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元朝大运河流向原因 为什么元朝大运河的路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呢

导语:元朝大运河流向原因 为什么元朝大运河的路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呢

目录导航:

  1. 元朝大运河流向原因
  2. 为什么运河是弯曲的
  3. 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相比改造的作用是什么
  4. 元朝对运河改道的主要背景
  5. 元朝漕运的变化和原因
元朝大运河流向原因

蒙元朝廷需要大运河的原因有:

1、控制原南宋土地

2、掠夺南方物资、金钱

3、满足北方粮食的缺口

京杭大运河在元代截弯取直的原因为政治中心由长安、洛阳转移到大都(北京)。

元朝大运河则“截弯取直”,不再为长安与洛阳绕那么大一个弯,而是略有弧度地绕过泰山直奔元大都与明清北京,随着元朝建立,恰好处于长城内外农牧产业区之间的元大都,从此彻底取代曾经的关中与中原,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军政中心。元朝大运河在开凿之时也便不再需要考虑中原这个支点,仅仅需要把元大都与江南通过漕运直线连接起来便好,自是不必再行绕道了。

元朝推翻南宋以后,仍利用隋唐运河旧道转运漕粮,其路线大致为:由长江辗转入淮,逆黄河上达中滦旱站(今河南封丘西南),陆运180里至淇门(今河南浚县西南),再入御河(今卫河),水运至大都。

因运河河道多有壅塞,水陆转运颇多不便,而海上运路往往风信失时,又多倾覆。于是,元朝政府着手组织对大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与修凿。

至元十三年(1276年)开始修凿济州河。至元十七年(1280年),疏通了通州运河。至元十八年至二十年,由奥鲁赤主持引汶水、泗水,从济州(今山东济宁)西北到须城安山(今山东东平西南)长150多里的济州河开通。

漕路由淮河入泗水(今中运河),经过济州河北抵安山,出大清河(今黄河下游),再经东阿、利津入海,然后由海运入直沽(今天津大沽口)转到大都。

后因海口淤沙壅阻,运道不畅,又改由东阿陆运至临清(今山东临清南)入御河,水运至大都。至此,元代南北航运除东阿、临清之间一二百里陆路外,已经大致沟通。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大元朝廷采纳寿张县尹韩仲晖等人建议,开会通河以疏运道。

会通河自须城安山西南起,分梁山泊水源北流,经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西北和东昌(今聊城),至临清入御河,全长250余里。此工程历时6个月,中途建水闸30处,可随时调整流量。至此,南北航运已全线沟通。

由於旧有的河道通航能力很小,元朝很需要在大都与通州之间修建一条运输能力较大的运河,以便把由海运、河运集中到通州的粮食,转运到大都。於是相继开凿了坝河和通惠河。

首先兴建的坝河,西起大都光熙门(今北京东直门北面,当年这里是主要粮仓所在地),向东到通州城北,接温榆河。

为什么运河是弯曲的

忽必烈定都北京后,政治中心由中原转到华北。最初朝廷仍希望利用隋唐运河旧道转运漕粮,但从江浙一带运粮到大都,要借道洛阳,漕粮运输经过多次水陆转运。当时虽然开通了海上运路,却往往风信失时,很多粮船倾覆。

于是,元朝着手组织对大运河进行了治理与修凿,将大运河裁弯取直贯南北

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相比改造的作用是什么

1、是走向不太一样,除了黄河以南的走向差不多外,隋朝大运河向西走,连接长安.而元朝大运河则一直向北,连接北京.元朝时人们把原来运河截弯取直,并开凿到大都通州.元代全国政治中心移到了北京以后,为了缩短从北京到杭州绕道洛阳的航线,1283~1293年,先后挖通了北京到通县的通惠河、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东平到济宁的济州河.把运河改成直线后,比隋代京杭运河缩短了900多千米.它就是今天京杭大运河的前身.

2.用途有点差异,隋朝大运河主要目的是满足皇帝的旅游,附带功能是运输,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元朝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南方的粮食运到北方,经济成分占了很大的比重.

元朝对运河改道的主要背景

(1)元朝定都北京后,为不绕道洛阳,以10年开“洛州河”、“会通河”,天津至江苏清江天然河道和湖泊连接,清江以南接邗沟和江南运河,达杭州。京津原河废,修“通惠河”。新京杭大运河比绕洛阳运河短九百多公里。

(2)元都初漕路线,由江淮溯黄河向西北至封丘中砾镇,转陆运180里至新乡入卫河,水运经天津至今通县,再陆运至大都。绕道过远,水陆转运。1282年动工开挖济州河,自今济宁引洸、汶、泗水为源,向北开河150里接济水(大清河位置,1855年黄河夺大清入海)。漕船由江淮溯黄泗济直达安山济水。

(3)1289年,自济州河北经寿张,聊城至临清开会通河,长250里,接通卫。会通河于海淮分水脊,河上建插板门船闸26座,济宁设水柜,南北分流,调航水,控水位。1291~1293年,元朝建闸20座,直达今京城积水潭,今运河路线告形成。

元代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忽必烈欲将南方经济中心与北方联系起来,会通河修好后,元大都经济崛起,来自南方的粮食大量运到大都,而通惠河修好后,元大都变成了变成了一个集陆路、内河航运的内陆港口。

元朝相对清朝之前是比较宽松的,无论文化还是经济,所以才发展出连接全球,大家草房改砖瓦房,看戏曲,运河规模远远超过前朝,包含经济和技术的先进。

元朝漕运的变化和原因

元朝漕运的变化就是由海运代替河运来完成南粮北运。

原因是河运的经济成本高,河船行得慢、运力低,还要有大量的押运兵丁和船工,而海运最多只需要河运成本的七成。

宋明清三代都曾讨论过要将漕运改走海运,但都没成功。

反对将河运改海运的理由主要是“百万漕工衣食所在”,多少人靠着漕运吃饭过活啊,如果改为海运,他们必然会失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历朝历代宁可忍受漕运效率低、损耗大的缺点,也要防止出现这种局面。

元朝漕运指的是元朝政府将南方的粮食向北调运的工程,主要由河运和海运构成,但由于河道经常堵塞,海运在运输中一直占主导地位。

朝廷一直对江浙粮食的北运(漕粮运输)非常重视,元朝初年便全力开发运河、建造船只、充实相关机构。天历二年(1329年),漕运系统共为北方运得三百五十余万石粮食,这是历年漕运年运量的最高额,此后漕运开始衰败。随着民变的爆发,漕运逐渐停止,元朝走向灭亡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57659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司马穰苴在战争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下一篇:日本文字起源时间 日语日本历史文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