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河南大饥荒时期为什么灾民选择去陕西 而不是别的地方

导语:1942年,河南发生旱灾,随后是蝗灾。同时地处抗战前线,导致全省111个县出现饥荒。这段历史俗称河南大饥荒。这期间有300万人逃离河南,大部分去了陕西。那么,为什么受害者选择去陕西而不是其他地方呢?1

1942年,河南发生旱灾,随后是蝗灾。同时地处抗战前线,导致全省111个县出现饥荒。这段历史俗称河南大饥荒。这期间有300万人逃离河南,大部分去了陕西。那么,为什么受害者选择去陕西而不是其他地方呢?

1942年,河南省发生了饥荒,不仅仅是因为自然灾害。

旱灾和蝗灾发生后,只要政府的救援措施有效,情况就能及时缓解,300万人逃不掉。但当时河南所辖国民政府官员隐瞒不报,救援政策失误,导致饥荒发生。国民政府这样做的原因也很简单。河南地处抗日前线,政府忙于抗日,却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我在河南待不下去了,百姓开始逃亡。

河南作为中原腹地,历史文化非常悠久。然而,饥荒发生后,人们开始思考从哪里逃跑。上图蓝色区域是河南省,与山东、安徽、湖北、山西、陕西接壤。为什么那么多受害者选择去陕西?

当时,在抗日战争的焦虑期,豫北和豫东已经被日军占领。属于抗日游击战的主战场。一方面,日军不会允许大量难民进入;另一方面,即使他们进入,他们也可能无法养活自己。此外,1938年5月19日,日本侵略者占领徐州,并沿陇海线向西入侵。郑州陷入危机,武汉动摇。6月9日,为了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以水代兵”的方法,下令在距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北郊17公里的黄河南岸开设渡口——花园口。结果,黄河人为决堤,改变了河道,形成了大面积的黄泛区。它确实阻止了日本军队,但也给自己的人民带来了数不清的灾难。可见当时河南人只能选择南方和西方。

从地图上也可以知道,除了陕西,湖南和山西也是可以去的地方。为什么山西和湖南接收受害者最少?因为,真的,没人想去。当然不是现在,是旧时代。旧社会的山西名声不好,以小气出名。在旧社会,湖南的名声更差。与汉族相比,土家族有着浓重的排外思想,三湘四水土匪猖獗。受害者逃离是为了活着,而不是死在别的地方。

因此,受害者出于各种原因,选择逃往陕西。

河南受害者选择去陕西还有一个原因。当时,日本侵略者已经占领了中国的大部分城市,但日本永远无法进入陕西。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陕西在潼关有天然屏障外,还与当地民风彪悍、上下团结、黎齐抵抗有关。再加上陕西地处中国西北,国共两党对日作战非常紧密,日本很长时间无法进入陕西,于是干脆放弃了。

纵观抗战八年,河南人逃亡陕西八年。历史告诉我们,陕西人为了接纳河南老乡,克服了多大的困难!在支持全国抗战的大背景下,在大量驻军的情况下,河南同胞以宽广的胸怀被接纳。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胡宗宪抗倭功劳不亚于戚继光 胡宗宪抗倭功劳不亚于戚继光 却被后人遗忘下一篇:父亲生平简介 萧渊明的父亲是谁 萧渊明父亲萧懿的生平简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