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三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三国的百姓为什么而活 三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三国的百姓为什么而活

导语:三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三国人为什么活着?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今天边肖为大家准备了:三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有兴趣的朋友来看看!“滚滚长江东流,浪淘尽英雄,掉头是成败空,青山犹在,夕阳几回红。”看到这句话,很多人肯定会想到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这个时代注定是很多英雄儿女向往的时代,也是多少人曾经梦想加入这惊心动魄的三国乱世。这里有诸葛亮、刘备、关羽、赵云、张飞、曹操、老

三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三国人为什么活着?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今天边肖为大家准备了:三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有兴趣的朋友来看看!

“滚滚长江东流,浪淘尽英雄,掉头是成败空,青山犹在,夕阳几回红。”看到这句话,很多人肯定会想到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这个时代注定是很多英雄儿女向往的时代,也是多少人曾经梦想加入这惊心动魄的三国乱世。这里有诸葛亮、刘备、关羽、赵云、张飞、曹操、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王佐的于迅、千里迢迢赶来的贾诩、决断明确的郭嘉等英雄。,或者是《丢辛的故事》,真正坠入爱河的,小乔,孙尚香,绝对的美等等。

同时,不仅有很多我们喜欢的英雄或乱世佳人,还有无数年轻人向往的战争场面。我们着迷于官渡、赤壁、夷陵、潼关、合肥、汉中、荆州的精彩战役。总之这里人多地方多。但是,三国时代也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东西。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三国,或许我们不会认为这个时代是英雄辈出、气势磅礴的时代。

记得我曾经在《中国人口史》一书中看过这样一段话,说“三国初年大约有2224万到2361万人,只占东汉人口高峰的40%”。据研究,东汉永寿三年人口达到6500万,也就是说,仅仅过了60多年,全中国人口最多只剩下2361万人,有近4139万人永远消失在这个世界上,几乎都不是正常死亡,而是死于天灾或饥荒,更多的是死于人为的战争灾害。想想看,短短60多年间,有近4139万人消失了,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要知道即使在更残酷甚至波及全球的二战中,世界死亡人数也在7000万左右,三国时期损失人口约4139万。只能说那个时代真的很乱,这个时期给中国造成的破坏绝对是毁灭性的。当然数据可能有误差,但就算用正史记载的人口来计算,三国损失的人口也是极其惨重的。

《晋书·地理志》记载:“至桓帝三年,户1,677,960,口56,486,856,司也是户主。”。《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卷“还派商、送士书,共二十八万户,男女九十四万人,甲兵十万二千人,官吏四万人。”《后汉书》载“靖远四年,户943423户,人口5372891人。" .《三国志》卷四十八载“集其图册,领四州,四十三郡,三百一十三郡,五十二万三千户,官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二百三十万”。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桓帝统治时期的东汉人口接近5648万。但当时即使是三国末期,三国经过几十年相对稳定的休整,人口也只有3000万,也就是说即使休整几十年,三国人口也只有东汉巅峰人口的50%。可以想象三国动乱对整个中国造成了多大的破坏。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黄巾乱后开始全面衰落。当时叛乱蔓延到整个大汉,几千万人流离失所,饥荒、瘟疫等自然灾害接连发生。再加上后来诸侯之间的战争接连不断,可以说损失的人口不计其数。比如建安二十二年的一场大瘟疫夺去了近千万人的生命,就像曹植在《谈疫》里说的那样,“建安二十二年,疥疮盛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家家有号哭。或者关门而死,或者为家人哀悼。" .想想吧。当时家家有干扰器,甚至有一家死了。这场大瘟疫的后果不言而喻,非常可怕。

《走在蒿里》“甲生虱,姓皆亡。骨头露在地里,里面没有人,也没有鸡鸣。民生一百零一,心破。”

而曹操写的这首《艾蒿之旅》,表现了当时东汉末年几次自然灾害的后果。“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也许这首苍白的诗并不能真正让我们感受到那些人的苦难,但字里行间应该能感受到当时人们的绝望。这个时候的百姓不仅要受瘟疫的迫害,还要忍受饥荒的存在。

由于当年的政治腐败,东汉的贵族更加贪得无厌,国家几乎所有的土地都被那些贵族拿走了。此外,当时旱灾、水灾等灾害接连发生。从175年到177年,接连发生了几次大规模的水灾、旱灾和蝗灾。比如175年史书记载“四月,郡国有七大水,六月,洪弄”,东汉末年人口锐减,而“建宁三年正月,河内人吃夫,河南人吃妻”,“士卒饥寒,江淮闲空,百姓自相残杀。”这种人伦悲剧往往发生在这个时候。

当然,这不仅仅是自然灾害和饥荒,也是三国人口急剧下降的最重要原因。三国乱世我想大家都知道。有很多王子和战争。为了夺取领土,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为了取得巨大的成就,所有的王公都在竭尽全力。而省长这种做法是最吃亏的那群底层人。比如董卓因各路诸侯联合进攻而被迫退守长安时,据《后汉书·董卓传》记载,“于长安,百万人徙洛阳,骑驱蹙,而愈相象,饥而掳掠,积尸。卓留在碧桂园,得知寺内官居被烧,二百里内无残迹。" .

这时,董卓不顾百姓生死,摧毁了洛阳的一切,百姓毫无准备地被迫迁往长安。要知道长安距离洛阳近380公里,100多公里的高速行驶需要四五个小时。更别说当时这些人走过去。想想走这么远的路,人家自己也没带吃的。

可以说,当时人们往往因为统治者的更迭或者战争而被迫迁移到其他地方,而在这种迁移的过程中,往往会有无数的伤亡。另外,乱世诸侯对人口的重视程度很高,有时诸侯之间会因为争夺人口而互相争斗,甚至发动战争。比如那一年,孙权为了增加人口,相继发动了对山的战争。比如建安二十二年,鲁迅攻克会稽、丹阳、新都等县的大山,然后分批安置俘虏,强者为兵,弱者为民。在这场斗争的过程中,很多人自然会死在战争中。

当然,三国人口会继续大幅下降。更多的原因是三国屠城屡见不鲜。《三国志·魏徵于迅传》记载“凡捕杀数十万人的男女,无鸡犬,泗水不流为之,故有五郡保障,无复兴”,《三国志·武帝纪》记载“九月,贡东征布。冬十月,涂鹏程得其和。”《后汉书·郑空训传》载“公屠城前,海惊,各惧不能保其地,守其兵。”“三国。《武帝纪》载“袁等人必攻兴亡而戮之。”“三国。《吴地记》载“冬十月,汉,,凉州平”,“三国。《武帝纪》载“二十四年春,任屠万,伐音”。可以说三国乱世,因为战争,仇恨,或者其他原因,诸侯们往往在攻破对方的城池后就开始大肆屠杀,但实际上往往是被最无辜的人杀死。可以说当时有近百万人死于大屠杀。只能说,三国乱世诸侯之争,百姓实在没有还手之力。

可以说,三国乱世虽然在很多人眼里,但这是一个谋士如雨、勇者如云的时代,也是一个群情激奋的时代。但是仔细看,其实你会发现三国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那时候无论是曹操那样的男主,还是刘备那样的仁者主,他们总是视百姓如草芥。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名气和霸权,别人在他们眼里似乎不重要。也许真的穿越了那个时代,我们就只是那个时代徘徊的蝼蚁。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为何伊比利亚半岛没有变成阿拉伯人 为何伊比利亚半岛没有变成阿拉伯人 小亚细亚半岛却变成突厥人下一篇:「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叶欣:白衣战士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叶欣:白衣战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