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端木蕻良萧红 揭秘:端木蕻良对萧红后事安排及半个世纪的牵挂

导语:第一,萧红的遗嘱以后会葬在鲁迅墓旁边 萧红阿姨1942年1月在香港病重的时候给端木蕻良叔叔讲了几件事。也可以说,如果她死于重病或者发生了什么事,那就是遗嘱。其中,如果她死了,她希望将来把她的骨灰葬在鲁迅的墓旁。萧红很多年前就讲过。如果她死了,她想葬在鲁迅墓旁边。那是她的老师。没有鲁迅,她就没有自己的今天。端木蕻良承诺,只要未来条件

第一,萧红的遗嘱以后会葬在鲁迅墓旁边

萧红阿姨1942年1月在香港病重的时候给端木蕻良叔叔讲了几件事。也可以说,如果她死于重病或者发生了什么事,那就是遗嘱。其中,如果她死了,她希望将来把她的骨灰葬在鲁迅的墓旁。萧红很多年前就讲过。如果她死了,她想葬在鲁迅墓旁边。那是她的老师。没有鲁迅,她就没有自己的今天。端木蕻良承诺,只要未来条件允许,尊重她的选择。现在呢?萧红提议把自己埋在一个景点里,面朝大海,用白色的丝绸包裹自己。

第二,萧红死于日军的野蛮占领

在洋河医院,萧红急于治病,不顾丈夫端木蕻良的激烈反对,主动遵医嘱,自行手术。手术后,由于日本军国主义残酷的军事占领,药品被宣布为军品,医院缺药,无法控制萧红咽喉伤口的炎症。无法忍受看到妻子的痛苦,端木蕻良去找另一家医院。从洋河医院出来,去了端木蕻良的一家医院,战后还是没开。从香港东北,绕山走到香港西南角,来到香港最大最好的公立医院玛丽医院,战前萧红就住在这里。医院已经开业了。虽然缺医少药,但是条件比较好,说明小红还是可以接受的。两家医院之间的直线距离超过40英里,中间有小山。端木走了四五个小时。萧红是怎么接受的?汽车被当局军方控制,医院连救护车都没有。绝望之下,他决定试试日本记者这样的人,谁应该有人道主义的同情心?但是也很危险,因为要暴露自己的身份,而他和萧红是人们寻找的对象。

在《朝日新闻》记者查晓的帮助下,她调出一辆车,帮助端木蕻良将小红转送到玛丽医院。1月18日左右,玛丽医院被日军接管为军医院,病人全部被赶出。玛丽医院的工作人员帮助端木蕻良将小红送到了一家法国经营的医院。这里的法国主治医生态度很好,但是没有消炎药,可以简单的用盐水消毒。当时药品已经是日军的第一批军需物资,都是控制的。市场上药店没有药品供应。过了SARS 空的孩子发高烧,只能多喝开水。

不过这样的医院过几天也是戒严了。法国医生不得不在圣士提反女子学校设立临时救护站,帮助端木蕻良将萧红接来。当时女校除了损坏的桌椅和又硬又冷的铁床外,没有基本的医疗条件。小红醒着,不省人事,完全不能出声。血白色泡沫从脓肿的咽喉涌出。端木蕻良无助地吸着痰,一切都被困在无助的绝望中。萧红大概明白了他的处境,示意用笔,写了“鲁迅”、“大海”几个字,端木蕻良心都碎了。“你不会死的,我们一定会治疗你的。”萧红摇摇头,陷入了昏迷。

端木蕻良和萧红摄于1938年

1月22日上午,萧红陷入深度昏迷,医生说是时候准备葬礼了。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最亲近的人一点一点死去,无助、强大、富有更痛苦的呢?这种痛苦的感觉真的被端木蕻良收到了,以至于他多年无法回忆起这一幕。

上午10点,与封建思想、与“生她气,哀她不幸”的民族灵魂、与一生的恶战作斗争的反帝爱国女作家萧红,将最后一颗心投入创作生涯,在年仅31岁时病逝。

3.小红在日本火葬场火化

“落花无言以对萧红。”这是萧红病重时端木蕻良失望的作品。现在,在他需要亲人相依为命,度过难关的那一刻,萧红已经默默的走了。背后是占领军的嚣张跋扈,眼前是妻子遇险的尸体。周围空荡荡的,他的许多朋友都远离家乡。端木蕻良要承受这种感觉的压力。他身心极度疲惫,受伤的心无法形容。

滞留在香港没有离开的朋友和同事,听到消息又大着胆子安慰端木蕻良,向萧红做了最后的告别。张薛明、张学良的弟弟、前东北军司令员张廷枢以及时代批评社的同事来给萧红喝了一杯。张廷枢遗憾地说:“救小红花了很多人力物力……”

当时,人们已经处于恐慌状态,死去的人无法埋葬他们,所以他们抛弃了他们的尸体,离开了。在街上,也有无名的尸体死于子弹或饥饿或疾病。占领当局每天都派人到街道和各种医疗点收集尸体。这些尸体都是裸体的,不分性别,它们被运送到高街西畔营的桃树运动场安葬。那里已经成了万人坑,看到尸体和枕头真可怕。端木蕻良把唯一的钱藏在自己的贴身衬衫里。他想为萧红体面的事务而战,让萧红在这种恐慌和恐慌的环境中有自己的尊严。

他邀请一位摄影师为妻子留下萧红最后的尸体和一缕青苔。第二天一早,他站在萧红身边,等着与前来收尸的人谈判。巧了,是马超亲自来收尸的。他是当时被占领当局利用的香港政府卫生检查员,负责处理香港岛的尸体和尸体事务。那天,他把工人和车辆带到了圣斯蒂芬女子学校。端木蕻良上前说明身份,请他帮忙安葬萧红。恰好,马朝濂也是学者。秋天后,他被迫计划这项工作。他是萧红和端木蕻良作品的爱好者。就这样,小红被裹在医院的白毡里,放在尸车的专用车厢里。他还指示端木蕻良如何与有关部门协商火化程序。端木蕻良前往日本占领当局部门出具死亡证明、火化证明和骨灰认领证明。在商界工作的日本人原本是一个会说英语的学者。端木蕻良和他用英语交谈时,客气多了。当问到骨灰埋在哪里时,端木蕻良用英语提到浅水湾。该男子可能刚到香港,对当地不熟悉。他不知道浅水湾是香港的著名景点,根本不能葬人,但他同意并签了许可证,给了端木蕻良难得的安慰。

这个时候香港有两个火葬场,一个是给大众用的,管理混乱,需要排很长的队,火葬也是混杂的。一个在东区,是专门给日本人开的火葬场。1月24日,在马超尼姆的安排下,端木蕻良将萧红的尸体送到日本火葬场焚烧。一名印度消防员接过递过来的小费,小心翼翼地烧掉了小红的尸体。当时死了很多人,火葬场整天烟雾缭绕。没钱,烧的时间不够,火化的骨灰也塞不进骨灰盒。端木蕻良去收骨灰时,工作人员说:“烧得好,灵魂可以上天。”听到这话,端木蕻良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萧红的灵魂会在这个时候上天吗?“她”想陪他,“她”不信任他...

第四,萧红的骨灰埋在两个地方

那时候战争死的人太多了,连骨灰盒都供不应求。端木蕻良另辟蹊径。他敲开一家古董店,在老板惊讶的目光中买了两个素净的古董罐。为了萧红,他小心翼翼到了极点,改变了平时对生活漫不经心的习惯。他把骨灰装在两个罐子里,一个,他想实现萧红的意愿,暂时埋在海边;第一,他也打算试着把它拿走,希望至少在战后能保留一些萧红的骨灰。

青春端木蕻良

浅水湾,战前香港著名的海滩,现在是日本军事封锁下的无人区。在罗·的陪同下,他从住处出发,穿过几个小时的山路,钻过铁丝网,一路搜索。我走到丽都酒店的花园。不远处,有无数几天前未能降落的加拿大士兵尸体,血肉模糊,扑鼻而来。端木蕻良看中了一个面朝大海的小花坛,四周是一圈用水泥包裹的大石头。它不仅坚固,不易被雨水冲走,而且位置突出,便于日后识别和寻找。于是他用手指在石头上挖了一个洞,把骨灰埋在罐子里。封土后,他搬了很多石头堆成一个坟包,中间压了一块木头牌子,上面写着“萧红墓”。

从浅水湾回来后,夜月去了天堂。为了日后摆脱日本记者的纠缠,端木蕻良在烧完萧红的骨灰后,应中文系马健教授的邀请,拿着骨灰瓶躲进了马的家中。他不带他们提供的汽车去浅水湾的原因是为了摆脱他们。因为萧红死后,日方的真实意图是显而易见的。端木蕻良逃出香港后,日方给戴望舒出示黑名单,通过烧端木蕻良的名字询问其行踪。

中国人是忌讳的,把骨灰带到别人家是忌讳的。但“儒佛贯通”的马健先生并不介意,安排了一间阳光充足的房间让端木蕻良休息。1957年,马健教授回忆说:“回忆16年前,日本侵略者在恐慌和混乱中袭击香港的时候,我几乎每天都见到端木蕻良,他总是皱着眉头。期间他跟我说了他老婆小红女士的病情,以及医院强制搬迁的事情。不久后,他告诉我,萧红女士去世了,被匆匆埋在浅水湾的头上。我当时也没办法,只能安慰同性。”

端木蕻良根本无法休息。考虑到从香港一路走来会有无数的风险,未来不可预测,有了萧红的骨灰,也许会被埋在半路的某个地方,或者丢弃在路上,所以还是埋在一个地方保险比较好。就这样,第二天晚上,他抱着另一个骨灰盒,在一位香港大学的学生陪同下,悄悄地来到了圣士提反女子学校。他把萧红调到这个时候,已经注意到校园环境了。女子学校有一座树木茂密的后山。他特意选择了东北的山坡。在一棵小树下,他让学生踩着铲子挖。端木蕻良把锅放在浅的地方,拿出来用手挖来挖去,然后正确的放进去。当他筋疲力尽的坐在那里,看着学生填土,看着学生把土埋起来用来踩地的时候,端木蕻良心疼的哭了,吓了学生一跳。“不能踩,用手拍。”端木蕻良示意了一下,学生明白了。他蹲下来,用手拍了一会儿。端木蕻良又试了试平整度,然后用草覆盖,这样就不会被别人注意到了。他环顾四周,想起了那棵不太大的树。四周一片寂静,没有声音。他默默地祈祷了一会儿,和学生一起离开了。这时,他没有感觉到脚底刺痛。战前穿的新皮鞋在40天内就磨破了鞋底。

两个骨灰暂时埋葬,端木蕻良的心放下了,现在要考虑自己的情况。为了救萧红,他的身份已经暴露,他的名字已经被列入黑名单准备被日本占领当局逮捕。他必须离开香港。

1942年1月底,在原地下党头目于义夫的安排下,在王复石的陪同下,登上“白银丸”,起程前往广州湾。端木蕻良站在船板上良久,望着香港蜿蜒的海岸线。他似乎看到了浅水湾、花坛和花坛上的木制标志...留在香港土地上的萧红,留在祖国被“租出去”的殖民地,伴着蓝天碧海,和朝阳做朋友,大地之母收留了她。但是,她的灵魂会满足于此吗?你和端木蕻良走了吗?还是她离开了他的心,永远依偎在她的灵魂里?

端木蕻良离港后,船上传言广州湾已被封锁,日军在港口逮捕黑名单上的人;他发现有人跟踪他,就借了一条船在澳门停靠。他果断下船,躲过了一劫。不幸的是,装有他和萧红的手稿、信件等贵重物品的箱子被许多行李压着,无法取出。船到广州湾码头后,箱子里的东西都丢了。

5.端木蕻良有把小红墓搬到西湖的想法

端木蕻良为了保护浅水湾的陵墓,给上海的许广平写了一封信,把自己的死讯告诉了萧红,希望她能利用日本朋友内山建立的关系,委托他人保护萧红的陵墓。据徐光平自己回忆,她在上海收到这封信的时候,刚刚从日本占领军的监狱里出来。她很难去想,因为萧红是著名的抗日左翼作家。第一,内山的实力达不到;其次,这对她不方便,所以她放弃了。这封信被烧毁也是因为许广平本人受到当局的密切关注。

那些年,每当萧红去世,端木蕻良本人,或者带着一两个朋友,去野外戒食,默默牺牲,就这样怀念亡妻萧红。在桂林,他还把萧红的生平写成《梨花鼓词》,由著名艺术家董联之演唱。而萧红的记忆被写进《早春》、《大海》、《女神》等多部小说,成为传世佳作。

1942年11月,留在香港的戴望舒和叶凌风在日本人的陪同下进入军事禁区,参观了仍完好无损的萧红墓。

端木先生一直在想萧红的两处墓地。尤其是浅水湾,因为是开放的,在景区内,很难保持。离开香港后,他与滞留在香港的戴望舒等朋友保持联系。显然,戴望舒后来告诉他,1942年11月,戴望舒和叶凌风去浅水湾看萧红的墓。现在我们知道,1944年11月,当时在贵阳的端木先生写信给在香港的戴望舒,说他现在不能去香港,要戴望舒照顾萧红的墓。当然,这个墓指的是浅水湾的露天墓地,戴望舒可能不知道萧红另一半骨灰在圣士提反女校后面山上的埋葬地点。收到信后,戴望舒于12月20日走了6个小时,来到小红墓献上一束红色山茶花,并为项河口的诗拍了一张照片。照片和诗词由《大公报》交给端木蕻良。1946年1月22日,重庆《新华日报》以《萧红墓照片诗话》为题刊出。

还有一点,这封信要特别注意的是,端木先生透露,他有将来把萧红的墓搬到杭州西湖的想法。这是端木蕻良先生早期关于小红墓地向内地搬迁的思考。

为什么不搬到上海鲁迅墓?因为这封信是端木先生去世后才看的,之前他也没提过,我们不知道。大概当时上海是日伪重点占领区,行动限制严重;我一时看不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吗?葬在西湖,想充分体现端木蕻良先生对萧红的绵绵情怀。西湖又叫习字湖,萧红是端木先生心目中的习字!西湖边的断桥诠释了徐贤和白娘子的爱情故事;西湖和苏小小、、朱等英年早逝的才女令人怀念千古;唐代崔虎的一首歌《人面桃花去年在此门相映。人不知何去何从,桃花依旧笑傲春风。”他的诗就是端木先生当时心情的体现!

第六,1948年移动坟墓的计划

自1947年底以来,由于内战的阴云,当局再次制造白色恐怖,使政治空迅速恶化,许多左翼爱国人士不得不在香港避难。来香港后,很多人去浅水湾悼念萧红的墓。因为这里曾经是日军的军事封锁区,普通人不得进入。结果小红的墓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花坛里长出了一棵红色的影子树来守护花坛。1948年11月,端木蕻良赴港,和方萌等人一起去拜萧红墓,推了些石头压住木板。他认为祖国很快就要解放了,然后香港问题就解决了,然后萧红的墓就可以轻松搬回大陆了。他又去了圣斯蒂芬女子学校,找到了那棵树,确定了大概的位置,拍了照片。后来,这些祭祀照片丢失了。1949年8月,他和方成、傅山一起回到北京,迎接新中国的诞生。端木先生后来和我们聊了几次萧红的墓,总会提到萧红的遗愿。他说,解放前,他一直在思考如何把香港的萧红骨灰搬到内地。当时还可以埋在环球公墓鲁迅墓旁边,只要许广平先生同意。如果她想来,她会同意的。萧红视鲁迅为导师,学生葬在老师墓旁。过去有一些。1948年他来香港的时候,就有了搬墓的打算。当时他还在圣斯蒂芬女子学校后面的山上找到了萧红另一半骨灰的埋葬地点。不过我觉得全国很快就要解放了,香港到时候肯定会收回的。随意移动坟墓不是更好吗?而且埋在哪里也可以考虑全面一些,就是鲁迅的墓,也可以公开保护。

七、1957年以前小红墓现状及端木蕻良情况

195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后,端木蕻良将萧红全部作品的版权转让给出版社。

1953年,不知是谁砍倒了萧红墓上生长的红影树。1956年夏天,陈凡先生去浅水湾,发现萧红的墓被踩平了,木牌不见了。石头圆框里的地面是水泥铺的,上面搭了个帆布棚,小贩们在里面卖汽水。11月,他给《人民日报》写了一封信,呼吁“当年的‘生死场’现在已经成为祖国建设和繁荣的地方。该不该带小红回去看看?”12月5日发表在《人民日报》副刊上。端木蕻良看报纸时很受刺激,他不仅是北京市文联“王亚平反党集团”的成员,还受到“胡风集团”的审查,人身自由受到内部控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端木蕻良参加了北京市文联的成立,进行了土地改革,然后去了农村创意基地和石岗工业创意基地体验生活。然后开始“肃反”,批武训传,批俞平伯的红学,开始抓“胡风反革命集团”。端木蕻良自己成了批评和考核的对象,无暇顾及移墓。

1955年他43岁。1月至7月,北京市文联和全国开展了对胡风和“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和斗争。根据北京市委指示,市文联、市文化局成立五人肃清反革命领导小组。

5月18日,胡风夫妇被正式逮捕。此前后,北京以“胡风反革命集团”的罪名逮捕并监禁了北京市文联秘书长王亚萍。同时,文联出版部部长端木蕻良、研究部部长施百福、画家王仁峰、编辑考成被扣上“王亚平反革命集团”的帽子,他们的住宅和办公室被搜查。结果被批评检查了一年半多,端木蕻良几乎精神崩溃。

1956年12月5日,《人民日报》副刊刊登了陈凡从香港发来的《萧红墓近况》,报道了萧红墓的损毁状况,呼吁将其迁回内地。端木蕻良开始联系相关方。

年底,78人被正式定为“胡风反革命集团成员”。端木蕻良虽然没有被指定为胡风成员,但他拒绝签字承认自己是王亚平反革命集团成员,在北京文联留下了一尾巴悬案。直到198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通报胡风错案和受害者完全平反,端木蕻良案才告一段落。

1957年上半年,洪墓处于废墟状态。香港中英社开始临时跑来跑去保护墓地,并致信端木蕻良商量此事。端木蕻良身陷北京文联所谓的王亚平反党集团结局和反右前夕,了解情况后仍难以联系有关方面搬动坟墓。

1958年6月至夏季,全国范围内展开反右运动。他是考试的对象。

6月6日至9月17日,中国作协召开27次党组会议,对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进行批判。在这期间,端木先生由于与丁玲过往的交往,自然经历了考察、自我解释、自我审视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端木先生如何与相关方保持联系?只是萧红的移墓涉及到香港以及在香港与英方的所谓“外交”。萧红是左翼作家,迁墓刻不容缓,让端木先生脱颖而出,露脸。所以端木先生才发函,暂时把萧红的骨灰搬到广州。

7月中旬,端木蕻良和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致信香港中英学会,表达对小红墓地的关注。如果遗体和骨灰被找到,他们将被送回广州。

7月22日,香港发掘萧红骨灰坛。

八、广州萧红墓是权宜之计

陈凡的信发表后,也震惊了香港文艺界。1957年3月,香港作家叶凌风在中英学会发表了关于萧红小姐的演讲。主持会议的是马健和陈君宝。他们当场接受了大家的一致意见,中英社成员发起了对萧红墓地的保护。很快,我学会了给北京的端木蕻良写信,问他如何保护萧红的墓。端木蕻良根本没收到信,接收单位也没回复,香港只好搁置此事。

5月,中国共产党开始整风,6月初,发动“反右”运动。有多少人还能顾及香港的动态?然而,萧红的墓地总是匆匆忙忙。7月,原丽都花园的租户香港酒店决定在小红墓附近修建儿童游泳池,墓地新增的水泥地面已被挖走,情况紧急。香港英国文化协会谭宝莲女士主动跑到市政局和小红坟场的拥有者之间,得到了停工待善后的决定。中英社没有时间拖延审议,必须先自行挖掘,取出萧红的尸骨或骨灰,先保存。但根据香港法律,只有在死者亲属申请执照后,才能进行坟墓搬迁。端木蕻良联系不上,于是大家委托叶凌风在有生之年以友好的身份向市政局申请盗墓许可。他跑了十几天,拿到了批准执照。就在这个时候,在中国作家协会的协调下,端木蕻良和广州作家协会发出信函,授权香港更换骨灰。如果发现,立即转移到广州,使萧红墓于7月22日凌晨正式发掘。

那一天,萧红的墓上盖着帆布帐篷,五个工人从中心挖了下来。上午10点至下午1点,他们挖了一个5英尺多深的垂直坑,并在海的相反方向挖洞,但仍然一无所获。休息过后,我朝大海方向挖洞,都是生土,只好停下来。我们向前、向后、向左挖。现在我们要向右挖。右边已经堆了漂浮的泥土,大概有两三尺高。当工人们锄地时,他们听到“跳”的声音,并听到一些船只的噪音。当他们用手挖出来的时候,出现了一个直径6英寸的圆形黑釉陶罐,盖子刚刚被锄头部分打碎了。叶凌风在进入土壤并倒出一些灰烬进行清理后,看到了一根与牙龈非常相似的骨头。下午3点,叶凌风拍照,发现骨灰盒埋在竖立“萧红墓”木牌的地方。

为安葬之事,香港文艺界成立了“萧红骨灰入耳式安置委员会”,由马健、叶凌风、陈君宝担任主席,谭宝莲、曹聚仁、陆伦等20余人组成。

广州还组织了萧红同志搬迁安葬委员会。当时有11个人,包括欧阳山、埃杜和周刚明,都是在广州工作的作家。其中只有北京端木蕻良被命名。

8月3日,香港文艺界60余人在九龙红磡告别亭举行了隆重的告别晚会。在展馆内的墙中央,有一幅萧红微笑的肖像,下面是一个浅赭色的骨灰木箱。四周鲜花环绕,画像两边都是挽联:“人赏奇文,有才情有才华,也有嫉妒心;灵魂回到天堂,看着壮丽的山河,和国王在一起。”10点整,仪式开始,包括敬礼、献花和读悼词。仪式结束后,灵车由车队护送至尖沙咀火车站。葬礼结束后,包括叶凌风、曹聚仁和阮朗在内的六人乘火车将骨灰送往深圳。

广州派黄家柳、陈、、王绍芬到深圳接骨灰,并于当天下午抵达广州。

小红墓

8月15日下午,广州文艺界在另一家殡仪馆举行了萧红骨灰转移悼念会。广东省政府代表、省文化局官员、广州作家协会代表秦牧、黄家柳、韩北平、陆霍等30余人参加了会议。葬礼由广州作家协会副主席周刚明主持。会后,萧红的骨灰被安放在广州郊区的银河公墓。萧红去世十五年后,终于回到了她梦寐以求的光明之地。

8月16日端木蕻良《纪念萧红,向党致敬!在广州日报发表,在香港报纸发表。本文第一次告诉读者,萧红出生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据说是农历八岁生日。他死于1942年1月22日上午10点,而不是11点被误传。还指出,萧红患病期间仍在计划写10篇短篇小说,包括反映哈尔滨学生运动的《晚钟》和反映东北垦荒史的《泥河》。

秦牧参加接收萧红骨灰的仪式时,揭开一看,里面的骨灰并不多,而是很多整的。他给端木蕻良写了一封信,端木蕻良回信给他,发了一首悼亡诗。几年后,他委托秦牧扫墓。后来发了悼亡诗,秦牧说:“那些诗挺感人的。从悼亡诗中,我也能想到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

1976年,因躲避唐山大地震而患上脑血栓后遗症的端木蕻良来到哈尔滨,与二哥曹同住。10月,他的妻子钟耀群写信告诉他粉碎“四人帮”的消息,他非常高兴。消息公开后不久,哈尔滨市民走上街头庆祝。端木蕻良很高兴,想到要把这个消息告诉萧红,写下“临江仙”二字:

这一天,窗户每年看起来都很晚,黄昏时窗帘会使影子变薄。月亮依然是一个古老的印记,我的心充满了思念,我的心燃烧着自己。何处寄诗,海山满冰雪。江村突然叫大潮粉碎四人帮,向你们举报了九天。泪水涌进了江潮。

——萧红打算写北大荒,题目叫《泥河》,解放后写下一部分,对比强烈,死不瞑目。今天值三十五个禁忌。我庆幸粉碎了“四人帮”,世界咸新,红日重照。我想让《临江仙》在1976年10月告诉哈尔滨

粉碎“四人帮”后,端木先生一如既往,每年清明节都写祭奠萧红的诗。广州的老朋友年纪大了,搬不动了,就送给黄家柳的女婿黄立夫妇,要他们祭祀萧红的墓。

9.向美国学者倾吐萧红的遗愿

1981年6月,美国萧红研究学者葛浩文先生从哈尔滨来到北京看望端木先生。葛浩文主要讲了哈尔滨对萧红研究纪念的了解。端木先生与他交流思想多年,得到了葛浩文的全力支持。比如在哈尔滨设立萧红纪念馆是合适的,因为这是萧红走上文学之路的地方。研究在萧红就读的中学建立洪纪念馆的方案。哈尔滨有人提出将萧红墓迁离广州。端木蕻良认为,按照萧红的意愿,将陵墓迁回萧红的故乡或者鲁迅的陵墓是合适的。他永远记得萧红的遗愿。

但解放后,鲁迅逐渐被提升到“上帝”的地位。他的墓于1956年迁至当时的虹口公园,很快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宝良广平没有葬在这里,萧红的墓也没有搬到这里的希望。所以端木先生虽然一直很珍惜萧红的遗愿,但也只能承认现实。

十几二十年后,去看看广州的小红墓

1986年6月17日,端木蕻良先生在哈尔滨参加《红楼梦》国际研讨会期间,在妻子钟耀群和侄儿亲友的陪同下,前往呼兰参观萧红故居,并题词:“黑龙江之光”。

1987年11月4日,75岁的端木先生在妻子的陪同下,前往广州银河公墓祭奠萧红墓。这两个人在1942年去世已经45年了。萧红墓从香港迁到广州已经20年了。端木先生百感交集,热泪盈眶。钟耀群代表他朗读了祭祀诗《风入松——为萧红扫墓》。

XI。为呼兰墓牺牲萧红遗产

1987年11月4日,75岁的端木先生来到广州祭奠萧红墓。他回来说:广州的墓地维护的很好,整洁规范,萧红的墓在那里很安全。经过几十年的精心经营,估计广州可能不会同意拆除萧红墓。当然不能反对哈尔滨和呼兰的迁墓要求。他们的要求不能说不合理。毕竟是萧红的家乡。让我们看看双方的谈判结果。当时萧红的老家来找端木先生帮忙搬墓。他就是这样一种心态。

1992年萧红逝世50周年之前,萧红家乡与广州的谈判无果,不能再拖了。3月,时任呼兰县文化局局长的欧阳,以及萧红故居纪念馆馆长孙前往北京,征求端木蕻良的意见。于是端木先生把保存了50年的萧红遗体给了他,准备存放在呼兰新建的萧红墓中。这座青思墓于当年11月在呼兰西岗公园落成,墓碑上的“萧红墓”铭文是端木先生题写的。

十二、委托人寻找萧红的另一半骨灰

文革结束后,端木先生几次让他在香港的朋友去圣士提反女校后山找萧红另一半骨灰的埋葬地。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山上的树又厚又认不出来。1989年秋,77岁的端木先生应邀赴港讲学。其中一个话题是我和萧红,当时他说到了香港,一定要去浅水湾萧红墓原址看看,然后去圣士提反女校后山找萧红另一半骨灰的埋葬地。不幸的是,肺炎住院治疗没能成功。后来因为健康等原因,没能完成香港之行。期间,他还让香港大学教授小思女士去女校找。我记得小思的一封信,说后山几年前被学校犁过,修剪过,什么也没找到。端木先生很担心,觉得比较难找。

十三、他们是在香港“陪伴”的

1995年3月,香港城市大学前校长、英国人郝美娟女士的妻子寄来一份香港圣士提反女校40年代的地形图,希望端木先生能确定当年萧红骨灰埋葬的确切地点。时间久了,文案模糊,方案难以辨认。端木闷闷不乐地说:“我去了可能找不到。看来小红的那一半要永远留在香港了。”。从那以后,端木先生的身体状况一直很差。1996年10月5日,端木先生因病在北京去世。他留下遗愿,将部分骨灰撒在香港圣士提反女校后山萧红另一半骨灰的埋葬地。1997年5月,他的妻子钟耀群女士来到香港,实现了他的愿望。在太平洋战争中离开香港55年后,端木先生终于再次陪伴萧红...

2012年1月,写于萧红阿姨逝世70周年之际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孝庄太后 孝庄太后埋葬哪里 为什么死后37年不下葬下一篇:焚膏继晷 焚膏继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