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乌台诗案的受害人 乌台诗案共牵连到了哪些政治人物

导语:乌台诗案的受害人是谁众所周知,中国宋朝发生了一起较大的文字狱,史称“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发生的具体时间是公元1079年,整个案件历史将近半年的时间,涉案人员不少,那么乌台诗案的受害人是谁,受害人都受到了何种伤害?如何确认乌

乌台诗案的受害人是谁

众所周知,中国宋朝发生了一起较大的文字狱,史称“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发生的具体时间是公元1079年,整个案件历史将近半年的时间,涉案人员不少,那么乌台诗案的受害人是谁,受害人都受到了何种伤害?如何确认乌台诗案的受害人是谁,都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作为乌台诗案的受害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乌台诗案受害人苏轼

乌台诗案是一场由监察御史告发,而后在御史台受审的一个案件,整个案件的始末是这样的。苏轼步入仕途之初,朝廷正在进行王安石变法,新旧两派的长期对峙,斗争十分激烈,苏轼维护守旧派,不赞成变法,并且多次上书宋神宗表明态度,宋神宗并没有给苏轼任何答复,反而是将苏轼一再调任,直至公元1079年三月将苏轼从徐州调任湖州,苏轼在上书时作写道“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句话被御史台们大做文章,认为苏轼在讽刺朝廷,妄自尊大,为了找出更多的证据来指控苏轼,御史台们便遍翻苏轼的作品,从中掐头去尾,进而用来历数苏轼的罪行,并且坚持要处斩苏轼。

苏轼好友王诜知悉后,连续书信告知苏轼的弟弟苏辙,苏辙派人事先通知哥哥,但苏轼怕连累弟弟没有逃逸,公元1079年八月,苏轼被送至御史台的监狱关押,同月被正式审讯,此案件一直持续至1079年底,苏轼在众人的保举下被释放。

在乌台诗案中,主要受害人有给苏辙报信的王诜、苏轼以及苏轼的弟弟苏辙。王诜被削除一切官职,苏轼无端遭受牢狱之灾并再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的弟弟苏辙同样被降职。

为何叫做乌台诗案

作为闻名古今的“乌台诗案”,实质上跟秦朝的焚书坑儒以及清朝的文字狱并无太多的区别。那么为何叫做乌台诗案,乌台诗案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案件?从历史资料中去了解为何叫做乌台诗案,进而帮助更清晰的认识这个案件。从为何叫做乌台诗案这个问题,进一步了解乌台究竟借指什么?

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同样也是一场以文字为缘由的案件,这场案件发生的大体背景是苏轼被贬至湖州,为抒发心中郁闷之情,同时为纾解心中怨气一时按捺不住,便写下了“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这样的牢骚话,这句话直接得罪了新派力量,新派势力便借势指责苏轼讽刺朝廷,对“新法”不满,并要求朝廷予以严肃处理,由此便爆发了着名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历史记载是是以地名来进行命名的。那么中国是不是有一个地方叫做乌台呢,遍翻中国地图,并没有发现有乌台这样一个地方,那么乌台诗案的叫法是不是有误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里的乌台是用了一个借喻的手法,借指的御史台。那么御史台为何又叫做乌台呢?原因是宋朝的御史台内种植的大树几乎只有一个品种,那便是柏树,乌鸦非常喜爱柏树,常常将自己的家筑巢在柏树上,久而久之人们便用乌台来代替御史台,苏轼因文字而引起的案件,就是在御史台内被关押审理的,所以苏轼的文字狱也被叫做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的结果

在中国古代,曾经有不少的冤案错案发生,比如窦娥冤之类。在文字层面,也同样存在着冤案和错案,北宋年间发生的乌台诗案便是一场典型的文字冤案,被告者苏轼是中国宋朝的着名文学家、政治家。乌台诗案的结果是怎样的?乌台诗案的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从乌台诗案的结果,可以看出北宋朝廷整体氛围如何?

乌台诗案

首先,乌台诗案是一场文字狱,被告是中国的大文豪苏东坡,因其诗词的字里行间内透露着藐视朝廷的意思,新进派们发起了运动,欲置苏轼于死地而后快,但最终苏轼并没有被处以极刑,而是被再次贬官流放,从湖州流放至黄州,但为苏轼求情者均有所牵连,如驸马王诜、苏轼的弟弟苏辙等。

其次,乌台诗案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大文豪,有许多人钦慕苏轼的文采,就连新派的变法者王安石,对苏轼都抱有深深的惜才之心,王安石也曾上书宋神宗希望不要对苏轼处以极刑。除此以外还有宰相、曹太后等多人劝阻。

第二、宋神宗本人也并不赞成处斩苏轼,在乌台诗案的处理上,宋神宗本意也是希望给其一个教训即可,并未曾想取苏轼性命。

第三、宋太祖留下来的祖训,除了出现叛逆造反的大臣以外,朝廷不斩大臣,苏轼虽然是一代大文豪,但他同样也是宋神宗时期的一名大臣。

从乌台诗案可以看出,北宋朝廷的刑罚整体而言还是较为宽松的。

沈括 乌台诗案

中国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着名的文字狱,这场文字狱的被告是我国宋朝着名的文学家、词人,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并深受人民的喜爱,这个人便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苏东坡,这场文字狱也被称为乌台诗案。提及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几乎所有人都会想到李定等人,却很少人会想到沈括,那么沈括与乌台诗案之间有何关联,沈括在乌台诗案事件中充当着怎样的角色?

乌台诗案 沈括

沈括,是中国着名的科学家、地理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一定程度来看,可以说他是一位全方位发展的全才。这样的一位全才,他与苏轼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接下来分别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分析两人之间的关系。

首先,从所属阵营的角度来看。沈括和苏轼是分属不同阵营的,沈括是新近派,支持王安石变法,并得到了王安石的器重和重用。苏轼则是守旧派,不太支持王安石的激进变法,与司马光属于同一阵营。

其次,从取得成就的角度来看。苏轼是一代大文豪,天赋异禀,曾经进入朝廷的史馆工作,而沈括也并不逊色,考取进士后也有一段史馆的工作经历,两人曾经成为短暂的同事。

1071年,皇帝派出沈括下访浙江,苏轼作为接访官员与沈括有了再度接触,两人除了公事讨论以外,还进行了文学方面的沟通,沈括回京后将苏轼的新作抄录了一遍,而这些新作则成为李定等人诬告苏轼的证据,可以说沈括是导致苏轼陷入文字狱的始作俑者。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柳永蝶恋花 柳永的蝶恋花写作背景是怎样的下一篇:破戒2 鸠摩罗什两次破戒到底是为了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