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童第周简介 1979年3月30日:童第周逝世

导语:童地洲,浙江鄞县人,生物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奠基人,我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军人物。他开创了中国的“克隆”技术,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1927年,童迪周毕业于复旦大学,

童地洲,浙江鄞县人,生物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奠基人,我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军人物。他开创了中国的“克隆”技术,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

1927年,童迪周毕业于复旦大学,后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生物系;1934年起先后在山东大学、中央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任教;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1年任山东大学副校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长;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通过对两栖动物和鱼类的研究,童地洲揭示了胚胎发育的极性现象;通过对文昌鱼个体发育和分类地位的研究,核质关系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1963年首次完成了鱼类核移植的研究,为我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完成鱼类异种克隆和成年鲫鱼体细胞克隆奠定了基础。

科研成果

童迪舟长期从事发育生物学的研究。早年在脊椎动物、鱼类和两栖类的卵子发育能力研究方面有独特的发现;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他专门研究了在生物进化中起重要作用的文昌鱼的卵发育规律,为世界提供了系统而重要的文献。

晚年与美国邓普顿大学的牛教授一起,在生物性状遗传中细胞核与细胞质关系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创造性成果,居世界第一。同时,他还在海洋害虫防治、经济水生动物人工繁育、经济鱼类新品种开发培育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

1930年至1934年,童迪周在比利时比京大学布拉舍实验室研究了褐蛙卵的受精面与对称面的关系,证明了对称面并非完全由受精面决定,而是由卵内的双侧对称结构决定。在海鞘早期发育的研究中,已经证明了器官形成物质在受精卵中已经存在并有一定的分布,精子进入对此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另一方面,他观察到内胚层和外胚层似乎具有相当大的等能量,吸附乳头和感觉细胞的形成依赖于外部因素,表明卵子质量对个体发育的重要性。这项研究具有开创性,使他成为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

教学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童第周忙于组织教学和继续科研。童第周倡议为青岛设立一个重要的国家海洋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49年10月26日,佟迪周、曾成奎联名上书中国科学院创始人陶孟河、朱克真,提议成立海洋生物研究所。

在他们的努力下,1950年8月,新中国第一个海洋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实验室在莱阳路28号成立,由童迪洲任主任。尽管研究成果突出,但童迪舟依然尽职尽责地教书育人,用毕生的学习带领学生走向生物学的深度研究领域。

1951年3月,华岗出任山东大学校长,童迪洲任第一副校长,陆侃如任第二副校长,“一大三驾马车”。尽管行政和科研任务繁重,童地洲仍然坚持给学生上课,他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而且传授他卓越的学术思想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埃及人口 埃及属于哪个洲下一篇:民国时期女性服装 民国女性的解放与服饰的变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