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复活节岛是被谁发现的 发现号航天飞机改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着陆

导语:复活节岛是被谁发现的 发现号航天飞机改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着陆

目录导航:

  1. 复活节岛是被谁发现的
  2. 天花谁发现的
  3. 非洲之星是怎么被发现的
  4. 为啥万有引力最早是0发现的
  5. 美国的航天飞机是哪里造的
  6. 面包掉在地面上
复活节岛是被谁发现的

复活节岛是在1686年,由英国航海家爱德华·戴维斯发现的。他来到这里后发现空旷而又荒凉。原住民还停留在原始的石器时代。同时还发现了许多无法解释的巨大的石像竖在那里,于是将这里称为“悲惨而奇怪的土地。”

1722年荷兰海军上将雅各布·罗格文率领的船队路过时发现了这个小岛,因为当天是基督复活节的第一天,所以给小岛命名为了复活节岛。

天花谁发现的

天花是爱德华詹纳发现的

天花病毒是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发现的,最后,人们可以抵抗天花病毒,天花病毒迅速繁殖,并以惊人的速度在空气中传播,天花是感染后一周内最具传染性的疾病,天花是人类第一种完全根除的传染病,因为它在唾液中含有最多的天花病毒,天花成为最早被彻底消灭的人类传染病。

早在晋代时,著名药学家道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已有记载,同时他对“天花”的起源进行了追溯。指出:此病起自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公元23-26年)。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天花”病的记载。

非洲之星是怎么被发现的

1905年,“非洲之星”的原石在南非一个钻石矿场中被发现,英国治下的南非殖民政府将这颗原石进贡给了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

随后,英国将这颗巨大的原石切割为9颗大钻石和96颗小钻石,其中最大的那颗被命名为“库里南1号”,也被称为“非洲之星”。

为啥万有引力最早是0发现的

迈克尔逊和爱德华·莫雷一起设计了一个10倍大(也就是10倍精确)的干涉仪,他们两人在1887年进行著名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他们预计全天会有多达0.4条条纹移动。

这个无效的结果,证明了以太并不存在,没有什么以太风,也没有光传播的介质,这个0发现实际上是现代科学的一个巨大进步,因为它意味着光与我们所知的其他波有本质的区别。

这也证明了光速在不同惯性系和方向上都是相同的,也直接撼动了经典物理学的绝对时空观,为狭义相对论的诞生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光速为什么恒定?

18年后,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出现时,也顺带解决了这个问题。

美国的航天飞机是哪里造的

美国的航天飞机有五架,分别是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发现号、亚特兰蒂斯号、奋进号,这五架航天飞机都是由美国的波音公司制造的

1972年7月,NASA选定北美的洛克韦尔公司为航天飞机轨道器的主承包商,要求在今后6年内,用26亿美元研制生产5架航天飞机的轨道器,并于1978年实现首次载人轨道飞行。可直到1979年4月份洛克韦尔才完成企业号的全部实验工作,开始研制用于轨道飞行的航天飞机。

企业号长37.2米,宽23.8米,高17.4米,空重72.6吨,载荷舱长18.2米,宽4.6米,能将29.5吨重载荷送上370至1110公里高的空间轨道,并可从空中带回1.45吨重载荷。在具有辅助电源的前提下,可在太空停留30天,并可执行各种太空使命。

轨道器上装有49台火箭发动机,23根天线用于通讯、雷达、数据传输,5台计算机,互相隔绝的控制系统,另外还有电源系统。

轨道器可分为三部分:前部机身的加压宇航员舱,机身中部的载荷舱和支撑主发动机的尾舱。宇航员舱又分为上中下三个区,上部为飞行舱,是飞行控制中心;中部的拴闸门为宇航员出入口,并装有通向载荷舱的气塞门;下部为设备区。前部机身内还装有前起落架,起落架舱门,前部反作用力控制系统。

中部的载荷舱上部是两扇长门,沿中轴线一分为二,并各自用铰链连接在载荷舱两侧的边缘,舱门用环氧石墨制成,并装有环状氟利昂冷却器。这是由于在发射之后,舱门要打开,协助散发电器设备和所携带的载荷所散发的热量。

后舱也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支撑航天飞机主发动机的底座,以及轨道器与外贮箱相连的装置;用钛合金制造的尾翼支撑结构,同时还要支撑轨道器操纵系统和后襟翼;还有外部罩,罩内装着载荷舱之后,主发动机喷嘴防热罩之前的所有设备。

1977年2月,“企业”号在爱德华空军基地中的航宇局干湖飞行研究中心开始了长达两年之久的试验过程,其目的是要审定轨道器系统本身和轨道器在低层大气中的飞行特性。

2月8日,“企业”号被绑在一架名为NASA905的经过改装的波音-747母机上,做了一系列不载人和载人的背驮式飞行试验。在试验中,轨道器从起飞直到着陆,始终不同母机分离。轨道器上的所有气动控制翼,如机翼上的升降副翼、机身上的襟翼和方向舵上的减速器,都做了仔细的操作检查。

8月12日,“企业”号开始了有人驾驶的自由飞行试验。当这架75吨重的轨道器同母机在6950高空分离后,宇航员福莱德W· 海斯和C· 戈登· 福勒顿驾驶着这架滑翔飞行器做了一圈U字形的飞行,最后出色地在地面降落。轨道器的灵敏反应令他们感到吃惊,感觉好象在驾驶一架战斗机。自由飞试验验证了轨道器在低层大气中的飞行性能同风动试验结果完全相符。

1977年10月26日,“企业”号在爱德华空军基地进行的试验全部结束,由母机驮着飞往马歇尔航天中心,在那里进行了八个月的结构振动试验后,被送往肯尼迪空间中心。在那里,这架轨道飞行器被确认为只做试验飞行器,以便为以后的轨道器开辟道路。

企业号现存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新展览中心

面包掉在地面上

“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墨菲法则”。

法则来历:美国爱德华兹空军

基地是一个庞大的综合性航空航天基地,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东北部的沙漠之中。

我们的故事就是从这个基地开始的。大家都知道,在太空中存在一种失重现象,会让你完全感觉不到自己的重量。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在飞行和航天中还有一种“超重”现象。如果你经常乘飞机,你肯定在起飞和降落过程中,感觉到一股巨大的压力,有时它甚至会让你的心脏不胜负荷。对于飞行员和宇航员,超重简直就是家常便饭。那么,人到底能承受多大的超重压力呢?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斯塔普少校等人对此进行了试验。

斯塔普等人在试验中需要用到一种精密的传感器,便向专门从事该项研究的莱特航空研究中心求助。于是,该中心派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工程师小爱德华·墨菲上尉,携带最新研制的传感器,来到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协助试验。斯塔普等人满心欢喜地装上了新仪器,然后开始给他们的超重实验设备加压,只要传感器没有发出警告,他们就可以不断地加压。加呀加呀,突然,实验设备在巨大的压力下变形了,可传感器的指针居然一动也不动!经过检查后才发现,传感器竟然被研究中心的人装反了!沮丧的墨菲对他的同事们干的蠢事十分恼火,于是脱口而出:“要是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们去做就一定会弄糟。”

很快,这句话就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流传开了,只要有人把什么事干砸了,别人就会用这句话嘲笑他。为了自己的面子问题,基地的所有人都尽力避免出错,最终圆满完成了试验任务。

在事后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斯塔普把这句话称为“墨菲法则”,赞誉它是试验成功的核心原因,并将其改造成了一种新的形式:“如果一件事可能出岔子,它就一定会出岔子。”这句寓意深刻的话立刻吸引了记者们的注意力,从此在美国不胫而走,还扩散到世界各地,并被赋予无穷的创意,演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其中一个最通行的形式是:“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这就是我们现在最常用的“墨菲法则”。

关于面包掉在地上:落在地上的黄油面包

在介绍墨菲法则时,人们最常用的例子来自一个生活常识:如果你把一片干面包掉在你的新地毯上,这片面包两面都有可能着地。但是,要是你把一片单面涂有黄油的面包掉在新地毯上,却常常是抹黄油的那一面落在地毯上!

1991年,为了扳倒这个关于“黄油面包”的墨菲法则,英国BBC电视台一个非常有名的科学探索节目“QED”特意组织了一次实验,不停地向天上扔黄油面包。在掷了300次之后,他们发现,抹黄油一面落地的有152次,而朝天的有148次。显然,两者之间在概率上基本没有差别。他们因此欢呼:墨菲法则只不过是我们的一种错觉!

事情真是这样的吗?不!要知道,日常生活中掉到地上的面包,并不是我们故意向上掷出的,而是从我们手中或餐桌上滑落的。英国阿斯顿大学的物理学家马修斯深入研究了这个问题,写出了一篇论文《跌落的面包片、墨菲法则以及基本常数》。他通过计算证明,从一般餐桌或者人手的高度滑落的面包,由于所受到的重力作用不足以使其旋转整整一圈,而是只旋转了半圈就掉到地上了。结果,当然是抹了黄油的一面着地!他的结论是,只要我们的餐桌高度保持现在的样子,墨菲法则就肯定成立,“其原因在于:宇宙就是这样构成的”!

有人还是不服气:如果人类的身高比现在要高出许多的话,我们就会坐在足够高的餐桌边吃饭,那么黄油面包也就有足够的时间,在空中完成漂亮的旋转再落地,那么,抹了黄油的一面就会朝上了。事实果真如此吗?不!哈佛大学的天体物理学教授威廉·弗莱斯指出:对于直立行走的人类来说,要想安全地生活在地面上,不至于由于地球的引力而发生骨折或者别的什么毛病,我们的身高只能是在1.5米到2米上下。于是,我们的餐桌也就只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而黄油面包也就自然而然地遵循“墨菲法则”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58019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明朝柳州起义历史事件的起止时间是什么?下一篇:隋朝和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