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信阳出过皇帝吗 闽国的建立者是谁

导语:信阳曾出过皇帝,而闽国的建立者是谁呢?本文将回答这两个问题。

目录导航:

  1. 信阳出过皇帝吗
  2. 福建有几年历史
  3. 五代十国的历史划分
  4. 福建古代是属于哪个地方
  5. 这个闽字读什么
  6. 王姓的分支
  7. 五代闽国8位君王
  8. 陈家的祖宗是
信阳出过皇帝

没有!信阳名人录:公祖句兹——固始人,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被赐封为“期思伯”,明嘉靖九年(1530)又敕封为“先贤公祖子”。

息夫人——春秋时期,息国(今息县)夫人,贤良淑德,深受后世景仰。

春申君——潢川人,为战国时期楚国令尹(丞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为江南一带的人文始祖,上海世博会申办成 功的庆祝演出中,开场就演唱了一曲《告慰春申君》来纪念他。

卢丘子——潢川人,战国时期楚国令尹(丞相),为官刚正清廉,为楚庄王称霸立下举贤(举荐孙叔敖)之功。

孙叔敖——楚国期思(原属固始县,今属淮滨县期思镇)人,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楚国名相(令尹)。

魏延——信阳三里店人,三国时期蜀国名将。

费祎——罗山人,三国时期蜀相,历任蜀国大将军、军师之职,和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

朱序——信阳市人,东晋名将,民族英雄,曾于淝水之战中大胜前秦军队。

陈元光——固始人,曾率8000府兵开发闽南,把中原文明传播到福建、台湾等地,被历代皇帝追封为“灵 司马光著《资治通鉴》著顺应昭烈广济王”、“昭烈候”,后被乾隆皇帝封为“开漳圣王”。

王审知——固始人,五代时期闽国创建者。

司马光——光山人,为宋朝著名宰相,著有《资治通鉴》,对中国的史学界有极大之贡献。

马祖常——潢川人,元朝礼部尚书、枢密副使。擅长于诗文,有《缫丝行》、《踏水车行》、《河湟书事二首》、《上京输苑书怀》、《室妇叹》、《石田山居八首》传世。

宋世杰——信阳市人,明成化年间有名的侠义之士,好打抱不平,常为穷人写状子,不收分文,周星驰电影《审死官》中的主人公形象就源自于他。

何景明——信阳市人,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著名的“前七子”的领袖。

刘绘——潢川人,明万历年大臣,因弹劾夏言而被排挤出京,后挂冠辞职回乡,设坛讲学,人称“嵩阳先生”。有《通论》40篇和诗、赋、序、记等20卷流传于世。

蔡毅中——光山人,明万历年大臣,礼部右侍郎,因助杨涟弹劾魏忠贤而罢官。

李若星——息县人,明末大臣,历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两湖、川、云、贵五省总督之职。敢于直 民族英雄郑成功谏,朝野尽惧其刚直。

苏昆生——固始人,明末著名歌唱家,人称“南曲天下第一”。

郑成功——族谱记载,其祖籍光州固始,有收复台湾的不世之功,为中华之民族英雄。

胡煦——光山人,清朝大臣,为《明史》总裁之一。历任兵部侍郎知贡举、礼部右侍郎,入直尚书房。其一生著作甚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周易函书》,至今仍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胡季堂——字升夫,号云坡,光山人,乾隆四十四年任刑部尚书,嘉庆三年,授直隶总督,赐孔雀翎。翌年,加封为太子太保。

黎世序——罗山人,清朝二品大臣。历任南河总督,卒赠“太子太保”。

祝庆藩——固始人,清朝嘉庆年中榜眼,历任翰林院编修、礼部尚书。

吴其浚——固始人,清嘉庆二十二年状元。历任翰林院修纂、兵部侍郎,写成《植物名实图考》一书,为中国著名的植物学家。

吴元炳——固始人,清咸丰年大臣,历任两江总督、漕运总督之职。

蒋艮——商城人,光绪年授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入直上书房,为皇族子弟溥伦、溥侗之师。

熊晋阁——商城人,清末大臣,与张之洞是同榜进士,曾创办《鄂北公报》。

周祖培——商城人,清末大臣,历任吏部、刑部尚书之职。

洪永安——商城人,清末大将,历任福建总兵、福建水陆提督之职,中法战争中曾智胜法国海军。

丁振铎——罗山人。清末大臣,授庶吉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京畿道台、云贵总督之职。民国成立后任总统府参政、审计院院长兼大总统高级顾问。

秦树声——固始人,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史学家。

秦瓒——固始人,秦树声之子,民国著名经济学家,为西南联合大学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曾昭文——光山人,同盟会河南第一人、主要创始人。

李斌——浉河区人

张鸿烈——字幼山,固始人,曾任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校长、省立中州大学校长、河南教育厅厅长。

张式彝——光山人,曾任国民政府最高法院庭长、司法院大法官。

裴其动——光山人,曾任北洋政府吉林吉长镇守史,北洋将军府谦威将军。

林伯襄——商城人,是河南大学的前身——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的创始人、第一任校长。

张轸——罗山人,

汪宪——固始人,。

程坦——新县人,《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创作人,后历任监察部、内务部、交通部副部长。

吴焕先——鄂豫皖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红25军政委。

高敬亭——新县人,鄂豫皖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红28军政委。

邓颖超——光山人,

危拱之——信阳市人,

金振中——固始人,

王实味——潢川人,著名作家,著有《野百合花》、《政治家,艺术家》。

孙海波——潢川人,中国最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之一,编纂甲骨文字典《甲骨文编》,收录经过考证的甲骨文单字1006个,在先秦史和甲骨文的教学科研方面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叶楠(陈佐华)——信阳市人,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

白桦(陈佑华)——信阳市人,中国著名电影剧作家、诗人。其代表性电影剧作有《山间铃响马帮来》、《曙光》、《今夜星光灿烂》、《孔雀公主》及《最后的贵族》等。

徐立德——罗山人,

文圣常——光山人,曾任山东海洋学院院长。现为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我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涂又光——光山人,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著有《楚国哲学史》、《中国高等教育史论》、《文明本土化与大学》。

徐庶之——光山人,中国著名画家,新疆画院名誉院长,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顾问,中国少林书画研究会特邀名誉会长。

张宗子——光山人,著名旅美作家,作品散见于国内、港台及海外报刊及多种海外作家选集,并有大量翻译作品发表。2004年出版散文集《垂钓于时间之河》,2007年出版《书时光》。

魏青刚——固始人,多次下水救人,为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贾占波——信阳市人,2004年奥运会射击世界冠军

刘慈欣——罗山人,青年作家,中国当代新生代科幻著作的主要代表,中国科普作协会员。

杨晓民——固始人,现任中央电视台人事办公室主任,中央新影集团党委书记,代表作品有《河之南》、散文集《江南》、《徽州》等。其中诗集《羞涩》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吴孔明——固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郭后扬——固始人(美籍华人),。

福建有几年历史

福建历史悠久,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属于古越族的一支,被称为“东越”。福建,在周朝为七闽地,春秋以后为闽越地。秦置闽中郡,中央政权始达于福建。汉初为闽越国疆域,闽越北迁之后,自汉始元二年(前85年)汉承认冶县、置东部都尉开始,中经东部都尉从冶县迁到章安(回浦),留下候官管理冶县,到设立南部都尉,再到建安十二年(207年)正式成立建安郡止,福建都在王朝军事管制之下。

三国时属吴国,设建安郡,辖建安、南平、将乐、建平(建阳)、东平(松溪)、昭武、吴兴(浦城)以及候官、东安(南安、同安)共9县。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为建安、晋安两郡,到梁天监年间(502~519年),又从晋安郡分出一个南安郡,辖兴化、泉、漳等地。自晋宋至齐梁,福建初属于扬州,至普通六年(525年),福建属下的建安、晋安、南安三郡又归东扬州管辖。陈朝永定时(557~559年),陈武帝为羁縻陈宝应而设"闽州",这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个省级建制。州治设在晋安(今福州),下领建、晋、南三郡。天嘉六年(565年),闽州罢,还属东扬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把建安、晋安、南安三郡合并为一,称建安郡;原设置的15个县裁并为四(即闽县、建安、南安、龙溪)。郡治由建安(建瓯)移至闽县。

唐武德初年,设泉、建、丰三州,下辖10县。州数和县数均为隋代的二至三倍。唐景云二年(711年),立闽州都督府,领有闽、建、泉、漳、潮五州。开元十三年(725年),闽州都督府改称福州都督府,为福州名称出现之始。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为加强边防武装力量,设立军事长官经略使。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名为福建经略军使,与福州都督府并存。这是福建名称出现之始。

五代十国时期,福建先后为闽、殷、南唐、吴越各国所据,区划名称几经变迁。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王延钧称帝,国号大闽,改元龙启,升福州为长乐府,称东都,领福、泉、建、汀、漳五州。

北宋时期,置福建路,行政区划为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及邵武、兴化二军。南宋孝宗时升建州为建宁府。福建路因此包括一府五州二军;府、州、军实际是同一级行政机构,共计8个,故福建号称"八闽"。这时,福建全省有42个县,成为东南全盛之邦。宋景炎元年(1276年),元军攻破宋都临安(今杭州),宋帝赵显被俘。益王赵昰、广王赵昞逃到福州,陆秀夫、陈宜中等拥立赵昰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升福州为福安府,定为行都,力图恢复宋室江山。后因王积翁叛变,南剑州失守,福州被元兵攻破,帝昰由朝臣拥戴渡海去广东。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在福建境内同时设立福州、泉州2个行省。嗣后撤复不定。元代中叶,全国分为11个行省,福建境内设8个路,归江浙行中书省管辖。直到至正十六年(1356年)恢复福建省。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福建全省八路改为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成化九年(1473年),恢复被废为县的福宁州,直隶于布政司。终明一代,福建设八府一州。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兵攻下南京,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被俘杀。郑鸿逵、苏观生等迎唐王朱聿键来闽。六月,朱聿键在福州即皇帝位,建元隆武,改福建为福京、福州为天兴府。翌年,隆武政权覆灭。

清代,福建区划继承明制。省下辖有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延平、建宁、邵武、汀州八府及福宁州。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统一台湾后增设台湾府,属福建统辖,下设三县一厅。

辛亥革命后,历届中央政权均置福建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省人民政府驻福州市,直辖福州、厦门2市,分设8个专区、67县。

福建历史悠久,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属于古越族的一支,被称为“东越”。战国时期,越国为楚兵所败;越国一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其后裔与福建的闽族人融合,成为“闽越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福建设闽中郡,第一次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单位出现在中国版图上。唐朝中期设福、建、泉、漳、汀5州。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为加强边防;设“福建经略使”。始有“福建”一词。

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据闽成立闽国基本上奠定了后来的省界。福建又有“八闽” 之称,南宋时福建设l府5州2军,府、州、军为同级行政机构,共计8个,故称“八闽”。宋后基本延袭旧制。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增设台湾府,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单独设省。

我的回答是福建有2000多年历史。因为在周朝记载就有取名为东越,后来秦始皇改东越为闽,所以现在福建也就简称闽的由来!南宋改为福建路,后经明朝去福建路,改为福建省!明朝1356年福建成立为福建省!福建,简称闽,是由八个地级市组成的(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南平,三明,宁德)

五代十国的历史划分

五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十国即南吴、南唐、吴越、南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荆南)、闽国和北汉。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

五代(907年—960年)。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定都于开封和洛阳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以及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等地的十几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五代指这五个位于中原的王朝,正统史学家们一般称五代为中原王朝,十国为割据政权。五代不是某一个朝代,而是介于唐宋之间的特殊历史时期。

十国(902年——979年)是在唐朝之后,与五代几乎同时存在的十个相对较小的割据政权的统称。其中南方有九个,即南吴、南唐、吴越、南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荆南)、闽国,北方一个为北汉。

五代十国指的是哪五代和哪十个国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导致朝廷丧失了威望,也逐渐失去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于是有不少不臣之心的节度使拥兵自重,忽视臣责,发展自己的势力。

天祐四年(907),梁王朱温逼迫唐哀帝禅位,建立了后梁政权。后梁的建立,标志着唐朝的灭亡,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五代十国”的开始。

那么,所谓的“五代十国”分别是哪“五代”和哪“十国”呢?

“五代”这一称呼最早来源于北宋史学家薛居正监修的《五代史》。“五代”顾名思义,指的便是五个朝代。从《梁唐晋汉周书》可以得知,五代指的是“梁”、“唐”、“晋”、“汉”、“周”,而为了和历史上的同名朝代区分,后世又将它们称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以及“后周”。

上文已经说到,朱温灭亡唐朝,建立了后梁。据《五代史》记载,朱温出生于宋州砀山县午沟里(今安徽砀山县一带)。父亲的早逝让朱温从小就缺少管束,他“不事生业,以雄勇自负”,于是乡里的人都十分厌恶他。

年长一些后的朱温参与黄巢起义,并在义军中崭露头角。不久,朱温投奔唐朝,和李克用一同剿灭黄巢。因为平叛有功,朱温在朝中的权势越来越大。最终一发不可收拾膨胀,他以武力取代了唐朝,杀死昭宗逼迫哀帝,建立了后梁政权。

image.png

后梁建立后,朱温曾经的战友李克用割据北方,实力强大。李克用去世后,其子李存勖继位。天祐二十年(923),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建立了后唐。

同年,李存勖南下攻灭了后梁,占领了洛阳并将它定为首都,成为了五代十国时期疆域最辽阔的王朝。

image.png

后唐传至末帝李从珂时,大将石敬瑭成为了朝廷最大的威胁。二者矛盾爆发后,石敬瑭先是处于下风,但他认契丹首领耶律德光为父,并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换取了契丹的支持,最终攻灭后唐,建立了后晋。开运四年(947),后晋被契丹所灭,契丹人将中原劫掠一空后撤军。

这时,曾经的后晋大将刘知远抓住时机,建立了后汉政权,并迁都汴州,但他仅仅称帝一年便去世。其子刘承祐继位后想要对朝中的重臣下手,但大将郭威因为身在邺都而幸免于难。听说刘承祐想要诛杀自己后,郭威直接起兵杀进都城,建立了后周。最终,后周被宋所代替。

五代说完,我们再看看十国。所谓“十国”,其实并不是只有十个,它是那一时期在中原以外地区建立的十余个国家的合称。在欧阳修所编写的《新五代史》中,最早出现了十国的说法,书中的十国有“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荆南”和“北汉”。

前蜀的开国君主王建本是世代做饼出身,但唐朝末年为了生计而去贩卖私盐。被捕后,王建逃出监狱,当了强盗,又机缘巧合入了忠武军,因战功被封蜀王。

唐朝灭亡后,王建趁势自立,建立了前蜀,但前蜀被后唐建立者李存勖所灭。前蜀被灭后,李存勖很快死于兵变,西川节度使副使孟知祥趁机占据蜀地,不久便建立了后蜀。

唐末,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割据一方,朝廷封他为吴王。唐朝灭亡后,他便建立吴国,但并没有称帝。顺义七年(927),杨溥正式称帝。十年后,南吴被南唐烈祖李昪所灭。李昪本是南吴大将徐温的养子,因战功掌握了南吴朝政,并最终建立南唐。

十国中,吴越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其君主先后尊唐朝、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为正统,并向他们表示臣服。也正因如此,吴越国是当时最为安定和平的国家。

闽国的建立者是后梁册封的闽王王审知。他去世后,次子王延钧弑兄夺位,正式称帝,最终被南唐趁着内乱消灭。

楚国的建立者马殷原本是木匠,后来从军,逐渐成为了割据湖南的大将。随后,他又攻下岭南数地,并被后梁封为楚王,被后唐封为南楚国王,最终存世五十五年,被南唐攻灭。

image.png

南汉的建立者刘隐被后梁封为南海王,后来称帝,因地处偏远,存世五十余年。

南平由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建立,他被后唐封为南平王。南平占据今天的湖北一带,最终被宋太祖赵匡胤所灭。

后汉建立者刘知远的弟弟刘崇也在后周灭后汉后占据河东,在契丹人的扶持下建立了北汉,最终被北宋所灭。

此外,当时还出现过割据陕西的岐国、占据越南北部的曲家、定难军、归义军等势力。

五代十国是公元907年—960年,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五代是指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而在唐末、五代及北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统称十国。

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这是五代十国的开始。公元923年,晋王李克用的儿子灭了后梁,建立了后唐。 后唐之后的五代君王都出自李克用的子孙与部属。后唐发生内乱后,被石敬瑭引契丹军攻灭,建立了后晋。不久契晋关系恶化,契丹军南下灭后晋,建立了辽朝。同时,刘知远在太原建立了后汉,收复中原。郭威篡后汉建后周,苦心经营,使后周隐隐有一统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后周最后被赵匡胤篡位并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十国:江南地区初期吴国是最强的,后来被李昇篡位,建立了南唐,实力强的还有越国与闽国等。湖广地区被荆南、南楚与南汉等占据。南唐国力最强,先后攻灭了闽国、楚国,但多次用兵使得国力衰退,最后被后周打败。蜀地有前蜀、后蜀,国家富强,是仅次于南唐的强国,然而蜀国耽于安乐,最后亡于中原。 北汉是十国中唯一在北方的一国,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刘祟所建。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与他的弟宋太宗相继扫荡群雄,最后于979年攻灭北汉,基本统一全国,至此十国结束。

历史学家认为“五代十国”的划分时间是从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开始,一直到公元960年宋朝统一中国为止。因此,“五代”共有54年的时间。其间在中原地区前后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历史学家称这五个朝代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除这五朝之外,还前后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和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这十几个政权统称为“十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五代十国”。

其实,“五代”和“十国“在本质上都是唐朝藩镇割据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续。唐朝灭亡后,军力强盛的藩镇国家就成为了“五代“。虽然,这五国实力强大,但只是藩镇型的国家,无力控制整个中原。而其他割据一方的藩镇,也有些自立为国,所以在“五代“之外,还有“十国”。

五代有时也称为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十个割据政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

五代的开国之君,都是前朝的藩镇,靠军事割据发展起来的,故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战争频仍,政权屡有更迭。在五个朝代中,后梁维持的时间最长,也只有十七年,其次后唐十四年,后晋十一年,而后汉仅仅四年,后周九年,都不足十年。其实,即使在一朝之内,其权位之争亦超乎寻常。如后梁太祖朱温登上皇位才五年,就被其次子朱友硅所杀。而朱友硅上台不久,又被其弟朱友贞所杀。再如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儿子秦王李从荣,亦曾以兵夺权,未能成功,反丢了性命。明宗去世之后,其弟五子李从厚继位,仅只一年,其位即被明宗的养子李从珂所夺。频频的兵戎相见,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痛苦和灾难。

五代的第一个朝代是由朱全忠篡唐而建的朱梁王朝,改进了唐朝的一些政弊,后梁被世仇李存勖的后唐所灭。后唐有比较开明的皇帝唐明宗李嗣源实施了不少利国利民的政策,使社会出现小康的局面,但他的后继者却被他的女婿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向北方的契丹人借兵所灭。

石敬瑭认比他年纪小的契丹帝为父,被契丹帝册封为大晋皇帝,定都开封。但源源不绝的财富却流入契丹人的国库,以至石敬瑭的养子石重贵不甘如此,在大臣景延广的建议下以向契丹称“孙”不称臣的借口,企图改变对契丹的依付关系,但契丹人用挥兵南下灭后晋,虏石重贵来作为答案,并在开封建立大辽,耶律德光自立为帝。后晋灭,但辽政权无力在中原立足,撤回北方,立李从益为中原之主,太原刘知远杀死李从益,夺取中原,自立为帝,建立大汉帝国。

他的儿子刘承佑因杀大将郭威不成却被郭威所代为大周,郭威和他的养子柴荣后周是五代中的明君,在他们的经营下,后周渐强,并逐步统一中国,但柴荣的继承者是七岁的小孩,无力掌管天下,终大将赵匡胤在陈桥被手下黄袍加身,代周立宋。后来宋王朝在赵匡胤的经营下,终统一中国,结束五代时的大分裂。

这一段历史,有一点值得特别注意,即在五朝之中,有三朝,即后唐、后晋、后汉的开国之君都是沙陀人。同时,北方的契丹人亦不断强大,他们互相勾结利用,逐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和军事集团,为以后宋、辽、金对峙形

福建古代是属于哪个地方

福建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在古代,福建属于闽地,先后被吴越、楚、秦、汉等朝代统治过。隋唐之际,福建地区开始独立为一方政权,成为闽国。到了五代时期,闽南地区出现了闽南政权,并逐渐发展壮大。 在历史上,福建地区人口组成复杂,早期居民以闽越族和百越族为主。而在汉朝以前,福建地区还有少量的夷族。随着中原文化的不断向南传播,汉人也逐渐在福建地区扎根,形成了较大的汉族社会。 总之,福建地区历史悠久,曾经属于多个朝代的管辖范围,并在某些时期拥有过自己的独立政权。在人口组成方面,福建地区原本就有多个族群,其中汉族逐渐成为主要的民族。

古代福建属于闽越国,属古百越部落的一支 ,位于今中国福建省(包括广东潮汕、梅州,浙江温州台州)。该国是战国时期被楚国所灭的越人在逃到该地时,与当地的百越原住民所共同建立的一个国家。

这个闽字读什么

这个闽字是读mln(三声)。“闽”属于上三包围结构,其偏旁是“门”,共有9笔画。“闽”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今居住在福建省,“闽”还是福建省的简称。

[mǐn]三声

1.福建的别称:闽语、闽南、闽菜、闽剧。

2.闽 <名>

(形声。从虫,门声。本义:古种族名。生活在浙江南部和福建一带,后因称福建为闽)

闽,东南越也。――《说文》

七闽九貉。――《周礼·职方式》

闽在海中。――《山海经·海内经》

闽江。又如:闽中(泛指福建省地);闽江(水名。为福建省第一大河流);闽关(指福建通内地的关隘);闽岭(福建北部的山岭)

3.五代十国之一:闽国

4."闽"字的来历系古闽人以蛇为图腾崇拜,常将蛇供于门内。

闽mǐn

闽,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拼音:mǐn,释义:1.中国福建省的别称。2.朝代名。十国之一(907—945),由王审知建立,建都长乐(今福州),为南唐所灭。

王姓的分支

1琅琊王氏,2太原王氏,3三槐王氏,4开闽王氏,5庐陵王氏,6京兆王氏,7晋阳王氏,8北海王氏 9元城王氏。

一、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兴起于汉末,鼎盛于东晋至南朝。西汉时的琅琊王氏,经过文化途径而演变为士族。琅琊王氏始迁祖王元的四世孙王吉,西汉宣帝时征为博士、谏议大夫,出任益州刺史。从此,王家渐渐发迹,子孙代代为官,传至第八代,王家又出了个远近知名王的孝子王祥。东汉末年,王祥隐居二十年,直到后母谢世后才出来做官,晋武帝时官拜太保,进爵睢陵公。王祥弟王览也官至光禄大夫,赐爵即丘子。王览之孙、王裁之子王导,随晋室南渡,开江左王氏兴盛之先河。王导扶持司马容建立东晋并历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王导有六子,均入仕为官,显贵当朝。王导被称为“王氏金凌祖”。自是王氏一姓,盛于江左,世称望族,与谢安一门,号为“乌衣巷世家”。

二、太原王氏

1、始祖:王子乔(约前567年—前549年),姬姓,名晋,字子乔。是东周灵王长太子,幼时天资聪颖,温良博学,不慕富贵,喜爱静坐吹笙,乐声优美如凤凰鸣唱;15岁行冠礼后,以 太子身份辅政。晋平公派当时名流师旷前往朝见,问他以君子之德、治国之道,他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师旷钦佩不已。记载太子晋事的先秦文献主要有《 逸周书 · 太子晋解 》和《 国语 ·周语下》。三,三槐王氏

1、始祖:来自王祜,字景叔,王彻之子,大名莘县人,自幼聪慧过人,年轻时曾任魏县、南乐二县县令。五代十国时期,历任监察御史,官至兵部侍郎知制诰。入宋以后,拜为兵部侍郎,于上任后月余去世,终年64岁,葬在陕西华州安丰里,追封晋国公,先后有两位妻子:娶任氏,继边氏。生三子:王懿、王旦、王旭,后代凭三槐预言衍生出三槐王氏而颇为著名

2、渊源:是太子晋后裔太原王氏的分支,系由爵位而来,意指“帝王之裔”或“王家之后”。追本溯源,都是黄帝后裔。黄帝,是少典次子,姓公孙,名轩辕,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又改姬姓。始祖王祜,刚正耿直,曾被宋太祖疏远,但王祜仍以国为重,且将希望寄托于后代。周代惯例为:宫廷外植三株槐树、九株荆棘,当百官朝见天子之时,三公面对槐树而立,九卿面对荆棘面立。后世便以三槐代指三公官职,以九棘代指九卿官职。开宝三年(970年)春,王祜拖着病体亲手在自家庭院中栽了三株槐树,并自信地发出预言说“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

四、开闽王氏

1、始祖:王审知(862年—925年12月30日)字信通,一字详卿,唐朝淮南道光州固始 (今河南固始)人,威武军节度使王潮之弟,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建立者,太子晋第十九代孙。闽同光三年(925年),王审知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谥号忠懿王。王延钧称帝后,追谥为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因对福建发展贡献很大,尊称为“开闽尊王”、“开闽圣王”。

2、渊源:开闽王氏是指入闽“三王”的后裔家族,开闽王氏的先源是琅琊王氏流脉。唐德宗贞元年间,琅琊王后裔王晔任固始(今河南固始县)县令。公元885年,天下大乱,王晔的五世孙王潮、王审邦、王审知三兄弟率领中原子弟向南发展,很快占领了闽中五州之地。后梁太祖朱温封王潮的三弟王审知为闽王,加拜中书令。王审知把闽地治理得安定富庶,使闽王政权30年未受打击,被世人尊称为“开闽第一”。由福建迁徙居港台及东南亚各地的王氏后裔都尊奉王审知为他们的先祖。

五、庐陵王氏

1、始祖:王该,字元仁,晚号长者,太原郡之晋阳人也。高祖臻,曾祖泰叔,祖谋,父吉,官吉州刺史,母曾氏。公因盗贼四起不图禄仕,择地隐居,唐中和间,爰弃晋阳,携家人入西蜀,自西蜀徙于吉安之东岸,自东岸旋迁于吉之河山。

2、渊源:吉安市古称庐陵,以“庐陵”命名的庐陵王氏是太原晋阳支中的四房王氏南迁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支派,史称“庐陵王氏”。王该父亲王吉在唐僖宗中和年间,为避战乱,王该辗转来到父亲的官宦相者亲篆其之地庐陵。921年,五代十国时期南吴君主杨溥游说王该将房产捐出为寺,并要他离开旧居“北去百里,遇三白即止,后子孙当繁昌,多文士”,在此重新安家,繁衍后代。

六、京兆王氏

1、始祖:亦为姬姓传人,据说其始姐是战国时期的魏公子无忌。秦灭六国之后,无忌的子孙逃至泰山,始以王为姓。西汉时,泰山王姓被迁至霸陵(今陕西西安东北),因此地属京兆尹,后来便被称为京兆王氏。

2、渊源:在从唐朝建立到大中年间的200多年中,京兆王氏家庭有18人登进士科,30多人登台省之位。唐玄宗年间,这个家庭中有3人曾任凤阁舍人,故京兆王氏之被称为凤阁王家。随着唐王朝的消亡,京兆王氏也渐渐销声匿迹。

七、晋阳王氏

1、始祖:王霸,今河南许昌襄城县人,被光武帝拜为上谷太守、讨虏将军等职,大败敌军苏茂、周建,攻克荣阳、中牟盗贼。34年,王霸率领六万军队讨伐卢芳部将贾览及匈奴联军。王霸与匈奴、乌恒交战总计大小上百次,多次上书要求与匈奴结亲讲和,建议得到采纳和实施。

2、渊源:以咸公为主系,王咸,霸公次子,子孙长期不显。晋阳王氏自柔、泽兄弟开基后,便成为魏晋盛门。自晋初至此仅40余年,王氏可考者十三人,除一人早卒外,余十二人全部进入仕途,且三人三公,一人尚书,官位都在中级以上,真正鼎贵一时,是晋阳王氏的黄金时代。

八、北海王氏

1、始祖:世人所说的北海王氏,一般指北海剧县王氏。献帝初年,营陵王氏开基祖王修初显于仕途,任高密令。王修有二子忠、仪,忠仕魏,官至东莱太守,散骑常侍,仪魏末任司马昭安乐府司马,因事得罪了司马氏,终身不事晋,以教授为业,门徒多达数千人。所以其始祖为王修,字叔治。

2、渊源:北海王氏出自妫姓,为虞舜后裔,在后汉时即已载诸史传。世居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昌乐县西)、营陵县(今山东安丘县西北)、密县(今山东昌邑县东南)。因所居地望不同,以县分为三支。三支之中,营陵王氏知名最早,剧县王氏影响最大,密县王氏家富于财。

九、元城王氏

1、始祖: 王贺,字翁孺,西汉东平陵人,齐国田氏后人,祖上曾经为王,乃以官名为氏。 自此,元城王氏便开始繁衍生息。

2、渊源: 西汉武帝征元城委粟里新从东平陵迁来一个大口之家王贺。王贺为齐王室嫡裔田安的四世孙。西汉初,田安失去封国,其子孙沦为庶民。因其先人贵为王族,时人称之为“王家”,久而久之,因此演变为王氏。

①源出东周毕公之后。周武王之弟毕公高封于毕国,春秋时其裔孙毕万任晋国司徒,受封于魏,战国时魏、韩、赵三家瓜分晋国。秦灭魏后,后裔魏无忌之孙魏卑子逃入山东泰山,汉初,魏卑子奉诏做官,被封于兰陵郡。因其是王家之后,故称其族为“王家”,从此以王为姓。

②源出春秋初周平王之后。周平王在位51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后,由其孙姬赤继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夺了王位,史称周桓王。姬赤出奔晋国,子孙以其曾为王者而改姓王。一直到唐朝,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临猗一带,史称河东猗氏王姓。

③源出周考王胞弟桓公揭之后。桓公揭封于王城,古城在今洛阳王城公园。其封地虽小但处于东周王城的西部,史称其为西周桓公。国亡之后,子孙迁到河南伊川和昭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后来称为王城王氏。

五代闽国8位君王

1、奠基人王潮

出身固始县吏,后兄弟三人加入王绪的农民军,一路从光州转战漳州。在南下过程中,王绪要求将士们不得偕老带幼,王潮的母亲差点被杀。王潮于是联合王绪的妹夫刘行全,设计囚禁王绪并逼迫他自杀。

随后,王潮被全军推举为主帅,原本打算进军成都去蜀地勤王,但获悉泉州刺史廖彦若暴虐不得人心,于是改为攻击泉州。886年,王潮对泉州的控制被承认,福建观察使陈岩表王潮为泉州刺史。

陈岩死后,王潮攻取福州,降伏汀州、建州,拥有福建五州之地。894年十月,唐昭宗任命王潮为福建观察使。两年后,福建升为威武军,王潮任威武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成为事实上的割据政权。

王潮任内为政精明,厘定赋税、鼓励生产,对外交好周边军阀,让福建地区得到了恢复发展,成为闽国的奠基人,被尊为“水西大王”。898年病死,享年52岁。

2、闽国太祖王审知

王潮三弟,被其选为继承人。出身农民起义军,跟随兄长王潮转战福建,以泉州为根据地统一福建全境。王潮死后,王审知继任威武军节度使,受唐朝廷封为琅琊郡王。

909年,后梁封其为闽王。为政选贤任能、刑法宽厚、减轻徭赋,百姓休养生息。对外与南汉、吴越通过结亲搞好关系,与中原王朝保持朝贡关系,积极开展海外贸易,福建经济和文化发展得以安定。在位28年,享年64岁,被后世尊为“开闽圣王”。

3、闽国废帝王延翰

王审知长子,继承其职位和地位。926年自称大闽国王,奉后唐正朔。王延翰为人暴虐,继位后大兴土木,广采民女,骄奢淫逸。王审知次子王延钧和养子王延禀,本就对王延翰不服,于是在927年联手反叛,攻下福州杀死王延翰。在位两年多。

4、闽国太宗王延钧

王审知次子,杀兄自立。登位后不久,同谋王延禀就从建州率军来攻打福州,王延钧任用王仁达打败王延禀,俘虏并将其杀死,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932年,王延钧向后唐求封尚书令不得,断绝朝贡。第二年,在道士的怂恿下,称帝建大闽国。信任中军使薛文杰和妖巫徐彦,冤杀枢密使吴英和功臣王仁达。

王延钧也喜好大兴土木,纳父亲的婢女陈金凤为后,而陈却淫乱后宫。有其父必有其子,王延钧的儿子王继鹏也看上了他的婢女李春燕,并因此弑杀了王延钧。在位9年,年龄不详。

5、闽国康宗王继鹏

王延钧长子,杀父自立。继位后,继续乃父的作风,大兴土木,宠信道士,卖官鬻爵,横征暴敛,几乎不干好事。

939年宫廷失火,王继鹏怀疑是亲军所为,拱宸军使朱文进等人恐惧,于是发兵谋逆,并拥立王继鹏叔叔王延曦登基。王继鹏出逃,被堂兄王继业杀死。在位5年,年龄不详。

6、闽国景宗王延曦

王审知幼子,王继鹏叔叔。王继鹏在位时受猜忌,装疯卖傻自保。朱文进等人叛乱时,拥立王延曦为帝。继位后继续前几任的作风,骄奢荒淫大兴土木,猜忌宗室大臣。

944年,南唐皇帝李昪写信责备王延曦兄弟相残。而朱文进等人也因为叛乱和王延曦的残暴,感觉不能自保,于是再次发动政变,杀死了王延曦。在位5年,年龄不详。

7、朱文进

本为闽国亲军头目,连续弑杀两任闽国皇帝后,自立为闵王。但泉州漳州留后留从效,以及闽国宗室王延政,都不服从甚至发兵攻打他,朱文进日子很不好过。945年,朱文进被部下林仁翰刺杀。

8、闽国末帝王延政

王审知幼子,王延曦弟弟,王延钧时期出任建州刺史。王延曦继位后,对宗室防范猜忌,王延政也被监视,二人矛盾激化,以致兵戎相见。

王延政借助吴越国的外援,将王延曦派来的军队打败。吴越国自恃有功,拒不撤军。王延政又乞求王延曦发兵,攻打吴越军队。之后,二人再次矛盾爆发大打出手,各有胜败。

943年二月,王延政擅自在建州称帝,建立殷国。944年,王延曦、朱文进先后被杀,王延政进入福州当政。945年,南唐发兵攻灭闽国,第二年被送往金陵,不久去世。

陈家的祖宗是

陈胡公。

陈姓人是舜帝 的后裔。

在舜当天子之前,尧把他的两个女儿人嫁给了舜,并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于是舜的后代便称为妫姓。

西周初年,周武王 灭了商朝以后,他找到当时舜帝的后代妫满,把大女儿嫁给他,封他在陈,建立了陈国,定都宛丘(今河南淮阳)。他选贤任能,扬善罚恶,励精图治,使陈国强盛了许多年。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陈胡公、胡公满。他的子孙便以国为姓,称为陈氏,并尊陈胡公为陈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先秦时期,陈姓主要活动于河南、安徽、湖北地区,秦汉时期,陈姓的足迹已踏上了湖南、江苏、山西、山东。西晋末年,中原动荡,居民纷纷南迁,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已经是陈姓主要的迁回迁移的地区。同时,中原地区 大姓林、黄、陈、郑率先进入了福建,到南朝 时,陈姓已经成为福建的四大姓之一,主要是颍川派陈宸的后裔。陈宸十世孙陈霸先 ,到南京建立陈朝 ,史称陈武帝 ,南朝陈国封了许多陈姓王,子孙遍布长江与珠江之间,为陈姓在东南地区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唐朝初,以河南固始 人为主力,陈政陈元光父子率58姓经江西攻入福建,祖孙四代一直任漳州地区的行政长官,后人尊陈元光为“开漳圣王”,其后裔成为闽、粤、台地区和南阳诸岛陈姓的主要派系。

唐末固始人王审知在福建建立了闽国,大批中原陈姓再一次移民福建,从此,陈姓成了东南地区的第一大姓。由于陈姓主力早在秦汉时期已迁离北方,东晋 、隋唐的北方地区战乱对陈姓的伤害相对要轻。陈姓在宋初由福建大批迁入广东的潮州和梅州地区,北宋 末年,河南陈姓南逃抵广东南雄,由北向广东各地散移。在宋、元、明时期,陈姓在南方得到了稳定的发展,陈姓在赣浙闽粤湘五省繁衍最盛,最终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陈姓中也融入了南北民族的血液,如汉晋时期的匈奴人、北魏时期的鲜卑人、金代的女真人和清朝的满洲八旗诸姓,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逐渐同化成汉族。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57859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中国历史上从秦朝到清朝共经历多少个朝代?有多少个皇帝 明朝到清朝的历史简短下一篇:张仲景创制的小半夏汤在历史上的使用及功效是什么?

文章评论

  • 深交

    信阳未出过皇帝,闽国的建立者是王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