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嵇康文学 三国文学家嵇康托孤的故事

导语:三国文学家嵇康托孤的故事三国时期曹魏末年,司马集团为了争夺政权,弄得官场异常腐败,很多有才学的人多不愿从官,为国家做事,有七个比较有成就的文人,就以身作则。嵇康托孤他们常常在竹林里游荡,时而吟诗饮酒作对,时而弹琴唱歌舞蹈,

三国文学家嵇康托孤的故事

三国时期曹魏末年,司马集团为了争夺政权,弄得官场异常腐败,很多有才学的人多不愿从官,为国家做事,有七个比较有成就的文人,就以身作则。

嵇康托孤

他们常常在竹林里游荡,时而吟诗饮酒作对,时而弹琴唱歌舞蹈,试图寻找乱世中的宁静。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竹林七贤。

当时的朝廷表面上是曹操的后代当皇帝,其实已经是司马昭把握大权,他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让竹林七贤的山涛出来做官,因为司马昭的祖母是山涛的堂姑祖母,山涛不好拒绝,只好答应了。

后来山涛又来拉拢嵇康到朝廷中做官,嵇康很生气,认为当初的朋友算白交了,曾经的海誓山盟,如今随着山涛君你的一言一行已经化为泡影,你走吧,去追随那尘世的荣华富贵,让我一个人坚守我们的乐土,让我一个人做一个无依无靠的孤独隐士,你走吧,我不怪你,只是偶尔想起和你一起经历过的往事,会让我为之动容。

嵇康不但谴责了山涛,还批评了当时的司马集团,山涛知道嵇康为人正直,清高,对自己的责备也只是一种劝谏,他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依然和嵇康保持着密切的往来,但是这件事却埋下了一个隐患,司马昭对嵇康的印象非常差。

有人诬陷嵇康,在司马昭面前说坏话,司马昭就把嵇康抓来处死,临死前,嵇康把自己只有十岁的儿子托付给山涛,山涛边哭边答应,决定要守护这个孩子,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

山涛果然是重情重义的汉子,他不怕司马昭把它当作和嵇康一起的人,把嵇康的儿子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照顾。

嵇康与千古绝唱广陵散的故事

《广陵散》是中国汉族古代一首大型琴曲,是中国音乐历史上非常着名的鼓琴曲,嵇康在临死前弹奏这首曲子,让《广陵散》被人们所知道。

嵇康 广陵散

嵇康除了在文学上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研究魏晋时期的资料,在音乐上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嵇康从小喜欢音乐,对音乐有特别的感应能力,在乐器演奏上有极高的天赋。说嵇康在联系弹琴的时候几乎是无师自通。

嵇康对于琴和琴曲的嗜好,让人们对他产生了种种猜测,嵇康也伴随着他的音乐给后人留下一段段美丽的传说。

嵇康有一张非常名贵的琴,为了这琴,他把自己的家业卖了,向尚书令讨了一块玉,把玉切成薄片镶在琴上,嵇康对这张琴十分热爱,日夜守护者它,有一次,嵇康的好友山涛开玩笑,在嵇康睡觉的时候说要剖琴,嵇康用生命相威胁,才让爱琴逃过一劫。

嵇康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是我国古代着名的琴曲,可以看出嵇康的影响力有多大。

传说有人看到嵇康晚上的时候到山上采药,冬天的时候用长发保暖,夏天的时候就用编稻草当衣服,正是因为嵇康这种表现,那种不拘小节的洒脱,让他在音乐上被越来越多的人注意。

嵇康弹奏的《广陵散》是嵇康加工而成的曲子,在长期的流传中,就像民歌一般影响着人们,正是因为嵇康在临死前弹奏了这首《广陵散》这样有名的乐曲才被人们知道,嵇康的名字也一直与《广陵散》联系在一起。

魏晋名士嵇康的思想有哪些

嵇康作为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在当时可以说非常有代表性,也许正是因为地位的原因,嵇康和一般士人的思想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嵇康的思想

作为“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嵇康喜欢研究老子庄子的道家学说,他用道家思想对现实的黑暗做出了阐述,他认为,我们在做人生的选择时候,要做到超脱,不能被现世的诸多因素束缚。

嵇康的一些阐述自己思想的作品中,洋溢着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和对社会现状的强烈批判。这与同一时期的玄学家的思想是不同的,嵇康的“养生论”和对世俗生活的反对都是对当时甚至是后世都有深刻影响的。

玄学是在曹魏年间开始兴起的新学派,嵇康的玄学思想是建立在对自然的崇敬的基础上的,这也是当时最能被接受的主张,嵇康的玄言诗体现的都是崇尚自然,追求真善美的风格,他认为自然的本性是气规定的。嵇康很多的文学作品不会用浮华的辞藻过度修饰,以自然的真情流露为准。

玄学强调的是对超越自然的道德精神的追求,玄学的兴起和汉朝末期统治者的腐败无能有关,人们渐渐将情思寄托在宇宙自然中。在玄学的影响下,人们开始不再将为官从政当作最高的理想,而是将自己精神的洒脱放在最高位。

在嵇康的思想中,养生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继承了道家的养生之道,《养身论》是中国养身史上第一篇系统全面介绍养生思想的着作。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写的是什么

嵇康的这封绝交书是写给为司马氏做官的山涛的,作为竹林七贤,他们深深感受到司马氏统治的王朝昏庸,所以才决定一辈子不做官,追求的是更高尚德井生生活,但是作为自己的好友,首先打破了这个约定,是嵇康不能接受的。

嵇康绝交书

绝交书的开头就表明了自己和山源不同的立场,他认为山源没有羞愧之心,嵇康用先人的例子来启示山源,《与山源绝交书》本来是用作对山涛的做官邀请,是一封辞谢信,但是嵇康在文中表明了自己的意志。

全文从论述处世大方向,到友情的小观点,嵇康责备对方做了对不起朋友的做法,表面上行文流畅,洋洋洒洒但是却有着极强的逻辑性,嵇康的文章风格有很重的时代印记。一方面受汉朝末期文人写作的大影响,文章的普遍言简透彻,另一方面士人多高傲,这种思想会渗透到文章中。

受主观情绪影响大了之后,更多的是表达了嵇康对朋友的决定的不理解,和希望能唤醒朋友的心,不要被官场仕途迷惑了。

从绝交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嵇康责备山涛不懂自己,但是这是说明嵇康不理解山涛的为人吗?山涛虽然没有嵇康那样的放荡不羁,但是他的中年持重,刚正不阿确是嵇康对他放心的表现。

嵇康在临死前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山涛,就是对山涛的理解,嵇康的高洁放任,山涛的雅致庄严,都是对魏晋人物最好的全诗。

三国名士嵇康与吕安善关系如何

嵇康和吕安是很要好的朋友,两人的关系一直不错,吕安仰慕嵇康的高致,而嵇康也非常乐意帮助朋友,二人的关系非常契合。

吕安题凤

关于嵇康和吕安,还有一个小故事这里不得不提,嵇康和吕安关系很好,就算相隔千里,但是只要想念对方,就会不顾路程遥远,也会动身前往相见,这正要说明当时人们的豪放和不拘小节。

有一次吕安想要见嵇康,到人家家门前发现不在家,虽然心里有点不开心,但还是没有怨言,嵇康的哥哥嵇喜看到吕安来了很开心,出门来迎接,但是吕安没有进屋,而是在门上留了一个“凤”字就走了。

嵇喜没有反应过来,以为吕安故意这样做,其实不难发现这凤字拆开来看就是平凡的鸟,他是觉得哥哥不如弟弟好啊,后来也有人拿这个比喻造访不遇的情况。

嵇康交朋友的时候看中的是心,在乎的是性情是不是合得来,可以从吕安和阮籍与嵇康的交往中得到结论:嵇康的哥哥因为依附司马氏贵族,被当时的文人看不起。

在嵇喜代替弟弟为阮籍的母亲吊唁的时候不被待见,在吕安想要见嵇康见到嵇喜的时候被说成平凡的人,嵇康在临死前,将自己的事情托付给自己的好友山涛,却没有和自己的哥哥说也是这个原因。

嵇康和嵇喜虽然是兄弟,但是二人志趣不一样,所以嵇康真正的朋友是吕安。阮籍这样志同道合的人,所以嵇康和吕安的交往应该是建立在双方都互相赏识的基础上,不然是成为不了朋友的。

名士嵇康诫子书写的是什么

公元262年夏天,嵇康接到了自己被判处死刑的消息,他眼前一黑,尽管早就知道司马家族杀人不眨眼,但是从自己为吕安辩护到入狱,这一切都来的太快了,嵇康也是人,他有感情,想到自己十岁的女儿和八岁的儿子,嵇康留下了眼泪。

嵇康诫子书

于是嵇康提起笔写下了对自己儿女的告诫,遇到不快乐的事情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在轻松的时刻就特别放松,不受控制,这样的人虽然天资不错,看上去过的生活很惬意,但是不可能会有优秀的成就。

那些一整年都很勤快但是在最后却没有得到好的收获的人,这样的情况也是时常发生的,这种时候要是降临到自己头上除了默默承担,还能有什么办法,我们身为君子看到这样的情况,真的不得不感叹。

他告诉自己的子女,在为官的时候追求自己真正的理想,身经百战的人必然会仔细思索,然后认真抉择,一旦下定决心,他会言行一致,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下去,知道实现最初制定的目标。

千万要小心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被别人的光环迷惑,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被自己的欲望所迷惑,当成自己追求的理想;目光要是短浅,被眼前的困难所引导;过于注重于细节,而不是把握全局,着力长远。要是陷入以上几种困惑,就不能成功。

嵇康的《诫子书》就是要告诉自己的后代,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情商高是必须的,但是人情世故也是必要的。要熟悉官场的规则,坚守在自己的位置上。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甘茂简介 秦武王嬴荡的生平简介下一篇:李逵是个什么样的人 水浒传李逵是个什么样的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