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南北朝对峙时期是南朝势力大,还是北朝势力大 东魏打不过西魏

导语:南北朝对峙时期,南朝势力大于北朝,但东魏却打不过西魏。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各个朝代之间互相争斗,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虽然南朝在势力上占据优势,但仍无法击败北朝,而东魏与西魏之间的战争也是一大特色。

目录导航:

  1. 南北朝对峙时期是南朝势力大,还是北朝势力大
  2. 高欢为什么不如宇文泰
  3. 北周和北魏有什么关系
  4.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和北魏哪个厉害
  5. 北魏和西魏有什么区别
  6. 东魏和北齐的区别
  7. 东魏和西魏北齐历史
  8. 为什么西魏北周相对于东魏北齐鲜卑化更明显周
  9. 北魏为何会分成东魏和西魏
  10. 与北齐对立的朝代
南北朝对峙时期是南朝势力大,还是北朝势力大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北朝(439年—589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南朝各国皇族主要是寒族或次级世族,因为在东晋末期之后,军职大多由寒族或次级世族等担任。由于执政者的努力,出现元嘉之治与永明之治等治世,使得国力富盛。皇帝受获声誉深重的主流世族拥护,然而世族只想保有本身政治地位,并非全然支持皇室,皇帝也扶持寒门担任军职或次要官职以平衡政治势力。由于皇室内部也因为争夺皇位的斗争,时常发生宗室血腥事件。由于战略运用错误与北朝的兴起,使得南弱北强,疆域渐渐南移。到南朝梁时为梁武帝改善,使南朝国力再度胜过北朝。但在他晚年时国家渐乱,又发生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独霸政局的侨姓世族也完全崩溃,由南方土著豪族取代。最后到南朝陈的陈文帝方完全统一南朝,但南朝陈国力已衰,只能依长江抵御北朝。北朝承继五胡十六国,为胡汉融合的新兴朝代。北魏深受五胡文化影响,皇室多为鲜卑族。朝中的汉族官员,多与胡人通婚,带有胡人血统。而鲜卑皇室也逐渐受到汉文化的薰陶,其中以北魏孝文帝的汉化运动最盛。由于北方的柔然牵制北魏,使得北魏难以用全力攻入南朝,直到较亲北朝的突厥取代柔然后才较安定。北魏后期政治逐渐败坏,六镇民变后国力大衰。最后分裂成东魏及西魏,并分别由北齐及北周取代。北齐的核心主要为六镇流民及关东世族,其军力比较强盛。由于其源头六镇流民偏向鲜卑化,使得北齐主要提倡鲜卑文化。北周在立国时鲜卑军不如北齐多,政治地位也不如北齐及南朝梁,所以建立关中本位政策,融合鲜卑及汉文化以消除胡汉隔阂。最后北周形成团结的关陇胡汉集团,得以攻灭因政治混乱而衰退的北齐,而汉族也逐渐成为北周军队的主力之一。周武帝去世后,汉人杨坚依靠外戚身份掌握朝廷,并在篡夺北周建立隋朝之后,发兵南征灭南朝陈,统一了中国。以上供参考。

高欢为什么不如宇文泰

高欢和宇 文泰都是北魏末期的枭雄,两人可以说是北魏的终结者,高欢建立了东魏,后来其子高洋称帝改国号北齐,宇文泰建立西魏,后来其侄子宇文护改国号为北周,两人作为北齐和北周的开创者,能力上不相上下,只不过宇文泰的子孙比较争气

北周和北魏有什么关系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王朝。后来权臣高欢把持北魏朝政,在532年立元修为帝,即孝武帝。

公元534年,高欢所立的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被迫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

同年,高欢立年仅十一岁的元善见做了皇帝,即孝静帝,并迁都于邺(今河南安阳北至河北临漳南),这就是东魏政权。

投奔宇文泰的孝武帝元修因与宇文泰有隙,被宇文泰毒死,由宇文泰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由,即魏文昭帝。国号“大魏”,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南梁对立,建都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这就是历史上的西魏政权。这时候的西魏由权臣宇文泰把持。公元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护承继。公元557年宇文护迫使魏恭帝禅让于宇文觉,建立了北周政权,西魏正式灭亡。北周就是北魏的延续。

北周和北魏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两个时代

北朝:386年—581年,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个时期。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 ,史称“北魏”。398年七月,北魏太祖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439年,北魏世祖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北魏高祖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五代以后鲜用,避免与郭威建立的周朝混淆)、宇文周。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宇文觉在宇文护的拥立下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

北周是北魏末期大乱后分出来的一个政权。这个政权的皇帝是北魏最后一个皇帝,由权臣高欢所立。但是俩人互相猜忌,主要还是皇帝害怕高欢,于是某一日逃跑投向宇文泰。高欢无奈只得又立一个皇帝。这样宇文泰拥立一个皇帝在西,史称西魏。高欢拥立一个皇帝在东,史称东魏。后来俩人的儿子辈都把各自的皇帝杀了自立为帝,各改国号为周和齐,史称北周北齐。

是这样的,北魏统一了混乱的北方,它延续的时间很长,末期的时候被两个手握重兵的权臣分裂了,就是东魏和西魏,这两个王朝只是那两个权臣的傀儡。很快就分别被篡位。

东魏只有一任皇帝,17年,它的权力一直被丞相高欢掌握。高欢的儿子高洋篡位建立了北齐

西魏的皇帝有三任,持续了22年,被宇文家族篡位建立了北周。

可以说,北周和北齐都是在北魏的基础上建立的,它们之间是天然的仇敌。所以北齐被北周灭了。

北周的下场也不好,被杨坚篡位,建立了隋朝~

公元386年,鲜卑人拓跋珪建立了北魏。

公元439年,北魏灭了北凉,一举统一了中国北方。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其中东魏由权臣高欢控制,而西魏则由权臣宇文泰控制。

公元550年,高欢的儿子高洋,废掉了东魏的皇帝孝静帝元善见,建立了北齐政权。

公元557年,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废掉了西魏恭帝元廓,建立了北周政权。

南北朝,北魏是北朝第一个朝代,北周则是北朝最后一个朝代。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和北魏哪个厉害

中国的南北朝时期,众所周知,南北朝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最动荡不安的一个时期,它起源于刘裕取代东晋,建立刘宋,结束于隋朝消灭陈国。虽然,在这一时期政权迭起,朝代时有更替,但从总体上来说,南方和北方长期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因此,人们把南朝和北朝合称为南北朝。

这其中,南朝包括四个政权:刘宋、南齐、南梁和南陈;而北朝则包括了五个政权,分别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晋书》奉北朝共为正统,司马光《资治通鉴》则奉南朝为正统。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一时期,南北政权实力的此消彼长。

自从东晋建立以后,皇帝就居住于南方,因为北方尚未收复。为了收回北地,王、谢、桓、庾四大家族曾数次发动北伐战争。公元311年,大将军祖逖率兵夺回河北,后来,因为受到朝臣的挤兑和皇帝的猜疑,祖逖患上了重度忧郁症,并去世了。这使得国家统一大业未能完成。

在这之后,士族们以北伐作为增加家族地位和名声的一个重要途径。

比如说,桓温三次出兵征讨北方,进入关中地区和河北一带,收回洛阳城。然而,他却未能巩固北伐成果,致使再一次失去之前收回来的城池。在这段时间里,南北政权的实力相差并不大,全国整体局势呈现出一种平衡状态,但是,这种局面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

公元383年,前秦南下,接连收复南方城池,大有统一中国之势。这不仅标志着东晋建国以来最大的政治危机的到来,而且,还打破了南北平衡的局面。为了巩固统治,宰相谢安任用人才,命谢石和谢玄二人率兵支援前线,抵御前秦。于是,东晋于淝水一带打败前秦,取得了暂时胜利,史称“淝水之战”。

由此,刚被前秦统一的北方再次分裂。趁此机会,东晋收复徐、兖、梁等六个州县。就这样,原本北强南弱的局势陡然发生了转变。此时正是北伐的大好时机,然而,东晋不仅没有继续进攻,收复失地,反而加大了对百姓的剥削和内部统治矛盾。

最后,南方爆发内战,孙恩、卢循接连起义反抗统治。对此,刘裕出兵镇压动乱,并借此机会在军中立下了一定的威望。不久后,他杀了企图篡位的桓安,把控朝政,恢复了正常的统治。一时之间,刘裕在朝中的地位突飞猛进。当东晋内乱的时候,北方正处于混战时期,因此,北方无暇出兵南下。

不久之后,刘裕重整内政,推行新政,这使得东晋的实力迅速恢复。但是要注意,在这个时候,中国局面依然是南强北弱。

公元416年,刘裕率军北伐。王镇恶、檀道济和沈田子等将军各自率领军队进攻后秦。在征伐途中,刘裕等人先后收复了滑台、许昌和洛阳等军事要地。次年,刘裕攻入长安,杀了后秦皇帝。就此,后秦正式宣告灭亡。夺得关中以后,刘裕计划借着这大好势头一举歼灭北方政权,统一中国,实现汉高祖那般宏图大业。然而,事情却突然在这时出现了岔子:留守南方的刘穆之突然去世了,东晋无人主持大局。

对此,刘裕很是担忧。他担心一些不轨之人会趁机夺权,而且,军中的将士们普遍思乡,无心继续打仗。面对这种情况,刘裕只好下令撤退。对此,百姓十分失望,因为关中流民本以为可以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而城中百姓则以为这乱世终于可以结束,和平即将到来。为了劝说刘裕继续进攻,百姓相继进入军营挽留他,但是,此时刘裕的心思并不在这里。

因此,三言两语安慰好百姓之后,刘裕就带着大部队回东晋了。就在这时,北方政权重整旗鼓,攻占关中。由于缺乏支援,王镇恶、沈田子、傅弘之、朱龄石和蒯恩等将领相继为国殒命。回到东晋以后,刘裕再次整顿政治,肃清官场。这时,改朝换代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公元420年,刘裕废黜恭帝,改“东晋”为“宋”,即宋武帝。

两年后,宋武帝病逝。刘裕的两个儿子先后登基,最后皇位传到了他的第三个儿子手上,即宋文帝。

北魏得知刘裕去世的消息以后,立刻派人拦住准备回国的刘宋使者,并出兵攻打刘宋。于是,刘宋和北魏在河南地区爆发了一场大战,即:魏宋河南大战。由于,宋文帝刚即位,所以,政权不稳,刘宋军队得不到檀道济和刘粹等将领的支援。最后,刘宋不仅大败于北魏,还失去了湖陆、项城等地。攻占河南以后,北魏停止攻击,转而巩固得到的城池,以此避免拉长战线,导致城池复失。

等巩固好皇权以后,宋文帝开始准备收复河南一战中失去的城池。公元430年,北魏与少数民族柔然对战。为了增加兵力,北魏将部分驻扎在黄河以南地区的军队调至战争前线。趁此机会,宋文帝果断出兵夺城。一时之间,北魏受南北夹击,难以抵抗刘宋攻击。于是,北魏撤兵至黄河以北地区。同年七月,刘宋收回河南重镇。

就在这时,将军到彦之做了一个错误的军事决定:命军队沿着黄河摆阵,以防北魏进攻。对此,旧将王仲德劝说他:“这样的战术不但达不到想要的目的,而且还会分散军队的力量。”但是,到彦之却不听他的,依然坚持一己之见。十月,北魏渡过黄河,进攻刘宋。由于军队分散,难以抵挡北魏来势汹汹的攻势,所以,不久后,北魏接连攻占金墉、洛阳和虎牢等城池。

面对这种情况,到彦之十分恐惧。为了保命,他一路南逃,直到抵达历城才停了下来。然而,到达历城以后,到彦之仍然害怕北魏军会追来。于是,他命士兵们脱下盔甲,烧毁船只,步行至彭城。十一月,为了挽回败局,宋文帝册封檀道济为都督,并命他率军北伐。公元434年,檀道济等将领率军前往滑台支援。途中,援军先后两次击败北魏军,斩杀济州刺史。同年二月,檀道济等人抵达济上。

随后二十多天,檀道济共与北魏军交战三十余次,其中,大部分战争都是檀道济获胜。当到达历城时,北魏将领偷偷派轻骑烧了檀道济的粮草。这使得檀道济军队严重缺乏粮食,不得不撤军。就这样,刘宋这次北伐失败了,南朝开始呈现出颓败之势。公元450年,刘宋与北魏之间再次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即历史上著名的:元嘉之战。

那年,北魏不仅向刘宋发起挑衅,写了一封侮辱信给宋文帝,还出兵十万进攻河南汝阳。随后,刘宋开始准备战争事宜。同年七月,宋文帝派东西两路军队对抗北魏。名将柳元景带领的西路军势头强劲,不日就将北魏军退至关中地带,而王玄谟率领的东路军则进展十分缓慢。王玄谟这人只会纸上谈兵,根本就不懂得变换,他数次回拒部将正确的建议,坚持己见。

这使得刘宋不仅攻不下滑台,还错过了讨伐北魏的最佳时机。后来,北魏的援军到达,无奈之下,王玄谟只好下令撤兵。失去东路军的照应以后,西路军势单力薄,难以抵挡北魏的攻势,只好跟着撤退。至此,刘宋大败。获得胜利以后,北魏乘胜追击,一连攻下了刘宋多座城池。与此同时,北魏扬言:“冲进建康,杀死皇帝。”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刘宋朝廷震惊,连忙加强建康六百里之内的军事防御。

见此,北魏军便在两淮地区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屠杀行动。次年,由于缺乏物资,北魏军只好撤退。就这样,元嘉之战结束了。

经历了这场战争以后,刘宋元气大伤。从此以后,南朝实力再也比不上北朝了。

北魏和西魏有什么区别

西魏(公元535年―556年),中国南北朝时期由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由宇文泰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国号“大魏”。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南梁对立,建都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至公元557年被北周取代,经历两代三帝,历时二十二年。

公元535年宇文泰毒死魏孝武帝元修后,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南阳王元宝炬为帝,即魏文昭帝,改元大统,西魏开始。公元551年,元宝炬死,长子元钦嗣位。公元554年元钦被宇文泰所废,不久被毒死。元宝炬四子元廓即位,称元年,为了迎合宇文泰胡化运动而被迫改复姓拓跋。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护承继。公元557年宇文护得将领支持,迫使魏恭帝禅让于宇文觉,西魏覆灭。

在整个西魏统治时期,一直都由权臣宇文泰控制着政权,在他努力下,任用苏绰等人改革,采用和北攻南策,使西魏进一步强盛。甚至攻入南梁的成都,夺取南朝西川荆雍地盘。在北方经济逐渐恢复,人民安居乐业,且在三次战役中大败东魏大军,奠定北周统一中国北方和隋朝统一中国的基础。

西魏期间,社会较为安定,国力日趋强盛,有效地抗击了东魏的多次进攻,而且于废帝二年(553年)取得南朝梁的蜀地,次年又夺得江陵。557年初,宇文觉废魏恭帝自立为帝,即孝闵帝,建立北周。

东魏和北齐的区别

东魏是北魏被分成东西两半,被瓜分后形成的国家。与之对立的是西魏,东西魏分别为高氏与宇文氏两大权臣集团所掌控,皇族拓跋氏只是傀儡。

后来高氏废掉东魏皇帝,建立高齐,因其处于北朝,又称北齐。与宇文氏废西魏皇帝后建立的北周相对。

东魏和西魏是瓜分了北魏之后成立的两个国家,但实际都被权臣控制,皇帝没有没有任何实权,东魏被高氏掌控,西魏被宇文氏掌控。

东魏最终被高氏篡位,立国号为大齐,齐国继承了东魏的全部土地,因为齐国始终在北方,因此高氏齐国又被称之为北齐。东魏从建立之初就是高氏掌权,从东魏到北齐就只是换了一个国号,统治者从名义上拓跋氏变成了实际掌权的高氏。

东魏和西魏北齐历史

东魏西魏是在瓜分北魏的基础上建立的两个国家,而北齐是篡位东魏以后改称齐的,为方便区分南北方的两个齐国(朝),故称北齐

为什么西魏北周相对于东魏北齐鲜卑化更明显周

北齐初,(齐文宣帝)高洋曾问汉族士大夫杜弼;“治国当用什么?” 杜弼说:“鲜卑人只会骑马坐车,治国当用汉人。

”高洋听后,不久就把杜弼杀了。甚至他的太子高殷也因受汉的熏陶,就认为是得了“汉家”,几乎被废掉。北齐末,(齐后主)高纬又大杀汉族官吏……这样,北齐政权日益鲜卑化,鲜卑语也渐流行。(北周的奠基人)字文泰是鲜卑人,重用(汉人)苏绰制定的制度,苏绰对汉族统治者的治国经验力。以总结,奏上“六条诏书”。字文泰下令官吏学习,并颁行全国实行。北周后期,周武帝解脱了鲜卑旧俗,真正接受了汉文化的优秀部分~ 北齐屠杀汉人实行鲜卑化,而北周重用汉人,采取汉族先进制度。北周。北齐实行鲜卑化,是历史的倒退,而北周继续推行汉化政策,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国力日渐强大,最终灭掉北齐~

北魏为何会分成东魏和西魏

534年,孝武帝元修与高欢关系决裂,逃到关中投奔宇文泰,高欢于是在邺城拥立元善见为皇帝,是为东魏。元修在年底被宇文泰所杀,宇文泰在长安立元宝炬为皇帝,是为西魏。

北魏分成东魏和西魏因为北魏政权内部的重重矛盾。 高欢和宇文泰分别在邺和洛阳扶持了两个皇帝,互相攻击,而不能统一。

北魏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朝代,始于386年,终于534年。北魏在它的历史上分成了东魏和西魏两个时期。

北魏时期,由于地域广大、政治经济中心南移等原因,政治上分裂成多个地方政权,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永安政变后另立政权的东魏和534年由元钦称帝后建立的西魏。这两个政权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互相对抗,经历了一系列战争和政治斗争。

其中,东魏的政治和文化更加开放,对外交往活跃,文化繁荣,儒学为主导。而西魏则相对封闭,政治上更加专制,儒学和佛学并重。

后来,由于西魏统治者武则天的威望和政治手腕,于隋朝初期完成了北方政权的统一,结束了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开启了隋唐盛世的新篇章。

北魏另一件有名的事情就北魏皇族一条铁律:皇帝册封太子之日,必须处死太子生母,就是防止后宫干政是。但诡异的是北魏是兴一后(文明太后)亡一后(胡太后)。

正式由于胡太后临朝听政,引发尔朱荣造反控制北魏。从而因出两大豪杰,权臣,大军事家高欢和宇文泰。彻底让北魏分裂为东魏与西魏。最终被篡位成为北齐和北周。

南北朝时期的北朝第一政权北魏灭亡,享国一百四十八年。不过有意思的是,北魏的灭亡不是被权臣篡位,不是被起义军推翻,不是被敌国所灭,而是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

北魏分成东魏和西魏是因为北魏第一位统一中国北方的皇帝拓跋珪在去世后,其子拓跋晃被迫割据在河东,成立了东魏;而另一位儿子拓跋焘则继承皇位并统治河西等地,成立了西魏。
从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考虑,这种分裂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对于北魏而言,这样的分裂会导致各方势力和资源的瓦解和浪费。
但从历史的角度看,这种分裂使得北魏后来的发展出现了两个相对独立的分支,东魏与西魏都有自身的特色和成就,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雄踞中国北方170年。当北魏发展到中后期时,社会矛盾不断显现,最后的几十年中一直处于动乱的状态,从此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分裂。

高欢所立的孝武帝也是不甘寂寞,为了摆脱其控制,在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竟然选择出逃,而起目的地就是占据关西的宇文泰。得知消息的高欢一路追赶也没有成功,没办法只能另立孝静帝元善见为皇帝,从此高欢所控制的地区成为东魏,而接纳孝武帝的宇文泰所控制的地区为西魏。

因为公元531年,高欢乘机攻占洛阳,控制了北魏朝政,在532年立元修为帝,即孝武帝。公元534年,高欢所立的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被迫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同年,高欢立年仅十一岁的元善见做了皇帝,即孝静帝,并迁都于邺(今河南安阳北至河北临漳南),这就是东魏政权。

公元535年,投奔宇文泰的孝武帝元修因与宇文泰有隙,被宇文泰毒死,由宇文泰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由,即魏文昭帝。国号“大魏”,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南梁对立,建都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这就是历史上的西魏政权。北魏正式分裂为东﹑西魏。

北魏分裂成东西魏,主要是因为高欢和宇文泰争权而造成的。

高欢掌握朝政实权,随意立元氏宗室为帝,孝武帝不甘心作为傀儡,投奔了远在长安的宇文泰。

后来双方愈演愈烈,北魏最终也分成了东西两魏。

与北齐对立的朝代

与北齐对立是南陈。

陈朝(557年—589年),史称南陈或南朝陈,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为陈武帝陈霸先于永定元年(557年)代南梁所建立,定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传五帝,共历三十二年。

由于侯景之乱对南朝的破坏,故而陈朝建立时已经出现南朝转弱,北朝转强的局面。陈霸先面临北齐的入侵,率军成功抵御,形势逐渐好转。陈霸先于永定三年(559年)病逝,其侄陈文帝陈蒨即位,陈蒨大力革除奢侈之风,使陈朝政治稍为安定。光大元年(567年),陈宣帝陈顼即位,继续实行陈蒨时轻徭薄赋之策,使江南经济逐渐恢复。太建十年(578年),陈朝进攻北齐,一度占领淮南之地。后兵败吕梁,尽丧江北州郡。后主陈叔宝继位后,不问政事,荒于酒色,陈朝国势江河日下。祯明二年(588年),隋文帝杨坚命其子杨广等统军攻陈,至次年攻陷建康,陈朝灭亡。

陈朝疆域在南朝诸国中为最小,仅能控制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交趾以北的地区。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 的统称。

南朝(420年—589年)有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

北朝(386年—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两方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势,故称为南北朝。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57607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庞贝灭亡原因 超级火山爆发或成地球毁灭主因 95%生物灭绝下一篇:咸丰元宝当百价值多少 咸丰元宝当百历史拍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