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朝鲜汉字 汉字在朝鲜半岛的兴衰沉浮:朝鲜为何要使用汉字

导语:汉字是非常有趣的字符。每个角色都是独立的。它不表达声音,但意味着一种独立的意义。这就是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的区别。 拼音文字记录着人们的语言发音。当人的发音发生变化时,意义相同的单词的拼写也会发生变化。这样的事发生在英语里。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人和现代英国人的口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拼写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所以英国如果不是专家,很难读懂莎

汉字是非常有趣的字符。每个角色都是独立的。它不表达声音,但意味着一种独立的意义。这就是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的区别。

拼音文字记录着人们的语言发音。当人的发音发生变化时,意义相同的单词的拼写也会发生变化。这样的事发生在英语里。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人和现代英国人的口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拼写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所以英国如果不是专家,很难读懂莎士比亚的文章。

汉字不一样。汉字记录的是口语表达的意思,而不是口音。所以今天,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读一千多年前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尽管我们不知道古代汉语怎么发音。

同一个汉字在中国各地的读音可以说是千差万别,但意思总是一样的。我们去广东旅游,听不懂广东的粤语,去浙江,听不懂浙江的越南语,但是写的字是一样的。古代在中国圈旅游,朝鲜半岛看不懂韩语,沃岛看不懂日语,安南看不懂安南。也可以用汉字交流。汉字可以清楚地表达你的意思。

韩国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国家。他不是中国人,但他觉得自己处处都有点中国味。一方面是被迫,一方面是愿意为中国服务。

汉字传入朝鲜已有2000多年,比日耳曼德国的文明史还要长。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吞并了魏国,建立了乐浪、宣图、范缜、临屯四县,史称汉四县,统治朝鲜半岛中北部。南方的朝鲜族还处于部落时代。汉字开始传入朝鲜半岛,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汉字一直是韩国唯一的文字,其风格也是文言文。韩国人开始用汉字记录自己的历史。在此之前,韩国人没有文字,不能记录自己的历史,都是中国记录的。从这一刻起,韩国开始接受中国的教育,逐渐融入中国文化圈,中韩两国辉煌的历史开始了。

历史上中国确实救过朝鲜几次亡国灭种。也许是因为中国太强大,文化太灿烂,韩国人出于恐惧或崇拜,对中国文化的崇拜多于对中国的崇拜。唐朝时期,是中国文化传入韩国的鼎盛时期。中国的政治、军事、佛教、道教、建筑、文学、服饰、艺术、医学都被新罗完全接受。此时的朝鲜与中原并无二致,汉化程度远超当时中国其他偏远地区。明朝时期,朝鲜对中国最坚定。大概有两个原因。洪武二十五年,李成桂篡位建立朝鲜王朝,请朱元璋册封。朱元璋没有理会他的篡位,就授予了爵位。还有一点就是万历皇帝灭了日本,救了韩国皇室。韩国皇室知道重视中国的重要性。

你看看历史档案里朝鲜皇室写给明朝的奏章,文言文真的很好,一点也不比中国人差。虽然朝鲜和中国的关系在明朝是最密切的,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朝鲜人创造了他们自己的角色——荀敏·尹正。

为什么汉字用了1000多年还没人用?原因是韩国人虽然把自己当成小中国,但民族上不是中国人,而是通古斯语,语言不是汉藏语,而是阿尔泰的通古斯语,语法结构与汉语不同。汉字还是不能完全表达韩语发音和韩国人的思想感情。当时韩国社会等级森严,只有文人贵族才有学习的权利。认识汉字只是上流社会的事,普通人是文盲。他们像中国的文盲一样口头交流感情。但是韩国的所有文件和命令都是用汉字书写的,显然不利于政令的传递。需要创造你自己的话是在议程上。朝鲜王朝第四代王世宗组织创建了一套适合标注朝鲜语的文字系统。该项目于25年前在世宗完成,被命名为“浔民尹正”。

韩国人虽然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并没有立即传播,而是遭到韩国精英的强烈反对。据《礼记》记载,“荀民尹正”颁布不久,集贤寺副学士崔万里率领一批士大夫上书反对,理由有二。一个说:“从祖先开始,我就很真诚,很伟大,我遵循中国的制度。今天,当同一篇文章走在同一条轨道上时,创造谚语就有了一种可怕的观点。如果说所有的说法、语录都是原字,而不是新字,那么字形虽然是仿古篆书,但是结合了音,与古字完全相反,这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如果流向中国,或者有批评,也不过分佩服中国。”第二,“自古九州岛,虽然风俗不同,但没有一个人因为方言而不是一个人物;只有蒙古、西夏、女真、日本、西番等。,都有自己的话,但都没有脚。据说:夏天换外国人不知道。古往今来,中国一直将中国与姬子的遗产和文物相提并论。今日不要笑谈了,离开中国去益迪,是所谓弃苏合香,服郎朗之丸,不是文明之大累。”。崔万里等人的主要意思是,汉字不仅是世界上最优雅的文字,也是世界上最常用的文字;其他周边民族创造的文字是蛮族最后的技能,没有任何价值;朝鲜民族推崇和遵循中华文化,应该完全使用汉字而不是自己创造汉字;如果自己创造文字,无异于背离中华优秀文化,堕落为一弟。把自己的话斥为“五倍子之丸”,把汉字捧为“苏合香”,一方面是朝鲜对中国文化的极大敬仰和热爱,另一方面是“如果流向中国,或者有批评的人,就不耻于赞美中国”,害怕中国的批评。后来公认的朝鲜暴君阎山君走极端。因为有人说他残忍血腥的诏令是用朝鲜语写的,他下令禁止朝鲜语的教学,把所有用朝鲜语写的和翻译的书都烧了。使用朝鲜语,不举报信息者将受到严惩。要不是对母语的深刻蔑视,恐怕连暴君也不会做出这种事。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如果崔世贞没有编撰一本名为《荀萌惠子》的书,朝鲜将来要废除汉语将会非常困难。因为在这本书里,3360个基本汉字下面有用韩文写的注释,即使有暴君的高压,韩文在汉字的保护下获得了逃脱的机会。

在接下来的几百年里,荀闵尹正仍然不受欢迎,它的使用非常有限,只限于儿童和妇女。写家里的笔记或者信件都可以,但是正式文件一定要用汉字写。当时的皇族、士大夫或文人都非常鄙视荀闵尹正,荀闵尹正写的文章不识抬举,惹人发笑,人人以会写汉字为荣。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10年,当时日本吞并了朝鲜,日本人镇压了浔民尹正,并在学校推广日语。原本不太受欢迎的荀民尹正,一旦被敌人压制,就触动了韩国人敏感的民族自豪感,有人开始提倡和普及。民族意识的觉醒也把矛头指向了汉字,但是汉字并没有完全灭绝,训民尹正和汉字仍然可以并存。

1945年8月,朝鲜半岛收复,但分裂为南北朝鲜。因为朝鲜族从来没有真正独立过,一直需要依附于中原王朝,后来成了敌人的殖民地。独立后,民族自尊心特别敏感,那些曾经是朝鲜老大,蹂躏过朝鲜的人特别可恨。可以理解,解放后的中国人自尊心也很强,对以前欺负中国的列强特别敌视。这样,汉字的使用也让敏感的韩国人感到羞耻,两个新的民族国家都开始了废除汉字的运动。在国家机器的推动下,流行了两千年的汉字在朝鲜半岛受到重创。

朝鲜在废除汉字方面做得最好。1948年和1954年两次废止汉字,不许使用。现在韩语是纯韩语,韩国好一点,可以混几个汉字。后来朝鲜战争后,敌视中国的时候,一度禁止使用汉字,到了70年代才慢慢放开。现在韩国有一场汉字复兴运动。原因有二。第一,你不自大吗?你觉得你的祖先优秀吗?想认识祖先,就要学汉字。因为韩国人的历史资料都是用汉字记录的。韩国人也有自己的族谱,要想延续族谱,不能一半是汉字,一半是训民尹正。第二,拼音文字没有那么完美,总有不清楚的时候。和汉语一样,韩语也有很多同音字。我们用中文举个简单的例子。羊和绵阳如果用拼音写的话,是一样的。我们根本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韩国人有这样的苦恼。遇到同音字时,要根据前后内容猜测其意思。如果是路标,只有两个字,前后没有字猜是羊还是绵阳。一个汉字,意思是“江”“康”“江”,到底是什么?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多痛苦啊,就像今天看中国小学生用拼音写的日记。

2005年2月9日,韩国政府宣布将全面恢复使用在所有官方文件和交通标志中消失多年的汉字和汉字标志,以适应全球化趋势。为了发展韩国传统文化,促进与东亚汉字文化圈国家的积极交流,促进韩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目前完全使用朝鲜文字的官方文件被改为朝鲜语和汉字并重,以解决朝鲜语难以明确表示汉字含义的历史问题。

汉字的跌宕起伏,是中国与东北亚历史恩怨的缩影。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八旗是哪八旗 清朝的八旗是哪八旗 八旗制度是谁首创下一篇:春药配制 古人如何配制春药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