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科技皇帝”康熙热爱西方科学,为什么又要限制西方文化传播?

导语:“科技皇帝”康熙热爱西方科学。他为什么要限制西方文化的传播?今天边肖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清朝是历史上一个强大的朝代,尤其是清初,明君不断涌现,兴盛了一段时间,其中康熙无疑是最好的。他能教天下太平,吴能平三藩,所以很多人视他为明君的楷模。很多人推

“科技皇帝”康熙热爱西方科学。他为什么要限制西方文化的传播?今天边肖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

清朝是历史上一个强大的朝代,尤其是清初,明君不断涌现,兴盛了一段时间,其中康熙无疑是最好的。他能教天下太平,吴能平三藩,所以很多人视他为明君的楷模。

很多人推崇康熙是“千古一帝”,这和他好学有关系。历史上康熙以爱书好学著称。语言天赋极高,精通满语、汉语、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等多种语言,与蒙古王子见面时能流利地用蒙古语交流。他喜欢书法,“每天写几千字,不中断。积累了三十多年,也不错。”他喜欢读传统经典,无论是《周易》、《尚书》还是《诗经》,他都可以和侃侃交谈,有自己的见解。至于《四书》,他坦言“字字珠玑,绝不会自欺”。他熟悉骑马和射箭,喜欢体育锻炼。"当他强壮时,他能拿十五张弓,发十三支箭."

康熙精力充沛,对一切都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传统知识也是如此,尤其是西方自然科学。康熙年间,东西方文化偶尔会发生碰撞,他也常常因专业知识不足而尴尬。当时法院就历法展开了大辩论,但毫无结果。

康熙是明末以来中国皇帝中最科学、最感兴趣的“科技皇帝”。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他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以及他通过颁布“教宽容的圣旨”来鼓励传教士,都被误解了。原因是传教士和欧洲思想家对他的期望很高。同时,传教士为了增强路易十四对传教中国的支持,故意误读康熙开放宽容的态度,也是他们这样做的重要原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欧洲同时对中国的兴趣正是基于这样的误读。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中国的误读构成了欧洲启蒙运动早期的一个重要的外部驱动因素。

传教士们对康熙在“一义”二字上的批示表示了极大的热情,这是康熙三十一年二月五日,在礼部前第二天请求准许传教时所写的。王座曰:“乍得西人推崇圣化,远航千里而来。现在我们管理历法,打仗的时候,造军事装备和火炮,真心诚意的送到阿鲁索工作。住在各省的西方人不做任何邪恶和混乱的事情,也不迷惑左翼人士,用异端邪说制造麻烦。寺庙如喇嘛庙和寺庙仍然允许人们烧香和散步。西方人没有什么违法的,反过来禁止似乎也不合适。因此,所有的天主教堂将保持照常,敬香的人仍将被允许照常行走,不受禁止。有生之日,可通直隶诸省。”获得这封传教宽容信,是徐日升、安多、张成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苏林神父说:“期待已久的一天终于到来了。康熙三十一年,天主教自由敕令终于公布,也就是康熙三十九岁,清朝四十九年建立,中国的皇权制度存在于4644年。基督教信仰于1056年传入中国,圣方济各·沙勿略于140年去世,耶稣会教士于109年建立了中国传教区,杨光先于24年后,也就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诞生后的1692年3月22日迫害了教会。那一天是所有传教士和中国基督徒最大的幸福和永远的幸福。”

名师出高徒。康熙中学的时候在玩,学着玩,很长一段时间有所成就。为了玩,康熙什么都碰了。他玩过地球仪,伽利略望远镜,机械鸟,还有结构复杂的金盘手摇电脑。要学,他好像学到了什么。在数学方面,他自己独树一帜的著作《皇家三角推演算法论》;在医学上,他命令巴多明将西方的《人体解剖学》一书翻译成满文,并会亲自对冬眠的熊进行练习和解剖;在天文学中,他只用了四天就计算出了太阳子午线的高度...

康熙好学,可以和别人比。白晋称赞“他天生具有世界上最好的天性。他思维敏捷,睿智,记忆力强,有惊人的天才。”康熙那么热爱西方自然科学,为什么不被触动,开放国门,推动清帝国的发展?

第一,康熙虽然热衷于学习西学,但他对西学的态度内心复杂,甚至视之为娱乐之物。对此,康熙曾说:“天文历法计算是王朝定历所必需的;保卫王朝的“百年国”,需要西方的矛枪和军事装备;圣灵享受需要钟表。”

第二,如前所述,康熙学习西学的初衷是为了处理政务的需要,更深入一点,是为了服务自己的统治。以火器为例,康熙看到西方火器威力强大,但只停留在实际使用的层面。为了平定旧金山的混乱局面,康熙命令费迪南·韦尔比斯特制造适应南方地形的机动火炮。然而,当费迪南·韦尔比斯特“按洋气造新炮”并赠送《神威图说》时,他引进西方火炮生产的理论和方法并未普及。康熙重视骨子里的“立即取天下”的祖训,进而打压火器制造。清朝“机关枪”的发明者戴紫被流放沈阳后,火器的发展逐渐停止。

第三,有窒息人智慧的嫌疑。夺取民智无非是为了更好的维持统治,减少内乱的可能性。关于这一点,有一个故事流传很广。当外国传教士送给康熙一个手动计算器时,康熙放不下,感叹奇妙。感激不尽,转过头对儿子说:“别学汉蒙。”。康熙的心态由此可见一斑。

总的来说,康熙是一个真正的学霸,成就了自己,却在格局中失去了帝王风范。对于西方科学来说,只限于吸收有利于维持统治的成分,同时掩盖其背后的学术理论,甚至禁止其传播。关于这一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说,“欧罗巴人的天文计算秘诀和工匠的巧作,比以前更加古老。他的论点是自吹自擂和奇怪的,他们特别异端。国朝节取其技,禁传其学,深有深意。”这一思想不仅得到康熙的支持,也为后来的洋务运动所继承。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世界的短视,直接阻碍了清朝的现代化进程。与明末的西学态度相比,清初的皇帝将其列为自己的个人爱好,并以此为手段炫耀自己的博学,增强自己的执政魅力。然而,士大夫却无法像明末那样积极、主动、普遍地学习西学,成为康熙“西学之源”说的棋子。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商周文化到底有多恐怖 看看甲骨文是怎么记载的就知道了下一篇:古人的眼神真的很不好吗 为什么女扮男装他们都看不出来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