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历史学科的五个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建议

导语:本文约3000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它们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各个素养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都具有各自的地位

本文约3000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它们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各个素养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都具有各自的地位,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使其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文以“历史解释”素养为例,提出以下三点培育建议,仅供老师们参考。

1

展示历史全貌,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

所谓解释,就是对某一事物的分析和阐明,说明其含义、原因和理由等。因此,要对任何历史事物进行解释,前提必须是依据多方面的史料,全面了解和认识这一历史事物,任何片面的认识,都会产生不准确的解释,使历史解释出现偏差。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在讲授历史教科书上的知识之外,补充相关史料,尽可能地向学生展示历史全貌,让学生对历史事物形成全面的认识,这是“历史解释”能力形成的第一步。

例如,对北洋军阀历史作用的评价,史学界曾经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地一概否定到对其中的某些方面适当肯定的发展过程,认为北洋军阀摧毁资产阶级民主制,推行专制独裁统治,是对历史发展的极大反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限的灾难。就北洋军阀的本质而言,这些评价应该是切中了要害。但是从全面的角度来审视,从中国近代化的全过程看,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政治社会舞台上的一个重要角色,其作用不容忽视。

老师在讲授北洋军阀时期历史的时候,可以补充以下相关的史料,让学生了解这一历史时期内社会各个方面的情况,使其对这一历史时期形成较为完整和全面的认识。

材料一 据统计,自1912年至1927年11月,由北京政府批准的注册的工商企业已达1627家,平均每年注册102.8家。从所注册的企业种类看,包括纺织、矿业、化工、机械、银行、保险、电业、航运、火柴、医药、文化以及农、林、牧、渔、水利等各个方面。又据汤纳的统计,中国雇佣30名以上的工厂,1913年为279家,1920年为808家,1928年达到2327家,1928年的工厂数是1913年的8.3倍。

——张静如、刘志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25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材料二 据统计,在武昌起义后的半年里,全国的报纸有十年前的100多种,陡增到500多种,总校数达4200万份。新创办的报纸多多集中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广州等大城市中,其中北京50种,上海40多种,天津35种,广州30种,浙江20余种,湖南11种,武汉9种。

——张静如、刘志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155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通过阅读上面两则材料,学生可以看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由于内外环境的影响,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着深刻变革,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无不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深层递嬗。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确实在缓慢地向前发展,新的社会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社会因素不断增长。这一教学过程,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全面认识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重新思考以往对北洋军阀的评价,从而提出自己新的解释:我们不应全盘否定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缓慢进步的事实。

2

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

现有历史课程大多通过每个知识点展开,这种思路强调了历史发展的时序性,能够使学生纵向地把握历史发展脉络。除此之外,为了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老师在上课时还应该注重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同时使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横向联系,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次因果关系。

中日邦交正常化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那么,中日两国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实现邦交正常化,它有什么样的背景?这是学生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关键之处。老师在讲解这一内容时,需要结合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及尼克松访华的史实,让学生认识到中日邦交正常化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有其深刻的国际背景。

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被美国单独占领,并日渐成为美国在远东地区推行“冷战”的基地,这对新中国构成了威胁。因此,对日政策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日本政府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在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之际,日本国内各阶层要求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呼声渐大, 中日两国的关系也因此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经过三次会谈,双方最终签订了《中日联合声明》。声明明确指出:中日恢复邦交就是“战争状态的结束,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日本也在声明中谈到:“痛感日本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地反省。”有了上述历史背景知识,学生就会对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有深入的理解。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任何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的,它的发生是各方因素积累促成的。因此,在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物的基础上,老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使学生把史事的记忆提升到认识的层面,感悟历史上发生的各类情况,理解历史上各个方面的关联,进一步理解历史。可以说,历史理解是历史解释的基础。

3

开展合作探究,鼓励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达看法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各个方面中对学生历史思维、历史分析与表达方面的综合要求。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设置某一历史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鼓励学生收集史料,分析历史事物,辨别不同的历史解释,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形成历史解释能力。

例如: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些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简单的家庭访谈、社区调查和票证收集,学习社会调查和收集历史资料的方法,让学生对这一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接下来,学生对不同时期的历史状况进行比较和分析,深入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最后,可以通过小型学术报告会的形式,让学生有理有据地说明这一时期社会生活发生巨变的原因,从而形成自己对这一历史变迁过程的认识、理解和解释。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最终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和训练,掌握历史学科方法,具备历史学科相关能力。历史解释能力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其中渗透着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四个方面,是对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一个较高要求。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厘清教学层次,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首先要让学生阅读史料,全面认识历史事物;其次,学生辨别和分析史料,充分理解历史事物;最后,通过思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历史事物有理有据地表达出来。这便是历史解释能力培育的一个完整过程。

文章来源丨《新课程教学》2018年第7期

作者单位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期编辑丨吴楠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

承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瑟堡战役 诺曼底登陆战役之德军反击:五个装甲师被击溃下一篇:战前准备 诺曼底登陆战役战前准备:屯兵300万 英国变兵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