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一百年前 一百年前 斯文·赫定在古楼兰遗址中找到了什么

导语:一百年前,斯文·赫定在楼兰遗址发现了什么?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文丨舞雩 大家好,国学趣谈栏目又和大家见面了。 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楼兰古国,一直被视为半掩纱面的美人,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神秘而令人向往。 其实早在近现代大量考古发现之前,楼兰就是中原地区最熟悉的西域地名。 原因也比较尴尬,无数文人墨客都将其作为靶子,写入激励人心的诗句。 无论是「 ”黄沙百战穿

一百年前,斯文·赫定在楼兰遗址发现了什么?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文丨舞雩 大家好,国学趣谈栏目又和大家见面了。 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楼兰古国,一直被视为半掩纱面的美人,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神秘而令人向往。 其实早在近现代大量考古发现之前,楼兰就是中原地区最熟悉的西域地名。 原因也比较尴尬,无数文人墨客都将其作为靶子,写入激励人心的诗句。 无论是「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还是「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那么,拨开面纱,那个历史中的楼兰,又是怎样一番品貌? /西域的明珠 作为一众诗人的假想敌,楼兰的成名却绝非因为战争,而更多是国际贸易发展的结果。 按照1900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发现的楼兰古国遗址,古楼兰应该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东边,罗布泊的西北角。 这里也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 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着名的「 ”城廓之国”。 《汉书·西域传》记载:「 ”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 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 ”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便从楼兰分道。 《史记·大宛列传》载:于阗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南河则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国。而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 这是楼兰一名最早被汉人所知的出处。 而楼兰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地位,首先便是因为地处丝绸之路的枢纽站。 由于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东端,各地商贾要想长途跋涉,大都需要在楼兰中转。随着贸易量的发展,催生了进一步的城市建设和持续繁荣的自由市场。 其次,楼兰依靠着罗布泊,附近有孔雀河和塔里木河两条河流汇入。 所以水量充沛,能为过往商客提供充足的水源,兼之当地也有一定比例的盐矿,可作为西域世界的硬通货流通。 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充足资源之下,楼兰之繁盛,也就显得理所当然。 不过,虽然楼兰古国隶属西域三十六国强国之列,但这个国家的历史却相当屈辱。 因为,在当时的西域,楼兰的地理位置不仅是交通要道,还是控制塔里木政治军事局势、保证经济贸易的喉舌。 但凡想要在亚洲称霸的国家,都不会放过这只肥羊。 而好巧不巧,楼兰这类小国一直生活在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的局面中。 /弱者的自我救赎 弱国无外交,这是历史告知的真相。 所以对于弱国来说,认大哥并不是件丢脸的事情,丢脸的是一直在认大哥。 楼兰人的历史,就是一部墙头草的成长史。 约公元前3世纪时,楼兰人建立自己的国家,先是被月氏统治,等到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月氏,它又认了匈奴做老大。 冒顿单于在给汉文帝刘恒的信中毫不掩饰地说明楼兰归属于匈奴。 当然,那时匈奴兵多粮足,横行天下肆无忌惮,连初建的汉朝也不曾放在眼里。 后者为了休养生息,不得不在白登之围后自称王弟,实行屈辱的和亲政策,一个劲儿地给匈奴送美女。 五十步笑百步,倒也没什么意义。 而且楼兰真正走进汉朝的视野,也是在公元前138年,当汉武帝的使节张骞走出玉门关,叩开西域大门之后。 所以在此之前,楼兰和汉朝实际上并无官方层面的来往。 但这不代表楼兰对汉朝最初是友善的。 审时度势是小国必须要学会的伎俩,作为匈奴的合格小弟,当汉武帝所派使者游说西域诸国必经楼兰时,楼兰屡次替匈奴当耳目,攻劫西汉使者。 楼兰王更是处处给汉武帝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外交政策使绊子,不是将使者给扣下,就是半路打劫。 但他们估计做梦也没想到,汉武帝可不是之前的西汉皇帝,而是历经文景之治后,坐拥强盛国力,麾下能人林立,名将如雨的一只猛虎。 对于武帝在位时的汉朝,灭掉一个小国,跟捏死一只蚂蚁般容易。 公元前109年,为了斩断这只匈奴右臂,汉武帝命令赵破奴出兵攻打西域车师国和楼兰国,俘获了楼兰王,凯旋而归。 不过西域毕竟偏远之地,汉朝不易管理,武帝于是采用攻心为上以夷制夷的策略,在楼兰王表示臣服并愿意向汉朝使者提供接待服务之后,就把他放了回去。 这时候,匈奴不愿意了,频频向楼兰军事施压。 汉匈之战虽然后者已显露出颓势,但在西域匈奴的势力依然很强大,不是楼兰能够抗衡。 所以为了在大国的夹缝中求生,楼兰国只好分别送两位王子到汉朝和匈奴当人质,一碗水端平,谁也不敢得罪。 其中把安归王子送到匈奴,把尉屠耆王子送到大汉,如此,两个大国也就没有借口欺负楼兰。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恰逢武帝暮年,汉朝国力耗尽,兼之赵破奴被俘,李广利降敌,卫青之流早已先后病逝,汉匈之间难得迎来平缓的局势。 到了公元前78年,楼兰国王去世,匈奴首先得到消息,便急忙把在匈奴做人质的楼兰王子安归送回楼兰继承了王位。 不过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很快投降汉朝的楼兰王弟尉屠耆,就将这些情况报告给了汉庭。 汉朝派遣使者去楼兰传达汉昭帝的诏令,要求安归来长安朝见,但是安归以各种借口推辞,实质上此时的他已经正式投靠了匈奴。 他对匈奴言听计从,先后攻杀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者,又杀害大宛、安息等国派到汉朝来的使者。 不久,龟兹国也跟着捣乱,攻杀汉朝派驻轮台的屯田校尉赖丹。 在楼兰、龟兹的骚扰下,汉朝与西域的交往因此断绝。 /大汉帝国的斩首行动 夹在两个大国之间,如果不搞平衡战略,遭殃的往往就是小国。 很显然,新任楼兰王安归没有老楼兰王这样的政治远见。 而此时的汉朝虽然是年幼的汉昭帝在位,但把持朝政的大将军霍光可不是吃素的! 面对楼兰、龟兹的袭扰,霍光决定先采取问责的办法,以观后效。    他派时任骏马监的勇士傅介子出使大宛,顺便带着大汉的诏令责问楼兰、龟兹。 楼兰、龟兹国王见到汉使,立即嘴软,表示认罪。但汉使一走,继续使坏,表里不一,反复无常。 傅介子从大宛回来路过龟兹时,感到不给这些两面派一些颜色,他们是不会真心服软的。 于是,果断杀掉了匈奴派驻龟兹的使者,希望杀鸡儆猴,让楼兰、龟兹有所收敛。 回到长安后,傅介子把探听到的消息一一告诉霍光,于是,就有了《汉书傅介子传》一段「 ”斩首”行动的战略谋划。 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 ”楼兰,龟兹数反复而不诛,无所惩艾。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大将军曰:「 ”龟兹道远,且验之于楼兰。” 傅介子说,楼兰、龟兹反复无常,如果不对他们进行严惩,西域各国就会效仿,那样,大汉就会失去西域的控制权,不如让我给他来个「 ”斩首”行动,杀掉他们的国王,以此震慑其他各国。 霍光沉吟片刻,觉得这个办法很有效果,建议傅介子,龟兹路远,不如先拿楼兰开刀。 就这样,一次千里「 ”斩首”行动开始了。 不过毕竟要到千里之外刺杀他国的国王,难度系数极高,风险也极大,就算成功,也会被杀。 为此傅介子做了周密细致的准备,首先严格挑选了几位死士;其次得知楼兰王安归爱财如命,便携带了大量黄金财物,以便见机行事。 一切准备停当之后,傅介子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茫茫长路。 公元前77年,傅介子到了楼兰,准备实施斩首计划。 但楼兰王安归生性多疑,防范甚严,一来二去,傅介子居然找不到会见的机会。 他心生一计,假装带领随从离去,路上特意拿出黄金财物让楼兰的陪同人员看到。 使译谓曰:「 ”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即出金币以示译。 这一招果然管用,楼兰的侍从回去报告了楼兰王,见钱眼开的安归哪能眼睁睁看着肥水外流,立即召见了傅介子,并摆下宴席款待汉使。 宴席之间,酒过三巡,气氛热烈,关系拉近。 傅介子看到安归完全没有了戒备之心,便对他说,大汉皇帝给你捎带口信,要和你单独谈一些国家机密。 酒酣耳热的安归哪里还有疑心,便屏退左右,和傅介子进到帐篷里面。 安归刚进入帐篷,傅介子一声令下,早已埋伏多时的两名死士从后面挥剑直刺安归,只是一个眨眼的功夫,安归便命丧当场。 傅介子于是手提楼兰王首级,大步走到宫门口,大喝道:「 ”楼兰王背弃汉朝,皇帝派我来诛杀他,汉朝大军随后将到,谁敢造次,大汉将灭掉楼兰!” 介子告谕以「 ”王负汉罪,天子遣我来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果然,楼兰的王公大臣被傅介子的勇烈镇住了,再加上担心有国破家亡的风险,纷纷跪拜,表示臣服。 就这样,傅介子带着楼兰王的头颅安全离开,全身而退,并把楼兰王的头颅用驿马快速送到长安,悬于未央宫北门之外。 尉屠耆成了新的楼兰王,为表示诚意,尉屠耆恳请汉朝派兵入驻,他甚至直接把楼兰的国名改成了鄯善,迁都扜泥城。 从此,楼兰彻底学乖了,配合汉庭派兵在楼兰屯田,沿玉门关到楼兰,并设置烽燧亭障,以便施行军事行动。 /昔何往,今何在 在汉朝势力退出西域后,楼兰本地依然持续了之前的繁荣。 到了前凉中期,楼兰还成为西域长史治所。 过往游客的增多和大批士兵的再次驻入,使得西域长史不得不在楼兰古绿洲上大兴屯田,来满足当地的粮食供应。 但罗布泊水源时大时小,难以满足大面积的作物灌溉。 为了浇灌楼兰的耕地开垦,地方官派人在塔里木河下游开辟支流,迫使河水直接流入灌溉区。 这一举措无疑只能解决燃眉之急。随着河流改道,水流速度也逐步变缓,导致河道泥沙的淤积量不断增加,流入罗布泊的水量急剧减少。 另外楼兰古绿洲本来就是冲积平原,在西域地处低洼地带,这也导致河流泥沙淤堵的情况愈加严重。 环境的破败,直接造成了楼兰的衰落。 仅仅到了前凉后期,附近的高昌国开始崛起,就基本取代了楼兰城的国际贸易枢纽地位。 原先的古城也随着河流断流和罗布泊缺水等问题,渐渐被人们所冷落。 最终,楼兰古城的环境不断恶化,导致城中百姓因严重缺水而不得不弃城离去。曾经盛极一时的楼兰古城也由此日渐消亡。 公元400年,东晋高僧法显途经楼兰,当地已成为一片绝地。 《大唐西域记》云:「 ”从此东行,入大流沙。沙则流漫,聚散随风,人行无迹,遂多迷路。” 《佛国记》云:「 ”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 这座在丝绸之路上辉煌了近500年的楼兰古城,至此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一片荒漠。 虽然后世对楼兰国度的消失尚有许多争议,诸如瘟疫入侵说、罗布泊漂移说、战争说、物种灭绝说都有坚定的支持者。 但对于灭亡的楼兰而言,这一切都不重要了。 曾经西域的明珠之国,渐渐沦为诗词歌赋当中或感慨或憎恶或激愤的意象。 直到1900年,赫定得到瑞典国王的资助,前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进行第二次考察探险,才发现了这座古城的遗址。 次年3月,赫定发掘了楼兰城内13个点,获取大批汉魏和罗马古钱币、具有中亚希腊化风格的建筑木雕、佉卢文木简、魏晋木简、精美的中原丝织品等150余件。 这些文物被打包后用8头骆驼带出了沙漠,派人取道印度送回瑞典,作为瑞典国王出资赞助的回报。 赫定的发现使其扬名欧洲,也吸引了更多盗窃者来到了楼兰。 1906年和1914年,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到楼兰进行大规模的考古。 他将楼兰遗址逐个编号,考察并发掘了数十个遗址,除了获取大量文物外,还发掘出土了带人头像的纺织残片、两具楼兰男性的头骨,并将之带回国。 而且由于他的盲目挖掘,使许多原保存在流沙层中的文物毁于—旦。 1908年,日本大谷光瑞考察队的橘瑞超又到达楼兰,发现了「 ”李柏文书”。这是前凉西域长史李柏写给焉耆国王的书信。 这些可耻的偷窃者让百年来出土的楼兰文物散落在世界各地。 伦敦、斯德哥尔摩、首尔、东京、新德里等将楼兰这个曾经灿烂的文明拆得七零八落,后者只能被摆在历史空荡荡的舞台上,没有任何布景和说明。 时至今日,神秘的楼兰就只剩下百转千回的往事,金戈铁马的风云,起伏跌宕的丝路,剪不断的恩怨情仇。 昔日繁华与今日的满目黄沙,在浩荡的天风中,缥缈如雾。 以上就是本期的内容,我是如斯精舍,你的文化手册,我们下期再见! 【国苑】正版 中国通史 历史书籍中国古代史国学经典历史百科 ¥49 购买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掩耳盗铃的道理10字 掩耳盗铃的道理10字 掩耳盗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下一篇:10月10日是在中国的历史上都发生过什么事 10月10日是在中国的历史上都发生过什么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