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东山再起的典故 “东山再起”的“东山” 指的是一个山名吗 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导语:所谓东山再起,东山指的是王屋山,也是愚公所移之山,当年帝感愚公之诚,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山背走。夸娥的两个儿子,一个叫夸富,一个叫夸羿。夸羿和表妹嫦娥同龄,夸娥看着自己美艳的娘家侄女,也有心促成他们的婚事。嫦娥十一岁那年,来姑姑家作客,恰逢七夕,表哥夸羿情到深处,于牡丹花下,二人初试云雨情。嫦娥吻住表哥久久含情,低声说【我还要】,

所谓东山再起,东山指的是王屋山,也是愚公所移之山,当年帝感愚公之诚,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山背走。夸娥的两个儿子,一个叫夸富,一个叫夸羿。夸羿和表妹嫦娥同龄,夸娥看着自己美艳的娘家侄女,也有心促成他们的婚事。

嫦娥十一岁那年,来姑姑家作客,恰逢七夕,表哥夸羿情到深处,于牡丹花下,二人初试云雨情。嫦娥吻住表哥久久含情,低声说【我还要】,夸羿轻轻扶起嫦娥道,哥还小,待妹长发及腰,哥也英姿勃发,那时让你一次爱个够可好?

嫦娥把第一次给了表哥,回到家后,对夸羿朝思暮想,让青鸟传书,月老牵线,魂牵梦绕于夸羿。夸娥看着侄女嫦娥和自己当年一样,也是个多情女子,就准备给他们两个订婚。夸娥的哥哥夸禅帝君,乃三清四帝中的一员,一生无子,仅生嫦娥独女。

夸羿盖世英雄也,一心爱着自己的表妹,只要嫦娥喜欢哪座名山风景,夸羿就把山背到嫦娥面前,尽情玩耍之后,再背回原地。以前珠穆朗玛峰就在河南郑州,嫦娥说问世间此山最高,直叫人观之唯高,哥何不背负弃之。于是,河南的喜马拉雅山不见了。嫦娥小时候听过的童话,【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住着个老和尚……】,嫦娥一定要把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的那座山背过来,看看那三个和尚是啥货。夸羿背着那座山和仨和尚来到嫦娥面前,发现三个和尚个个肥头大耳,不像没水吃的,打开经卷一看,居然写着满满的心灵鸡汤。三个和尚已经成名成家,老和尚法号东山禅师,两个小和尚分别是东郭和南国禅师。通过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感悟,老和尚也不睡懒觉了,重新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东山禅师闻鸡起舞,开始了东山再起的全新生活。

东山再起说的是夸娥氏的儿子,为了嫦娥和玉帝发生矛盾,把原来背走的东山王屋山又重新背回来,愚公移山还要继续,东山再起,同志尚需努力。

说到“东山再起”,就是说一个人身处低谷之后,重新重振雄风,再续辉煌。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得不聊聊“东山再起”这一个典故。

公元383年的时候,前秦苻坚率百万大军南下攻晋,此时皇帝想到了谢安,决定启用他,就派人员到东山,封谢安为征讨大都督。

宰相肚里能撑船,救国要紧,谢安没有推脱,就回到朝廷调兵遣将,一心杀敌,上下整顿,赏罚分明,要与苻坚决一死战。

没过多久,苻坚的人就打到了淮河这一片儿,只要一过江东,晋就难保,谢安心里当然有数,但是凭着东晋的8万官兵,跟苻坚硬拼硬,也只能鸡蛋碰石头一样。

谢安就坐镇东山,临危不乱,排兵布阵,还把自己的侄子谢玄派到前线去打仗,他侄子临走之前想问问这个杖怎么打,谢安就说:“朝廷自有安排。”

谢玄这个时候年轻啊,心里没底,第2天又派人听口风,谢安就托人来下棋,一直下到天黑,打仗的字儿也没提到了。

当天半夜才掏出来将帅名单,把他的八卦阵,也就是他的计划书拿出来看看。

淝水那个时候刚刚拉开战幕,谢安稳坐东山跟人下棋,敌人这个时候果然中计了,最后大败。

喜讯传过来的时候,谢安看了二话没说,还继续下棋。

客人都等不及了,围过来都想听消息,才知道前方打胜了,谢玄当时立了大功,在场的人都佩服谢安沉得住气。

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淝水之战,淝水之战之后,谢安救了东京,被封为三公之上后,因为他东山闲居之后又出来做了一番大事业,后来人们都成为东山再起。

所以如果问“东山”是什么?

其实东山指的就是一个地方,但是比喻的就是一个人曾经隐居的地方,就是低谷时所待的地方。

这个问题涉及晋室南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的世家大族谢家,东山再起的典故出自谢安,谢安是陈郡谢氏后人,东晋太常谢裒第三子,少有贤名,晋朝沿袭汉末清流风气,玄学在上流社会大行其道,谢安也不例外,贤名远播却喜欢谈玄论道,多次推辞朝廷征辟,隐居在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当时流传一句话“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安石就是谢安的字。

李白也有诗写谢安“安石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他的风流与才情,名闻千古,被称为风流宰相,此处的风流指风度仪表,并非贬义。因谢家高官辈出,能撑起门风,谢安便乐得清闲,随心性闲游,待到谢安的弟弟西中郎将、豫州刺史谢万,在北伐前燕大败被免职,陈氏望族在朝廷的权势受到很大打击,后继无人,不得已,为国家计,也为自身家族利益考虑,谢安不得不出山做官,当了征西大将军桓温帐下的司马,就此走出隐居谈玄的东山。

以前大谈做官的庸俗和无趣,如今主动接受桓温的征召,近在身边的好友都知他的苦衷,在送别时到了新亭,时当御史中丞的高崧开玩笑说,足下之前多次违背朝廷旨意,不愿为官,说只愿高卧东山,众人常常议论说,谢安石不肯出山做官,造福民众,将怎样面对江东百姓呢!如今你出来做官了,又将要怎么面对江东百姓呢?谢安听了调侃只是一笑置之。

由此可知,所谓“东山”,是指会稽郡山阴县的东山,即现在的绍兴上虞东山,“谢公始有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桓公司马”,后来人们就以东山再起比喻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谢安这一出山辅助晋室,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有能力又有运气,不久权臣桓温病逝,谢安升任尚书仆射,总领吏部事务,加后将军,与尚书令王彪之一起执掌朝政。因治国理政有功又升任司徒、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及幽州的燕国诸军事、假节。

最出彩的事是在他的领导指挥下,打败入侵的前秦苻坚大军,淝水之战一战天下闻名,虽说胜得有点侥幸,但之前谢安就命侄子谢玄创建北府兵,在与前秦作战中成为主力,功不可没,这支军队也成了影响东晋政局举足轻重的力量,在谢玄刘牢之的经营下,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刘裕建立南朝宋,也靠它的助力才能成功。

东山还真是一个山名。不过这个山名又不止是个山名。还是个人名。这人就是谢东山。不过这个谢东山并不是真的叫谢东山。而是他不愿当官,只在东山隐居。历史上姓谢的最有名的就是他了。他叫谢安。

谢安是个谜一样的男人。

一肚子的本事,就是不愿意当官。整天和王羲之呀,许询呀,支遁呀一帮子狐朋狗友东游西荡。游得高兴了就写几首歪诗。无非是“某某某到此一游,这还不错,欢迎下次再来”之类。有时候也深沉一下,感慨下人生,什么“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什么“死生亦大,岂不痛哉!”这样的话。

有时候也狂得很。

宰相王导,多大的腕,都对他青眼有加。扬州刺史庾冰豁着老脸,多次请他出山帮忙。结果谢安从东山出来,干了一个多月就撂挑子了。吏部尚书范汪让他作个吏部郎,结果他牛哄哄,写了封信,“干不了。”面对这种给脸不要脸蹬鼻子上脸的人,只能不给他脸。不跟他客气。政治老流氓征西大将军桓温直接派人就给“请”来,做了司马。御史中丞高崧趁着相祖的工夫,损了他一句,“叫你狂!还没人能收拾得了你了!该!”谢安也只能尴尬的笑笑不说话。

离开了隐逸地东山,谢安正式登上政治舞台。

先是出招阻止桓温加九锡,随后就是淝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不得不说,谢安就是有才。狂有狂的资本。尤其是功成名就之后,选择的是急流勇退。了不起!

东山是谢安的东山,然后才有了名。东山在浙江绍兴。是山名更是人名——谢东山。

东山,确实是一座山,指的是今天绍兴上虞的东山。

东山再起,指的是退隐后又出山为官,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

这一典故出自东晋名相谢安。

东晋时期,许多名士以隐居遁世开提高名望,谢安大约是最出名也是最成功的一个。

谢安隐居,其弟弟谢万则代表谢氏参与朝政,后来谢万北伐前燕失败,被贬为庶人,这才是谢安出山的真正原因。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谢安本人确实是一位王佐之才,其重新出山之后,挫败了桓温篡位之谋,最终使谢家在东晋的声望达到了顶点。

公元383年,灭前燕一统北方的前秦苻坚南下攻晋,这便是淝水之战。

此战,谢安为征讨大都督,谢石、谢玄领兵大破前秦大军,使东晋免遭灭顶之灾。

战后,谢安拜太保,都督扬、江、荆、司、豫、徐、兖、青、冀、幽、并、宁、益、雍、梁共十五州军事,加假黄钺,达到了人生的顶峰。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的“谢”便是谢安的谢家。

王谢,是江左世家大族的代名词。

“东山再起”的东山既是指一座山也是指一个人,这座山就是东晋时期会稽郡的东山,而这个“东山再起”典故的主人公是谢安。

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人,是东晋时期四大家族谢氏一门的人,也是谢氏一族最显赫的人物,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与书圣王羲之是好友,谢安名声极响,在上层社会中名望很高,只不过谢安这个人任情放达,朝廷征召他出仕为官,被他拒绝,隐居到会稽郡的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名士游山玩水、吟诗作对,还经常携妓出游,好不潇洒。

谢安为人气度不凡,“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与左而目不瞬”,遇事从容淡定,泰然自若。扬州刺史仰慕谢安的名声,几次三番请谢安出山为官,谢安不得已勉强去了,当了一个月就辞职不干,主要是受不了约束,谢安向往自由却又能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为了救济苍生而选择入仕,既能与人同乐也能与人同忧,“东山再起”说的就是东晋遇到前秦这个强敌入侵,谢安临危受命,以少胜多击败强敌,为东晋又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在统一北方后,国力强于南方的东晋,于是发起对东晋的战争,苻坚亲率八十七万大军,并派遣苻融率二十五万先锋军,浩浩荡荡的往南方开进,志在吞灭东晋,统一天下,谢安此时已是花甲之年,却以征讨大都督的身份负责军事,派自己的侄子谢玄带着八万兵马去前线与苻坚的百万大军对战,面对比自己多十几倍的兵力,谢玄心里很没底,在出发前去请示这仗怎么打,谢安神色泰然,只说:“朝廷已有安排,你只管前去。”

谢玄不放心,又派好友张玄去请示,谢玄带着张玄去山中游玩,还和他下棋赌别墅,张玄因为心中有事,输给了平常棋艺不如他的谢安,谢安直接把赢来的别墅送人了,然后又带着众人登山游玩,到晚上才回去。

谢安镇定的态度起到了很大了作用,谢玄也很相信自己的叔叔,军心稳定战斗力就强,谢玄就这样带着八万北府兵沿淮河西上,迎击强敌,两军对阵于淝水。

前秦虽然有百万之众,却没办法一下子都来到前线,东晋军就抓住这个机会,先发制人,迅速发动进攻,击败了前秦军的先锋部队,秦军折损了五万主力,士气也因此大损。苻坚率大军到淝水后,想趁晋军渡河的时候半渡而击,就命令军队后退,晋军渡水突击,诈降的东晋梁州刺史朱序在秦军后面突然大喊:“秦军前线被打败了,大家快撤。”不明所以的秦军顿时阵脚大乱,晋军趁势掩杀,大败秦军,苻融也在此战役中落马被杀。

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以晋军的全面胜利告终,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此战结果也使得北方统一的局面随之结体,苻坚在两年后被杀,前秦灭亡。

当捷报传到谢安那里时,谢安正和朋友在下棋,看完捷报就放到了一边,不动声色的和朋友继续下着棋,朋友忍不住问他,谢安轻描淡写的说道:“没什么,只不过是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了。”等棋下完,客人走后,谢安才手舞足蹈不再抑制心中的喜悦。

淝水之战的胜利,让谢安的声望达到了顶点,其镇定自若又潇洒的性情,不仅在当时影响很大,后世也对他推崇的很,诗仙李白对谢安就很崇拜,有很多首诗关于谢安的,因为谢安隐居会稽郡东山,李白诗中所写的东山代表了谢安,在《梁园吟》就有:“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所以“东山再起”的东山既是一座山,也成了谢安的代名词。

我们常用“东山再起”这个成语来表示干什么事失败后重头在再来的决心。那么,成语中的“东山再起”中的“东山”到底指的是哪座山?

其实,“东山再起”成语的最初含义表示的是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中国古人出来做官,一般称为“出山”。

“东山再起”成语的典故出自《晋书·谢安传》。说的是东晋名士谢安重新出山做官的故事。“谢安少年既有名声,屡次征辟皆不就,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谢安是东晋名人,谢家是当时最着名望族之一,他的父亲是太常,他的哥哥是镇西将军。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谢就指的是谢安家族。

话说谢安年轻时不想入仕为官,面对朝廷的征召,他都以种种理由推辞了。他一直隐居在会稽郡山阴县的东山,曾与王羲之、许询等好友游山玩水。文中所说的东山,就在浙江绍兴上虞上浦镇境内。谢安隐居在这里,人们也和他谢安山。

虽然谢安不愿出山做官,但当国家真的需要他时,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隐居生活,担起治国安邦的大任。公元383年8月,前秦符坚率大军伐晋。皇帝决定启用谢安,封他为征讨大都督。

谢安并没有推托,上任后,他调兵遣将,赏罚分明,抱着决死信心与符坚战斗。史上着名的“淝水之战”就是在他的指挥下,大败前秦军。

战后,谢安被封为三公之上。后来,因为他在东山隐居过,后来又出来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人们都说他“东山再起”。

传说他离开东山后,就在今天南京市江宁区的一座山上建造了一幢别墅,人们把这座山也命名为“东山”。

在生活中或者电视剧中,我们常常听到在事业上或某些方面失败的人会说一句话:“等有朝一日我一定会东山再起。”东山再起的意思是比喻隐退后再次复出,或者失势以后再次获得成功。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把一个人重新得势或者再次成功叫做“东山再起”呢?“东山”是一个山名吗?“东山再起”有什么历史典故在里面吗?

其实,“东山”确实是一座山名,在会稽有一座东山,但“东山再起”里的“东山”并不是指的这座东山,而是指东晋政治家、军事家谢安后来隐居的土山——东山。谢安曾经生活在会稽东山,后来他离开会稽到了建邺,并在建邺东三十里的一个土山上,建造了一座别墅。他因为思念家乡,所以按照会稽东山的名字把此山也叫做东山。而这座土山就是“东山再起”里的“东山”。

既然谢安住在东山,那么“东山再起”的典故自然也是与他有关了。“东山再起”的典故出自《晋书·谢安传》。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有一首《乌衣巷》,这首诗中写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中的谢,指的就是东晋名相谢安。

谢安出身名门世家,年轻时才能出众,一直做官,但是因为受到一些小人的妒忌陷害,谢安一气之下辞了官到土山建了别墅隐居起来,天天喝茶下棋,日子过得很清静。朝廷曾多次请他出来做官,都被他拒绝了。

到了公元383年,谢安四十多岁的时候,前秦苻坚率兵攻打东晋。当时东晋刚刚建立,势单力薄,听说苻坚率领百万大军打了过来,顿时群臣慌乱。皇帝这时候才又想到了谢安,急忙命人到东山请他,谢安临危受命,坐镇东山,精心地做着战斗准备。

当时东晋只有八万官兵,要和前秦的一百万官兵硬拼,无异于“以卵碰石”,于是谢安考虑用计谋取胜。眼看苻坚的军队就要打到淝水了,只要前秦军队一过淝水,东晋就完了。其他人都慌乱得如无头苍蝇一样,而谢安却镇定自若地坐在东山别墅和别人下棋喝茶,不慌不忙地排兵布阵,对战事胸有成竹。

在谢安有条不紊地指挥下,东晋居然只靠八万士兵就打败了前秦的百万大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一场着名战役。

淝水一战,保住了东晋王朝,让谢安名声大噪,官至三公。因为谢安年轻时一直辞官隐居东山,四十多岁又开始做官,并且坐镇东山指挥战斗,让东晋王室转危为安,所以后来人们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这就是“东山”的解释以及“东山再起”的典故。谢安能够以少胜多,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靠的是过人的军事知识和胆识,以及临危不乱的处事态度。如果您在事业上遇到了暂时的困难,一定要像谢安一样临危不乱,多给自己充电,积累知识和经验,才有可能有朝一日“东山再起”,您说是吗?

有书君语:有书君送福利啦!!私信有书君,回复“福利”即可【免费领取52本】高分好书,限时福利,不容错过哦~

成语“东山再起”中的“东山”指的是现在的上虞东山,这里面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历史典故,这个成语和东晋名士谢安有关。

隐居东山

谢安出生于当时的大族谢家,他的父亲和兄长都在朝中任高官,他本人也极为不凡,还曾被当时的名士恒彝和王蒙称赞,在社会上有着不小的名声。

在谢安成年后,他开始入朝为官,可惜他的才华被其他人所忌惮,尤其是谢家在朝中有多人身居要职,这也导致谢安的仕途走的很不顺畅。

不能一展抱负,这让谢安心中很不畅快,因此谢安选择辞官。

远离了朝堂的束缚,谢安的生活过得颇为舒适,他每日与好友王羲之、许询等人游山玩水、吟诗作乐,日子过得好不快活。

当时谢安隐居的地方被他命名为“东山”,这座寂寂无名的土山,因为谢安的缘故,得以名传千古。

东山再起

在公元383年,前秦皇帝符坚亲率百万大军进攻东晋,此时的朝廷大军一败再败,东晋几乎面临灭顶之灾。

当时谢安的侄子率领八万军队,迎战符坚的百万大军,他在出征前曾向谢安询问计策,谢安不慌不忙,一直等到晚上才开始部署计划。

后来谢玄打败符坚,一举击溃强敌。在前方战报传来之后,谢安当着客人的面不露声色,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等到客人离开之后,他才高兴的到处跑动,连脚上的木屐都快踩断了。

凭借着这场难以想象的大胜,谢安的名声已经到了无人能比的地步,他本人也因此位列三公。

此后谢安的事迹也就逐渐被人们称为“东山再起”。

这就是成语“东山再起”的历史典故,而当时的“东山”,现在也成了有名的风景区。

成语“东山再起”的东山指的是会稽东山,东山确实指的山名,它的典故中的主人公叫谢安。

谢安是陈郡阳夏人,出生于名门望族谢氏,他的老爸,哥哥、弟弟皆在东晋为官。

然而他却是一个另类,拒绝朝廷出仕为官,隐居会稽东山,整日和一些文人墨客游山玩水,徜徉在大自然之间。他的“驴友”有王羲之,许询等人。

由于谢安的名声很大,朝廷三番五次请他出山,期间也短时间从过政,但很快就辞官而去,关键是受不了约束。

就在谢安人到中年时,家族中发生了一些变化:老爸去世,弟弟谢万在和敌军作战时贻误战机被朝廷废为庶人。

谢氏家族一时之间在朝廷中势力一蹶不振,恰在此时,东晋遭到了强敌入侵,朝廷再次召唤谢安出山。谢安不计前嫌临危受命,这就是成语“东山再起”的由来。

公元360年,这一年前秦符坚率百万大军南下伐晋,此时朝廷大哗,有的大臣直接提出投降,这些人说:“东晋把所有的军队集中在一起也超不过10万,兵力太悬殊,这仗没法打”。

当时皇帝想到了谢安,于是封他为征讨大将军。在国家危亡时刻,谢安毅然担起了拯救国家的重担,这一年谢安40岁。

谢安首先推荐自己的侄儿谢玄为先锋官,随后他把东晋的家底——满打满算的八万人马让侄儿率领前去阻击符坚的军队,他则坐阵后方指挥。

他侄儿临走前想问问这个仗怎么个打法?8万对100万,隔谁心中也没底。

谢安只是说,“朝廷自有安排,你尽管放心前去”。谢安唯一能做的就是鼓舞士气,他侄儿相信叔叔的能力,所以心里并不十分惧怕。

谢玄带领着军队和苻坚的军队在“淝水”摆开了阵势,谢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他心中有数,前秦虽然有百万之众,但有一半是在行进的路上,他派传令兵传达命令,要侄儿打符坚一个措手不及,要“半渡而击”。

讲真行军打仗除了谋略上的比拼,一大部分原因来自天时地利,上天保佑东晋,在如此悬殊的决战中,谢玄把握住了先机。

传令兵传达了谢安的计策:命令谢玄不能等苻坚的军队聚集好再开战,不能像春秋战国时的宋襄公那样“半渡不击”,做一个愚蠢的仁义之人。

谢玄依照叔叔的计谋,乘苻坚大军渡水到一半时突然发动攻击,谢玄最终以少胜多战胜了苻坚,取得了淝水之战的最终胜利。这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堪比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的胜利,保住了东晋,谢安被封为三公之上。

后来人们把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百团大战是谁指挥的 百团大战的总指挥是谁 百团大战的历史意义下一篇:卢沟桥事变简介 卢沟桥事变主要人物 卢沟桥事变的守卫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