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西南联大:一场旷世文人长征 西南联大:一场旷世文人长征 怎能不让人热泪盈眶

导语:西南联大:学者长征怎么能不让人热泪盈眶?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有这样一所大学,是在漂泊中诞生的,在日军轰炸期间上过课。七分之一的学生选择参军抗日。它肩负着拯救国家的伟大使命。在艰苦卓绝的八年里,我们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高端人才,甚至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高的学术水平,把爱国、民主、科学的种子深深地种在了云南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7

西南联大:学者长征怎么能不让人热泪盈眶?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有这样一所大学,是在漂泊中诞生的,在日军轰炸期间上过课。七分之一的学生选择参军抗日。

它肩负着拯救国家的伟大使命。在艰苦卓绝的八年里,我们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高端人才,甚至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

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高的学术水平,把爱国、民主、科学的种子深深地种在了云南这块红色的土地上。

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为了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的精华不被破坏,华北和沿海城市的许多大学都向内迁。1938年4月,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迁至昆明,更名西南联大。

直到1946年7月31日学校停办,西南联大才存在了8年11个月。

“学术自由内建,民主堡垒外建”,西南联大保住了民族文化的命脉,创造了中国教育和革命史上的奇迹。

文人长征

1937年11月1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长沙成立了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这也成为西南联大的周年纪念。战争迅速蔓延,长沙被日军飞机轰炸。1938年2月,长沙临时大学迁至昆明三路西。

从长沙到昆明,有三条路线:

大部分教师、家属和部分女学生从长沙坐火车到香港,再从香港渡海到越南海防,坐火车到云南;

男同学和几个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女同学从长沙坐火车到广西桂林,再从桂林坐公交车经过柳州、南宁、镇南关到越南,再换乘火车进入云南——这条路人最多;

最难走的路是从湖南出发步行到昆明的“湘黔滇旅游团”。旅行团由267名来自贫困家庭的男生和11名中青年教师组成,有4名军事教官和队医。他们穿越湘、黔、滇三省,攀登雪峰山、雾灵山、苗岭山、五蒙山等山峰,徒步3600里,历时68天。

data-filtered =“filtered”西南联大湘黔滇旅游团沿途烧柴做饭

文人长征史无前例。虽然叫“旅游团”,但是没有闲暇去旅游。据史料记载,“湘黔滇旅游团”出发前,每人获赠一套军装、一条绑腿、一双凉鞋、一把篷布伞、以及限量8公斤的行李——主要是路上必备的日用品。这些文人踩着草鞋,在湘北泥泞的土地上行进。刚开始的几天,有人打伞,但地下的毛毛雨似乎从未停止过。为了行走方便,大家把篷布伞放在身后一会儿,就不撑了。棉衣湿透了,要在营地里用火烘干,第二天穿。

参加这次“旅行”的人回忆说,在路上走了很久,队伍越来越长,终点到终点的距离有十几公里。为了照顾失去队伍的人,后勤负责人通常每天下午5点以后开始找地方扎营。吃完饭后,所有的碗都聚齐,限定每人一碗,先到先得。晚上9点以后,各队队长数饭碗。只要碗是空,就说明人都在。

数据过滤=“过滤”闻一多

40岁的闻一多,是当时的一位领导老师。他一路历尽艰辛,却依然精神奕奕,一路上画了五十多幅素描。他还需要思路清晰,说不驱逐敌人就永远不刮胡子。杨振声教授听说闻一多要走了,就开玩笑说:“闻一多要参加旅行团,一定要带棺材。”闻一多到了昆明后,看见杨振声,幽默地说:“如果我把棺材带走,现在就可以给你。”

远不止是西迁的西南联大。据统计,抗战期间,中国106所大学搬迁300多次,其中19所搬迁3次以上,8所大学搬迁4次。从1937年到1940年,浙大搬迁4次,课程2600多公里。先从杭州迁到浙江建德,再迁到江西吉安、泰和,再迁到广西宜山,最后迁到贵州遵义、永兴。

同时,浙江大学还协助浙江图书馆将温岚馆的四件藏品运往贵州,保存了这一文化瑰宝。浙大挪到第四名后,师生们都磨炼了,爬煤车挤木船,饥寒交迫,但不屈不挠。船不平稳时,男生跳下来拉光纤;当你安全行走时,老师和学生会利用这个机会进行社会调查...

除了昆明,当时中国大学的西部目的地还包括四川南部宜宾的重庆、Xi安、成都、李庄,湖南中南部的安化蓝田。在钱钟书著名的《围城》中,赵、、一行从上海出发,来到位于蓝田镇的湖南大学。

今天回顾抗日战争的岁月,中国的土地,从东到西,真的是一场壮丽的史诗迁徙,从海边到山上,从华北,江南,到遥远的西南。有无数学者昂首挺胸,背挺直地走着。世界上哪个国家经历过如此大规模的文化转移?世界上哪个民族遭受过这样的磨难?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一群把大学当成捍卫国家荣誉和民族精神的第二战场的学者?

数据过滤=“过滤”李政道

当时有一个16岁的瘦子,从上海逃出来,一路西行到浙江、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他在路上得了疟疾和痢疾,身上长满了疥疮,像个流浪的乞丐。没有药吃,差点死掉。这是一条饥寒交迫的漫漫长路,一望无际的山川,一望无际的悬崖。他一直咬牙切齿地往西走。在路上,他为茶馆当清洁工。敌机轰炸时,老板逃到空洞,但他坚持在机枪火力下清理,因为老板答应他可以吃掉其他人。一路上,他的衣服都丢了,但他没有丢一本书,反而每次都丢的越来越多。

他的名字叫李政道。

这是苦难的磨砺。

大莲西南部

数据过滤=“过滤”西南联大

1938年4月,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成立。这所大学只存在了八年多,但在中国人的记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80多年过去了,提起西南联大,国人还是百感交集,热泪盈眶。这群中国学者对日寇无所畏惧,不怕恶劣环境,正直保护中国文化。

当时的办学条件非常艰苦。西南联大的校舍比较分散。还有一些从昆明借来的学校,房子,祠堂,还有一些自己盖的新校舍。条件真的不好。

汪曾祺就读中文系,住在新校舍。学生宿舍在新校舍西侧,土墙顶,草地。汪曾祺说:“土墙上有几个方孔,方孔上竖立着几根没有剥落的树棍,就是窗户。土墙旁边有一排双人木床,每边十张。一个宿舍可以容纳四十个人,没有桌椅。两个装肥皂的大箱子,既是书桌,又是衣柜。”

教学区也很简陋。教室是土墙和涂有绿色油漆的铁皮屋顶。汪曾祺说:“这些教室有不同的方向和大小。有一些一边有平板的木椅,你可以在上面做笔记。它们都是自然的颜色,不上色...这些椅子的优点是不固定,可以随意从一个教室移到另一个教室。

数据过滤=“过滤”吴宓

吴宓先生谈《红楼梦》。看到下面站着女生,他放下手杖,搬了其他教室的椅子。于是有男同学冲到其他教室搬椅子。宝姐姐和林姐姐坐下后,吴先生开始说话。

西南联合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陈岱孙以上课准时著称。铃响时,他经常把最后一句话说完。但在西南联大,环境差,一旦下雨,他讲课的节奏就会被打乱。昆明的暴雨打在教室的铁皮屋顶上,如果声音打雷,即使教授反复调高音量,学生也听不见,老师不得不停止讲课。

数据过滤=“过滤”陈岱孙

还有一个简单的“副产品”。任在《我对先生的敬意》一文中回忆说:“陈老师讲课认真,给同学们做了榜样,他们从来不敢迟到。有些学生来不及进教室门,就站在教室窗外听。幸运的是,西南联合大学的新校舍有没有玻璃的门窗...站在靠近讲台的那一头,比坐在后排听的清楚,但是没有扶手椅,记笔记也不方便。”

之后铁屋顶消失了:经济越来越困难,于是西南联大不得不卖掉以前的铁屋顶维持运营,全部改造成了稻草屋顶。下雨时,教室漏水严重,学生们不得不打着雨伞上课。

但是能在伞下上课也不错。日寇频频来炸,师生只能躲在农村。这是多么悲哀和愤怒:虽然他们位于西南角,但仍然无法躲避侵略者的炮火。

数据过滤=“过滤”日本人轰炸了联合国大会的校园,导致一些教室和宿舍被毁

但如果敌人猖獗,又能如何?即使在躲避突然袭击的间隙,老师和学生仍然在上课。电影《别问西东》里有这样一个场景:在昆明乡下的山沟里,浑浑噩噩的师生还能心平气和地上课。地质学、哲学、文学...敌机呼啸而过时,陈楚生饰演的吴玲兰正在给学生们朗读泰戈尔的诗。

任何一个对中国历史略知一二的人,看到这个镜头,怎么可能不难以抑制泪水?这样的中国人能被打败吗!

今天回过头来看,聚集在昆明的一代文人,的确践行了圣人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权倾不能屈”。他们曾经是大城市著名大学的著名教授。他们生活的很好,地位显赫,住的很漂亮,有一页纸。当他们来到昆明时,他们会遇到“饥饿”的问题。

很难想象联合国大会师生的艰辛和贫穷。大部分学生生活在被占地区,经济来源被切断。他们只能依靠政府发放贷款。当时中国物价飞涨,不仅学生贷款不够入不敷出,教授的工资也无法养家。

数据过滤=“过滤”朱自清

当年,在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朱自清饿得睡不着觉,一个人坐着。在他的日记里,经常有“胃病”、“胃痛、惊厥”、“天天呕吐水”等字眼。1941年3月8日,他在日记中写道:“一切顺利,但饥饿影响效率。我以前从来没觉得饿过,经常夸自己不知道什么是饿。但是现在1点到12点腿软,手抖,眼睛开花,吃点东西就好。恐怕这就是我吃两顿饭的原因。也是因为过度使用储存的能量。”

数据过滤=“过滤”吴大猷

物理学教授吴大猷的家被日本飞机轰炸了。最让他心疼的是,缸里的面粉里掺了很多碎玻璃和泥沙,只能用水冲出来做面筋。为了给老婆补充营养,他经常去菜市场捡一些牛骨回家煲汤。在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养了两只小猪,并计划在年底前卖掉它们换钱...

教授的妻子早就告别了骄奢淫逸的生活。为了补贴家用,校长梅贻琦的妻子韩永华制作了面饼——海派米线碗和面饼,取名“丁盛饼”。做好之后,她拿着篮子,走了45分钟到“冠生园”寄售。因为路长,鞋袜都不合身,脚都磨破感染了,小腿都肿了...

数据过滤=“过滤”宗璞

著名作家宗璞是哲学家冯友兰的女儿。抗战时期随父亲去昆明,就读于西南联大附属中学。她写的《野葫芦入门》多卷长系列,详细描述了西南联大的生活。第二本《东藏故事》,名为《藏而不露》,还原了西南联大师生在空的攻击下的穷奢极侈的生活。例如,在空的一次袭击中,物理学教授庄把埋在炸弹造成的土壤中,并始终紧紧地握着实验仪器。

书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几个随父母从北平来到昆明的少年,得到了一个吃西餐的机会。孟赢“把面包切成小块,小心翼翼地涂上黄油,有点口吃”,客人辛辛雷说:“据说每个人都受到环境的影响,但不管环境有多糟糕,你总是有一股清新的空气,或者说是一股清新的空气。韦唯若有所思地说:“虽然我们吃的是‘八宝饭’,但我们是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群体,那种力量是巨大的。"

西南联大教授与周培源、梁思成、、林、金、吴合影

这种“丰富的精神世界”是西南联大独有的气质。即使国家毁了,也总有一群人守护着中国语境。如果这种语境持续下去,中国不会灭亡。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的一键关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节日 | 国际地雷行动日:弘扬扫雷精神 携手逐梦和平 节日 | 国际地雷行动日:弘扬扫雷精神 携手逐梦和平下一篇:白鹿原这本书主要表达的是什么 白鹿原这本书主要表达的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