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洛神赋作者 洛神赋图的最早的作者是谁?洛神赋图的艺术鉴赏

导语:纵观历史,古人的文化、作品遗留下来供后人欣赏,不禁感叹古代诗人的才华横溢。曹植的《洛神赋》表达了对甄后的怀念和寄托,后来东晋画家根据此文有感而发创作了洛神赋图,成为中国古代的艺术瑰宝之一。那么你知道洛

纵观历史,古人的文化、作品遗留下来供后人欣赏,不禁感叹古代诗人的才华横溢。曹植的《洛神赋》表达了对甄后的怀念和寄托,后来东晋画家根据此文有感而发创作了洛神赋图,成为中国古代的艺术瑰宝之一。那么你知道洛神赋图的最早的作者是谁?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洛神赋图的艺术鉴赏。洛神赋图的最早的作者是谁?

值得注意的是,在《洛神赋》图中一些树、石的表现上,作者以凹凸晕染的方法来增加立体感,这来自于对当时青铜铸造艺术和帛画艺术手法的借鉴,来自于那一时代随着佛教的不断传人,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和相互影响。此外,图中人物的塑造也是极其成功的,人物虽散落于山水之间,但相互照应,并不孤立,神情的顾盼呼应使人物之间产生了有机的视觉联系,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对人物神态的准确刻画。

画中的曹植带着随从,在洛水之滨凝神怅望,仿佛见到思念已久的洛神。远处凌波而来的洛神,衣带飘逸,动态委婉从容,目光凝注,表现了关切、迟疑的神情。二人的思念之情溢于卷面,令人感动。全图设色艳丽明快,线条准确流畅,充满动感,富有诗意之美。

画面采取分段连续形式,概括描绘了几个重点。通过对洛神神情、动作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情意。直接表现在礼教束缚与封建势力压迫之下,男女爱情受到压抑和苦闷的主题。画面色彩很柔和,加上画家对周围环境生动的描绘,突出了画面的诗意气氛。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了顾恺之为裴楷画像在脸上加三根毛一事,其云:“楷俊朗有识具,此正是其识具,观者详之,定觉神明殊胜。”脸上加三根毛对于绘画的教化作用来说,其实并无任何联系,而颐恺之却认为它能够反映出裴楷的气质,这是属于一种极个性化的问题,而不是某一类人的典型化和抽象化。这种对个人精神气质的重视与追求,表现在他对刻画眼睛的谨慎与仔细。他说:“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也。”很明显,顾恺之对人物表现的要求是如实地反映人物独特的气质和品格,而不是某种概念化的东西。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洛神赋图的画家是谁 洛神赋图的最早的作者是谁?洛神赋图的艺术鉴赏下一篇:1952年解放军干部评级对1955年授衔有何深远影响 1952年解放军干部评级对1955年授衔有何深远影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