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中英建交 中英建交始末:从“半建交”到“大使级”

导语: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并愿意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然而,直到1972年,双方才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个过程已经经历了22年。这是因为英国在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在联合国追随美国,支持台湾省国民党当局。毛泽东、周恩来

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并愿意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然而,直到1972年,双方才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个过程已经经历了22年。这是因为英国在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在联合国追随美国,支持台湾省国民党当局。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领导人坚持原则,理性、有力、克制地与之斗争,最终使英国政府放弃了“两个中国”、“台湾地位未定”的错误立场,使中英外交关系走上了正常、健康的轨道。

在承认新中国的同时,与国民党保持联系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门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不久,即1950年1月6日,英国从自身在中国的利益出发,任命其前任驻华领事高来汉向中国外交部递交英国外交大臣比万致外交大臣周恩来的照会,通知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自即日起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合法政府;愿意在遵守平等互利、相互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并准备与中国中央人民政府互派使节;在任命大使之前,他任命当时胡在南京的秘书为过渡时期的临时代办。

同日,英国外交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向全世界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声称不会改变与美国“反共”的长期目标,将继续与台湾省国民党集团“保持实际联系”。

10月9日,外交部长回复英国外交大臣,表示中国政府愿意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英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并接受胡作为英国政府代表来京谈判建交事宜。

但英国政府不理解外长的答复只是接受胡作为英国政府代表来京谈判建交,认为两国外长的换文本身就构成了建交。

按照国际惯例,两国政府互相承认对方的电报,这是建交的开始。但是,英国仍然支持国民党集团或制造“两个中国”的企图。因此,中国政府主张,只有通过谈判,对方对国民党集团的态度明确之后,才能建立外交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同意先与中国谈判。

1950年3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张汉夫与英国过渡时期代办胡举行会谈。中国政府要求英国政府澄清两个最重要的问题:第一,既然英国政府声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就不应该与国民党反动残余势力保持任何外交往来;第二,中国想清楚知道英国政府对国民党在香港的各种机构和在中国的一切国家财产是什么态度。

事实上,早在今年1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根据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1月8日致联合国的声明,讨论苏联代表提出不承认中国国民党残余势力代表出席安理会的资格并予以驱逐时,英国代表贾德汉其实也附和了美国的意见,即“现在提出中国代表权问题还为时过早”。更严重的是,1月13日,当苏联的提议在安理会表决时,英国代表竟然投了弃权票。这其实相当于英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集团在联合国的所谓合法性,拒绝中国人民合法政府派出的代表。当联合国讨论新中国未来的资格时,英国政府投了弃权票。

3月17日,胡杰森会见张汉甫,称英国政府已于1950年1月6日撤回对前中国国民党政府的承认,并于同日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给予法律承认。自那以后,与前国民党政府没有外交关系。在伦敦,前中国大使馆被关闭,前大使不再享有外交官的地位。

胡杰森还表示,上一次英国政府在联合国对驱逐国民党在安理会的代表投弃权票,并不是因为不可能达到多数。这一理由也适用于其他联合国机构。他说,英国政府欢迎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代表出席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的会议,一旦确定能够形成多数,英国政府将对该法案投赞成票。

为此,中国外交部于5月7日书面驳斥了这一辩解,郑重指出:

1.在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视的不是同意的票数,而是那些已经正式宣布同国民党反动残余分子断绝外交关系,愿意同中央人民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他们的内心是否团结,是否真正同中央人民政府保持友好关系。因此,中央人民政府不满意英国政府对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的解释,特别是英国政府继续在联合国机构投弃权票。

中央人民政府认为,英国政府应该用行动表明它已经同国民党反动残余分子断绝了外交关系。

2.关于英国政府对国民党反动集团在香港的各种组织和中国国有财产的态度,根据胡的代理人的口头声明,据了解,英国政府已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中国在香港财产的实施和管理拥有完全的权力。

1950年5月1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介绍了中英谈判的全过程,以及中止谈判的原因和责任。但此时中国政府仍然把留在北京的英国谈判代表当作外交官对待,中英之间的沟通渠道并没有被切断。

周恩来会见了艾登,并确认了特工的交换

1954年,周恩来率团出席第一次日内瓦会议,即4月30日,周恩来会见英国外交大臣伊登,就中英关系交换意见。

艾登说:“英国承认中国,但中国不承认我们。”周恩来说:“不是中国不承认英国,而是英国在联合国不承认我们。”艾登说:“我带来了汉弗莱·杜维廉,中国的代理人,这次是为了与中国代表团取得联系。”周恩来说:“我还带来了欧洲和非洲部主任欢香。”艾登说:“那我们有同样的想法。”

5月3日,桓祥与汉弗莱·杜维廉进行了一次谈话。30日,周恩来会见了英国工党领袖、国会议员詹姆斯·哈罗德?威尔逊和罗伯逊?布朗就改善中英关系和发展中英贸易交换了意见。

6月1日,周恩来致电毛泽东、刘少奇和中共中央:威尔逊、布朗和艾登联合告诉中国代表团首席顾问雷仁民,欢迎中国在伦敦设立常设商业机构。为了促进中英关系,建议可以正式向英国提出建立永久性商业组织的问题。这个机构应该享有充分的外交权利和地位,它实际上是一个外交机构。

当天,艾登为周恩来举行宴会,表示双方应努力进一步改善中英关系。周恩来同意了。双方同意设立谈判代表办公室。4日,桓翔在会见汉弗莱·杜维廉时告诉他,中国愿意派官员作为代理人在伦敦担任谈判代表,解决中英之间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汉弗莱·杜维廉说“很好”,并将向艾登报告。

16日,英方回复称欢迎并愿发表联合公报。联合公报于17日以中英文两种文字发表。

中英之间的代理交流使两国关系向前迈进了一步,但仍处于谈判建交阶段。主要原因是英国拒绝改变在台湾省问题上追随美国的立场。英国一方面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代表,另一方面又在联合国投票支持国民党集团,导致两国关系停滞不前。

毛泽东会见蒙哥马利

论中英关系

1960年5月27日,毛泽东与来访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举行了会谈。毛泽东说:“你为什么不改善一下你的态度呢?基本问题都解决了。你没有和台湾省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你同意北京政府应该代表中国。你已经做了基本的事情。只剩下几个问题,第一,联合国讨论蒋介石代表权问题时,站在美国一边;第二,你在台湾省有领事;3.你的政府更亲台湾省,而不是远离中国。从台湾省到伦敦,你们外交部接待了许多蒋介石人士。另外,在西藏问题上,你也站在美国一边。一个西藏的起义者去了伦敦,受到了你们外交部首长的接见。”

蒙哥马利说:“我不知道这个。西藏在中国境内。”

毛泽东说:“你不知道你们外交部做了多少事情。因此,在我看来,我们不能轻易给予英国正式代表权,也不能与英国正式互派大使。”

1961年9月7日晚,陈毅副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为蒙哥马利再次访华举行欢迎宴会。蒙哥马利在演讲中提出了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三个基本原则”,即:“第一,人人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第二,大家都承认有两个德国人——东德和西德;第三,所有地方的所有武装力量都撤退到自己的土地上。”

9月21日,周恩来会见了蒙哥马利,并支持他的三项基本原则。周恩来说:“这三个基本原则是相互关联的,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同时实施。第一,只能有一个中国,台湾省是中国的领土。这是一个正义的主张,符合中国人民的呼声和世界进步舆论。这个问题在联合国第16届大会开始时就遇到过,现在有两个提案。新西兰提案代表美国主张,根据《联合国宪章》第十八条,恢复中国代表权应被视为一个“重要问题”,必须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目的是要把这个问题挂掉,要么推迟一年,要么提交小组委员会研究,但结果仍然是拖延。这适合美国的需要。另一个是苏联提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代表权,将蒋介石集团驱逐出联合国。我认为苏联的提议和你的一致。恢复中国的代表权是一个程序问题。谁能代表中国6.5亿人口?只有你说的北京政府,没有台湾省的蒋介石。如果接受美国和新西兰的主张,把恢复中国代表权的问题作为‘重要问题’来讨论,就是讨论中国是否存在,也就是干涉中国内政,这是违反《联合国宪章》……”

毛泽东天安门门塔会见英国通讯社

1970年5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门接待了来自40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在会见英国驻华代办时,谭森说:“祝英国发展,请问候女王陛下。”

此后,发展中英关系和互派大使的问题被提上日程。中国采取了多项措施缓和与英国的关系,如合理处理导致两国关系破裂的焚烧英国代表处事件,释放英国驻北京记者格雷,使两国关系恢复到1967年以前的水平。

1971年1月15日,中国新任驻英国代办裴访问英国议会副外长罗伊尔时,罗伊尔指出,中英是大国,大使级外交关系应该合适。英国准备将在北京的外交代表级别提升至大使级,希望中国政府对这一建议作出良好回应并尽快答复。

同年3月2日,周恩来会见英国代理人谭森,提出中国政府解决中英互派大使问题的三点要求:一是取消英国驻台湾省淡水领事馆;2.在联合国大会上,英国既不能投票赞成恢复中国席位的动议,也不能投票赞成中国代表权问题作为所谓“重要问题”必须由大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的动议。它必须全力支持中国加入联合国;3.澄清英国过去鼓吹的“台湾省法律地位未定”的论调,以及任何旨在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谬论。

17日,裴设宴款待英国外交部远东司司长摩根。根据其外交大臣的指示,摩根说:“从周总理与谭森的谈话中,英国外交大臣仍然看不出中方对中英互派大使的态度,即英国应该为此采取什么步骤,等待中方的答复。如果明确提出英国必须采取的措施,英国将认真研究,并准备随时与中国讨论在伦敦从机构级别提升到大使级别的问题。”裴指出,阻碍中英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英国在联合国大会和英国驻台湾领事馆投票时的双面态度。如果英国在这两个原则问题上明确改变态度,两国建立全面外交关系就不会有任何障碍。

6月22日,罗伊尔会见了张健,表示英方愿意完全满足中方条件。中方反应良好后,英国将撤回其在台湾省的官方代表;英国不再打算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席位需要三分之二多数的“重要问题”动议,并承诺不支持旨在拖延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进入联合国的程序。

英国的答复虽然表示接受中国的两个原则和条件,但并没有表达对台湾省地位的立场,其中有一些条款。经研究,决定由中方起草中英建立全面外交关系的换文。文章中有一个条款,要求英国承认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

1971年7月10日,外交部副部长乔会见了英国驻华临时代办。乔说,现在我们提议以换文的形式确认两国建立全面外交关系的原则。我们准备了一份交流稿件,征求您的同意后可以正式交流,建议全文发表。

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7月19日,谭森会见了乔副部长。谭说,英国政府已经注意到中国交换文稿的规定。过去中国只提出了两个未决问题,现在在稿件交流中又出现了新的未决问题,建议发表。尽管如此,英国还是同意公布这份换文,不过有几点意见。立即交出修改后的英文版和中文版稿件。乔说,中英两国之所以仍处于代理层面,是因为台湾省问题。“台湾地位未定”最早是英国政府提出的。与其他国家不同,英国是《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签署国,这两个文件规定台湾省应归还中国。因此,台湾省的地位不是一个法律问题。

8月4日,乔副部长约见谭森,并递交了中方交流文稿修改稿。28日,英国驻华临时代办萨利亚致信乔副部长,附上英国修改后的草案。9月25日,乔副部长约见谭森,递交中方修改意见稿。

10月5日,谭森会见乔·副部长时表示:在9月25日的最后一次会议上,你提出了新的中文手稿,并要求英方就台湾省的地位作出口头保证。英方认真考虑了中方的草案和建议。在正式答复之前,我可以向你保证,我国政府不会主张“台湾地位未定”。乔要求谭给他写信,说明英方的口头保证。谭同意了,当天就交了。

到目前为止,中英关于互派大使的联合公报已经达成协议,基本内容有三个: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联合王国政府一致确认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原则,决定自1972年3月13日起,将两国驻对方首都的外交代表从代办升级为大使。

2.英国政府承认中国政府的立场,即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并于1972年3月13日决定取消其在台湾省的官方代表处。

3.联合王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赞赏联合王国政府的上述立场。

1972年3月4日,英国口头保证一致措辞。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关于互派大使的联合公报定于3月13日签署,并于当天公布。口头承诺采取候任大使艾提西给乔华冠、乔华冠的换文形式。

中英谈判升级为大使级,1972年3月13日生效,两国最终建立全面外交关系。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晋是哪个省的简称 晋是哪个省的简称下一篇:东沙岛 夺回东沙岛 大清国对小日本唯一一次说NO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