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苏轼:在党争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 苏轼:在党争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

导语:苏轼:他在党争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要说,大文豪苏轼的一生,大家是在熟悉不过了,他一生坎坷,足迹从山东密州到黄州、惠州、儋州,最后死在北归途中的常州。 苏轼的一生,之所以如此漂泊坎坷,其实都是因为那「 ”闲着没事搞斗争”的党争。而苏轼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新党?旧党?还是? 1、文官与皇帝共治的时代 北宋是皇帝与文官共治的时代,文官的力量足以和皇

苏轼:他在党争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要说,大文豪苏轼的一生,大家是在熟悉不过了,他一生坎坷,足迹从山东密州到黄州、惠州、儋州,最后死在北归途中的常州。 苏轼的一生,之所以如此漂泊坎坷,其实都是因为那「 ”闲着没事搞斗争”的党争。而苏轼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新党?旧党?还是? 1、文官与皇帝共治的时代 北宋是皇帝与文官共治的时代,文官的力量足以和皇帝抗衡,并且北宋特别注重文学,文官地位很高。所以文坛领袖在当时的文学界影响很大,而文学界多是文官,自然也对朝政影响很大。苏轼之前文坛领袖是欧阳修,欧阳修去世之后,整个北宋文坛的翘楚便是苏轼了。 苏轼是欧阳修的门生,中举之后,便在凤翔做小官,后面调到开封做官,也是基层起步,由于在王安石变法初期反对变法,得罪王安石集团,被外任杭州,继而转山东密州、徐州等地。 其实在徐州的时候,苏轼的政绩很好,诗词文章方面更是得到了长足进步,也称「 ”黄鹤”时期,在整个文坛已非常有影响。所以之后乌台诗案,王安石集团下面的舒亶等人,极尽手段搜集苏轼诗词文章中的「 ”衔怨怀怒”、「 ”指斥乘舆”、「 ”包藏祸心”,讽刺政府的证据,差点被判死罪。苏轼得以保全也是因为苏轼在文坛的影响力,众多朝中文官和元老上书,和「 ”刑不上大夫”的传统,苏轼在极其危险情况下,才得以脱身,这是根本原因。 所以苏轼仕途上得以重用,其实不仅仅是高太后,曹太后、向太后都有帮过苏轼。 二、高太后被誉为"女中尧舜"王安石变法的反对者 高太后,英宗的皇后,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宋神宗死后,她便以太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复起用司马光等,恢复旧法。苏轼也是反对变法的,所以不管在政治还是才学上,高太后都是喜欢苏轼的。一朝天子一朝臣,高太后时期,旧党启用,苏轼自然也就得到了重用。 元丰八年,在高太后主持朝政时,辅佐年幼皇帝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这才有机会从黄州到汝州再复为朝奉郎知登州。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为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再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这是苏轼为官期间最得意的时候了。 三、新旧党争中苏轼被排挤 苏轼其实不是旧党,也不是新党,他的立场只是时时刻刻站在北宋的江山上。 王安石最初变法,不考虑实际,王安石下面的人瞒报变法成果,搞得百姓怨声载道,这时候苏轼极力反对变法,多次给宋神宗上万言书,所以得罪了新党,被外任杭州,甚至遭遇乌台诗案这一大劫。 其实王安石变法的初心和方法都是可以称道的,正式因为王安石看到了当时社会暴露的问题,才采取变法。只是王安石手下的人,要不是墙头草、要不是典型政治家,把变法当做政治武器,完全不顾变法实效,还瞒报变法成果,背叛了王安石,甚至可以说是利用了王安石。最后王安石确实遭到背叛,两度罢相,最终身老金陵。 等到高太后时期,旧党执政,其实也暴露了很多腐败、冗杂等问题,甚至新党失势后,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不管三七二十一,采取一杆子打倒的态度,不顾民生和江山社稷,启用刘挚、范纯仁、李常、苏轼、苏辙、吕公着、文彦博等反对王安石变法之人,完全废止新法。 但苏轼等人并不是为了政治利益「 ”站队”的人。看到司马光这样搞政治斗争,不管好的坏的,一棒子打死王安石变法成果,劳民伤财,自然也屡屡上书反对。如此就也得罪了旧党,新党本来将苏轼视为排斥的人,现在旧党也排挤苏轼,苏轼仕途自然坎坷了。 如此一来,苏轼觉得在开封朝中任职,看不惯旧党如此行事,有改变不了这群愚昧搞政治斗争、搞帮派的人,在任上完全是在受罪,自求外任,又去了杭州。 四、风水轮流转,新党又来了 朝中一旦有了党争,这群士大夫的眼光便不再是江山社稷,而是派系利益了,整日里想的是如何打压对方,如何在派系斗争中上位。当然这也是现在很多公司、机关上的常态,千百年来,派系斗争从未曾离开我们。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都去搞派系斗争了,哪有时间顾得上这江山社稷。 当初王安石本着挽救大宋江山的出发点实行变法,不成想,当时王安石和手下的人为了实行变法,固执己见,打压欧阳修、司马光、韩琦、苏轼等人。而在神宗死后,司马光终于上台,就无所不用其极打压新党,本来是一场为公的改革,演化为针锋相对的党争,满朝文武眼里全是如何打压对方,如何上位,哪怕牺牲大宋江山。如此一来,北宋的民生、军事慢慢在党争中给别人可乘之机,靖康之耻,二圣被俘,北宋灭亡。 苏轼算是在夹缝中生存,保持自己立场,不参与党争,只求为了江山社稷的人,这也才有得那句「 ”一蓑烟雨任平生”「 ”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豁达。 当然这都是题外话。元佑八年高太后去世了,哲宗执政,新党终于迎来了春天,再度执政,绍圣元年六月,别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州,后面都62岁了,被一叶孤舟送到了海南岛。徽宗即位后才得以北归,最后死在北归途中的常州。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古代有没有人想上天 古人想上天怎么办 古代有没有人想上天 古人想上天怎么办下一篇:隋朝传奇女性宣华夫人 隋朝传奇女性宣华夫人 隋唐英雄里宣华夫人的扮演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