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黑洞最后会变成什么 黑洞吃太阳 细数宇宙六大代表性黑洞

导语:黑洞最后会变成什么?黑洞吞噬太阳,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存在之一。本文将为您细数宇宙中六大代表性黑洞,从超大质量黑洞到微型黑洞,探讨它们的形成、特征及可能的演化。最后,我们将揭示黑洞的最终命运。

目录导航:

  1. 黑洞最后会变成什么
  2. 世界上最大的黑洞有几个银河系
  3. 人类观测到的黑洞名称
  4. 黑洞的天体是什么
  5. 黑洞分为哪几类?有何不同
  6. 中子星vs黑洞vs白洞
  7. 宇宙中最大和最小的黑洞分别是多大
  8. 黑洞里的生物
黑洞最后会变成什么

个人观点,黑洞总有一天要重生,爆炸形成一颗超大质量恒星!只有这样才符合能量守恒与物质不灭定律;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中国先哲阴阳永无休止的相互转化的哲学定理!任何物质形态都不可能是最终形态,物质永远在不同形态之间相互转化,只有这样宇宙才能够永恒,也只因为是这样宇宙才所以永恒!

黑洞是大质量天体演化到晚期时形成的一种天体。

关于黑洞,我们所知道的还很少,目前从观测上已经证实存在这种天体,但是更多的了解还只限于理论上。由于宇宙中物质的形态和演化都是建立在引力基础上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其他天体的研究,来推断出黑洞的物理性质。当然,理论也是有局限性的,有些领域已经超出了已知的物理理论范畴,所以,物理也不是全能的。

关于黑洞的演化和未来,目前比较被认可的是霍金的关于黑洞辐射的理论,根据这个理论,黑洞不会永远存在下去,而是会慢慢的蒸发掉。

霍金证明,在黑洞的事件视界附近,隧道效应会使得黑洞损失质量,虽然很微小,但是却不会停下来。同时霍金还证明黑洞是有温度的,越是大质量的黑洞,其温度越低,蒸发的速度也越慢,反之则越长。根据计算,一个太阳质量的黑洞,要经过10^66年才可以蒸发完。

因此黑洞的蒸发过程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要远远长于今天宇宙的寿命。

但,如果宇宙是开放的,那么该来的早晚会来的。黑洞不会默默无闻的蒸发掉,随着质量的损失,黑洞的蒸发速度会越来愈快。当低于一定的质量下限后,黑洞可能会如同恒星爆炸一般,瞬间蒸发成基本粒子。

因此,黑洞在漫长的时间之后,最终的结局就是所有组成物质重新成为基本粒子而弥漫在宇宙空间中。

世界上最大的黑洞有几个银河系

黑洞也属于银河系,是银河系一份子

银河系是一个庞大的螺旋状星系,拥有数千亿颗恒星和数不清的行星。它直径120000光年,厚度1000光年,估计大约有136亿岁了。我们的太阳系在猎户座的悬臂上,距银河系中心约26000光年。

像许多大星系一样,银河系中心也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和数不清的小黑洞。黑洞是宇宙中最恐怖的物体,它不仅体积巨大,质量巨大,密度巨大,引力巨大,还能吞噬光。黑洞的引力强大到,一旦越过事件视界,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逃离。

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三种黑洞,恒星黑洞、星系黑洞和原始黑洞。在银河系中心就有一个超大质量的星系黑洞,它位于射手座。估计其质量是太阳的410万倍。射手座星域被气体云笼罩着,致使该区域不可见。

最近有科学家利用猫鼬射电望远镜,描述了一张最清晰的射手座星域视图。尽管人们看不见黑洞,各种光波都无法摆脱它的引力。但猫鼬射电望远镜可以接收穿透气体云的频率从而得出了银河系中最壮丽影像。

科学家观测到银河系的恒星,滑过一个看不见的物体。这证明银河系中心,包含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在宇宙中拥有很多这种星系黑洞。

黑洞是不断增长的,它们吸收了大量的物质,并与其他不断增长的黑洞合并越来越大,直到我们今天见到的巨大怪物。

人类观测到的黑洞名称

日前,美国和欧洲的天文学家宣布,他们首次探测到了一个中等质量的黑洞。这项由超过1500名研究人员参与的引力波探测研究显示,约70亿年前,质量分别为太阳的66倍和85倍的两个黑洞,在发生激烈碰撞后,形成了一个新的中等质量黑洞。这也是人类迄今探测到的首个中等质量黑洞。

黑洞的天体是什么

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存在于宇宙空间中的一种天体。黑洞的引力极其强大,使得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故而,“黑洞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逃脱的天体”。

1916年,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通过计算得到了爱因斯坦场方程的一个真空解,这个解表明,如果一个静态球对称星体实际半径小于一个定值,其周围会产生奇异的现象,即存在一个界面——“视界”,一旦进入这个界面,即使光也无法逃脱。这个定值称作史瓦西半径,这种“不可思议的天体”被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命名为“黑洞”。

黑洞无法直接观测,但可以借由间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与质量,并且观测到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借由物体被吸入之前的因黑洞引力带来的加速度导致的摩擦而放出x射线和γ射线的“边缘讯息”,可以获取黑洞存在的讯息。推测出黑洞的存在也可借由间接观测恒星或星际云气团绕行轨迹来得出,还可以取得其位置以及质量。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21时,人类首张黑洞照片面世,该黑洞位于室女座一个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65亿倍。它的核心区域存在一个阴影,周围环绕一个新月状光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被证明在极端条件下仍然成立

黑洞分为哪几类?有何不同

不同类型的黑洞,其来源也不同,黑洞大致有三类。

一类是微型黑洞,也叫量子黑洞

理论上诞生于宇宙大爆炸初期,由刚刚生成的物质在宇宙初期的高密度下形成。这类黑洞质量并不大,大小只有一个基本粒子大小,质量只有数万吨到数十万吨。这类黑洞仅仅是理论预言,目前尚未发现。

第二类是恒星级黑洞

是由大质量恒星在演化末期,通过超新星爆炸的形式,恒星核引力坍缩形成的。这也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类黑洞。恒星演化理论认为,当大于太阳质量30倍以上的大质量恒星在演化末期,会发生一次超新星爆发。在爆发中,大量物质被抛出恒星,同时恒星核会收缩。

当恒星核质量大于3.2倍太阳质量时(这个极限称为“奥本海默极限”),它将无可避免地坍缩为一个质量无限大、尺度无限小、表面脱离速度达到或大于光速的物体。由于任何靠近它的物体(包括光线)都会被它强大的引力吸引而无法逃脱,自身发出的光也无法离开它的表面,就像是一个黑色的无底洞一样,所以称为“黑洞”。

第三类是星系中心的黑洞

这类黑洞是在星系形成时,由于中心物质密度极高,引力极强,自身引力坍缩形成的。这类黑洞只存在于大型星系的中心,通常质量极大,达数十万到数千万倍太阳质量,甚至更大。例如,银河系中心就存在一个质量超大的黑洞,质量约为太阳的400万倍。

中子星vs黑洞vs白洞

中子星是宇宙中密度相当大的星体,一小勺中子星重量就能达到地球一座山重量,如果一小勺中子星从太空撞向地球,能把地球穿透。如果太阳遇到一颗中子星,最后只有被中子星吃掉。

黑洞,是比中子星密度更大的宇宙怪物,也是宇宙中的老大,任何物从它身边过都要被吃掉,就连光也不行。

白洞,是就黑洞对应想象出来了,黑洞是大量吞噬物质,好象永远吃不饱,而设想的白洞是和黑洞一个级别,但正好后黑洞相反,它把大量的肚里东西向外喷射,目前还没有证明白洞的存在。

中子星是致密天体,它的密度仅次于黑洞,中子星是恒星演化到后期,引力直接把电子压入原子核中,构成中子,因此称为中子星,中子密度很高,大概一立方厘米的中子星物质质量是几十亿吨。。

黑洞是大质量恒星演化到后期,由引力引起无限坍塌而成,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时空曲率无限大,因此任何物质在黑洞视界内都会被吞噬,包括光。

白洞是理论上的天体,暂时还没被观测到,白洞性质跟黑洞完全相反,只吐出物质,不吸收任何物质

宇宙中最大和最小的黑洞分别是多大

最大的黑洞:目前已知最大黑洞名为SDSS J140821.67+025733.2,质量为太阳的1960亿倍。

最小的黑洞:目前发现最小的黑洞被编号为IGR J17091-3624,其质量仅仅是太阳的3倍。虽然人类目前没有观测到宇宙中所有的黑洞,但它不会比全宇宙最小的黑洞大多少,因为它已经很接近科学理论上黑洞的质量下限了。那么,这个黑洞的视界半径有多大呢?根据史瓦西半径的计算公式算下来,这个黑洞的半径只有9公里左右。算下来,这个距离即使走路也只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即可。

黑洞里的生物

黑洞形成于超大质量的恒星,大约20倍太阳质量的恒星进入末年后,由于核聚变“燃料”消耗殆尽,恒星无法抵抗自身的重力,所有的物质向内坍缩,首先恒星上的物质会变得非常紧密,然后引力会继续压缩物质,直到把原子压碎,形成中子星,后来致密的中子星也承受不了其引力,中子也被压碎,形成夸克星(理论中存在的产物,目前未观测到),夸克星也受不了强大的引力引起的物质坍缩,最终形成黑洞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59866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八爪大王(章鱼)资料 八爪章鱼智力水平很高:抱着椰子壳在海床漫步下一篇:清朝的历史剧有哪些 光绪时期好看历史剧有哪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