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浪兄 基督教的讲章回家

导语:  家是成长摇篮,家是灵魂栖息地;当委屈时回家倾诉,没有家的人是一个不幸的人,下面由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基督教的讲章回家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基督教的讲章回家一  讲章:回家之路  I、引言:领我

  家是成长摇篮,家是灵魂栖息地;当委屈时回家倾诉,没有家的人是一个不幸的人,下面由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基督教的讲章回家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基督教的讲章回家一

  讲章:回家之路

  I、引言:领我回家

  想到家时,我们联想到的是什麽?是漂亮的房子?还是房子内亲爱的家人?「家」的英文有House 跟 Home。但是,若用台语说,House是”厝”,Home是”兜”。因此,当我们说:「回家。」,是指回到那个建筑物?还是回到那个建筑物裡面的亲爱关係呢?

  我认为关係应该比较重要,所以有人说: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家是心之所繫。令你牵挂的是归属的关係,而不仅只是拥有的房子。

  II、原生家庭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家:一个父母生养我们的家,称为原生家庭,另外一个是我们结婚以后生养子女的家,这个叫做衍生家庭。在原生家庭所受到的影响,常会被带进衍生家庭当中。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两个家庭当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庭给我们温暖,家庭也让我们受伤。

  1.甜蜜家庭并不完美

  故事中的原生家庭只有三个人:爸爸,流浪回来的老二,还有不高兴的老大。在这故事裡,有爸爸、两个儿子,却没有妈妈的角色,是一个缺席的妈妈,不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是什麽。在旧约,亚伯拉罕的老僕人,到利百加家提亲时,是她的哥哥和妈妈出来讨论利百加出嫁的事情。「利百加的哥哥和她母亲说:『让女子同我们再住几天,至少十天,然后她可以去。』」利百加家是缺席的爸爸。圣经中没有记载,利百加的爸爸出面,讨论利百加出嫁的事情。

  目前社会存在有各式各样组合的家庭,这个只有一个爸爸,二个孩子,妈妈去处不清楚的故事,这家庭虽不完美,是一个家,也可以是一个甜蜜的家。

  2.子女各有独特性格

  在故事中,爸爸扶养两个孩子,一样的遗传、教养,却养出两位性格南辕北辙的孩子。老大是辛勤工作,老二是纵情享受。我自己有三个孩子。我跟太太用相同的方式教养他们,但三个孩子都不一样。这是上帝给我们的恩典,每一个人都有他的独特性。

  旧约中的雅各和以扫,他们虽然是双胞胎,性格却不相同。以扫,喜欢打猎,深得爸爸喜爱。雅各喜欢待在家中,帮妈妈做事,所以妈妈喜欢他。「两个孩子渐渐长大,以扫善于打猎,常在田野;雅各为人安静,常住在帐棚里。」

  两个孩子个性不同,爸爸爱老大,妈妈爱老二,家庭问题就此产生。每一个父母如何处理孩子的问题而不会衍生出其他的问题,是不容易学习的功课。因为孩子的不一样,父母跟孩子产生的互动也不一样,这容易使一个家庭分隔为二个小群体,甚至三个,这是互动「不一样」所产生的问题。

  3.子女长大离开父母

  孩子长大离开家是不孝还是应该?是上帝的命令还是叛逆?圣经上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孩子长大了,就应该离开家,发展自己的衍生家庭,这是上帝建立家庭时,所设下的循环。我们要离开原生家庭,才能学习建立衍生家庭。即使不结婚,也要离开原生家庭。怎麽离开?在心理要离开,要自己独立做人生重要的判断;在经济要独立,不能完全依赖家裡。在亲暱关係上也是要离开,才不至于孩子结婚了,为人父母的还是担心,一直干预。老二离开老爸并没有错,老二的问题是在父亲活着时,要求老父将遗产分给他带走。长大离不开原生家庭的孩子,反倒成为啃老族。离开,离不开,对家是爱,还是一种负担,值得我们思考。

  4.手足情深阋牆之争

  家裡如果有孩子,一定会吵架。因为如果彼此不讲话、不见面,怎麽会吵架,有时就是因为手足情深才会吵架,英文叫Sibling Rivalry。所以吵架是正常的,只是父母该如何处理的问题而已。例如雅各与哥哥,还没生出来就吵架了。「孩子们在她腹中彼此相争,她就说:『若是这样,我为甚麽活着呢?』」 。这是家庭裡常遇到的问题,父母该如何处理子女间争执的问题?没有处理好就会造成伤害。

  5.赠与产业教导理财

  父母给小孩财产对吗?父母给小孩财产是对的,但是没有教导理财的观念就是不对。这故事裡的老二只知花钱,不知道怎麽赚钱,最后落得养猪,然后又遇到饥荒。这是很可怜的。所以我们到底要留给孩子什麽呢?

  「善人给子孙遗留产业」 大部分的人,对于产业,想到的都是钱或是房地产。但是管理学家Stephen R. Covey不这样想,他说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有四样:To Live; To Love; To Learn; To Leave A Legacy。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要学会怎麽好好的生活,好好的彼此相爱,好好的持续学习,还有留给人可以传承的东西。

  做父母的,如果把信仰留给孩子,让孩子跟上帝建立那美好的关係,以后不管碰到什麽样的困难,什麽样的挑战,都有上帝可以依靠。他从上帝的话裡,也学会如何跟人相处。我想这是父母可以留给子女最宝贵的遗产。

  6.操练抉择学习负责

  在故事裡,老二分到财产以后,爸爸就不再讲话了。当他花钱时,爸爸没有讲话。当他生活困顿时,爸爸也没有来帮忙。因为爸爸要让他学一个很重要的功课:孩子你已经长大了,你要学着做决定,而且要学习对所做的决定负责。这是非常重要的操练,因为我们的一生,就是从大大小小的决定组合而成的。「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甚麽,收的也是甚麽。顺着情慾撒种的,必从情慾收败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

  III、浪子回家之路

  1.从应得家业到不配地位

  一个浪子的心境从离家,变成回家,一定是情境有些改变了。

  一开始,因为他与家的关係,所以有应得的家业,但现在却是从应该得到的权利,变成不配的地位。浪子说:「我已经不配做一个儿子,我得到的都是恩典。」雅各小的时候,他用红豆汤买到了给大哥的祝福,他认为这是他应得的,所以他就用骗的方法,得到他想得到的。离家之后,才发现一切都是恩典,没有什麽是应得的。所以他对上帝说「你向僕人所施的一切慈爱和诚实,我一点也不配得;我先前只拿着我的杖过这约旦河,如今我却成了两队了。」

  应得的想法,使人认为:「这是我的权利,我可以要求。」反之,如果认为不配,就会觉得是领受恩典。因此,在家中不管是子女、父母或是夫妻之间,家人所给的爱,若当作是恩典来领受,而非权利来主张,家人的关係就会很好。因为主张权利会带来计较、争吵,若视为恩典,就不会争吵。

  2.从任意放荡到潦倒饥寒

  当一个人,因上帝祝福他,凡事都顺利时,他很容易就放荡。因为他觉得自己什麽都办得到。可是当上帝将祝福取走以后,他就会惊醒过来,发现人生并不是他想的自己什麽都办得到。就如故事中的老二,当手边还有钱时,他继续放荡度日,不觉得自己有什麽问题。直到破产了,又遇到饥荒几乎饿死时,他才醒悟人生不是他想的那样。「主虽然以艰难给你当饼,以困苦给你当水,你的教师却不再隐藏;你眼必看见你的教师。」因此,当我们在人生中遇到艰难、挫折,不要忘记,或许在这其中有上帝要教你功课,我们需要好好学习,不要白白受苦,人的尽头常是神的起头。这个浪子在潦倒的时候,终于醒悟过来。

  3.从远走高飞到倦鸟归巢

  浪子带着爸爸的钱远走高飞,这样就没有人管他怎麽用钱。但是,当他把钱花光,硬着头皮回家时。是什麽,让他愿意走上回家的路呢?

  在路得记中,路得的公公因为环境困难,而带全家移民发展。却在异地遇到灾难,苦难中的婆婆想到,耶和华是看顾以色列地的神,因而决定回家。「她就与两个儿妇起身,要从摩押地归回;因为她在摩押地听见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赐粮食与他们。」 。

  回家的路,需要窗户裡那一点点的灯光,一点点的盼望。所以,不管孩子做错什麽事情,离家多远。只要记得,父母依然愿意接纳他,而且还在等待他,孩子就会不怕困难地踏上,这不容易走的回家之路。

  4.从心中醒悟到起身上路

  当浪子醒悟过来后,如果继续留在猪圈裡,最后终必饿死。他必须要有行动,所以他爬起来,勇敢地踏上回家之途。

  法利赛人曾请教耶稣:「谁是我的邻舍?」于是,耶稣讲了一个撒马利亚人帮助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的故事。说完,耶稣问他:「你说哪一个是他的邻舍呢?」法利赛人回答:「那个帮助他的。」耶稣没有夸奖他答对了,答得很好,却只是说:「你去,照这样做吧!」「你想,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他说:「是怜悯他的。」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

  换句话讲,心裡的醒悟是一回事,而能把醒悟转换成生活上的改变,才是真正重要的。所以有人说:「心动不如行动。」

  5.从得罪上主到得罪家父

  浪子回家后,对爸爸说:「爸爸,我得罪了您,也得罪了天上的父亲。」他会如此说,是因为天上的父亲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所以我们伤家人的心,就是伤天父的心。「当照耶和华─你上帝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并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IV、属灵的功课

  1.慈父尊重浪弟的抉择

  上帝创造亚当时,祂给亚当一棵树。我认为那一棵树,代表的就是抉择与负责。上帝对亚当说,什麽都可以吃。但是,你要记得不要吃错,这裡有一棵树,你吃了以后会死。「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这正是告诉亚当:「你若吃了,你就要负责任。」自由意志是一个宝贵的礼物。但是上帝也告诉我们,使用自由意志,代表你必须承担它所带来的结果。就如同故事裡,慈父尊重浪弟的抉择,并要他自己承担那个后果。

  2.慈父等待浪弟的醒悟

  父亲在儿子离开以后,他一直等待,等这个老二回来。等待是一种爱的表现,显现出愿意给对方一个空间,一些时间,让他自主地做出他的决定后再回来。「还是你藐视他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不晓得他的恩慈是领你悔改呢?」故事裡的爸爸,似乎只能等待,无法做点其他什麽事。但我们的天父不只是等,祂让耶稣基督为我们死在十字架。让圣灵光照我们,指引我们。只是要问:「你肯不肯回家?」

  3.慈父欢庆浪弟的悔改

  当浪子回家后,爸爸非常高兴,所以举办一个盛宴来庆祝。启示录中也提到,将来有一个羔羊的盛宴,庆贺所有愿意回家的人。「我告诉你们,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较比为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欢喜更大。」

  4.慈父恳求浪哥的消气

  当大家庆贺老二回家时,老大离家出走了。他说:「如果老二在家,我就不回去。」于是他待在屋外生气。爸爸从家裡走到外面劝告老大。哥哥对爸爸说:「从小到大,你命令什麽我都做。」老爸说:「这一次,我不命令你,我拜託你,我请求你,好吗?这家裡的东西全都是你的。而弟弟却像是我们失而复得,我们应该要欢迎他回来,你不要再生气了,好吗?」爸爸这样拜託孩子。

  「我虽然靠着基督能放胆吩咐你合宜的事,然而像我这有年纪的保罗,现在又是为基督耶稣被囚的,宁可凭着爱心求你」 这是一个很温柔的态度。就如同父亲对老大所说:「我拜託你。」而不是将他强拉进门。从此看出,父亲不论是对哥哥、对弟弟,态度都是一样的-尊重。

  5.慈父宽容浪哥的顶撞

  爸爸对哥哥的态度是恳求,而不是命令 。但哥哥的回应却是不高兴,且开始抱怨。此时,爸爸不发一语,只是安静地听。忍受顶撞。「那忍受罪人这样顶撞的,你们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每个作父母的人都知道,虽然孩子的想法会不成熟、出言不逊,但还是需要给他表达的机会,倾听他的想法,就像这位爸爸宽容哥哥的顶撞一样。

  6.慈父教导浪哥的亲情

  最后,哥哥甚至批评弟弟,与他划清界限,不当他是弟弟。对爸爸说:「你那个败家子。」但是爸爸对哥哥说:「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 他先说到「同在」,接着才说「所有的」。正是教导哥哥,所谓的「家」是建立在彼此间的关係,而非拥有的东西。如果关係被破坏了,我们需要把它修补起来,让家再次健全。

  「你们务要常存弟兄相爱的心。」归属的关係比拥有东西重要。让我们想回家的是关係而不是东西。浪子回头金不换。浪子回家,重修那破裂的家庭关係是没有办法用金钱来估计的。

  V、结论:一位慈父 两个浪子

  在美国的Duke Divinity School神学院,有一座「浪子回头」的凋像,是由Margaret Adams Parker所作。如图所示:父亲一手扶着跪在地上抱着他的老二,一手拉着站在旁边,双手抱胸不高兴的老大。一面安抚老二,一面恳求老大原谅老二。他们将这座凋像命名为复合。

  从这座凋像,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慈父,两个浪子。双手紧抱胸前的是浪兄,而跪着拥抱父亲的是浪弟。故事中的浪弟自暴自弃放纵情慾,而浪兄则是自大自义计较怒气。这个浪弟代表的是Libertinism,放纵自己慾望享受,带来亲人伤心难过。浪兄代表的则是Legalism,夸口自己道德成就,指责亲人软弱失错。所以,两个人都只有想到自己,没有想到亲人。这个父亲两隻手,一隻手搭着已悔改回家的浪弟,另一隻手拉着浪兄恳请他回家和好。

  上週,郑硕帆传道讲道主题是「走向髑髅地」。当耶稣在髑髅地被挂在十字架上时,全世界的人便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耶稣同钉十字架,挂在上面的强盗,一类是把耶稣钉上十字架,站在十字架下的法利赛人。这两类的人,一类在十字架上,一类在十字架下。十字架上的大强盗已经被判死刑,挂在十字架上,但是他认罪悔改而蒙上帝赦免。站在十字架下的法利赛人,却是不知悔改,但是耶稣仍为他祷告,希望上帝可以赦免他。所以,不论是十字架上或十字架下的人,都需要被赦免。就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而言,这是无庸置疑;但困难的是,十字架下的人是否明白这道理?

  这次的多元成家法桉,我们看到很多基督徒上街头表达意见,示威游行。不管他们支持的是哪一个论点,大部分的人似乎都带着老大心态,觉得自己才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这点令人感到遗憾,因为自认为对的一方不容易回家。他觉得自己没有错,对于犯错的人能进天堂,不能忍受。所以,甚至会有对方如果在天堂,自己宁可留在地狱的想法。并且认为上帝的恩典有问题,怎麽可以连这样的人都接受。这就是老大拒绝回家的心态。

  不久前听到谢依涵悔改信主了。你会替她高兴吗?还是认为她大概是希望在临死前可以蒙主赦免吧。她是利用咖啡把人害死的杀人犯!你会不会有老大的那种感觉,这样的人,她有什麽资格回来?这次多元成家法桉示威游行的民众中,有多少人是抱持着这样的态度-我是绝对的对,他们都错。完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存在?

  耶稣所讲的故事没有结局。一个浪子放纵情慾,最后因为没饭吃而回家,悔改了。另一个则是认真工作,什麽错都没有犯,却因放荡的老二回来,他选择出去,不回家。爸爸出去劝他:「亲情比什麽东西都重要,回来吧!」故事在此结束。我们很想知道,这老大有没有悔改,这个老大最后有没有回家呢?我们并不晓得。

  在此,那个十字架上的大强盗,就是浪弟。他愿意悔改选择回家而享受主的恩典。而站在十字架下的法利赛人,就是浪兄。他拒绝回家并向主抱怨。卢云曾写书分享林布兰所画的浪子回家,他说:「在我们的心裡面,或许同时都存在着大儿子、小儿子的角色。」一部分只管自己的享受不管家人的感受,一部份只觉得自己对别人都不对。只是大儿子的悔改,远比小儿子的悔改困难许多。今年圣诞节为什麽要以回家为主题呢?在浪子回家的故事中,爸爸必须先离家,才能将浪弟接回家。同样的,爸爸必须再次的离家,才能规劝浪兄回家。耶稣也是如此,为了带我们回家,他愿意离开天上的家,降生到这个世上。这正是圣诞节的意义。

  让我们低头祷告

  天父,你是充满着慈爱,不管我们犯什麽错误,你都愿意原谅我们。但,问题是,我们愿意回家吗?今年的圣诞节,我们演出这齣回家的戏。不管是剧中哪个角色,主,他们正扮演着,我们人生所遇到的问题。家让我们领受到爱,也领受伤害。我们不知道,在我们的原生家庭、衍生家庭、父母、兄弟姊妹、子女之间,是不是还有伤害?是不是还有无法解开的心结?如果有,我们要向你祷告,求你帮助我们,让我们学习这故事裡的慈父。愿意用宽容的心,忍耐接纳,饶恕来让所有的浪子放下心中的害怕,所有的浪子都能够回家。主啊,当我们想到家的时候,心裡往往有很多纠结的感受。主,我们跟你的关係也是一样,或许我们因为放纵自己的慾望,以至于伤害你或伤害家人的心。或许因为夸口自己的成就,以至于指责我们的家人,也伤了他们的心。不管我们是浪兄还是浪弟,你都邀请我们,希望我们回家。因为你的爱,是要领我们回家的。求主帮助我们,让我们可以回到地上的家和回到天上的家。如果我们跟人之间有失去和平的、失去爱心的,求主帮助我们可以去弥补、饶恕、宽容、接纳,让我们可以再次归入家的温暖。祷告,奉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基督教的讲章回家二

  带着平安回家过年

  太11:28-30;约14:27;20:19-23

  2017年的春节来得很早,在元月二十八日。进入12月下旬,一年一度的春运又来了,说明春节又要临近了,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与宗教气氛。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现代中国,春节到来,春运就变成了全国人流大迁移,海、陆、空运力同时出动,几亿人流在中国大地上涌动来回。游子盼望回家过年,父母盼望子女“平安”回家过年,家人团聚,平平安安,和和美美,是所有家庭的期盼。我们一同来分享一个主题《带着平安回家过年》。

  一.到主这里来得安息

  人生在世,无论过节还是平时,都有难以摆脱的劳苦和重担,也有无法形容的压力和痛苦,迫切需要安息。在哪里能得到安息呢?请听救主的呼召:

  太11:28-30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29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30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

  主耶稣告诉我们,若要得到安息,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到我这里来:”主耶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虽然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劳苦担重担的人”,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和都愿意“到我这里来,”反而到处去寻找安息,因此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宗教,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偶像,但这些都不能给人平安。只有到主面前来的人,主就让他得安息。若我们不愿意来到主面前,就不可能得到祂的安息。

  2.“当负我的轭:”“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信主前我们的心是刚硬的,心里骄傲狂妄,所负的轭是属世的,是从撒但来的;我们在重轭下被压的喘不过气来,却又无法摆脱它的束缚与捆绑。但当我们来到主面前时,主就断开了我们一切的锁链,释放了我们,祂与我们同负一轭,我们担不动的担子祂替我们担。

  3.“学我的样式:”主告诉我们,不但“负我的轭”,还要“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当我们肩负主轭以后,还要学习主的样式:柔和、谦卑、顺服……,并且以祂为榜样,跟随祂的脚踪行。

  我们与耶稣一同负轭,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如同小牛一般,虽然肩上有轭,但重量都在大牛身上,我们只需轻松跟随就是了。求主帮助我们,让我们跟随祂的脚踪、效法祂的样式、与祂同负一轭,在祂里面得享安息。

  二. 耶稣赐给人平安

  1.主将祂的平安赐给我们:约14:27a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

  面对十字架的苦难,门徒们最需要的是平安,知道人心的神就告诉门徒:“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耶稣给门徒的,不是一般的平安,部分的平安,而是祂自己的全部的平安。

  2.主所赐的平安才是真正的平安:约14:27b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

  世人所赐的平安,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平安,而主所赐的平安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平安,因此耶稣告诉门徒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

  三. 愿你们平安

  耶稣复活后向门徒显现时,祂给正在惊慌失措的门徒所说的第一句话说就是“愿你们平安!”

  1.主舍命流血带来的平安:约20:19-20那日晚上,门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犹太人,门都关了。耶稣来站在当中,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20说了这话,就把手和肋旁指给他们看。门徒看见主,就喜乐了。

  耶稣死了,门徒失去了平安,他们的盼望在于主,现在耶稣死了,他们的指望没有了,面对前路,他们的心充满了迷茫,失去了平安,不知道何去何从,正在这时,复活的主亲自向他们显现,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并把自己的手和肋旁指给他们看,让门徒们知道这平安是耶稣舍命流血换来的。平安立即回到了门徒身上。

  2.为主作工有真正的平安:约20:21-23耶稣又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22说了这话,就向他们吹一口气,说:“你们受圣灵。23你们赦免谁的罪,谁的罪就赦免了;你们留下谁的罪,谁的罪就留下了。”

  门徒们因看见复活的主就平安了,但耶稣还要差遣他们去作工,为主传扬福音,并赐给他们圣灵,赐给他们赦罪的权柄。

  愿所有的游子都能带着主所赐给的真正的“平安”回家过年!

  温馨提醒,在春节期间,要注意一些安全事项:

  一、交通安全事项:一是春节期间外出的人比较多,要注意交通安全,按交通规则走好自己的路,横穿公路先看两边200米内是否来车;二是进入春运的忙碌时期,各地的车票尤为紧张,回家的迫切感受让人理解,但千万不要乘坐无牌无照的“黑车”,这样您的安全和权益得不到保障;三是拥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道路交通拥挤现象越来越严重,提醒大家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不要酒后驾车和疲劳驾车;四是发现或发生不良情况要及时报警,治安管理是动态的,发生了事情不必大惊小怪,要沉着冷静,争取更多人的配合。

  二、饮食安全事项:一是建议您能注意饮食卫生,要细嚼慢咽,不要暴饮暴食,要少吃油腻的食品,少饮酒,应多吃些蔬菜和适量的粮食,让吃进去的营养达到相对平衡,其代谢产物达到酸碱平衡,防止出现高血脂、体重骤增及其他不良后果;二是防食物中毒,过节每家都会多买些食品,餐桌上冷盆热炒、各色点心品种繁多,如果在操作时生熟交叉污染或未烧熟煮透,或是当天吃不完,隔天又未再彻底加热,就可能引起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三是防传染病,春节正值感冒、病毒性肝炎易发季节,而现今大多数家庭都没有使用公筷的习惯,餐具也不能做到顿顿消毒,在频繁的交叉接触中,通过食品、食具以及唾沫常使这些传染病得以传播;四是防美味综合症 ,在多吃鸡、鸭、鱼、肉等富含麸酸钠的食品后,在体内会被分解成谷氨酸和酪氨酸,它们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又会转化成能干扰大脑神经细胞功能的有毒物质,通常会在餐后0.5至1小时间突然出现头晕、心慌、脉搏加快、血压上升、气喘、下颌颤抖、上肢麻木的所谓美味综合征;五是防酒精中毒,酒精实际上是一种毒物,饮少量低度酒一般不会产生明显的健康损害,但饮酒过量或酗酒则会出现语无伦次、行动不稳、意志失控等酒精中毒症状以及“乐极生悲”的不良后果。因此,春节期间,亲人之间要健康喝酒,就是喝酒不能过量,适可而止。还要喝健康酒,就是不要喝假帽伪劣的含有酒精勾兑出来的酒,要喝一些有质量保证,古法纯酿造的粮食和高粱酒。

  《回家过年》歌词:

  “成功是什么模样,失败后迷茫渴望,一次一次的跌倒,迷失了我的方向,

  未来还要走多长,才能到达我的理想,看一看日落的夕阳,期待着黎明的光亮,

  青春有多漫长,幸福它又在何方,八零年代的前方,那些莫名的悲伤,

  让你我一起闯,让我们奔向远方,我们要无悔青春的闪亮,

  让你我一起翱翔,让我们激情飞扬,我们要一起闯出青春的辉煌。

  幸福是什么模样,孤独后带着感伤,千次万次的追寻,迷失在她的故乡,

  一生还能有多长,何时才能荣归故乡,看一看父母的白发,全身就充满力量。

  幸福有多漫长,青春它又在何方,再见理想的前方,有没有我的姑娘,

  让你我一起闯,让我们奔向远方,我们要无悔青春的闪亮,

  让你我一起翱翔,让我们激情飞扬,我们要一起闯出青春的辉煌,青春最闪亮。”

  基督教的讲章回家三

  讲章:今天回家

  经文:弗2:19-22,路15:11-32;

  什么是家?家不仅是房屋、彩电、冰箱,家更是牵挂、依靠,是避风港湾,家是成长摇篮,家是灵魂栖息地;家因爱而聚,无爱而散,如果同床异梦、暴力冷战,家将 不家。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家”对一个人的生活相当重要,作家三毛说“家是一个人点一盏灯等你的地方”,当身心疲惫时回家休 息,当委屈时回家倾诉,没有家的人是一个不幸的人、是一个无家可归的人,如同断线的风筝,随风飘荡。保罗说:“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神 家里的人了。”神家里的人是回到神的面前、亲近神、在基督耶稣里的人、是有神生命的人。神家里的人有三种:

  一、身心在外,流浪天涯

  神的家指神的殿、教会、属灵的团契。 地上的家是以母亲为代表的依靠,“嫁”字即女人出嫁就有家庭;再看古人所写的“安”字,即有女人家里才安心,因为家里有女人才有可口、丰盛的饭菜吃,才有 冬暖夏凉的衣服穿,“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天上的家是以父亲为代表的依靠。当亚当和夏娃成为游子后,耶和华神为他们做了皮 衣给他们穿上,这是神的爱,神无时不牵挂他远出的孩子。在伊甸园神的家中衣食无忧、风景秀美、气候宜人,在他们离开神的家之后,汗流满面、地长荆棘、天起凉风,人类开始了长达几千年的流浪生活,这就是浪子。浪子不是没有家,也不是没有父亲,而是不想在家、不承认父亲或者远离父亲。路15:11-32中,这位浪子虽然没有明显背叛,也没有不尊重父亲,只是内心深处不愿和父亲一起生活,他不要父亲束缚、唠叨,他想要自由、灯红酒绿、放荡不羁。

  二、身在家、心在外,痛苦不堪

  家庭的幸福和快乐在于贴心、同心、爱心,如果心出了问题,家庭关系就会出现不和谐。耶稣所讲浪子的哥哥是另一种浪子,他虽然一直在家,殷勤劳动、安分守己,但常埋怨父亲,认为父亲做事不公,认为父亲偏心偏爱,认为父亲亏欠他, 但父亲的心他不能够理解,弟弟的行为他不能饶恕和接受,好儿子成了门外汉、成了局外人,与父亲的心隔绝;父亲的东西都给他了,他不会数算,浑然不知,不体 贴父亲寝食难安的心情,自己也没有喜乐,怨天尤人。耶和华责备犹太人时说:“因为这百姓亲近我,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基督徒不是受洗过后、挂个名就行了,心不在教会、不在圣经、也不在神是不行的。悔改是心的回归。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心里忙乱、心不在焉的信徒不占少数,我们需要自问:心在何处?心归何处?把心找回,就是要有敬虔心、追求心、渴慕心、亏欠心、满足心。

  三、身心在家,喜乐无穷

  神的殿是分别为圣的,无论是器物、祭品、子民都要分别为圣。旧约时代的外邦人虽然坐在圣殿的外院,但只要受割礼,就能和选民一样分得土地。 新约时代虽然不再守割礼,但只要离开罪恶,心归耶稣,就是神家里的人。身心在家不是天天坐在神的殿中不出来,就是神家里的人,而是与神建立亲密关系,每天 都有安静的时刻向他说话、祷告、聆听他的话语。神设立安息日,就是让我们放下工作,与他亲近、回到他面前享受安息,我们寻求神时有没有“归心似箭”的感觉 呢?马利亚不是祭司,也不是天天住在圣殿里的人,她也许是每年逾越节才到耶路撒冷圣殿一次的虔诚女子,从“尊主颂”我们可以看到她对旧约圣经的深刻感悟和 对神救恩的仰慕,她身心都在神家,乃在于她“心尊主为大”,并且情愿用自己的身体成就神的旨意,她奉献了身心,以救主为乐。

  自古到今,人都对家有特别的情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无论在外多么美好都会思念自己的家,中国人春节都喜欢回家,因为这是归宿和牵挂,没有家的人是无家可归者、是流浪汉、是浪子。圣经称我们为“客旅”,是因为人在世是暂时的、是寄居的,如同人住酒店,无论多舒适,都要离开这里。神要我们进到他面前就是让我们与他和好、享受他的丰富。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第六诫 基督教讲章基督徒的行事为人下一篇:圣经十条诫命 基督教讲章第十条诫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