设立基金资助困难学生;该基金以“好读书”命名,据说迄今已从两人那里获得近1000万元的版税。关说,这也是杨先生令他非常敬佩的地方。“我们每次交稿,都是直接转清华。”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外语研究所的郑土生表示,钱洋夫妇愿意帮助年轻人。“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贴上了“5·16分子”的标签。那时候毕竟年轻,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想过自杀。他把欠外国语学院同事的钱都还清了,其中欠杨先生75元,可能是因为他还钱的态度让人起疑。江洋先生把钱扔进抽屉,并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不需要马上还钱。我们很快都会去干校。拿钱买必需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你应该注意你的健康。郑土生看到这张纸条,激动得浑身发抖。当时研究所里的人都很害怕,没有人敢安慰他。对于这件事,郑土生说,他已经想了杨先生一辈子了。

说杨先生的退休工资不高,稿费是捐的。她的生活很简单。“有一次,她穿的鞋子相当别致。她说是钱媛,我当时就哭了。”每次和杨先生交往,王睿都很感动。“你和她相处的时候,感觉不到她是个高手。她很放松。她很平和,说话很简单,但字里行间很睿智,能让你感受到一种人格魅力。”

关说,每次去见杨先生,他都觉得自己好像受洗了一样。“对她来说,名利是不考虑的。当你去她的家,你可以看到她的家很简单,但她一直在写作,关心国家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她给我们讲了她的写作,讲了她对过去、对五四运动、对辛亥革命的回忆,包括她自己对《红楼梦》的看法。”

郑涂生将钱杨描述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不可多得的文化圣人。“他们不会在任何压力下说出违背自己意愿的话,很少有人能做到。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爱,追求真理,不惧怕权力。这是我最佩服的地方。”

才女江洋

谁说白发千枝雪一缕兰一缕香

才女江洋的情怀

早期的仙女很神奇

江洋的父亲杨荫杭在辛亥革命前夕从美国留学归来,到北京一所法政学校任教。1911年7月17日,出生在北京,名叫嵇康,绰号“阿姬”。12岁进入苏州振华女子中学。在父亲的引导下,她迷恋上了书中的世界。有一次父亲问她:“阿吉,我三天不让你读书。你好吗?”她说:“不好。”“我不让你看一周?”她回答:“我白活了一个星期。”

高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诗,还指导学生读诗。她的论文被学校杂志选中了。一篇《斋居书怀》是用模型写的。“世界都是有利可图的,骚乱就像赛车。在这里旅行,摆脱庸俗是安全的。”老师的认可——“仙童好安静”。

江洋在钱钟书之前就已经成名了。《围城》出版时,人们都在问钱钟书是谁——江洋的丈夫。1943年,江洋的第一部仍在小学任教的话剧《心满意足》大获成功,一鸣惊人。她的笔名“”也叫凯。此后,江洋先后创作了喜剧《化真为假》、《游戏世界》和悲剧《冯旭》。

散文天生就好

八年后从干校归来,江洋写下了《干校六记》,名字仿自沈复的《浮生六记》,记录了干校的日常生活。这本书自1981年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

胡乔木很喜欢,曾在上面写了16个字的考题:“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缠绵不绝,说的是真话。”欣赏江洋朴实无华的文字,朴实无华的文风,没有哭天抢地的指责,没有阴郁深沉的怨恨,就这样淡淡地诉说着一个时代的荒诞与残酷。

女儿钱媛用一句话说:“我妈的散文就像绿茶,一路加水,却依然清香爽口。爸爸的散文就像咖啡和酒,浓烈刺激,喝完就完。”就连钱钟书自己也承认“江洋的散文比我的好。”他还说:“江洋的散文天生就好,谁也学不来。”

2003年,《我们仨》出版,满足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中国人。时隔四年,96岁的江洋出人意料地推出了散文集《走向生命的边缘》,探索生命的价值和灵魂的下落,受到了评论家的称赞:“96岁的文字有新生婴儿的纯真和美好。”

最情绪化的妻子

1932年3月初,去看望老朋友孙令贤,孙也去清华看望他的表妹,不是别人,正是钱钟书。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清华古月堂门口。在江洋的眼里,钱钟书穿着绿色的布大衣,脚穿羊毛底的布鞋,戴着一副老式的眼镜。当时他们只是匆匆见了面,连一句话都没说。当被问及是否是一见钟情时,江洋说:“世界上可能有一见钟情,但我没有这样的经历。”后来,钱钟书给江洋写了一封信,在“工”字堂见面。见面时,他的第一句话是:“我没有订婚。”江洋回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他们开始和红岩交流,“越写越勤,一天一封”,直到江洋意识到:“他放假回家了。当我感觉更糟的时候。静下心来难受,这就是谈恋爱。”

当江洋的创作期刚刚开始并稳步上升时,钱钟书说他想要一部小说,江洋毫不犹豫地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并愿意做一个火炉下的仆人来鼓励他创作。江洋渴望看到钱钟书的手稿。每天晚上,他给她看写好的手稿。江洋笑了,钱钟书也笑了。他们经常放下稿子,相对而笑。

很多年前,江洋读到英国传记作家对理想婚姻的总结:“在遇到她之前,我从未想过结婚;我和她结婚几十年了,从来没有后悔过和她结婚。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娶另一个女人。”念给钱钟书听,钱马上说:“我跟他一样。”江洋回答说:“我也是。”

“文化大革命”为她的丈夫辩护

钱钟书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贴了一张大字海报,而江洋在左下角贴了一张小字海报来澄清他的论点。现在群众已经炸了窝,江洋作为“牛鬼蛇神”,还敢贴大字报为自己辩护!她立即被拖到1000人的会议上批评并向公众展示。当时宗璞、李健吾等人也一起被批,其他人则低着头。只有当江洋被迫推翻她对资产阶级反动权威的信念时,她才跺脚,激动地争辩说:“这不是真的!这不符合事实!”这方面的“金刚怒目”让很多人刮目相看。

1969年,他们被送到干校,安排到江洋种菜。在翻译家叶的印象中,白天照看花园。她利用这段时间坐在小马上,用膝盖当写字台,读书写字。和杨澜一起被下放的同伴回忆说:“你看不到她的忧郁和悲痛,总是面带微笑,说文革期间对我最大的教育就是混迹群众。”

我们三个走散了

1994年,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只有江洋一人照料。不久,女儿钱媛因病住院,离钱钟书半个多城。那时,八十多岁的江洋正在来回奔跑,工作非常努力。

“在钟书生病的时候,我只想比他多活一年。男人在关心人方面不如女人。我尽力维护自己,争取‘先夫后妻’。订单拿错了不好。”1997年,江洋称女儿钱媛为“我生命中唯一的杰作”。一年后,钱钟书病危,日子过得并不好。江洋附耳说道:“别担心,还有我呢!”“钟书跑了,我也想逃,但是逃到哪里去了?我根本逃不掉,我必须留在这个世界上,打扫现场,尽我的职责。”钱钟书留下了几麻袋似天书的中外文手稿和笔记,有7万多页,也是被江洋接手整理得井井有条:2003年出版了《荣安阁笔记》三卷,外文笔记178卷,2011年还出版了《钱钟书手稿和笔记》中文版20卷。

江洋的亲戚告诉她,她严格控制饮食,少吃油腻的食物,喜欢买大棍子骨头,打碎用黑木耳煮,每天一小碗,这样可以保持骨头坚韧。她每天用枸杞和西洋参泡茶。她也习惯了每天早上散步和做野鹅。她经常在树下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年纪大了,就改成每天在家慢慢走7000步。直到现在,我仍然可以弯腰触摸地面,我的腿和脚非常灵活。

在《我们仨》中,江洋写道:“三里河公馆曾经是我的家,因为我们仨。我们三个分开了,但是家里没有人。只剩下我一个人和一个老人,就像一个疲惫的旅者,快要死了;环顾四周,你能不感叹‘人生如梦’‘如梦泡’吗?”

“但是,尽管如此,我觉得我的生活并没有空空虚;因为我们三个,我过着充实而有趣的生活。”文字/记者罗玉玲

原标题为:“百岁杨七月幽香培兰”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张定边 元末将领张定边有多厉害下一篇:寇准求教 丁谓与寇准是什么关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