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为什么明朝史官不专职史史 为什么新朝要为前朝修史呢

导语:明朝史官不专职史史,新朝修史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政治因素等多方面解析这一现象。

目录导航:

  1. 为什么明朝史官不专职史史
  2. 为什么以往朝代都喜欢修书
  3. 资治通鉴史记二十四史的区别
为什么明朝史官专职史史

明朝的史官比任何一个朝代都要负责任,记录的事情要详细得多;满清黑明朝历史有非常强烈的政治目的。

明朝最大、最全的史料就是《明实录》,明朝260多年来,《明实录》非常详细的记载了大明朝皇帝每一天的所做所为。皇帝的任何动态都关乎到帝国的命运,《明实录》也就是一部非常详实的明朝史书,该书就算用文言文记录,也足足有几千万字。

我们现在研究明史的最基本资料是《明实录》,而不是24史这一的《明史》。《明实录》在明朝有专门的机构,官员进行精心的编纂,他们不但要记录皇帝的日常行为,同时也会将天下大事,各地事务等都记录在案。

《明实录》是由明朝皇帝主导编纂,但是皇帝又无法左右其内容,皇帝更不能单方面的下旨意对内容进行更改,整个明朝260年,唯一一个对《明实录》有更改的皇帝只有明成祖朱棣,他更改《明实录》只有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这个部分又不得不更改,这关乎到他得国不正的问题。

朱棣更改的内容是明太祖朱元璋临死前下旨传位给朱棣,遗诏却被建文帝朱允炆篡改。朱棣将朱元璋临死前的那一段做了修改,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粉饰自己赶建文帝下台,自己做了谋逆之臣。

《明史》却是清朝史官给前朝修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新朝给前朝修史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传承的规则和义务,但是清朝修撰的《明史》却大大的抹黑了前朝,甚至某些地方完全篡改史实,比如清朝史官给明朝12位皇帝的评价都不高,把某些重大的历史史实做了删除了修改,这对后世研究明朝历史障碍很大。

清朝为何要抹黑明朝呢?原因和朱棣修改《明实录》一样,都是为了粉饰自己合理、合法的继承了中原王朝正统,为了掩饰自己得国不正的事实。

满清入关打的是为崇祯皇帝复仇,剿灭叛军的旗号,复仇最后搞成了夺天下,满清的行为并不让天下人信服,他们只能通过抹黑明朝黑暗的制度,皇帝的昏聩无能才能彰显满清夺明朝天下是天命所归,人心所向。

为什么以往朝代都喜欢修书

主要是借助修史来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

一,给前朝修史,证明前朝政权的合法性,而只有前朝政权是合法的,取前朝而代之的自己才能拥有合法性,如果前朝都不合法,那么自己更就没有和发行了。

二,对于前朝后期的描写,都是奸臣当道,皇帝昏庸,这也给自己取而代之有了顺应天意的正确理由。

资治通鉴史记二十四史的区别

1、所含年限不同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

2、内容不同

《资治通鉴》中,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

《资治通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修的,从赵魏韩三家分晋为战国开篇,以史为鉴为目的。

二十四史是历朝历代史记官记载的史实,前朝灭亡,后朝以这些历史资料为前朝修史,这些都是当朝政府行为,《后汉书》比较特殊,是班固家族私家修的史,后被政府纳入正史,二十四史之首司马迁的《史记》,最后是《明史》,对现代人来讲二十四史不准确了,应该是二十六史了,应该再加上两个朝代的历史,清史稿和民国史。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57135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东汉皇帝为何频繁进行近亲联姻?下一篇:70年代韩国内地流行的电视剧 历史朝代歌韩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