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袁绍和曹操各自的战略 袁绍和曹操各自的战略 决定了「 ”官渡之战”

导语:袁绍和曹操各自的策略决定了《官渡之战》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历代诗·三国 两汉四百载,分为魏蜀吴。 曹操始居邺,刘备据成都。 孙权在金陵,鼎足互相图。 相信大家都知道「 ”官渡之战”,是三国「 ”三大战役”中的首战。虽然在「 ”官渡之战”中,曹操并没有完全击溃袁绍的势力,是一次防守战的胜利,但是「 ”官渡之战”确实是遏制了袁绍向外扩张的势头,此战后袁绍集团一蹶不振。可以

袁绍和曹操各自的策略决定了《官渡之战》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历代诗·三国 两汉四百载,分为魏蜀吴。 曹操始居邺,刘备据成都。 孙权在金陵,鼎足互相图。 相信大家都知道「 ”官渡之战”,是三国「 ”三大战役”中的首战。虽然在「 ”官渡之战”中,曹操并没有完全击溃袁绍的势力,是一次防守战的胜利,但是「 ”官渡之战”确实是遏制了袁绍向外扩张的势头,此战后袁绍集团一蹶不振。可以说「 ”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在北方争霸的一次关键性战役,而曹袁北方争雄的结果,早在袁绍和曹操刚刚起兵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源于双方各自的战略。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袁绍和曹操各自的战略。 袁绍:吾南据河,北阻燕、代 曹操和袁绍在刚刚起兵的时候,双方有过一次对话,是有关于争夺天下的规划的,就是所谓的战略。袁绍的战略很明确,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出来。「 ”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事实上我们看袁绍的生平事迹中就能看出来,他一直是忠实地履行着这个战略。 袁绍和董卓闹翻,第一时间跑到冀州。董卓为了安抚袁绍,给了他一个渤海太守的位置。随后发生各路诸侯讨伐董卓的事件,就是袁绍和曹操「 ”互诉衷肠”的时候。袁绍利用自己汝南袁氏出身的名望上的优势,成为诸侯联军的首领;后来利用公孙瓒对冀州的威胁,成功从冀州牧韩馥那里骗取冀州牧的位置。这样一来,袁绍非常完美地脱离韩馥的控制,并进一步反客为主,占据冀州,在河北占据一席之地。 占据冀州达到了「 ”南据河”的条件,接下来袁绍的扩张方向就是北方,完成「 ”北阻燕、代”的目标。而当时公孙瓒是一股盘踞在幽州的实力强大的军阀。袁绍和公孙瓒之前展开激烈的战斗,公孙瓒作为猛将是很优秀的,但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统治者。公孙瓒与乌桓、鲜卑人有深愁;杀掉在幽州具有相当名望的刘虞;对待幽州世家子弟态度恶劣。种种举措导致公孙瓒在幽州就像坐在一个火药桶上。最后结果就是幽州出现大的动乱,袁绍趁机而入、推波助澜,最后彻底击败公孙瓒,完成「 ”北阻燕、代”。 与公孙瓒不同,袁绍对待乌桓、鲜卑这些人的态度是安抚、拉拢,而不是打压。所以袁绍在乌桓、鲜卑这些人心中的名望很高。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在对抗曹操失败后,袁尚和袁熙逃到三郡乌桓的势力范围;而郭嘉力劝曹操首先北伐乌桓,阻止袁尚借着乌桓的势力卷土重来。可以看出袁氏与乌桓之间的亲密关系。 另外袁绍还重创黑山军,把势力伸向并州;击败公孙瓒部下青州刺史田楷,夺取青州。在消灭公孙瓒后,袁绍拥有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四州之地,达到「 ”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剩下的就是「 ”南向以争天下”了、这就是「 ”官渡之战”之前袁绍集团的战略和履行的程度。 曹操:且可规大河之南,以待其变 在当时那次对话中,袁绍和盘托出自己的想法,曹操留了一个心眼,是这么回答的:「 ”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这句话当然是一句没有什么营养的场面话。不过根据裴松之引注的《傅子》中的记载,曹操的一句话中还是稍微体现了自己的想法。「 ”若以险固为资,则不能应机而变化也。” 那曹操是怎么做的呢?曹操起兵的地点是在兖州陈留郡;曹操开展事业一次非常重要的契机就是陆续击败黑山贼、南匈奴於夫罗部、流窜到兖州的青州黄巾,成功获取并且巩固兖州牧的地位。因为张邈、陈宫的反叛,兖州有一次失而复得。随后曹操选择进攻豫州、徐州、荆州、扬州,尽可能地向南扩张,壮大自己的实力。等到袁绍终于平定河北之后,曹操的势力也很强大,占有兖州、司州、豫州、徐州、扬州、青州、荆州,仅从地盘上来看,曹操的潜力并不落后于袁绍。 那么曹操的战略是什么呢?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的话:「 ”且可规大河之南,以待其变。”这句话不是曹操本人说的,而是一个叫做鲍信的人说的。这个鲍信算是曹操的老牌铁杆,曹操在陈留起兵的时候,鲍信就跟随曹操;随后青州黄巾杀死兖州刺史刘岱,也是鲍信力主迎接曹操为兖州牧。可以说鲍信是曹操集团早期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可惜死于与青州黄巾的交战中。当袁绍初得冀州,开展自己基业的第一步的时候,鲍信就将袁绍视为曹操的大敌,并且提出不能与袁绍硬碰硬,应该放弃河北之地,主要经略黄河以南。可惜鲍信死得早,在《三国志》中没有立传,这句话也没被收录在内,而是出自裴松之引注的《魏书》。不过我们看在「 ”官渡之战”之前的曹操集团的战略,主要的方向就是河南。 双方战略的异同 虽然在「 ”官渡之战”中,最后是曹操取胜,但这其中有很多因素,双方的指挥才能,内部的统一与否,以及一些偶然性的因素,不能武断地认为曹操的战略一定高于袁绍。小编抱着惶恐的心态来聊一聊双方战略上的异同和优劣。 袁绍的战略很明确,依仗黄河和太行山脉之险,保证大本营冀州的稳固。而消灭公孙瓒后,幽州、并州虽然也存在一些相对独立的势力,但对于袁绍这个庞然大物来说威胁较小。实际情况也是如此,袁绍集团先是依靠黄河阻挡南方的威胁,平定北方之后可以集中力量南下,同时占据青州后拥有对曹操集团另一个发力点,威胁曹操的东线,牵制曹操的兵力。 而曹操的战略就很简单了。兖州是曹操集团前期的基本盘,北有黄河、济水,东有泰山,拥有一定的防御能力。但更重要的是进攻能力,从兖州进攻豫州、徐州都比较方便,它的进攻端要远远强于防守端。曹操集团能够迅速地向南扩张到豫州、徐州、扬州,与兖州在进攻上的便捷分不开。 不过话说回来,曹操占据的地盘固然是「 ”应机而变化”,进攻上很便捷,但相应的也是四战之地,面临的威胁太大。在「 ”官渡之战”之前,曹操西南方有久镇荆州的刘表;东南方有跃马江东的孙策;关中诸军阀虽然名义上归附了朝廷,带还带有相当的独立性。这就可以视为曹操和袁绍明明地盘差不多,曹操也曾经接受过那么多青州黄巾,组成青州兵,但在「 ”官渡之战”中,与袁绍相持的主力部队却远远少于袁绍的一种原因,曹操还需要分散兵力防守其他的方向,而且还要分兵解决在后方活动的刘备等人。所以曹操在「 ”官渡之战”中长期处于劣势。 总的来说,袁绍的战略目的明确,思路清晰,取得冀州、幽州,用太行山作为西线的屏障,「 ”集中力量办大事”;曹操的战略是以兖州为基础,向南方扩张,按照小编的理解,曹操的目的或许是以长江和大别山脉作为南线的屏障,再北渡黄河与袁绍决战。虽然其战略中必然也要利用山川之险,但毕竟处于南北之间的腹心之地,面对的是多个方向的强大的军阀。小编个人认为,不能以「 ”官渡之战” 的胜负来判断双方战略的优劣,按照「 ”官渡之战”前中期的情况来看,袁绍更具备优势,而这种优势来源于他制定并执行的战略。所以小编个人认为,袁绍的战略是要优于曹操一些的。但这只是小编一家之言,并不一定准确,如果有不妥之处,还希望方家指正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卢沟桥事变的意义 七七卢沟桥事变的历史价值下一篇:卢沟桥事变电影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76年前卢沟桥事变的现场回顾

文章评论

  • ッ浪漫旅#

    袁绍和曹操的不同战略导致了官渡之战的发生,展现了两位将领的智谋与决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