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常遇春想要擒贼先擒王活捉元顺帝,朱元璋为何不同意?

导语:说到常遇春,你会想到什么?吴元年,朱元璋平定闽粤,东南沿海为大后方。有了军队和财力,他终于可以腾出空来攻打失去了400多年的幽云十六州。北伐事关重大,要选精兵。朱元璋命徐达为统帅,常遇春为副统帅,并派盛丰、薛宪、傅有德三人领兵,这几乎是他麾下最强的组合。除了选拔将领

说到常遇春,你会想到什么?

吴元年,朱元璋平定闽粤,东南沿海为大后方。有了军队和财力,他终于可以腾出空来攻打失去了400多年的幽云十六州。

北伐事关重大,要选精兵。朱元璋命徐达为统帅,常遇春为副统帅,并派盛丰、薛宪、傅有德三人领兵,这几乎是他麾下最强的组合。

除了选拔将领,朱元璋还亲自参与作战计划。他与刘基等人举行了几次军事会议,讨论作战计划。

会上常遇春等人都认为南方已经定了,没有拿下的云南、四川对吴军都不是威胁,现在兵力过剩,主力要集中,威武平等于大部分,也就是明朝后期的北京,先擒贼。

有了连胜,精兵简政。只要大部分被俘虏,到处的元军都会受到惊吓。然后,只需要一次冒险的扫荡。其他城市可以不战而降,天下可以定。

从纸面上看,这似乎是个不错的计划。先擒贼是兵法的关键。只要他们中的大部分被活捉,元顺帝被活捉,元朝就将群龙无首,它将自我瓦解,省去了攻打每个城市的麻烦。

但是这个计划立刻被朱元璋阻止了。

朱元璋的计划和常遇春的正好相反。

毫无疑问,北伐首先要取山东。朱元璋表现出与常遇春不同的考虑。

从方向上看,从山东一直走到北方最方便,这也是大多数人的判断。朱元璋的计划是把李从山东引进河南,然后到潼关,最后到大都。

从地图上看,这是一个大圈,同时要攻陷的城市多了去了,要多打几个元军。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潼关以西仍有大量袁军队,在著名将领麾下。还有李思琪,张亮碧,都是会被打败的。既然要攻下潼关,为什么不先向西走,在元朝与关决战,等他们战败后再取大部,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朱元璋看着卓然就起了疑心。他打了个比方:这个方法就像砍树,先去枝叶,再挖老根。如果把枝叶去掉,大部分都很难独立。

为什么要砍树?毕竟元朝在北方运作了几百年,大部分都是都城,特别坚固。

徐达虽然有把握从山东直取大渡河,但他攻打大渡河这样的强市,却不确定能在短时间内攻下。就在一年前,朱元璋刚刚攻占了张士诚的老巢平江,用了八个月的时间攻克了平江。

张士诚是一个人,但元顺帝不同。如果大部分被围困八个月,来自世界各地的元军就会饥肠辘辘,从四面八方赶来清理该地区。况且北伐军一旦吃力远征,北伐军就会全军覆没,那可就不好了。

与其冒这样的风险,不如慢慢来,稳扎稳打。山东是大屏幕。先拆此屏,再回河南削其翼,再进犯潼关,占据其门户。

结果东南西北三个方向都在北伐军手里。这时候,元顺帝又一次被孤立了,明军在一年半载的包围中不用担心粮草和援兵的问题。

退一步说,即使开局不利,北伐失败,也不会腹背受敌。至少,它可以相机而退,改天卷土重来,立于不败之地。

至于隆庆之地,朱元璋认为只要守住潼关,就可以切断关中和大都的元军联系,他们就无法再收复潼关,更无法东进。

虽然朱元璋解释过,但常遇春等人还是有点不服气,前来参战的武将们往往喜欢保持势头,推着他们前进,却不在乎他有什么援兵。

常遇春是个勇敢的将军,但战争毕竟还是需要谋略的,这就是帅和将军的区别。

无论如何,朱元璋是最高统帅,一切都得听朱的。

结果如何?当初不满意的人,无言以对。

1367年10月,徐达带兵出征。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年号大明,年号洪武。

徐达只用了三个月就平定了山东;之后兵分两路推汴梁,汴梁守军不战而降,进而在洛水击溃河南元军主力,平定河南;与此同时,盛丰的其他军队成功攻克了由李思琪和张亮壁把守的潼关。

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激烈的战斗很少,袁多半会去或降,可谓势如破竹。

河南,潼关已经倒了,元朝留在关中的军队失去了通往大都的通道,山东已经赢了,三面被围的事实已经形成。朱元璋访汴梁,统率军队。

洪武元年七月,徐达在临清接见诸将,随后正式入大都。

这时候元军连仗都打输了,军队没有斗志。元顺帝也知道很难有援军从三个方向拯救大都。这时候只有北方才是活路。

如果你坚持多数,即使你能暂时阻止明军,你也无法反击。放弃多数,跑回首都组织军队,企图反攻,是理性的选择。不然你可能要重蹈宋徽秦的覆辙。

三十六计是最好的计。7月28日晚,元顺帝带着后妃和王子跑回了商都。八月初二,徐达率军入大都,蒙古在中原的统治宣告结束。明朝获得了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失去400年的幽云十六州也收复了。

从1367年10月到1368年8月,元朝在中原的实力只用了10个月就崩溃了。

收复大部分,徐达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他只是向西移动,攻打西北。

这时,北伐最艰难的战役出现了。即使皇帝跑了,西北元军依然忠心反对,有势力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反攻。明军也吃了几次败仗。许阿达用了一年时间平定西北。

即使王宝宝在山西战败,他仍有一支军队驻扎在宁夏,并不断派兵入侵该国。此后朱元璋数次出兵征服,互有胜负。他在1372年遭受了一次重大的失败,他永远不可能一下子被打败。

王宝宝成了朱元璋的一大不幸,他不禁称赞王宝宝是“天下第一好人”。

直到洪武八年,王宝宝死于哈拉海,朱元璋的大石头才落下,徐达北伐已近九年。

事后朱元璋总结北伐,说:先取山东,后攻河洛,为的是防止关中的元军救援大都。关也不急着打,因为、、张亮碧都是名将,但彼此矛盾很深。如果他们不向西走,他们就很难团结和前进。如果他们单独来,很难突破明军的防线。即使他们单独深入,也很难有大的成就。

如果不攻打大渡河,主动搞西征,生死攸关,就会促使他们团结一致,全力抵抗。这时明军要打两条战线,这一仗就难打了。

如果你出其不意的拿下大部分,关中的将军们就没有希望了,他们就会绝望,那么战斗就容易多了。

结果证明了朱元璋的判断,明军闪电般拿下了大部分,张亮碧和李思琪没有打起来,省了不少力气。

唯一的例外是王宝宝,他反抗到底,从明军手里拿了很多力气,最后等到自己死了,威胁才大大减轻。

如果当时等于多数,北方元军早就蜂拥而至;还是先与关决战。如果王宝宝联合李思琪和张亮碧,他的实力会强得多。明军没有把握打败他,北伐很可能失败。

回顾九年后的北伐计划,朱元璋的策略无疑好得多,他既能看到局部,也能看到整体。可惜当时常遇春已经去世了。如果他还活着,他就会相信朱。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墨兰嫁入永昌伯府,林噙霜被盛纮打断腿下一篇:《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墨兰新婚之夜就遭背叛,梁晗本就是花花公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