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莱芜战役粟裕否决提前出击:如那样「 ”这5万多敌人就很难消灭了” 莱芜战役粟裕否决提前出击:如那样「 ”这5万多敌人就很难消灭了”

导语:苏羽在莱芜之战中提前否决了进攻:“那样的话,这五万敌人就很难消灭了。“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宋代苏洵在《心术》中说:「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据称,苏洵的这句话是粟裕大将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因为泰山之崩何等惊天动地,鹿麋之动何等疾速,但对一个真正的名将而言,这些根本不足以动其心、乱其静,依然处之泰然。 粟裕在莱芜战役中正是这样。面对敌情复杂

苏羽在莱芜之战中提前否决了进攻:“那样的话,这五万敌人就很难消灭了。“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宋代苏洵在《心术》中说:「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据称,苏洵的这句话是粟裕大将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因为泰山之崩何等惊天动地,鹿麋之动何等疾速,但对一个真正的名将而言,这些根本不足以动其心、乱其静,依然处之泰然。 粟裕在莱芜战役中正是这样。面对敌情复杂多变,沉着冷静,该变的及时应变,不该变的坚决不变。可以说,正是粟裕有一点坚持不变,对莱芜战役大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47年2月10日,经中央军委批准,陈毅、粟裕定下最后战役决心:留第2、第3纵队在临沂一线,佯装华野主力与敌南线集团对峙,借以迷惑敌人;集中第1、4、6、7、8、9、10等7个纵队北上围歼李仙洲集团。 南北两线相距150公里,数十万大军需要数日隐蔽机动北上,才能到达预定集结地域。 2月15日晚,国民党第二绥区司令王耀武「 ”发觉我部队自费县向西北运动,同时由于其南线部队迅速进入临沂,估计我主力转移方向”。王耀武判断我可能北上歼击李仙洲集团,马上「 ”调整部署,全线后缩”: 「 ”敌46军自新泰撤至颜庄地区;李仙洲总部及第73军的第15师、第193师自颜庄撤至莱芜地区;第12军的新编第36师自蒙阴寨及南北师店撤至口镇、上有庄一线,归第73军指挥;第12军率第111师、第112师北调胶济线,担任张店、明水一线守备”。 粟裕和各纵队司令员们都在密切注视着敌军动向。 敌人突然后撤,很多纵队领导担心抓不住敌人,于是建议粟裕提前出击,认为这样即使不能抓住全部敌人,也可以吃掉敌人的「 ”尾巴”。 粟裕对这一建议进行了审慎研究。他认为:我主力部队尚未完全到达预定集结位置,还不能达成战役合围。仓促发起进攻,很可能将敌人赶跑。相反,如果我继续隐蔽集结主力,不过早惊动敌人,就可能使敌人举棋不定,一时更难以判明我军企图。即使「 ”敌人不再南来,待我主力全部到达后再突然发起攻击,至少还可以在胶济路抓住敌人”。 基于这些考虑,粟裕坚持原定决心不变,没有采纳提前出击的建议。粟裕命令各部队加速隐蔽开进,尽快完成对敌人的合围。 而此时,粟裕的隐真示假、瞒天过海,变「 ”南征”为「 ”北战”的各种「 ”示形”之计开始发挥作用。蒋介石和陈诚果然中计,认为陈、粟大军「 ”已败之师,无足顾虑”,严令王耀武继续南下。王耀武不得不又重新”恢复先前态势”,令李仙洲继续率部南下,会同南线敌军夹击我军。 2月20日,莱芜战役发起。经三日激战,共歼灭了敌一个绥靖区前进指挥部、两个军部、7个师共5.6万余人,生俘第二绥区副司令李仙洲以下将领17人,打了一个解放战争开战以来的空前大胜仗。 战后,粟裕在总结时说,「 ”幸亏没有同意提前出击的意见,否则部队一伸出去,这5万多敌人就很难消灭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历史芳华 历史芳华下一篇:历史上真的有旅贲军吗 这是一个怎样的军队 历史上真的有旅贲军吗 这是一个怎样的军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