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什么样的人是伪君子?伪君子和儒家思想有什么关系?

导语:伪君子和儒家是什么关系?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边肖一起读。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被冠以“虚伪”一词,这可能在于自私自利的人对儒家思想的僵化应用,使大多数处于未知的人在实践儒家思想时逐渐流于形式,而不知道其真正含义。同时,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的伦理道德知识,以

伪君子和儒家是什么关系?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边肖一起读。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被冠以“虚伪”一词,这可能在于自私自利的人对儒家思想的僵化应用,使大多数处于未知的人在实践儒家思想时逐渐流于形式,而不知道其真正含义。

同时,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的伦理道德知识,以及一些礼仪规范。这些知识和规范都有其在行为上的表现。儒家追求的是身心合一的谦谦君子风范。但是,谦虚有礼的行为可以是“假装”,而“绅士”也可以成为虚名。很多时候,只有自己知道君子之名是否名副其实。要说儒家虚伪?不,不是儒家的虚伪,是追求名利的人的虚伪。

1.为什么儒家总是被批判

儒家文化容易被人诟病虚伪,这其实和它的文化特性有关。儒家有很多内容讲道德,同时也讲符合高尚行为的相关行为。道德是否高尚,我们很难单纯从行为上定义,只能从行为上判断。所以道德的虚伪往往是假的,以至于讲道德的儒家被后人批评为虚伪。

判断一个人是否有道德,不能跑进人们的心里去看他们是否真的这么想。我们只能通过一个人的言行来判断他。但是,人是可以“伪装”的。很多时候,一个人这样做了,说了,却不这么想。

儒家要求“思”和“行”是一致的。但是,出于对“君子”名声的追求,有人用“伪装”的方法,让自己显得高贵。基于此,人们可以责怪儒家的逐名逐利吗?

2.儒家君子是没有私利的君子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很容易看出,伪君子和真君子的区别大概就在于“利己”二字。儒家宣扬的真君子,无疑是没有私利的。真君子心存仁心,仁者爱人。真正的君子,把身边的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抛弃自己的私利,永远照顾别人的感受。在儒家,君子永远是作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无私存在的,这也是为什么儒家君子千百年来一直被后人称颂的原因。

但是“伪君子”不一样。伪君子的所作所为,结果可能是“利他”的,但他们真的是出于“利他”还是“利己”,就要看这个人“心里怎么想”了。很多时候,“手段高超”的“伪君子”,往往把事情弄得看似“利他”,实则是“利己”。因此,有必要对一个人做事情是否有诚意进行全面的调查,而不是简单地用一时的得失来界定。

要知道,君子行动的出发点不应该是“这样对我有什么好处”,而是“这样对别人有什么帮助”。君子行事,不考虑自己的利益。对于一个君子来说,“利”往往是“不请自来”,是锦上添花。伪君子要的其实是“利益”。

君子与伪君子的区别之难,往往在于要真正区分他们,就要从他们的“动机”出发去推理,这与王阳明的动机辨善恶的思想有些相似。但是,行为是一样的,行为导致的结果也是一样的。只有一个人是“利己的”,一个人是“利他的”。你不说这个,谁能知道?所以君子和伪君子真的有点难以区分,不然我们的祖先也不会说“久见人”这句话。

基于此,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小小的总结:儒家提倡的君子,是没有利己心的君子。这种“利己”往往表现在动机上,是“无私”的,行为的结果是“何为私”?

3.谬误在于物欲的谬误,而不在于儒家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如果说儒家是虚伪的,那也难怪儒家在这里是“虚伪”的。儒家圣贤已经明确表示,君子“思”与“行”,没有私心。但儒家是这么说的,后世不是。儒家能做什么?同时,儒家所提倡的“君子”之誉得到了无数学者的赞誉,真的很有诱惑力。所以有人被称为“君子”,可能是“知行合一”的真君子;但有些人名不副实,行为看似冠冕堂皇,其实都是出于内心深处“利己”的欲望。所以在我看来,说儒家是假的是不客观的,假的往往在于人的物欲的虚假,而不是儒家。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李玖哲是哪里人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苏麻喇姑,她是哪里人?下一篇:曹魏臣子 三国时期的曹魏大臣,辛毗到底有何来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