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霍去病其实被历史低估了:他发现匈奴的巨大弱点——战略机动性差 霍去病其实被历史低估了:他发现匈奴的巨大弱点——战略机动性差

导语:事实上,霍去病被历史低估了:他发现了匈奴的巨大弱点——战略机动性差。以下书面材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霍去病像 我们回忆汉武帝时期的两大名将——卫青和霍去病,总会谈到这两位英雄卓越的军事才华。但讨论汉匈战争的传奇故事,总是把视角放眼于英雄的纯主观因素,而忽视了英雄对一些客观因素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霍去病,为何能够做出一些空前绝后的战绩? 我们对霍去病的历史评价,可能还是太低估了

事实上,霍去病被历史低估了:他发现了匈奴的巨大弱点——战略机动性差。以下书面材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霍去病像 我们回忆汉武帝时期的两大名将——卫青和霍去病,总会谈到这两位英雄卓越的军事才华。但讨论汉匈战争的传奇故事,总是把视角放眼于英雄的纯主观因素,而忽视了英雄对一些客观因素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霍去病,为何能够做出一些空前绝后的战绩? 我们对霍去病的历史评价,可能还是太低估了。他最大的本事,不仅是卓越的战术指挥和发挥汉军的长处,而且准确地摸到了匈奴人的巨大缺点。 这就是我们对匈奴人的一个巨大错误认识——「 ”匈奴军队机动性强”,这个在战略层面其实是错误的。这个军事认识,甚至在千年时间里可能只有霍去病真正领悟透彻,乃至汉武帝以后都没能再出现一位「 ”霍去病”。 汉代铁制长刀 霍去病为什么是绝代名将? 谈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说说霍去病的三个军事优点: 第一,兵器技术的优势 汉军相对于匈奴人,拥有强大的兵器技术优势,这是大家目前公认的。 晁错的《言兵事疏》,就写了汉军优于匈奴的五个长处:……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挠乱也;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则匈奴之弓弗能格也;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弗能当也;材官驺发,矢道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下马地斗,剑戟相接,去就相薄,则匈奴之足弗能给也…… 汉军的技术优势,得益于西汉冶铁业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西汉军队能够大量装备精锐兵器,包括铁制刀剑戟、盔甲及强弓硬弩。相比之下,匈奴的青铜兵器尚无法全面普及,一些箭头甚至只能用石制或骨制。从博物馆的展品就能比较出来,汉朝的铁剑又长又锋利,同时代的匈奴青铜刀则又短又钝。 河西走廊出土的匈奴青铜刀 第二,卓越的战略大机动 霍去病作为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名将,最大优点就是善于远距离奔袭,进行大规模战略迂回。河西之战、漠北之战都体现了霍去病在战略机动能力上的过人之处。 汉军在河西走廊打垮休屠王、浑邪王一战,霍去病大胆率万余骑兵,从北路荒漠绕到匈奴的背后。这种超远距离的大迂回作战,在中国战史还是第一次。即使在此后几百年里,像霍去病这种千里大迂回的战法,在中国仍然非常少见。 漠北之战同样如此,霍去病千里奔袭直接杀到了左贤王的大本营,一战斩首七万。 汉军方阵 第三,出色的情报能力 霍去病敢于进行大胆的战略机动,底气就在于出色的情报能力。霍去病的领兵特色之一,就是几乎很少出现迷路现象,这可能与他善于运用匈奴降兵或者其他羌胡向导有直接关系。相比之下,李广、公孙敖等人就多次出现迷路情况,直接影响了战局,两方的才能评价高下立判。 从霍去病的这些优势,我们可以从第三方角度审视匈奴人的境况。 匈奴骑兵 被过分夸大的匈奴军队「 ”机动能力” 我们以往有个错误的惯性思维,那就是过分夸大匈奴军队的「 ”机动性”。 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疲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此匈奴之长技也。——《晁错-言兵事疏》 匈奴人善于骑马,作战时忽聚忽散,进退都十分灵活,往往让汉军追之不及。然而,匈奴骑兵的这种机动性,来得快,逃跑也快,只属于战术机动性,并不等于战略机动性。 事实上,匈奴人的战略机动性可能非常差。差到什么程度?拖家带口,辎重太多,一旦被敌方查明游牧位置,几乎跑不掉,除非丢弃老弱和财产。 游牧部落极易遭到攻击 匈奴人为何战略机动性这么差? 游牧民族似乎天生有很强的机动性,但从军事角度看却恰恰相反。匈奴人还处于游牧社会的早期阶段,军队和平民并没有严格的差别,属于一种原始的「 ”全民皆兵”。 同时,匈奴军队的后勤特别是食物,需要依赖本部落的直接供给。也就是说,成年男性出兵打仗,必须有老弱妇女赶着牛羊,随时提供肉食和奶制品的供应,否则出兵的距离不会太远。所以,匈奴每次出兵中原,实际上等于全体部落一起向南移动。匈奴军队附近不远,一定会有老弱看守的大本营存在。一旦敌方找到这个大本营并加以摧毁,匈奴军就会陷入绝境。 同样,当匈奴部落处于防御状态时,也是非常脆弱的。这些游牧部落逐水草而居,每天的行进速度是由牛羊、马车的速度决定的,想快也快不了。当然,这种游牧部落的移动是农耕文明的老百姓比不上的,但打仗时就是另外一回事。 汉军骑兵 汉军和游牧部队最大的区别,就是军队的专业化,没有这么多累赘,所以能以更高速实现大部队战略机动。 当霍去病率领一万多骑兵进行高速机动时,位于河西走廊的匈奴军队只能盘踞在有水草的地方,或者以整个部落进行很慢的移动。在汉军骑兵部队看来,就是一个慢腾腾的、容易攻击的高价值目标。当然,这种绝好战机的前提是优秀的情报收集能力,否则只能瞎猫找死耗子。 不仅是霍去病,卫青在很多战役中也是采用了这种战术。例如收复河南之战、突袭右贤王王庭之战等等,都是充分利用情报,直捣匈奴人的老巢,从而获得决定性战果。只是卫青在战略大迂回方面,没有霍去病这么大胆和精准,偶尔也会有失手的时候。 匈奴骑兵 不过,匈奴人在汉武帝后期明显注意到了这些缺陷,并加以改进。每次得知汉朝即将发动进攻,匈奴就会提前做好准备,事前向后方疏散老弱,并将战线尽量向后延伸,并且集中青壮人力,打击后勤线拉长的汉军的薄弱环节。由此之后,匈奴主力一方面摆脱了老弱的拖累,一方面掌握了战役主动权,从而大大提升了战略机动性,减少了自己一方的漏洞。而后来的汉军,在情报工作上却非常不得力,难以找到匈奴人的老巢,大军出击经常无的放矢,所以汉武帝后期的匈奴人就比较难打了。 从这些结论来看,尽管我们将霍去病称为「 ”绝世名将”、「 ”战术奇才”。但实际上,我们对霍去病真正的军事才华,还是太小看了。他做出的贡献,绝非几场胜仗这么简单,而是为击败外敌指明了一条关键思路。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瓜尔佳氏是什么旗 瓜尔佳氏是什么旗 谁有瓜尔佳氏祖普是什么旗下一篇:潘天寿画了一只老鹰 潘天寿画了一只老鹰 价值2.7亿 专家放大5倍:这压根儿不是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