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为什么乐山大佛那么火 历史悠久的四川乐山大佛

导语:乐山大佛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石刻造像,历史悠久,是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其规模宏大、雕工精细、艺术价值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同时,乐山大佛也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目录导航:

  1. 为什么乐山大佛那么火
  2. 乐山大佛为什么1962才发现
  3. 乐山大佛十大神奇之处
  4. 乐山大佛的历史
  5. 乐山大佛的历史背景20字
  6. 乐山大佛雕像到现在有多少年
  7. 乐山大佛历史背景现状与发展
  8. 乐山大佛的历史地位
  9. 乐山大佛的历史及内涵
为什么乐山大佛那么火

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1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称。

2.乐山大佛历史悠久(开凿于713年)。工程巨大。历时90年而成。

3.造型庄严。虽经千年风霜,至今仍安坐于滔滔岷江之畔。

4.乐山大佛设计科学合理。非常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五、乐山大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体现了唐代崇尚肥胖美的时尚。

六、乐山大佛以人文遗产精粹和自然遗产的有机结合为特色。乐山大佛面对着滚滚东流的江水,体态雍容,深情自若。比例匀称,山水交融,与峨眉山遥相呼应。数十里外都可以看到。

七、工艺卓越。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21个。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大佛之耳、隆起的鼻梁,均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

八、佛中有佛。乐山大佛背后的乌尤山、凌云山、龟城山构成的乐山巨形睡佛景观。山形似一尊巨型睡佛,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

乐山大佛为什么1962才发现


1. 乐山大佛之所以在1962年才被发现。
2. 这是因为乐山大佛位于四川乐山市,地理位置偏远,当时交通不便,且地形复杂,使得这座巨大的石刻佛像长期被掩盖,没有被人们发现。
3. 此外,乐山大佛的发现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
在1962年,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初期,社会动荡,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掘并不是当时的重点工作。
直到有人意外发现了乐山大佛,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进而进行了保护和修复工作。
这也延伸出了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需要加强的意识。

乐山大佛十大神奇之处

1、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睁弯,正胸亮态有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2、沿大佛左侧的棱云栈道可直接到达大佛的底部。在此抬头仰望大佛,会有仰之弥高的感觉。坐像右侧有一条九曲古栈道。栈道沿著佛像的右侧绝壁开凿而成,奇陡无比,曲折九转,方能登上栈道的顶端。这里是大佛头部的右侧,也就是凌云山的山顶。此处可观赏到大佛头部的雕刻艺术。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51个。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3、大佛右耳耳垂悉键闷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

4、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封门石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洞里面装着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据说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棱、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遭毁。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师洞里保存,可惜于文革被毁。

5. 发鬈用石块嵌就

大佛顶上共有螺髻102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6、两耳以木为之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维修工人从中掏出许多破碎物,细看乃腐朽了的木泥。这证实了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的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

7、排水系统布全身

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这些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8、胸部有残碑。据1962年维修的负责人黄高彬和罗伯介绍,当时发现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开洞一看,里面装的是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而封门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膝、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毁。但不知何年,因何原因,这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师洞里保存,可惜1966年被人毁掉了。

9、宗教内涵

乐山大佛是是一尊弥勒佛。唐代崇拜弥勒佛,按佛教教义,弥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象征着未来世界的光明和幸福,在佛祖释迦牟尼死后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将接替佛祖的地位,于华林园的龙华树下广传佛法,普渡众生。

10、乐山大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照《弥勒下生经》所描述,弥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要求他的五官、头、手、脚、身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征。乐山大佛整个形体超凡脱俗,头上的发髻、阔大的双肩、高而长的眉毛,圆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规定修建的印度佛像的“宽肩细腰”,在大佛身上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壮实的双肩,饱满的胸脯,体现了唐代祟尚肥胖美的时尚。

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双脚自然下垂,这与印度佛像的“结跏趺式”也不一样,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平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勇气和决心。布袋弥勒佛是根据中国五代时期的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

乐山大佛的历史

乐山大佛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修建,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

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

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乐山大佛的历史背景20字

历史背景:乐山大佛始凿于公元713年,唐朝开元年间,相传是海通禅师为镇压水势,普度众生而发起,历时90年完工。

基本现状:依然保存完好。乐山大佛建在悬崖上,两边的岩石都是红砂岩,质地疏松,容易风化。因此,建筑者在乐山大佛在建设之初就十分注重排水、业态、通风等问题。佛的头、耳、胸、后端都有排水管,这才使乐山大佛历经千年而不腐而美,傲然端坐在江边。乐山大佛之所以保存完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历代统治者对这尊著名佛像的高度重视。只要是在盛世朝代,帝王们都会命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来此修复大佛,一般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使大佛看上去完好无损,同时又有岁月的痕迹,这也是为什么1000多年后乐山大佛仍保存完好的原因。也是其最重要原因。如今,保存完好的乐山大佛让整个乐山景区游人如织,乐山大佛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名作,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世界历史上光辉的一笔。

乐山大佛的产生,是佛教在这一地区早期出现和长期盛行的结果。进入唐代,佛教在道佛并重的政策下得到了发展,武后时进入了顶峰。这为乐山大佛的产生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武后推行的是:“佛教宜在道法之上,细眼处于黄冠之前”的政策,在全国大兴寺庙。

武后的崇佛、扬佛、兴佛,使佛教在我国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佛教的盛行,直接影响着佛教造像的产生,正是在此之后不久,乐山境内相继产生了与乐山大佛时代相近的夹江千佛崖、五通麻王洞、乐山龙私寺等摩崖石刻造像。至开元初年,乐山大佛便在佛教文化发展到顶峰、佛教造像异常活跃的大气候中产生了。

2乐山大佛佛像谁创建的

乐山大佛是海通和尚建造的。

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一位名字叫海通的和尚,历经三代工匠努力最终得以完成。海通和尚为了募集资金,挖出自己的一只眼球放在盘子里,托钵化缘,以示自己的决心和诚意。乐山大佛后有海通塑像,上书“唐代贵州人”。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修建,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

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

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历史背景:乐山大佛始凿于公元713年,唐朝开元年间,相传是海通禅师为镇压水势,普度众生而发起,历时90年完工。

乐山大佛是中国唐代时期为纪念佛教高僧而兴建的巨型石刻佛像,位于四川省乐山市。

唐代兴建,规模宏大,千年不倒,世界文化遗产。

乐山大佛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的灵山乘胜寺,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佛像之一。该佛像始建于713年,是唐朝时期的皇帝李世民为祈求天下太平而所建。佛像高达71米,是中国唐代佛教艺术的杰作之一。乐山大佛所在的乐山市也因此成为了著名的佛教圣地。唐朝时期,为了流放罪犯鉴真长老的故乡,促成了乐山大佛的诞生。

您好,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灵山县的峨眉山中,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乐山大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的皇帝下令在此修建佛像,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完成。直到713年,唐代名僧惠远在此建寺,开始修建大佛。经过数百年的修建,直到803年才最终完成。

乐山大佛的修建是为了纪念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并代表着唐代佛教的繁荣与兴盛。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乐山大佛不仅是佛教信仰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杰作之一。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千年的历史价值,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1.建造背景:乐山大佛建于唐朝时期,起源于713年,由一个名叫利顺的僧人发起兴建,意在保佑过往船只的安全,消除当地河流的危险。乐山大佛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佛诞生1400年而建造的。

2.建造时间:乐山大佛的修建历时约90年,直至803年才完工。

3.建造者:乐山大佛的设计和建造是由名叫湛澄的著名建筑师领导的。湛澄在此事上精心设计和指导了大佛的建造。

唐代时期建造,高165米,是我国古代雕塑中最大的石刻造像之一。
因为唐代时期佛教盛行,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特地在山崖上刻下大佛,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
其建造历时约90年,共经历了数代工匠的不断努力与创新。

乐山大佛雕像到现在有多少年

1218年

四川乐山大佛已经有1218年的历史,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前后历时约九十年。

乐山大佛历史背景现状与发展

其实,乐山大佛的产生,是佛教在这一地区早期出现和长期盛行的结果。进入唐代,佛教在道佛并重的政策下得到了发展,武后时进入了顶峰。这为乐山大佛的产生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武后推行的是:“佛教宜在道法之上,细眼处于黄冠之前”的政策,在全国大兴寺庙。 武后的崇佛、扬佛、兴佛,使佛教在我国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佛教的盛行,直接影响着佛教造像的产生,正是在此之后不久,乐山境内相继产生了与乐山大佛时代相近的夹江千佛崖、五通麻王洞、乐山龙私寺等摩崖石刻造像。至开元初年,乐山大佛便在佛教文化发展到顶峰、佛教造像异常活跃的大气候中产生了 大佛。

1996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文化和 自然双重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 乐山大佛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是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现在已成为乐山市的著名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参观。
2 乐山大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始建于713年,历经数百年的修建,在宋朝时期得到了最终完成。
乐山大佛高7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不仅在艺术价值上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具有历史、文化和宗教意义。
3 近年来,乐山大佛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发展迅速,周边设施和旅游服务越来越完善,成为了享誉全国的著名景点之一。
未来,乐山大佛有望继续发展壮大,为乐山市乃至全国的旅游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乐山大佛的历史地位

乐山大佛耸立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流之处,一千多年来,乐山大佛阅尽多少人间春色,经历多少朝代更迭,依旧肃穆慈祥,心旌不摇。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 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

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

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乐山大佛的历史及内涵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57110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南宋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下一篇:三星堆免票小朋友如何进入 三星堆没门票必须提前预约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