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左宗棠:像庄子一样自由地生活 左宗棠:像庄子一样自由地生活

导语:左唐宗:活得像庄子一样自在。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事实上有明确的分工:儒家负责规范人的行为正误;释家负责释放人的心灵烦恼;道家负责提升人的身心快乐。 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说话、做事不知道怎么办,要读儒家;个人内心烦恼、痛苦无法排遣,应读释家;要想身心同时自由自在、舒适自然,得读道家。 三家逐层递进,入大境域。任何一家皆博大精深,多数人穷其一

左唐宗:活得像庄子一样自在。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事实上有明确的分工:儒家负责规范人的行为正误;释家负责释放人的心灵烦恼;道家负责提升人的身心快乐。 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说话、做事不知道怎么办,要读儒家;个人内心烦恼、痛苦无法排遣,应读释家;要想身心同时自由自在、舒适自然,得读道家。 三家逐层递进,入大境域。任何一家皆博大精深,多数人穷其一生,不能通达。一旦通达一家,即成「 ”至人”。 唐朝自由开放,「 ”至人”迭出。杜甫通达儒家,成诗圣;王维通达释家,成诗佛;李白通达道家,成诗仙。 真正将儒释道三家融会贯通于一身的第一人,是宋朝的苏东坡。 左宗棠论生平事功,为苏东坡所不及;但论文采风流,又不及苏东坡。仅就融会贯通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文化而论,左宗棠可以看作自苏东坡之后在清朝的又一高峰。 但正如儒家孔孟不同,道家亦有老子、庄子之别。曾国藩精通老子,习得「 ”黄老柔术”;左宗棠偏向庄子,身得自由自在。 苏东坡得庄子神韵之后,叹「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的便是在儒道的云天交界处漫游的徘徊心境。左宗棠没有苏东坡那般高情雅致,他所过的道家生活,一直扎根在凡俗尘世的烟火人间,跟后世大多数普通人更为接近。 一、 出山前,乐意山水 学习儒释道三家,目的与职业方向不同:儒家产文士,文士的职事是辅政;释家产乞士,乞士的职事是劝善;道家产隐士,隐士的职事是拨乱反正。 左宗棠童年与少年时代,走的是传统的文士之路。但三次会试落第之后,断了辅政的念想,他自觉潜心民间,做起隐士。 道家隐士每天所过的生活,是王闿运说的「 ”诗文之学”,是「 ”为学问而学问,为真理而真理”。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但凭兴趣研究真学问。左宗棠25岁自绘中国地图、其后研究科学种田,在当时便是这类「 ”为真理而真理”的大而无当的无用之学。 古代中国是农耕大国,湖南是农耕大省。与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工商业民族逐利益而行不同,农耕文化安土重迁,崇尚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活,道家文化正是从农耕的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是最为纯正的传统「 ”国学”,也是古来文士之路阻塞后读书人最为倾心的选择。 左宗棠40岁前居湖南民间,他对自己这种半耕半读的生活十分满意,并乐在其中。1851年,已经39岁的左宗棠依然还在柳庄做逍遥自在的「 ”湘上农人”,他在致友人贺仲肃的信中这样写实惬意心境: 「 ”兄东作甚忙,日与庸人缘陇亩。秧苗初茁,田水琮琤,时鸟变声,草新土润,别有一段乐意。” 春天来了,溪水奔流,秧苗片绿,布谷鸟在天空鸣叫,刚犁过的泥土地散发着春草的芬芳,在诗情画意的山涧田园里劳作,如陶渊明般「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生活,对左宗棠来说,是一种最为舒心的享受。 田园虽好,但生活毕竟静谧、恬淡,要享受它,需要有体验这种美的文化能力。对不能沉醉其间者,显得孤单、寂寞,长住下来,别样无聊。 古人说,「 ”境由心造”。对能诗善赋的左宗棠来说,他用诗心、诗情来体验静谧、恬淡的乡村生活,酝酿后获得的乐趣,不比今人收藏到价值千万的文物宝藏小。 左宗棠这样描述隐居乡间的美好生活: 柳庄一十二梅树,腊后春前花满枝。 娱我岁寒赖有此,看君墨戏能复奇。 便新寮馆贮琼素,定与院落争妍姿。 大雪湘江归卧晚,幽怀定许山妻知。 这种惬意的道家生活大概过于舒心,让左宗棠差点忘记要出山来拨乱反正、以身担当天下的儒家文士的使命。1852年秋,太平军进逼长沙,左宗棠仍不思救助,率亲族避居湘阴东山白水洞。 任何一个时代,不乏有才能的人,但有大才的人总是极少数,晚清没有例外。对有大才却不愿用世的人,不可避免要遭世人埋怨。 面对社会舆论责怪,左宗棠如此辩解: 「 ”事变纷然,遽欲以一身任之,念所学未成,不能及远,权之不逮,不得自专,志在一乡一国,尚或庶焉。于是以己所不能者望之人,而出己之所谓能者辅翼而匡救之。庚、辛之交,犹此志也。” 正在贵州、湖北两地被军事累得焦头烂额的官员胡林翼实在看不下去了,他跟李元度写信发牢骚说:天下如此大乱,我们这帮才能有所不及的人每天忙得要死,左宗棠却优哉游哉享受家乡山水田园生活,白白拣了个大便宜,我定不会轻易饶过他。 胡林翼运用心术,针对左宗棠重「 ”名节”的特点,先给他送去一顶高帽子,再逼他出山主事: 「 ”须知自古圣贤仙佛、英雄豪杰,无不以济人济物为本,无不以损己利人为正道,先生高则高矣,先代积累二百年,虚生此独善之身,谅亦心所不忍出也。” 胡林翼这边才送高帽子,那边不忘极力将左宗棠推荐给新任湖南巡抚张亮基。 左宗棠的亲戚圈、朋友圈相继冒泡泡了:二哥左宗植、朋友郭嵩焘、江忠源也不断劝说,左宗棠本人也觉得,再不出山,无论如何说不过去了,这才在40岁生日还差一月零两天时依依告别道家隐士生活,来到四面悲歌、八面危机的长沙城,以儒家文士之身,孤身担当天下重任。 图片©摄图网 二、 入仕后,乐心湖园 俗话说,开弓没有回头箭。 左宗棠40岁出山主事,从此彻底告别道家隐士生活,以文人士大夫身份肩负中国安危,直至73岁终老于福州任上。 羁身军旅、卷身政局,烦恼接踵,不胜其累。40岁前的自由生活,让他一想起便不由得惦念、留恋。尤其是军事繁忙、政务繁剧之时,他不由自主用道家来开阔胸襟,坐忘烦闷。 平定甘肃之后,西北战事放缓,政务进入新常态,政治家左宗棠仿照家乡的山水,在缺水少湖的西北修湖蓄水,以利民生,湖光水色荡漾,也是自我休养之地。 陕甘总督时期的左宗棠 他在甘肃肃州酒泉修建一湖,命名泉湖。 如欧阳修建醉翁亭而作《醉翁亭记》,他作《秋日泛舟泉湖作》一首,在身世感慨中对自由生活予以寄托: 从黄沙远塞的大西北返京后,左宗棠晚年两次入值军机处。首次告别军令无阻的军事统帅生涯,开启折冲台阁的政治角力,帝国官僚体制的弊端如丝如绳,朝廷对左宗棠的奏折,不再是以往「 ”依议”、「 ”另有旨”的痛快批复,而是「 ”留中”的暧昧拖延。左宗棠对击鼓传花式的官宦生活不再恋栈,向朝廷申请告老还乡。 但正如做隐士期间胡林翼不许左宗棠独享清闲,身为举国重臣的左宗棠,朝廷仍需依赖他来支撑,用他的名声来震慑中外。40岁后向往的山水自由生活,对官员左宗棠顶多只是片刻的游心与休憩,更多的时候,它已是一个再遥不可及的梦。 左宗棠晚年生活,应了道家老子说的「 ”巧者劳,智者忧”。 古往今来,过于能干的人,其才能、声望,一旦走到高处不胜寒的极高境地,除了忧劳终老,已经没有其他选择。左宗棠要想「 ”访鹿友山中,订鸥盟水上,销磨锦绣心肠,逍遥半世”,长久与林泉为伴,要等到1885年逝于福州、1886年埋骨桑梓、长眠故园之后。 志频说 道家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开端,他们思考宇宙,追问天道,由天道及人道,主张养身,追求身心自由,其中分老子、庄子两派:老子关注社会,着眼治国;庄子关注个人,着眼修身。 如果说,老子思想是深邃的星海,庄子思想是明澈的星河。 儒道相济,道家与儒家在起点上事实上完全是反方向而行的。左宗棠偏好庄子,庄子主张自然,反对仁礼,主张个人顺应风雨晦朔的自然变化,实现「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自由。在科学技术落后的时代,庄子思想只能是一个空想、梦想;在科技以神的的智性弥补了人类物质本身的不足与缺陷,庄子自然、自由的观点,在后世人性化方面的价值开始日益凸显。 今天我们习惯将「 ”美好生活”与「 ”向往”联系起来说。所谓「 ”向往”,就是「 ”向着过去”。俗话说:「 ”古往今来。”「 ”往”是回到古代,「 ”来”是走向未来。孔孟与老庄都是主张回到过去的,只是,孔孟主张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回到西周初年,而老庄主张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回到原始社会。 观摩历史可知,自古及今,人类的科技一直在憧憬星辰大海的未来,人类的生活理想却始终在向往自然自由的过去。 古代人类之初,「 ”上如标枝,民如野鹿”,人性淳朴,人心赤子。人类童年的生活,珍藏了后世全部美好的记忆,令人留恋向往,追忆似水年华。 已故文化大家南怀瑾先生有句名言:「 ”儒家文化是饭店,道家文化是药店。”正如吃饭与吃药是每个人一生都需要的事,读书人儒道兼修,在古代是十分普遍的事。儒道互补,便可出处随心,身、心、行三者和谐自处,自由一生,左宗棠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中国传统文化在这里形成了一个逻辑闭环。 文:徐志频 图片来自《左宗棠:家书抵万金》插图及©图虫创意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民国宁夏省城银川「 ”风月场”的那些事 民国宁夏省城银川「 ”风月场”的那些事下一篇:我们应该怎么读书 我们应该怎么读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