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诸葛亮三气周瑜 周瑜度量大 诸葛亮三气周瑜不存在

导语:舒城周氏后人保存有清光绪三十年修订的《周氏族谱》,共二十卷。根据家谱,周住在舒城。春节期间,我在安徽省舒城县接受采访,了解到争议两年多的“周瑜故里”商标注册案有了初步结果。经调查审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将该商标权授予

舒城周氏后人保存有清光绪三十年修订的《周氏族谱》,共二十卷。根据家谱,周住在舒城。

春节期间,我在安徽省舒城县接受采访,了解到争议两年多的“周瑜故里”商标注册案有了初步结果。经调查审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将该商标权授予安徽省舒城县周瑜文化研究会。这引起了我对“现在周瑜故里平安”的兴趣,于是我专门拜访了周瑜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周瑜研究专家李卫生,实地考察了很多周瑜遗址。

李健康,安徽舒城人,江苏铜山人;大学毕业;曾任中共舒城县委党史办公室副主任、县委政治研究室主任、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现任舒城县委巡视组副组长。他出版了许多书,其中《谈周瑜》影响特别大,这是他几十年潜心研究,在大量史料和历史遗存中苦苦寻觅,去伪存真,还原历史真相的结果。有人发表文章称赞这本书有三个特点:唯史、唯真、唯美。

我们的谈话涉及许多话题。

1.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

记者:说起周瑜,人们常常会想到《三国演义》中的“三个周琦瑜”的故事,这是“生瑜,何生亮”的成语,也是“周郎救天下,丧妻失兵的妙计”。总统对此有何看法?

李卫生:这完全是误导。

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心胸宽广、豁达大度的人。《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周瑜:“性大雄壮,率大制胜。”也就是说,周瑜人品好,度量大,胸怀宽广,深得人心。他不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小心眼”“小心眼”的人物,也不存在“诸葛亮与周瑜”的历史事实。所谓“生于斯,何生亮”也完全是罗贯中发明的。周瑜形象被严重扭曲,影响了几百年,真的不公正!

陈寿还通过讲故事高度评价了周瑜的胸怀。据《三国志·周郁传》记载,赤壁之战前,孙权拜周瑜为都督,统率水陆大军。这时,周瑜只有33岁,在程普之上。程普祥是东吴的老将。曾跟随孙坚破黄巾,讨董卓。他还与孙策平、刘询、黄祖等打过许多仗。因此,他依仗自己的晚年,并不把周瑜看做“菜鸟”。《江彪传》甚至说他多次羞辱周瑜。另一方面,周瑜非常看重吴栋姬野,胸怀宽广,处处宽容,“有容乃大,不与人相比”。程普非常感动,从心底里佩服周瑜。他动情地对人们说:“如果你和公瑾交朋友,喝酒就不会觉得醉了。”。当时人们推崇周瑜的胸怀和能力,有人认为可以和廉颇、蔺相如的故事相提并论。这个故事后来被很多诗人津津乐道,如“大师如周郎,即疑饮酒”,“周雨生一见饮酒”,“周瑜如酒,翠苑如梨凉”,“公瑾之转如酒,纪府之赞如清风”等。

周瑜的旷达还体现在他能为人贤:先是向孙策推荐张昭、张红,然后是鲁肃,临终前又推与自己意见不同的鲁肃为都督。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诸葛亮去江东当说客的第二天,周瑜就发现自己很有才华,立即找到自己的弟弟诸葛瑾,请他劝说诸葛亮弃刘备为东吴。

周瑜的心胸和能力也得到了对手的肯定。刘备说周瑜:“量广大,英语万人”;诸葛亮称赞周瑜:“奋不顾身求义求财”“逍遥自在”“儒雅高远”“文武谋略”“以强制弱”“雄壮英发”;蒋干称周瑜为“宽宏大量”。后世的一些名人,比如苏东坡,都对周瑜的人品推崇备至。

关于周瑜的心性和能力,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中说:《三国演义》说:“可惜是小说,不是历史。历史上诸葛亮从来没有生过周瑜的气。即使他生气了,他也不会死。为什么呢?因为周瑜的气很大。"

三国时期的周瑜仍有“美国和周郎”的雅称。《三国志·周瑜传》赞他“壮而俊”,“以貌取人”。《三国演义》形容周瑜“姿娇貌美”。按照今天的话来说,周雨畅又帅又高,是一个标准的帅哥!

文武双全、多才多艺的周瑜,是一位儒雅大师。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赞道:“我在想公瑾的时候,小乔刚出嫁,英姿飒爽,拿着羽扇,说笑间,灰飞烟灭。”佩服他娶了绝世美人小乔,佩服他拿着鹅毛扇戴着黑丝绶带围巾的英雄姿态,佩服他指挥了双方实力悬殊的赤壁大战,仅以“有说有笑”的风格取胜!后来,罗贯中将《三国演义》中的羽扇围巾移植到诸葛亮的头上和手上,剥夺了周瑜的聪慧形象。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周瑜:“筑一绝明...真正的天才!”周瑜的“独创性”体现在他反对把人质送给曹,他的勇气,他的傲慢,他的放弃和中原的企图。同时,周瑜还表演了中国历史上经典的反内斗和冒险主义。

2.周瑜是哪里人?

记者:周瑜是哪里人,为什么现在有争议?

李健生:这其实不是问题,因为《三国志·周郁传》中明确记载:“周瑜,字公瑾,庐江庶人也。”即周瑜是庐江县蜀县人,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舒城县;后来的史书和史料都是这样记载的。只是最近几年,舒城的一个邻县坚持说那里是周瑜的家乡。于是,所谓的周瑜故里之争就出现了。

要找到周瑜的根,必须找出东汉西晋时期的蜀郡。

《周瑜》最早由西晋历史学家陈寿记载。他写的《三国志》是一部权威的史书,一直是以周瑜的出身为依据的。

蜀郡,位于汉高祖四年,历东汉,三国时废,西晋复立,延续近700年直至南北朝。据史料记载,蜀郡的范围很广,包括今天安徽省的舒城、庐江、桐城、怀宁、无为、雀尾渚五个县和地区,与今天的一县概念相去甚远。

然而,蜀郡的主要地区是今天的舒城县,尤其是陈寿生活的西晋时期。《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大司马周胤叛楚,与蜀屠刘。”原注:“戮六郡与蜀志忠。蜀,舒城县人,故名今庐江。故六城皆在寿州安丰以南一百三十里。”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典传记》:“引舒志军杀出六条。蜀即今安徽舒城,六是六安。《汉高祖史书》中也有“以蜀杀六”的记载,注释“蜀”“刘”也是今舒城、六安,说明舒城在汉代属于蜀郡。

《臧霸传》、《三国张辽传》中讨伐蜀郡东吴、等地的史实,以及史书中的蜀、蜀口等地名,都在今舒城县境内,证明了舒城在汉代属于蜀郡。

王松祥志《土地述要》卷四十五《泸州沿革》引《元和县志》:“开元二十三年,奏竹书,置舒城县于舒城。”也就是唐代设立舒城县时,为“故舒城”。“故舒城”在《后汉书·李习安注》中称为“蜀郡故城”,即舒城是汉代蜀郡的中心。

宋代《天下太平志》明确记载了舒城与淑贤的关系以及舒城县名的由来:“舒城即固始县”,“舒城县,取固始县之名”。

当时被称为“蜀王”的舒城县,位于舒城县境内,也是死后的葬地,证明了舒城是汉代的舒城县。《安徽省志·建置沿革史》记载:“侯镇,今舒城县西北15公里。”“离这里不到3公里,它就是俗称的蜀王墩为后侯之墓。”《安徽省志》还记载,刘欣在任时,还在舒城县干岔河镇祁门岭兴修水利,并修建了与都江堰同名的汉代两大水利工程“祁门堰”。

因有上述记载,《辞源》第三卷对舒城进行了解释,认为舒城是春秋以前蜀国的古地,蜀郡为汉代所建,这里的舒城是唐代所建:“县名舒城,属安徽省,春秋时期为蜀雍、虞书之地。汉代蜀郡。三国已经过时了。唐开元迁都到属于漳州府的舒城县,祖祖辈辈都有血缘关系。”

蜀郡也包括今天的桐城市。《后汉书·县志》记载“蜀有桐乡”。桐乡,即今天的安徽省桐城市。

今庐江县在汉代也属蜀郡。《汉书·地理志》中的“蜀郡”:“故国谓坤乡”,《宋史》中说:“庐江郡有昆山矾田。庐江县南部有大大小小的矾山,是汉书县和庐江县的分界线。

清代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姚鼐在《汉书·庐江郡沿革考》中分析了汉代蜀郡的范围:“蜀郡,涵盖今舒城南、桐城北、庐江西”。

清光绪三十年,《续修舒城县志》更全面、准确地记载了蜀郡的地理范围:汉代蜀郡境内“有桐乡、雀尾渚,覆盖全县及庐江、桐城北,西南无为,取长补短,超三百里,大州……”

周瑜从哪里来,早在唐朝就很清楚了。

自西晋陈寿《三国志》记载周瑜以来,许多权威史书和典籍都记载周瑜是安徽舒城县人。

这里最有代表性的是唐代历史学家瓦伊的《建康录》。书中记载:“瑜为庐江舒城人”,即“周瑜为庐江舒城县人”。尤其是,瓦伊是一位非常严肃的历史学家。他和舒城建贤都是唐朝人。他写《建康志》时,舒城县建立不久,而邻县庐江早已建立,两县同时并存。但在《建康志》中,瓦伊明确区分周瑜与舒城或庐江,将周瑜写为“庐江舒城”,并未记载“庐江庐江”。

许多历史书籍、家谱和三国名胜展览都表明周瑜来自哪里。

自金代陈寿、唐代瓦当记载周瑜以来,周瑜被公认为舒城人,从未有过争议。比如明代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三次提到周瑜是舒城人;《辞海》记载:周瑜“今安徽舒城县人”;著名的三国历史博物馆、文物展览、博物馆、旅游景区,如湖北赤壁、江西九江、湖南岳阳、四川成都、台湾省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等,在介绍周瑜时都注意到是今天安徽舒城人;安徽宿松县、舒城县、浙江绍兴市周氏后裔保存的民国以前编修的《周氏族谱》六套,明确记载:“周瑜舒城燕”、“周舒城”、“周瑜家舒城马地”等。;《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谱》《安徽省志》《安徽历史人物大辞典》《安徽百科全书》《可爱的安徽》《走进安徽》《影响青少年成长的99位名人》《闲情三国》等中国和安徽出版的各类权威书籍,都明确记载周瑜是舒城人。传统京剧剧《群英会》传唱数百年,歌词一直是周瑜的《泸州舒城县》等等。

“周瑜成”是证明周瑜故里的重要物证。

虽然汉代的蜀郡和今天的舒城县并不完全等同,“周禹城”可以清楚地证明周瑜是今天舒城县人。

“周禹城”是东汉末年周瑜在家练兵的城市遗址,位于今舒城县干岔河镇禹城村。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持含山凌家滩遗址考古发掘工作、1998年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奖的考古专家张靖国先生,2010年12月23日在周禹城实地考察后表示:“周禹城是安徽省东首尔保存较好的遗址,可以申请‘国家安全’单位。”

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周瑜把自己的南府让给了孙策一家在此居住,并在昆中迎娶了孙策。周禹城周边有周玉莲三墩、牧马故城、春秋山周祖坟、考山周祖坟等20余处与舒城周禹有关的历史遗迹。同时,舒城民间流传着几十个周瑜传说和故事。

“不归之河,千古风流人物”。追根溯源,可以清除源头;根周瑜,清雾。据此,我们可以把这几年堵我们眼睛的淤泥洗掉,把周瑜送到安徽舒城县,他才是真正的故乡!

3.为什么有人说周瑜是庐江西南人?

记者:既然这样,为什么有人说周瑜是庐江西南人?

李卫生:这个说法显然站不住脚。它涉及五个相关问题。

一、辞海前后两个版本的不同记载。

1979年版《辞海》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部《辞海》。《辞海》第200页条目“周瑜”的注解是:“周瑜,三国吴国名将,庐江蜀郡人。”但由于某种原因,后来再版的《辞海》将“周瑜”改为“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所以庐江主张周瑜是庐江人。

读者应该相信哪一版《辞海》?重印的《辞海》中改变周瑜籍贯的依据是什么?周瑜籍贯为何改为“皖西南庐江”?这些编辑没有说,我们对此一无所知。

史书、辞书、志书的记载首先要以时间为依据。另外,“今安徽庐江西南人”的表述不科学、不规范。图书介绍人的籍贯只去省县,不去县以下的岗位。把周瑜形容成一个县城里的“西南人”,令人费解。“庐江县西南”可以指庐江县内外,舒城位于庐江县西南。

二、舒城县与庐江县的关系及庐江或庐江西南的具体含义。

庐江县建立于隋黄凯之初,舒城县建立于唐开元二十三年,庐江的建立至少比舒城早150年。舒城县分为合肥南部和庐江西南部。故《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开元二十三年,舒城县分合肥、庐江二县。”

因此,唐朝以前没有舒城县,所以舒城地区被称为“庐江西南”。唐朝以后,以前叫“庐江西南”,属于舒城县。1999年后再版的《辞海》记载了周瑜的“西南”,周瑜现在是安徽庐江人,庐江其实就是舒城县。

“鲁赣”之说,其实就是今天的舒城县。清代编纂的《江南通志》和《安徽通志》中均有相关记载,即舒城今称古人所说的“庐江西”。

三、汉晋庐江郡与今庐江郡的关系。

汉继承秦制,实行郡县制和晋制。据《后汉书·县志》记载,东汉庐江县辖14县,《历代安徽省治区释义》记载,西晋庐江县辖10县,蜀县为其辖第一县。《辞海》记载,汉代庐江郡覆盖长江以北的安徽、湖北、河南三省十余县:“庐江,县名。汉辖相当于今天的潮县、舒城、霍山南、长江北、湖北英山、广济、黄梅、河南商城等县。”所以,汉晋时期的庐江根本不是今天的庐江县,而是一个县,管县,相当于这个省管辖的县。汉晋时期没有庐江县,隋朝才设立庐江县。所以“庐江”二字虽然同名,但本质不同。比如,如果把庐江县当作汉晋时期的庐江县,那就大错特错了。

说周瑜是庐江县人是正确的,相当于说周瑜是安徽人,但不能说周瑜是庐江县人,因为它和古代的“庐江县”同名。

第四,舒城县与庐江县、汉龙树县的关系。

了解今天舒城县与庐江县、汉代龙树县的关系,对于弄清周瑜是哪里人很有帮助,可以消除一些误解。

据史料记载,汉晋时期有蜀郡、陇蜀郡,均属庐江郡。龙树县、蜀县先后穿越。东汉永平元年,龙树县改为“龙树后国”。据《安徽省志》记载,陇蜀后国于汉代“建都十三年”。龙树县涵盖庐江全境、舒城西南、桐城南、怀宁北等。认为陇蜀郡存在于东汉是错误的,今天把陇蜀郡当作某郡也是错误的。《旧唐书·地理志》说:“庐江乃汉郡之名。汉龙树县隶属庐江县。梁设湖州,救亡图存。”说明庐江县在汉代属于龙树县。

西晋杜预《春秋左传集解》认为:“蜀西南有陇蜀,东汉有后郭,六朝置郡废。如今怀宁和桐城之间有大大小小的龙山,说明古龙舒服。”说明汉龙树县包括今天安徽省的怀宁县和桐城市。青瑶奈持相同观点。他在《汉鲁江郡沿革研究》中写道:“陇蜀建在怀宁之北,桐城之南。”

西汉的陇蜀县也辖舒城县西南山区。《安徽历代行政区划治地解释》说:“龙树县——春秋时期的舒群市,县境在西汉时期。因此,该遗址疑似位于舒城县西南部的哮天镇附近。”

第五,“周瑜墓”不能证明周瑜从何而来。

正史中记载的周瑜,是一位才华横溢、英俊迷人、人人敬仰的英雄人物。因此,在周瑜去世后,在与周瑜有关的地方修建了周瑜的墓葬作为纪念。据了解,周瑜墓葬发现于湖南岳阳、江苏宿州、镇江,安徽芜湖、庐江、宿松、舒城,江西南昌等地。大多记载在地方史志或文物部门。

庐江周瑜墓是明朝时奉上级之命修建的。因为庐江县与汉晋时期的庐江县同名,所以修建了周瑜纪念墓。《庐江县志》记载“周瑜墓建于无名之年”。《通志》又说:“明郑桐七年,学帝王史的彭宇,命知县为周瑜修建墓,立‘吴明江周公谨墓’碑。”1442年,周瑜去世已近1230年,周瑜不可能真的去世。

无论哪里有周瑜墓,即使真的是周瑜墓,也不能说周瑜是这个地方的本地人。通俗简单的道理:“一个人的埋葬地点不能证明一个人的出生地。”就像曹操的墓在河南安阳,李白的墓在安徽当涂,岳飞的墓在杭州西湖,不能算是当地的。

4.研究周瑜文化有什么现实意义?

记者:现在和邻县争论周瑜的家乡重要吗?

李卫生:首先,这场争论不是我们挑起的。我们现在所做的是陈述历史的真实本质。其次,明确“周瑜故里”也是研究周瑜文化的应有之义。

我们知道,“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也是一个地方的血脉。周瑜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挖掘、整理、保护、传承、传播、发展周瑜文化,是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提出的把文化产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周瑜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通过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料的走访和发掘,对周瑜文化进行了整理、保护、传承、宣传、开发和利用,不仅凝聚人心、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促进了当地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繁荣,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周瑜文化研究会将继续加大周瑜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和宣传力度,加强周瑜文化保护和周瑜文化硬件建设,使周瑜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孝懿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为何在临死前才被康熙封后下一篇:列仙传 《列仙传》中的升仙途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