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戚发轫 工程院院士戚发轫:中国航天从零到皆有可能

导语:派人去泰空真的不容易。是什么推动航天团队一路不断进步?祁法仁的回答没有犹豫:空间精神。如果要派人去Tai 空,不要说技术复杂。重点是载人航天人命关天,安全质量必须放在第一位。祁发仁院士作者:穆泰格来源:人民日报在线-中国共

派人去泰空真的不容易。是什么推动航天团队一路不断进步?祁法仁的回答没有犹豫:空间精神。如果要派人去Tai 空,不要说技术复杂。重点是载人航天人命关天,安全质量必须放在第一位。

祁发仁院士

作者:穆泰格

来源:人民日报在线-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祁发仁,这个名字在中国航天领域非常流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空技术专家。曾任“神舟”一号至五号飞船总设计师、“神舟”六号、七号飞船总设计师顾问;有无数重要的任务。走近齐法仁院士,一位满载白银的老人,不仅仅是走近一位杰出的宇航员,更是走近中国航天的历史,去领略人与自然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中奋斗的艰辛与顽强精神。

零起点:我们自力更生

20世纪30年代出生于祁发仁,原本是航空空专业。1957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新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所,这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研制导弹和火箭的研究所。当时100人的导弹骨干队伍中,只有一个人见过和研究过导弹,那就是时任总统的钱学森。齐法仁等人对导弹的介绍也是从钱学森的《导弹概论》开始的。

前苏联援助中国的专家也能给他们指导。1958年,前苏联传来好消息,参加导弹研究的年轻人可以到莫斯科诸科夫斯基航空空军事工程学院学习。后来由于两国关系恶化,苏方拒绝接收现役军人,拒绝入学。祁法仁等人脱下校服,准备通过高等教育部前往莫斯科航空空学院。但很快,前苏联通知,除了研究整体导弹技术的齐法仁,其他人都可以去。更糟糕的是,随着中苏关系持续恶化,前不久苏联专家全部撤离中国,带走了所有材料。当时,第一枚导弹“东风-2”已经在研制中。与此同时,齐发仁等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只能靠自己,不能靠别人!“自力更生”的航天精神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前苏联专家撤离后,齐发仁和同事们努力工作,致力于中国自行设计的东风二号的研发。然而,1962年的发射以失败告终。打击巨大,但他们没有灰心,而是再接再厉。两年后,“冬儿”号成功下水。同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两枚炸弹成功结合。戚发仁参与了成功发射的下一个“东风四号”和“长征一号”的结构和总体设计工作。

就在齐发仁对火箭研制领域越来越着迷的时候,1968年2月,专门负责卫星研制的中国空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他是由当时负责卫星总体工作的孙家栋“下令”的。聂荣臻元帅和其他17人一起,亲自批准转到研究所,成为独立研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带头人之一。人们称之为“这是祁发仁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航天的重要起点之一。20多年后,随着一系列卫星的成功发射,齐发仁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不断成长进步。

新起点:我们不肩负重任

1992年是中国航天领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今年,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决定走中国特色载人航天道路。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苏联和美国从事载人航天研究工作时,中央就同意从事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称为714工程。但由于当时的科技、工业和财力水平无法满足要求,就搁置了。到1986年,中国已经发射了许多卫星,经济形势也有所发展。在世界高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些老科学家联合提出了发展高科技的建议。此后,国家成立了载人航天工程专家组,已论证5年多。最后得出结论,中国是一个大国,按照世界的发展趋势,一定要进行载人航天!就这样,1992年有了决定。

中央政府制定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已定,但这么大的项目需要一个总设计师。谁将是总设计师?时任五院院长的祁发仁成为首选。接到任务时,他已经59岁了,犹豫着:“我去前苏联看他们发射载人飞船。发射时,总设计师不得不签字,表示准备将宇航员安全送入Tai 空。在航天领域,载人航天不同于无人航天。我在想,有一天我敢签这个字,当时我已经老了,希望把机会给年轻人。”

犹豫不决后,戚发仁终于不负厚望地接受了这一重任,被任命为载人航天工程神舟飞船总设计师。他需要再次开拓一个新的领域。他一上任就做了四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第一,组织团队。当时在我们的团队结构中,总师和副总师都是老人,剩下的都是年轻人。当时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有句话叫‘与其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我们队里很多人都输了。我们组成了一个由“老人”和“年轻人”组成的团队。二是想出方案。当时关于航天器的计划可以借鉴美国和前苏联的计划。这两个计划各有利弊。美国的返回舱比较大,宇航员在里面很舒服,但是不利于返航;前苏联的返回舱体积小,容易返航,但弃活舱可惜。经过多次协商,我们最终决定学习前苏联的方案,但对返回舱稍作改动,然后将生活舱改为轨道舱,在返航过程中留在轨道上,使其成为一个小实验室,继续工作一段时间,既减少了浪费,又在保证航天员相对舒适的基础上降低了返航难度。第三个是建立试验基地,现在北京航天城就是在那个时候产生的。第四是建立一套规章制度,因为航天器子系统和设备的开发属于不同的部门,所以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祁法仁的第一艘宇宙飞船“总工程师”开始了,紧张地进行着。

1998年初冬,展示在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面前的北京航天城,一派繁忙景象。江泽民同志当年视察航天城后,提出希望把神舟一号首飞与“50周年”、“澳门回归”一起列入1999年中国“三件大事”。

面对党和国家的高度期望,经过不到两年的奋战,齐发仁带领的“老人”和“年轻人”团队成功解决了神舟一号发射的几个关键问题:舱体连接与解锁技术、姿态调整与制动技术、升力控制技术、再入热防护技术和回收着陆技术。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我国第一艘无人驾驶实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到目前为止,中国在载人航天工程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发射场。

高起点:我们充满信心

“神舟五号第一次发射成功时,有记者在采访中问我,当时为什么不紧张?我笑着告诉他,我最紧张的时候,就是‘神舟一号’发射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简而言之,当神舟一号发射时,齐发仁非常紧张。正是因为神舟一号打下的基础,每次神舟二号到神舟五号之后,都是一个很大的进步。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也是一件非常确定的事情。那一年,齐发仁70岁。他有太多的感触:“有人问我,‘中国为什么要载人航天?’我对他说了三句话:第一句话是100多年前俄罗斯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说的:‘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躺在摇篮里。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它第一次小心翼翼地穿越大气层,最终征服了整个太阳系。这句话代表了科学家的远见。第二句话是胡锦涛总书记在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后的人民大会堂庆祝大会上说的,“无限的泰空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探索泰空是人类的共同追求”。这句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对太空飞行的理解。Tai 空的资源属于全人类,中国应该为Tai 空的人类探索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第三句话是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曾经说过的,“在新世纪,谁能有效地利用过多的空资源,谁就能获得额外的财富和安全。”我认为这三句话充分说明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意义。在这个领域,我们真的不能落后。"

派人去泰空真的不容易。是什么推动航天团队一路不断进步?祁法仁的回答毫不犹豫:“太空精神。如果要派人去Tai 空,不要说技术复杂。重点是载人航天人命关天,安全质量必须放在第一位。一般来说,航天产品的可靠性是0.97,比如发射100枚火箭,允许出现3次故障。因为载人航天是有人的,保证人的安全是必须的,所以安全指数是0.997,也就是千分之三的失败率。两者加起来,失败率是三十万分之一。也就是一天发一次,30年内什么都不会发生。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应该使用所有的可靠性措施。比如建造宇宙飞船,第一次故障发生时需要正常运行,第二次故障发生时宇航员可以安全返回。因此,必须有故障对策。因此,从火箭起飞到预定轨道,有八种故障救生模式,都在不同的高度。无论如何,让人们安全回来。航天器入轨后,制定了180多种故障对策。因此,在我们70多万个计算机程序中,30%用于应付正常飞行,70%用于应付故障,可见工作量巨大。但从“神一”到“神五”再到后来的“神七”,无论总设计师是谁,航天员都会以已经形成的“神舟”文化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就是:祖国利益至上的政治文化;荣誉攀登的创新文化;同舟共济的团队文化和零失败、零缺陷、零疑虑的质量文化。”

2011年秋,“天宫一号”发射成功,但已经退二线、年近八旬的戚发仁并没有停止对航天事业的关注,他对航天事业的未来有着诸多期待。“三步载人航天的第二步是空实验室阶段,这是第三步建立空站的技术准备,其中主要突破了四项关键技术。第一个是舱外技术,已经由神舟七号完成。还有三项技术需要通过空实验室完成,分别是交会对接、补充技术和再生生命保障技术。四大关键技术中,交会对接规模最大、技术复杂、风险最大。解决了这四个关键技术,我们就可以发动空站,给空站补充人员和物资,离开机舱进行维修。空之间有两个航天器用于交会对接:一个是目标飞行器,另一个是跟踪器。首次交会对接,“天宫一号”为目标飞行器,“神舟八号”无人飞船为跟踪器。交会对接也要完成四个过程:一是交会,一定要跟得上、准,跟得上对才能对接;第二种是对接,两个航天器通过对接机构对准,连接在一起,完全密封;三是成为组合在天空中跑,要实现一个控制另一个的技术;第四,宇航员可以从飞船进入目标飞行器,然后返回跟踪器并返回地面。当然,发射空站需要大型运载火箭。我们现在正在研制长征五号运载火箭,2014年前后就能上天,能把20吨空站核心舱送到台空”

“当时和现在,我都认为空站是载人航天发展的必由之路。以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运营的国际空站刚刚建成,他们宣布将延长使用寿命。因为空站真正为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平台。我觉得关键不是要不要建空站,而是利用Tai 空的优势,做什么样的基础前沿科学项目才能有所突破,比如等国家的科学家利用国际空站研究暗物质。未来我们空站建成后,也需要找到好的大科学项目,为人类认识世界、获得新发现做出贡献。”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阿斗是谁 刘备儿子阿斗的生母是谁下一篇:黑水之盟 黑水城的传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