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 大力栽培李承乾 为何他还是当不了皇帝

导语:李世民和孙强大力培养李成干,为什么他还是当不了皇帝?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让我们快速看看!看史书就知道李世民对李承干有多么好了,不是宠,因为孩子怎么样,而仅仅是因为是他的儿子,真的是非常爱,可以说,他的太子地位非常稳。唐太宗要是在打压太子的势力,就不会命令三品以上大臣的嫡子全部出仕东宫,更不会安排在东宫置崇文馆,因为这些措施都是有利于太子经营自己的势力。不过就算长孙皇后活着,也没法从

李世民和孙强大力培养李成干,为什么他还是当不了皇帝?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让我们快速看看!

看史书就知道李世民对李承干有多么好了,不是宠,因为孩子怎么样,而仅仅是因为是他的儿子,真的是非常爱,可以说,他的太子地位非常稳。唐太宗要是在打压太子的势力,就不会命令三品以上大臣的嫡子全部出仕东宫,更不会安排在东宫置崇文馆,因为这些措施都是有利于太子经营自己的势力。不过就算长孙皇后活着,也没法从根本上杜绝李承干谋反的事情。因为李承干之所以会谋反,是因为唐太宗宠爱李泰让李承干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而不是因为长孙皇后不在了。 李泰就比李承干小一岁,又同样深得唐太宗的宠爱,不甘于李承干之下不要太正常。对于唐太宗来说,他也很难做,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心尖尖上的儿子,所以最后就算唐太宗明知道李泰也不干净,但他选择的还是想方设法保住李承干、李泰、李治这三个儿子,对李泰最大的惩罚也就只有降爵一级,四年后又升回来了。看看东吴的孙霸,和太子孙和争位,最后的结局就是被父亲孙权直接杀了。李世民不是对孩子太过严厉,相反,他是过于疼爱和纵容,李承干犯错了他一句重话都不说的,大臣将他的话说给李承干听,李世民还责怪大臣。总之就是方法不对,非常不对的教育方法,所以后来亲自抚养李治,那是手把手的教导。 李世民执政后期皇子争储跟他那时候可不一样,他那时候除了是有合法继承权的皇子,还是李唐开国的大功臣,他才能凭军功威胁太子之位甚至威胁皇权,他的儿子又不打仗,所以他觉得正常嫡长子继承制不会被打破,他很疼李承乾,但是对他的教育是君臣大于父子,他是真的把他当继承人培养。想百年之后把江山交给李承乾,没有意外不会换人的,但他对李泰也是宠到没边了,搞的李泰野心膨胀,李承干多疑,后面就崩了。李承干是被惯坏的小孩,所以不服老师管教,最后走上错误的道路,所以小孩子不能溺爱。李世民是个好父亲,不过是一味的慈爱纵容儿子,方法不对,导致李承干越来越歪。 关键是,人们都劝李世民千万不要这样说,因为都不用看太遥远的事,看看玄武门之变就可以了。但是李世民依然要这样玩。李承干的班底不就是李世民给他留的么,从小就是高质量教育,秦王府十八学士抽几个人教书。当太子了李世民也给安排文学馆,还同意三品以上官员的儿子到太子府。李承干前期的状态还是可以的,处理政务很不错。可惜后期走歪了路。所以李世民在立了李治为太子之后,除了亲自抚养之外,还会亲自教导,亲力亲为,编撰帝范。 在古代当太子太难了,你不能表现的过于出色,那样会让皇帝感到自己受到威胁,你也不能表现的太弱,那样不仅皇帝认为你能力堪忧,地位也会受到其他皇子的挑战,你不经营掌握势力吧,继位后很难掌握朝政,势力过大又不行。只能战战兢兢若履薄冰的熬。一旦有权有势后,亲情就已经不是单纯的亲情了,即使你想父慈子孝也是很难做到呀,因为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很多人的命运、前途。从孙权时代就开始折磨每一个皇帝,到了宋真宗即位才算是把皇位继承理顺了。 笔者认为,宋朝之前太子都是大坑,也就是科举出生的士族开始掌权后太子才稳固了很多,但在这之前当太子的话,只能期望自己爹寿命短点,能当十年的太子就是奇迹。毕竟登上那个位置就意味着有势力朝自己靠拢,而当势力膨胀到威胁皇权,皇帝还不死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死期了。太子在那种背景下,常常是进退失据的。太子最优的一种选择,似乎就是永远恪守太子本分。因为在太子、亲王之争中,真正的仲裁永远是皇帝;只要皇帝对太子满意,太子获胜的机会就会很大。翻开历史,有的太子就是这样巩固住太子之位的。但是,我们必须得说但是,这样玩到最后,强势亲王采取非常手段上位,一并太子、皇帝一块打,皇帝也罩不住太子的。最经典的就是李渊认可李建成,但是如果强势亲王连李渊一块收拾,太子建成死了也是白死。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古今中外关于坚持的小故事小例子 古今中外关于坚持的小故事小例子下一篇:锡伯族是什么种人 锡伯族是什么种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