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蒙冤两千年 蒙冤两千年 身背史上最大黑锅 是魔还是圣 还原真实的秦始皇

导语:委屈两千年背上历史最大的黑锅?是魔法还是神圣?下面还原秦始皇的真实文字信息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内容。我们来快速看一下!"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裂,掀翻一个世界。是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作为主要设计者,他开创的中央集权封建帝制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且不论其他开天辟地的壮举,仅此一项,影响力度之深广,就让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其他任何帝王都难以比肩,千古一帝,的确实至名归

委屈两千年背上历史最大的黑锅?是魔法还是神圣?下面还原秦始皇的真实文字信息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内容。我们来快速看一下!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裂,掀翻一个世界。是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作为主要设计者,他开创的中央集权封建帝制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且不论其他开天辟地的壮举,仅此一项,影响力度之深广,就让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其他任何帝王都难以比肩,千古一帝,的确实至名归!但令人费解的是,在中国的正史里,这位千古一帝与他的秦王朝却始终以负面典型出现;而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皇帝、暴君最佳形象代言人,嬴政同志也遭受了数不尽的口诛笔伐。那么为什么他会集巨大争议与强烈反差于一身?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惊人玄机?魔鬼还是圣君?到底那一个才是秦始皇的本来面目呢? 长平之战结束的次年正月初一,在赵国举国的仇恨与哭泣声中,嬴政降生于邯郸。秦昭襄王用这场胜利给曾孙送了份厚重的生日大礼包。 十三年后,小嬴政继承王位。在正式亲政前的八年时间里,他就象只硕大无朋的史前怪兽,悄无声息地潜伏于九渊之下,冷眼观察发生在秦国朝堂上的一幕幕闹剧。当时,主宰朝局的两大股势力吕不韦集团与嫪毐集团争斗正酣,他们不会想也想不到,一个嗜血无情的超一流杀手不知什么时候已然横空出世,他目光冷静而残酷,眼角的余光扫过,便会令人不寒而栗。更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自己竟成了这个超级杀手表演处女秀时的猎物。 史前怪兽 车裂嫪毐、罢黜吕不韦只不过是嬴政的牛刀小试。彻底扫荡异己,巩固王权之后,他大手一挥,数十万彪悍的精锐铁骑叩关东去,拉开了统一天下的恢宏序幕。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宙,鞭挞天下,威振四海。扫灭六国时,嬴政只有三十九岁。 桀骜奔腾的历史洪流在他超越同时代的高超政治智慧面前驯服为涓涓细流,他用无与伦比的魄力诠释了皇帝的内在涵义,成为后世帝王竞相模仿的榜样,被遥尊为"祖龙"。作为主要的设计者,他开创的中央集权封建帝制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影响力度之深广,让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其他任何帝王都难以比肩,千古一帝,实至名归! 秦始皇帝 治驰道,同文字,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置阿房宫,穿凿骊山,修筑长城,封禅泰山。嬴政做得都是前无古人、令后世观止的大事。他有惊于常人的毅力,衡石量书;他有坚不可摧的意志,帝躬独裁;他有铁一般的手腕,决定着帝国郡守以上所有文武官员的升赏罢黜;他绝对冷血,即使后宫万千绝代佳丽的柔情亦不能使之消融一分一毫,无情的他甚至没有册立皇后。 在规模宏大的阿房宫待腻之余,嬴政会悠然四处巡视。在九州一统后的十一年间,他共出巡了五次。显而易见,他很乐意、也很惬意用这种方式实实在在的感受、触摸着自己一手创建的庞大帝国。 阿房宫 整个华夏大地如同一张纤尘不染的画布,任其挥洒泼墨。他有条不紊地按照自己的思路梳理整个帝国的一切,目光深邃的他甚至详细规划了自己死后在另一个世界的奢华生活。 这是嬴政的性格,他有着恢弘张扬的个性。恰恰正是他的个性无意间却给中华文明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个印记如同塔里木河流经沙漠后所遗留下来的河道。风沙无情,沧桑巨变,但两岸千年不朽的黄杨林却可以见证,大漠里唯一不变的就是塔里木河的河道,尽管水流时断时续、时大时小,但终究会沿着河道潺潺而来。 塔里木河道 从某种意义上讲,嬴政的所作所为正如初次形成的塔里木河河道。自秦以降,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大一统的思想始终贯穿于整个中华历史的发展,这就是嬴政为我们这个唯一存续至今之古文明所做的最大贡献。 但令人费解的是,在中国的正史里,嬴政与他的秦王朝却始终以负面典型出现;而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皇帝、暴君最佳形象代言人,嬴政同志也遭受了数不尽的口诛笔伐。那么为什么他会集巨大争议与强烈反差于一身?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惊人玄机?魔鬼还是圣君?那一个才是秦始皇的本来面目呢? 在作者看来,六国遗民的民间丑化渲染,叠加儒家长期的有组织的官方抹黑是嬴政长期历史定位模糊、口碑不佳的主要原因。 扫灭六国 灭六国一统天下,听起来固然是气吞山河、雄壮豪迈。但彼时华夏族正处于初次大融合时期,亦无统一国家之观念,这七个字本质上就是秦国的征服史、六国血泪史。数百年的烽火连天、攻战征伐,背后是数不清的国破家亡,又浸透有多少的血海深仇?从后面的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这两个大分裂时代的融合过程不难看出,民族越多,融合过程愈发艰辛曲折,融合时间至少得有三百年以上的跨度。而秦之享国只有14年,如何化解得了如此纠结繁杂的恩怨情仇?!三人可成虎,众口而铄金,遑论人怀仇恨的六国汹汹之口? 儒家与嬴政亦有深仇大恨,那就是所谓的"焚书坑儒"事件。 公元前213年,嬴政为统一治国思想,独尊法家,采纳李斯建议下达"挟书令",凡藏有者治罪;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公元212年,嬴政坑杀诽谤自己的术士四百六十余人。 原本是两件事,皆有前因后果。"焚书"应是事实,但"坑儒"这件事史学界的看法是有分歧的。那么,作为两汉的官方正史《史记》及《汉书》对此事的宣传描述上,又有什么耐人寻问之处呢?为方便大家厘清脉络,我专门制作了如下表格: 焚书坑儒演化表 从焚诗书坑术士到燔书坑儒这个逐步演化过程,我们很清晰的看到了事实真相。那就是,儒家利用自己的统治地位优势,历经两汉前后数百年,终于炮制出了一件千古冤案。自此后,"焚书坑儒"这个词汇成为秦始皇暴君暴行的惯用标签! 班固和司马迁同为儒家忠实信徒。 班固 班固的上述做法,除崇儒尊经的思想作祟外,也与其出身有关。班氏祖上是楚国人,秦灭楚后被强制迁徙到雁北,与秦之间有宿怨过结,不可不谓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他对秦始皇不仅予以"特殊关照",而且是极尽攻击之能事。在中国的史学家中,明言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直接称秦始皇的名字为"吕政"者,班固是第一人。此事是他为丑化秦始皇、不惜歪曲事实的污点之一,充分暴露了他对于秦始皇的偏见。 而司马迁因祖上是秦人,代代仕于秦,对秦自有一定的特殊感情。所以,在对待秦和秦始皇的态度上,二者略有不同。如果细心你就会发现,司马迁在史记中更多的是对秦始皇治国失误的谴责反思,以及对秦帝国骤亡的惋惜叹息。而有关丑化秦始皇的词句,则几乎都是借别人之口而表达。 司马迁 例如在这段关于秦始皇相貌的最早描述中,司马迁是借助尉缭做如是说,"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再如,有关嬴政性格的自大傲慢,通过与卢生对话来表达:" 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 而关于秦始皇的身世,则采用了较为隐晦的叙述。首先,他在《秦始皇本纪》的开篇即明确"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其后,在《吕不韦列传》内则言,"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注意大期二字,古人注释"十月而产,妇人大期"。赵姬既有身孕,却又足月而产,这段模糊不清前后矛盾近乎猎奇小说般的叙述,以司马迁的严谨治史精神,不仅略显突兀,而且令人颇感意外。究竟是有人强加授意如此,抑或是后世有人特意添加,已经不得而知。 赵姬 但我们不得不佩服的是,不知道爸爸是谁,身世不明,血统不清,从根上否定嬴政王位继承的合法性,这绝对是极为阴毒且高明的手段!不仅如此,嬴政长像也浑不似后世多数帝王将相那般富态可人,他眼睛太细长、马鞍鼻;声如豺狼且鸡胸;生理上侮辱完了,再来点更狠的,嬴政少恩而虎狼心,生性恶毒残暴,行事龌龊猥琐,他杀弟虐母,焚书坑儒,掠六国美女充实后宫,荒淫无耻;他罪恶滔天,罄竹难书…… 就此打住,我算是明白了,除了那些实在无法抹灭的事迹外,其余一无是处。嬴政就是集古今中外之大成的暴君。但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如此龌龊之人怎会有上述之大格局、大魄力?有上述之大格局、大魄力之人行事又怎会如此的不堪? 君临天下 我要为嬴政同志鸣不平! 自汉以下,历朝开国元勋鲜有善终者,皇帝肆意杀戮大臣之事也不绝于史书。但正是这位尉缭口中"少恩而虎狼心"的嬴政,在位37年却未擅杀、妄杀过一位将军大臣!开国元勋大将不仅善始也全部得以善终。胸怀之坦荡、气魄之宏大在历代开国君主里绝对是独一份,愧死汉刘邦,羞煞朱元璋,试问哪有这样的暴君?脸打得是不是啪啪滴? "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如此的自律加勤政,竟然被与卢生得出了一个"贪于权势" 的结论?作者表示确实有点懵圈加心塞! 嬴政相貌真假姑且不论,就算是丑又怎么地吧?!这玩意儿胎带的,天生如此!笑话,又不是选娈童,大丈夫看得是气魄与抱负! 秦朝疆域 出身不明?真假也暂不说,反正又没法去搞DNA鉴定。就算是出身不明,那嬴政也没法子,他做不了父母的主。再退一步,咱认定嬴政身份卑贱,敢问刘邦那厮出身好么?刘备卖草鞋的,曹操是太监的干孙子,还有石勒、宇文泰、高欢、刘裕、王建、朱温、郭威、柴荣、朱元璋等等,哪个不是从草根走出来的?英雄莫问出处,连个泥腿子陈胜还知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呢! 再说好色。孔丘老儿曰:"食色性也"!又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好色乃天性,再说了,后世比嬴政荒淫好色的皇帝多了去了。别的朝代不说,汉武刘彻,后宫佳丽五万,占汉帝国人口的千分之一,那是多壮观多淫靡的场面。 杀弟?李世民也干过,还拿刀逼着老爹退了位。那家伙狠着呢,处心积虑,周密策划,血溅玄武门,斩草又除根,临了还把嫂子弟媳妇儿一窝子全收了去。简直禽兽不如,史书上怎么说?古今第一明君! 统一文字 焚书坑术士与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整的那文字狱相比之下如何?小巫见大巫,差得远了!嬴政不过杀了区区几百装神弄鬼欺君罔上的方士,康雍乾则是有组织、有计划、有阴谋地虐杀一个民族的数代精英,禁锢一个民族数百年的言论思想,摧残一个民族的历经数千年沧桑而凛然屹立的自由精神!他们的双手沾满碧血,罪恶不可畏不滔天,如何?却不闻一声讨伐与鞭挞,爷仨儿愣是鼓吹成康雍乾盛世,呱呱叫的三代圣主! 悲乎?冤乎?"冤"莫大焉!!! 史书都是胜利者所着,贬古褒今、增删史实、扭曲夸大前代统治者暴政亦不过是其惯用之愚民伎俩,于是乎短命王朝多暴君。秦灭六国,背后有多少的国恨家仇?再加上儒家这个幕后总黑手不断地抹黑渲染。所以鲁迅先生说"秦王朝吃亏的是仅存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此话可谓一语中的! 其实,从司马迁笔下的某些细节可以分析出来,嬴政同志本人还是相当的了得。荆轲刺秦,图穷匕首现,他左手把秦王衣袖,右手持匕首刺之,嬴政反应奇快,还未及身就自己绝袖而起!仓皇之下因佩剑过长拔不出,徒手与之绕着柱子躲猫猫,后在大臣们提醒下负剑出鞘,一击而斩断荆轲左股。 荆轲刺秦 那么问题来了,荆轲可以左手把其袖而右手刺之,这几乎就是俩人面对面的距离,与荆轲顶级刺客的功力相比,嬴政毫不逊色,匕首未到就已惊起,电石火光间,反应如此之快,早超越了常人的反应速度,何谈生理有缺陷?!与荆轲气力相当才能断袖而起,身体如何不健壮?!再有,据考证,秦王佩剑名曰鹿卢剑,剑身至少不会短于95厘米,身材不魁梧何以自取其辱而腰佩如此之长剑?!身无技击之能又怎会一剑而斩断荆轲大腿?!不说了,再说下去,估计老嬴政会气得从骊山下拱出来,六月里也得飘雪花!且住,咱们还是关注一下英雄暮年! 也许是东方古国在封建制度上的早熟以及国力的无比强盛冲昏了英雄的头脑;抑或是六国的红粉佳丽销蚀了伟人的意志。当老嬴政最后一次出巡途中倚在龙辇上昏昏欲睡之时,他那双控制帝国的手腕不再有力。如若不是老眼昏花,或许,这位垂暮的英雄会发现,就在不远处的驰道边,有俩竖子正死盯着自己,一个目露凶光,一个满脸艳羡,他们便是项羽与刘邦。 我一直在想,设若项羽刘邦真的站在面前,嬴政能否与曾祖昭王那样,慧眼识得真英雄?我闭目冥想,醉心于自己设计的场面。我想当头棒喝,提醒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你那庞大的帝国行将崩溃,你创造的历史辉煌眨眼便会如烟消散。可老嬴政并没听见,他对自己的帝国没有丝毫担忧,只是舒服地伸展了下老腿,酣然入睡。龙辇缓缓东去,英雄却如日西沉。 秦始皇帝巡视图 他死于沙丘平台,估计离赵武灵王的沙丘宫不远。生于赵国,死于赵国,嬴政用五十年岁月为自己的一生划了个圆。 假如早把长子扶苏这个钦定的在边疆军中历练的继承人召回身畔,假如李斯忠心耿耿不篡改遗诏,假如出巡时不带小儿子胡亥,假如扶苏听从蒙恬起兵南下,假如……,可惜的是,再多的假如也不过是我自己一厢情愿。可惜的是,嬴政死后,其旨意随即被篡改,扶苏自杀,剩余的二十一个儿子、十位公主亦惨遭毒手,被胡亥或砍头或车裂。可惜的是,仅过六年,刘邦的军队就攻占了咸阳,大魔头项羽随之大肆抢掠屠城焚烧,之后,末帝赢婴被处决,秦帝国灭亡。 在继承人问题上栽跟头的众多中国历代帝王中不乏明君,比如郑庄公、齐桓公、赵武灵王、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清圣祖等等。嬴政算不上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秦始皇陵 由此可见,继承人问题始终是封建帝制最为复杂却又无法回避的天字号大事,火候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才不至于对国家及人民造成伤害。 反之,任何疏忽都会酿成小至宫廷政变大至波及整个帝国从而使之流血崩溃的惨剧。显然,这需要极为高明的政治手腕来指挥调控。与赵武灵王的传位过早相比,嬴政是传得太晚了。而之所以拖到临死前才传位,则正是缘于他的自信----对皇权的自信。自然,他也不可能想到"人走茶凉"这一千古不易权力更替的真理。 不管怎么说,反正是人算不如天算。一着不慎而导致帝国顷刻间分崩离析,这最后一次东巡竟如此戏剧性的结局,不知此时尚安处于郦山之下、曾经风光无限的赢政有何感想? 于我辈只有发出:"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的叹息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冷知识:历史上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9 冷知识:历史上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9下一篇:《三国志14》新武将:关羽手下的废材 两次投降东吴 官至司法部长 《三国志14》新武将:关羽手下的废材 两次投降东吴 官至司法部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