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清朝的秘密立储实际只用了两次 清朝的秘密立储实际只用了两次

导语:清朝的秘密储备其实只用了两次?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封建王朝的帝王为了使皇位传承万代,都把繁衍子嗣作为重要的事情来对待。不过皇帝的宝座只有一个,但儿子却有很多,就不免出现兄弟骨肉残杀、祸起萧墙的变故。那么「 ”秘密立储”制度可谓是最好的方法了,但清朝那么多次皇帝传位是都用的此法吗?其实际上使用了几次呢? 密诏立储来源 提及秘密立储,就不得不提及一个人,清朝的雍正皇帝

清朝的秘密储备其实只用了两次?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封建王朝的帝王为了使皇位传承万代,都把繁衍子嗣作为重要的事情来对待。不过皇帝的宝座只有一个,但儿子却有很多,就不免出现兄弟骨肉残杀、祸起萧墙的变故。那么「 ”秘密立储”制度可谓是最好的方法了,但清朝那么多次皇帝传位是都用的此法吗?其实际上使用了几次呢? 密诏立储来源 提及秘密立储,就不得不提及一个人,清朝的雍正皇帝。在清朝初年的皇位继承是八旗王公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共同推举出来。但到了康熙年间出现了九子夺嫡,而且很多皇子的下场都很悲惨。继位的雍正有感于自己的皇位来之不易,并借鉴历朝历代夺嫡的教训,制定了秘密立储制度。 雍正皇帝 顾名思义秘密立储就是皇帝在位之时自己一个人选择后继之君人选,写下诏书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面,自己也随身携带一份。等自己死后,取出诏书当众宣读,诏书上指定的人即为新皇帝。这样做就减少了夺嫡之争,皇子兄弟们都得在皇帝面前好好表现,因为不知道谁会继位,大臣也无法攀附,你万一巴结错了,新皇帝登基下场就说不好了。所以听起来是很不错的方式。 当然秘密立储有几个原则,第一是在皇帝在世时谁是继位人除了皇帝谁都不知道;再者是皇帝死后才能打开诏书,你总不能弑父提前登基;第三是皇位一般是父死子继,只有一个儿子可能就不算了。还有这种操作?您往下看就明白了。 实际操作仅两次 首先这个是雍正首创,当然用在自己儿子身上。雍正长大的儿子有三个,皇三子弘时、皇四子弘历和皇五子弘昼。对于弘历是否见过康熙并且所谓雍正沾儿子光继承皇位小编持否定态度。不管怎么样,雍正传位乾隆是密旨立储的第一次使用。 乾隆皇帝 乾隆继位后,仿照他爹的做法,把皇后生的嫡长子永琏的名字写到诏书中算是把立储的事情安排好,可永琏七岁就死了,乾隆就换嫡次子永琮,不料永琮也没皇帝的命。到了乾隆晚年,他终于下定立皇十五子永琰。可乾隆60年他禅位给儿子永琰,这个很明显不符合皇帝死后宣读诏书继位,所以这次不算。 嘉庆皇帝在继位后有没有仿照爷爷和爸爸的做法大家不知道。是因为嘉庆皇帝是在承德打猎的时候突然死亡,也没有征兆。这时候该拿诏书了,可嘉庆身上没有,北京的皇宫里也没有。这时候是嘉庆皇后提出让皇次子绵宁继位,这得到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等支持,之后才拿出所谓找到的诏书,这个您说还算吗? 道光晚年的继位人有两大热门人选,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䜣。不管是奕䜣比奕詝强还是差,反正道光的遗诏上写了是由皇四子奕詝继位,皇六子封为亲王。出现两道诏书也是很特别的,不过也是实际使用了一回! 咸丰皇帝 奕詝就是咸丰皇帝,他没少在后宫忙活,可就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这皇位可是没人争,属于同治皇帝的独一份,所以即使不密诏立储皇位也是他的,所以用了等于白用。这就是上文提到的一个儿子的情况。 之后的同治、光绪都没有子嗣,儿子夺嫡现象也不复存在,是慈禧命令光绪、宣统皇帝先后接班,新皇帝即位是太后决定,这就偏离了秘密立储的初衷。 慈禧太后 话题总结 综上所述,秘密立储制度只在乾隆和咸丰继位时使用了两次,其他都不符合其真实定义。秘密立储的初衷是防止夺嫡引起国家动乱,可清朝末年连皇子都没了,秘密立储再好也用不上了。皇帝子嗣的繁茂代表的是国家绵延万年,而清王朝最后五十多年里皇宫却无新生儿啼哭声也是表明清王朝终将走向灭亡一个重要体现。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削藩“推恩令”只是第一步 削藩“推恩令”只是第一步 “酎金失爵”是怎么回事下一篇:冷战风云之军事同盟:北约和华约是怎样形成的 冷战风云之军事同盟:北约和华约是怎样形成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