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为何蜀国到最后会灭亡 蜀汉为什么后期无人才

导语:蜀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政权,但在后期却出现了人才匮乏的问题,这也是导致蜀国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录导航:

  1. 为何蜀国到最后会灭亡
  2. 为什么很少人投奔蜀国
  3. 为什么蜀国有这么多猛将还是弱
为何蜀国到最后会灭亡

原因是:蜀国地处偏远,人口不足,战争潜力不够,再加上蜀国人才后期凋零,政治腐败无能。

蜀汉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在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后国力受损,后又经诸葛亮治蜀国力恢复,又迫使南中地区屈服,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物资、人口、装备以及矿产等天然资源,国力再度强盛。最终因为地处偏远,人口不足,人才后期凋零,政治腐败无能而灭亡。

1.最根本的原因是:综合国力较弱

蜀汉从建国一开始就是三国里边最弱的,直到结束这一点也没有改变。

虽然刘备和诸葛亮都对这个小国进行过脱胎换骨的改造,但这并不能改变事实。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军事作战最重要的就是后勤,每一场战斗都是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适当的战争确实有利于宣扬国威,增强国家凝聚力,但是长时间且看不到曙光的战争只会让人感到绝望。在诸葛亮时期,由于他的高尚的个人情操和以身作则的处事态度,蜀汉确实可以上下一心,支持北伐,但这也确实给蜀汉带来了极重的徭役和赋税。

但到了姜维时期,连年不断且没有尽头的战争却早已耗尽了这个国家的最后一滴眼泪。姜维北伐打到最后,蜀汉已经没有几个人支持。甚至就连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对此都持反对态度。

2.蜀汉权力出现真空地带

在蜀汉后期,开国元勋基本都已经去世了,而新生的二代统治者并没有一代的雄才伟略。这个时期的蜀汉政权非常脆弱,人们都面临着不知何去何从的窘境。

打又打不过:曹魏政权独占九州,论人口是蜀汉的4.5倍左右,论综合国力更是碾压。而且曹魏的三代君主都是雄主,虽然曹丕和曹睿都英年早逝,但他们至少证明了这个国家绝非“速亡之国”。不仅如此,就连蜀汉的盟友东吴综合国力都是蜀汉的两倍以上。

和也没法和:蜀汉刘备早就称帝了,是和曹魏平级的中央政府,他们也没有办法向曹魏投降。因为无论是“一代目”刘备还是“二代目”诸葛亮,他们的真正理想都是“兴复汉室”,而曹魏是他们眼中的“逆臣贼子”。但新兴的蜀汉第二代领导人以刘禅为首都有些不堪入目,他们没有远大的志向也没有他们父辈一统天下的能力。而蜀汉的国力又最为弱小,所以他们首先灭亡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3.蜀汉是“移民国家”,根基不牢。

虽然在刘备和诸葛亮时期,因为两代领导人的雄才伟略,蜀汉内部基本稳定,保持了很久时期的和平。但当他们都去世的时候,蜀汉的内部问题就暴露了。

因为蜀汉政权的初代建立者都是“外来人口”,他们都是从北方中原地区(比如刘关张)和荆州地区(比如诸葛亮)迁徙而来,政权根基本来就不牢固。自诸葛亮去世后,这种矛盾逐渐开始浮出水面。以谯周为首的本地人逐渐厌倦了长期以来的战争生活,更不再愿意为姜维的统一战争买单,他们开始大唱“投降论调”。

这也就是为什么邓艾大军兵临城下之后,刘禅立马投降的主要原因。

4.后主刘禅不能识人,导致宦官专权。

无论在哪个时代,宦官专权都是亡国的象征,蜀汉自然也不例外。刘禅身边有一个宦官叫做黄皓,到了蜀汉晚期,此人已经完全掌握朝政。无论是姜维从前线送到刘禅手中的军事情报,还是国家大臣们的各种意见都要经过黄皓的手,然后才能被刘禅看见。

蜀汉灭国的前一年,大将军姜维早就发现了曹魏的动向,只不过他的这些“上书意见”并没有被刘禅看到,反而被黄皓拦截了下来。黄皓宠信巫师,用占卜来决定姜维的情报是否准确。占卜结果是不正确。

5.姜维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却不被信任。

在姜维时代前期,姜维还颇受信任,在刘禅的支持下屡次北伐,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自从刘禅宠信黄皓开始,一切就都变了。姜维因为害怕黄皓的迫害,只能远离政治中心,到了北沓部屯田。

就这样,蜀汉在内外部共同压力的挤破之下,走向灭亡。

为什么很少人投奔蜀国

三国时期,蜀汉阵营的人才一直都不太多。即使是刘备在汉中地区打败曹操以后的全盛时期也远远不如曹魏阵营,甚至少于东吴阵营。探索原因,主要是以下三点。

首先,蜀汉建国最晚。刘备打下益州后,曹魏和孙吴已经建立很多年了,笼略人才很久了。所以自然没有多少人才投奔。就算是有人才,那也是曹魏和孙吴挑剩的。他们觉得跟了刘备也没有多少出路,宁愿跟着曹操孙权混饭吃都没有什么事情。所以,在人才选拔上,刘备没有得到先机,肯定不能顺风顺水。

刘备听了司马徽的建议后,开始招兵买马,所以就有了徐庶的投奔。徐庶一投奔刘备,就把曹军打得大败。后来,曹操用计把徐庶骗到了许昌,至此,徐庶只能待在曹操阵营,再也不能帮刘备打曹操了。徐庶一走,刘备就没有多少人才了,还是在北方地区带来的孙乾、糜竺等人。

其次,刘备诸葛亮等没有容人的气度。蜀汉不像曹魏和东吴,前前后后总是那么几个人,文臣如此,武将也是那样。赤壁大战胜利后,诸葛亮赶紧建议刘备招贤纳士,趁机延揽了刘表帐下的一些人才,让他们有了生活的门路后,还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到了益州以后,由于他们损失不少,所以他们就不重用益州的人,更不怎么信任他们。这就造成了蜀汉阵营的人才人才缺乏。

这就是刘备诸葛亮等人的责任了。试想,你连人才都容忍不了,怎么做成大事呢?在这一点,刘备诸葛亮做得不如曹操。曹操当年打下袁绍后,对袁绍的人一视同仁,如陈琳、张郃、高览、许攸等人。这些人不负所托,拼命奋斗,甚至于战死沙场。可见,曹操知人善任。可惜,刘备诸葛亮不具备这样的气度。

最后,人才不看好蜀汉,不想替它卖命。良禽择木而栖。在三国这样的混乱时代,人才要想过上好日子,他就要选主子,否则,他就会颠簸流离,甚至于连自己和家人的性命都保不了。陈宫投奔吕布后,几次把曹操打得大败,后来不听陈宫之言,在白门楼和吕布一起被擒,临死前还破口大骂曹操,宁愿慷慨就义也不苟且偷生。曹操念及二人是多年的好友,就饶他母亲不死。因此,在那个混乱的年代,跟错了主子,你的一生就完了。

刘备挑人才,人才也在挑刘备。这在乱世时期的双向挑选机制,而不只是刘备一人的一厢情愿。就算刘备想招揽了人才,他们也不愿意轻易跟随,以至于宁死不屈,根本不想投奔刘备,比如诸葛瑾、张任、张郃等等。虽说诸葛亮在执掌大权的过程中相继培养了费祎、蒋琬、杨仪、姜维等人,可是这些人才还是不如曹魏和孙吴阵营的人才多。这应该也是蜀汉首先灭亡的原因吧

为什么蜀国有这么多猛将还是弱

蜀国人口、土地、资源、国力,在三国里都排名垫底。

刘备死后,诸葛亮专权,打压益州士人,重用荆州系,可荆州早被关羽所丢,荆州系成为无源之水。诸葛亮死后,刘禅仍然打压益州士人,造成了蜀国后期人才凋零。另外,蜀国人口远少于魏国,是蜀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蜀国立国之初时猛将虽多,但因为地盘小、人口少、资源短缺,钱粮不足,综合国力欠缺,所以实力最弱。到了后期,蜀国连猛将也不多了,“蜀中无大将,寥化做先锋”就是当时最真实的写照。

魏蜀吴三国之中,蜀国实力排在最后。古代生产效率低下,而战争要损耗大量士卒、钱粮,可能一场大仗打下来,几年积累的家底就会消耗一空。

有一个数据大致反映了三国人口状况,据公元236年的一个统计数字,蜀国在册人口仅94万人,军队十万人左右。而魏国却有440万人,兵力四十万以上。两国的兵力相差好几倍。

再说地盘,天下十三州西蜀只占益州,而曹魏占九个半,东吴占扬州、交州和荆州大部。蜀国的地盘光是小也罢了,偏偏在当时是“”疲弊”之地。南中一带,地域虽然广阔,但属于尚未开发的蛮荒地带。往北,被魏国扼住要地,牢牢锁死。

地盘狭小而贫瘠,资源不足;人口又少,人才匮乏,蜀国怎么可能强大得起来?

这与连年的战争有很大关系。

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战争消耗国力,蜀地虽然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物产,但还是入不敷出。

在这之前,刘备对吴的夷陵之战,本来是一场不该打的战争,没有战略目标,只是为义弟关羽报仇,恨孙权骗走了自己的老婆孙尙香,陆逊火烧连营,把蜀国的几十万兵马消灭殆尽。

经过这场战争之后,许多家庭残缺不全,战争带来毁灭性打击,后孔明时代也战争不断,缺乏治理国家人才,蜀中无大将 ,廖化作先锋,这时已经是弱国。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57074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元朝皇帝中哪位灭亡了宋朝?下一篇:讲解一下九王夺嫡的历史 康熙朝历史讲解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