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关羽真的是大意失荆州吗?其实关羽只是背黑锅,真正元凶是刘备

导语:荆州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场关键性战役,也是刘备集团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被尊为“武圣”数千年的关羽,不仅在这场失利中失去了生命,也留下了人生最大的污点。而“无心失荆州”从此成了成语,用来形容骄傲和疏忽所造成

荆州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场关键性战役,也是刘备集团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被尊为“武圣”数千年的关羽,不仅在这场失利中失去了生命,也留下了人生最大的污点。而“无心失荆州”从此成了成语,用来形容骄傲和疏忽所造成的失败或损失。

近年来,许多历史研究者都找出了各种文献记载,指出关羽失荆州是因为实力不足,而不是自己大意。

真的是这样吗?荆州失守该由谁负责?作为荆州的军事统帅,关羽真的没有责任吗?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还是打开史书,从几个方向分析。

据《三国演义》记载,关羽因为骄傲而出兵攻打樊城。他嫉妒张飞、黄忠、赵云等同僚,他们在入蜀之战屡立战功,而他驻守荆州,只防进攻,毫无寸功。所以他也想率军攻城掠地,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巩固自己的地位,尤其是维护自己“五虎之首”的称号。

其实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已经分析过关羽了,他有些桀骜不驯,但是对于忠诚却无话可说。真的像小说里说的那样,关羽骄傲到敢于反抗命令,甚至敢于在军事上做出自己的决定,那么刘备会让他守卫荆州吗?换句话说,刘备既然把荆州交给了关羽,至少说明他信任关羽,关羽会事事顺从,尽忠职守。

因此,说关羽不听刘备的命令,擅自攻打曹骏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我们来看一下三国-关羽传中的记载:“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禹为前将军,假节为”。这一段的意思是刘备提拔关羽,授予他杰夫黄阅,相当于授予他永远率领兵马的权利。很明显,是刘备给关羽下达了率军攻打樊城的命令,关羽只是奉命行事...

刘备为什么给关羽下这样的命令?他不知道有多危险吗?

曹仁镇守樊城,向来以防守强硬著称。

关羽那几万人,就算是他们窝着也未必有绝对的胜算。

且不说旁边的东吴,一个不稳定因素,孙权一直拿着欠条,要求刘备兑现“拿下益州,即归还荆州”的承诺。

其实早在一年前,刘备刚拿下益州的时候,孙权就来还荆州了,双方早已宣战。刘备本来想和姜大打一场,但由于北方的军事压力,不得不割地求和,并把主力转移到汉中与曹操对峙。

这个时候的荆州,因为长沙、零陵、贵阳都被孙权拿下了,但是湘江以西的三郡还在刘备的控制之下,地盘还不到原来的一半...现在,关羽的数万大军都到了,还算安全。毕竟疆域不大,现有兵力可以严密把守,孙草和曹参都不敢轻举妄动。

但是,如果关羽率军离开荆州,背水一战,就会突然打破现有的战略平衡。无论是哪一个攻打孙曹,都有可能被另一个占便宜,拿荆州攻后路,自己也很难全身而退。

刘备不可能对这些问题一无所知。他下令关羽冒险的可能性只有一个,那就是他这边战事吃紧,受不了曹操对汉中阳平关一线的进攻。让关羽出兵的目的是为了迫使曹操短半径作战,减轻汉中这边的军事压力...

再说汉中之战。据《三国演义》记载,刘备在这场战斗中打得很顺利:诸葛亮诡计频出,黄忠打败了夏侯元,张飞打败了张合,魏延也向曹操前门射箭,老曹的两颗门牙从此光荣下岗...实际上,真正的汉中之战是一场为了耐力的消耗战。刘备虽然在蜀中占据地利,但毕竟是一个国家承载了大半个世界,实力相差很大。

曹操知道,如果刘备占领荆州、益州,有了稳固的根据地,以后再灭他就更难了。所以他必须利用刘备在蜀国立足不稳的优势,对他施加巨大的军事压力,在他幼年时期就想尽办法消灭他,才能永远避免日后的麻烦。

而刘备这边,为了抵御曹操大军的压力,只能不断透支蜀国的人力物力,几乎到了“男战女运”的地步。而这也没什么,刘备最大的隐患就在粮草储备上,因为刘璋在蜀国之前积累的所有家当基本上都被消耗掉了。为了继续支援战场局势,刘备不得不征勒索,这在四川新收复的地方引起了人们的愤怒和抱怨...

所以刘备不得不让关羽主动,因为无奈。

虽然这样会冒失去荆州的风险,但是对于左右逢源的刘备来说,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谈完刘备的战略,再来谈关羽。

应该说关羽一开始的表现非常好。攻打樊城虽然不利,但巧妙的是用风雨歼灭了曹操派的所有援军,俘虏了曹骏的指挥官,取缔了庞德。所谓“七军水淹”,可以看作是教科书式的“围点战援”的例子。毫无疑问,这个结果不仅达到了刘备的战略目标,而且大大超出了预期。曹操不得不继续分兵救樊城,汉中进攻放缓,给了刘备喘息的机会。

既然战略目标已经达成,关羽接下来该怎么办?

正确的做法是关羽利用被淹的七军压倒性的胜利,同时震慑孙曹、曹,然后迅速撤军,加强防守。与此同时,很多小规模的部队被作为疑似士兵派出,他们继续从各个方面骚扰曹骏,赢了就打,没赢就跑。这样既能巩固前期成果,又能迷惑敌人,使其对自己的战略动向不明,使东吴不敢轻举妄动。

但很明显,关羽误读了刘备的战略意图,把刘备原本计划的“协调战”变成了绝望的“进攻战”。

我们打开三国,结合《关羽传》、《黄旭传》、《梦露传》、《鲁迅传》等等,大致还原关羽失败的过程。

关羽以大胜拒绝了孙权的婚事,然后率领荆州主力大军北上,继续围攻樊城。结果,他陷入了黄旭的疑虑之中,并在盛宴陷入了犹豫不决。后来,他被黄旭打败了。

另一方面,吕蒙以装病欺骗关羽,秘密穿白衣渡河,占领烽火台,切断关羽的情报系统。

另一方面,关羽也中了鲁迅“笑里藏刀”的诡计。表面上,他给关羽戴了顶高帽子,结交了人脉。事实上,鲁迅暗中带兵占领了南郡以西的秭归驿道,从另一个方向包围了关羽。

最后,被关羽任命保卫后方的糜芳和傅士仁也成功造反。南郡和公安这两个城市被梦露占领,没有流血...

荆州完全在孙手中,关羽的数万百姓进退两难。还有曹骏的黄旭曹仁和江东的吕蒙鲁迅...在四面八方都被包围的情况下,一个人能做什么?粮草断绝,士卒逃亡,只能是全军覆没,失去麦城的结局。

可见关羽的整体战略眼光和战斗的战术水平都不怎么样。他没有违抗刘备的命令,而是误解了刘备的战略意图。也许就像《三国演义》里描述的那样,他并不自大贪婪,主动出击。但在七军大获全胜之后,他意气风发,萌发了进一步扩大战果的进取思想。

他没有想到,既然刘备命令他战略进攻,最重要的还是荆州的得失。如果能真正理解并遵循刘备的战略思想,在七军被淹后采取正确的战术,完全有可能避免城市灭亡的结局。

当然只有可能。毕竟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军事实力都远远强于关羽这边的几座城市和数万大军。如果他们真的要强行拿下,关羽更有可能在兵力不足、无外援的困境下无法守住。不过,出来总比被带出窝好。最后就算荆州失守,也是宁死不屈的英雄。不会被后人贴上“大大咧咧”的标签,成了传世的典型反面教材...

综上所述,荆州之失,固然是由于刘备的战略冒险,但关羽作为一个具体的战役指挥官,也要为战术失误负责。具体来说,刘备应该为失去荆州承担战略责任,但他的软弱和无奈也是可以理解的。

关羽虽然只负责战术,却是逃不掉的...但这大概是关羽真才实学的体现,被后人尊为“关羽”,其实是个普通的将军。他缺乏战略眼光,无法独立。对他来说,总指挥官的职位是大材小用...

PS:荆州失守让当年诸葛亮认定的“隆中对”彻底变成了泡沫。“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为鼎。”最后想不起来,不过是为了救益州,牺牲荆州...

其实说到底,这还是实力上的差距。刘备作为弱国,面对曹操这样的强敌,不得不承担战略风险,以求出奇制胜。其实刘备的冒险已经达到了他的目的——保住益州,他必须接受,虽然他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天龙八部慕容 天龙八部慕容博最后死了吗 慕容博的结局是什么下一篇:八路军老战士文工团 八路军办事处 八路军老战士文工团 八路军办事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