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小明王 如果当初小明王昭告天下 主动让位给朱元璋 会不会保住性命

导语:在当年朱元璋为了能够当上皇帝,就把自己所奉的傀儡小明王给杀了。小明王被杀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因为当时他已经没有什么实力了,在乱世中没有什么实力的话,指望别人的忠诚来保卫自己的安全,只能是妄想而已。不过如果小明王见机行事得早,在朱元璋要起杀心之前昭告天下,把皇位禅给给朱元璋,这样能不能够逃过一劫呢?事实上很难,因为以朱元璋这样心狠手

在当年朱元璋为了能够当上皇帝,就把自己所奉的傀儡小明王给杀了。小明王被杀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因为当时他已经没有什么实力了,在乱世中没有什么实力的话,指望别人的忠诚来保卫自己的安全,只能是妄想而已。

不过如果小明王见机行事得早,在朱元璋要起杀心之前昭告天下,把皇位禅给给朱元璋,这样能不能够逃过一劫呢?事实上很难,因为以朱元璋这样心狠手辣的人是不可能放过小明王这样的隐患。即使小明王真正的把皇位让给他,估计天下人还是会说三道四,所以朱元璋干脆在小冥王没到之前就把他杀了。

也许有人会拿汉献帝说事,汉献帝上位给曹丕之后得到了善终,一直没有死,并且封地还保持了很多年。但是汉献帝时代不同,那个时候篡位一般还都善待前朝的皇帝,但是到了刘裕篡位之后,行情就变了。后代的皇帝即使篡位,也会把前朝的皇帝给杀掉,因为那个皇帝即使什么实力也没有,只要活着就是一种威胁。以朱元璋这样狠毒的人,是不可能让这种威胁存在的。

还有一点汉献帝和曹操之间有着非常深的亲戚关系,因为曹操曾经把三个女儿一次打包嫁给了汉献帝,所以曹丕和汉献帝之间是小舅子的关系。而小明王和朱元璋显然没有这样的关系,另外陈友谅的儿子陈理那一个和小明王不一样,因为陈友谅是敌对方,在朱元亮朱元璋内部并没有什么根基。而小明王不同,连朱元璋都奉小明王为主,朱元璋内部肯定有很多还是忠于小明王的,所以这种不安定因素,朱元璋是不可能让他存在的。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很多人都对《倚天屠龙记》当中的张无忌在历史上的真实身份很好奇,其实张无忌在历史上的原型就是韩林儿,并且朱元璋也是在韩林儿死后才坐上了大明的宝座。假如小明王韩林儿主动把位置让给朱元璋,能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呢?

这个问题听起来好像是这么回事,可实际上却相当的矛盾,不论小明王韩林儿当时的处境到了什么地步,但是从名义上来讲,他才是整个天下的领头人。

韩林儿的父亲韩山童以白莲教的名义带动了大家一起跟元朝对抗,属于第一波起义军,如果从名义上来讲,韩山童属于朱元璋这些人的前辈,正是因为他的出现,才会让反抗元朝的势力越来越庞大。

韩林儿相当于继承了自己父亲的名义,但是自身却没有一毛钱的实力,也就是说光有个名号,自己手下没有一兵一卒。

如果大家听他的话,韩林儿就是天下共主,可问题是大家的势力与地盘都是自己拼命打下来的,谁也不希望拱手让人呀。

并且韩林儿自己也相当的没有自知之明,总以为大家还会认可自己父亲的功劳,而自己就相当于古代落难的天子一样,只要自己登高一呼,很有可能直接一登天。

这个时候你让韩林儿放弃自己现在的身份,转头去效忠朱元璋,说实话韩林儿干不出这样的事情。

毕竟从名义上朱元璋可是自己的手下,就好像原本自己开了一家公司,结果破产了,然后自己的手下表示他又重开了一家公司,让自己跟他去当小弟。

其实最主要目的就是吸收了自己以前的公司里的骨干和资源,等最后自己没有任何的价值的时候,韩林儿的作用也就到头了。

说实话我们从朱元璋的性格方面可以看出来,朱元璋并非一个仁慈的人,尤其是这件事还涉及到大明王朝的正统思想上面。

虽说朱元璋在对待元朝的俘虏之时,也是给予了很高的规格,可问题是这些俘虏都是一些公主或者说不太重要的位置。

如果是元朝的太子还活着,你让朱元璋好好当成一个宝来试试,分分钟对方就可能喝水噎死啦。

如果说韩林儿死掉了,他家里只有孤儿寡母,朱元璋绝对会大发慈悲,让对方一定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并且连她们的子孙后代也全部照顾到位。

但要是韩林儿的话,就不太现实了,就算韩林儿自己有脑子,事先申明要把自己的位置让给朱元璋。

可问题是韩林儿既然可以让给朱元璋,就更有可能会让给另外一个人身上,反正对于韩林儿来说,只有名声可用了。

假如胡惟庸造反的时候,韩林儿还活着,并且表示要把自己的位置让给胡惟庸,你以为当时的朱元璋可以很轻易的就能灭掉胡惟庸吗?

还有蓝玉等人,假如这些人都有了自己的大义,而大明的天子朱元璋其实是乱臣逆党,你看蓝玉这些人敢不敢跟朱元璋掰一下腕子。

只能说当时的朱元璋掌控着天下大义,这些人再怎么乱,只要朱元璋说一句他们是乱臣贼子,整个天下人就不会放过他们,而这就是所谓的大义。

在这样的情况下,假如你是朱元璋,你会留韩林儿一条活路吗?不是自己想不想留的问题,而是只要韩林儿还活着,就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

朱元璋也很无奈,自己的大明王朝刚刚才成立,经不起这些人的胡乱挣腾,为了以绝后患,所以韩林儿还是早一点死掉比较好。

但是韩林儿在名义上又不能死在自己手中,所以韩林儿只能死在半路上,并且朱元璋还要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这样自己的大明天子之位,才可以坐得更稳当一些。

小明王的结局是注定的~必须得死!

朱元璋起初受小明王节制,那是因为他的实力不够,没有能力自立门户。

当朱元璋开始称霸群雄,眼瞅着要取得革命胜利的时候,小明王就是他建立自己王朝的最大绊脚石,即使朱元璋自己不动手,手底下的谋臣也会不留痕迹的帮他处理这件事,与君分忧!

韩宋政权,只能说是承袭其父余荫,只是表象存在,各路诸侯并不会买他的账,作为领导者,一旦没有绝对实力,挡了别人的道,注定会被铲平!

所以即使小明王退居山林,隐姓埋名,也会难逃一死。

如果小明王昭告天下,自己禅位给朱元璋,那么小明王存活的概率很大,至少再活几年不成问题。陈友谅的儿子陈理投降朱元璋后,被老朱派到朝鲜去居住,赐封为陈王,一直活到永乐六年才死去。对敌人之子,朱元璋尚能网开一面,对于傀儡小明王,朱元璋实在不屑于杀之以增恶名。小明王除了拥有一个名号外,其它一无所有,一个真正的王必须要有军队支撑,小明王没有一支嫡系部队。

元末之际,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正是改朝换代之时。河北韩山童是明教重要的领袖,他广招信徒,酝酿起事。然事情泄露,韩山童被杀害,他的妻子杨氏带着儿子韩林儿逃脱。后韩林儿在刘福通的拥立下为小明王,国号宋,建立龙凤政权。朱元璋是红巾军郭子兴的部下,后来独立出来自成一系,但在名义上归小明王管。

朱元璋据有南京后,他面对的最大敌人不是元朝,而是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这三支友军。陈友谅虽有大志,他一面兴兵伐朱元璋,一面从兵擒杀小明王,意图取而代之。朱元璋则派兵救了小明王,被小明王册封为吴王,统领江南地区的义军。陈友谅见没有擒住小明王,于是自立为帝,建立汉国,再派出六十万大军攻击朱元璋。

朱元璋最终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三支割据势力,这时小明王的地位就很尴尬,他身为天子却不得不受制于朱元璋。小明王如果是一个聪明人,他就应该知道楚义帝的下场;他就要及时学习汉献帝,禅位以求生。以朱元璋的性格,他不会杀一个毫无实力的小明王,他的帝位是上天所授,跟小明王没有关系。

据《明史·廖永忠传》记载: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战鄱阳时,忘躯拒敌,可谓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杀小明王不是老朱的主意,是廖永忠为了邀功,故意杀了小明王的。要说威胁程度的大小,陈理比小明王更巨威胁,毕竟陈理以前是汉国的太子,对江南地区的百姓有号召力。小明至始至终都是一个傀儡,有何威胁可言?杀了小明王,只会给自己增加恶名,不如软禁终身好。

谢邀,一、小明王韩林儿

韩林儿又称小明王,他是是元末农民起义的领袖,其父是韩山童又称明王,曾经以白莲教的名义组织农民起义,他还自称是宋徽宗的八世孙。韩山童和刘福通等人曾经秘密组织农民发动起义反抗元朝,又因起义军都是用红巾包裹头部,所以起义军被称为红巾军。但是起义失败,韩山童不幸被俘惨遭杀害,韩林儿只能带着母亲开始了逃亡的生涯。

后来韩林儿又被刘福通迎至亳州,随后韩林儿在亳州称帝,建立国号为宋,年号是龙凤,又因起父是明王,于是便自称小明王。同时其母杨氏被封为皇太后。

韩林儿称帝后拜杜遵道为丞相,而且他对杜遵道非常的信任,所以杜遵道把持了朝中一切事务,刘福通对此非常不满,随后杜遵道在回家的途中被刘福通暗杀,于是刘福通掌握朝中一切大权,并自封为丞相。此时的韩林儿被架空,成了一个傀儡皇帝。后来元军大败刘福通,刘福通兵败并挟持韩林儿逃至安丰,在安丰潜伏多年后,再次起兵对抗元军。

刘福通再次兵败,于是小明王不得不向朱元璋求援,在朱元璋的支援下,小明王打败了元军,随后朱元璋斩杀了刘福通,但是放过了小明王韩林儿,并拥护韩林儿为王,让他一直住在滁州。公元1364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两年后,小明王韩林儿在朱元璋派人迎回的时候离奇死亡。

二、小明王韩林儿的死因

小明王韩林儿的死因,至今仍然是一个迷,但是很多学者都认为是朱元璋将其杀害。据《明史》记载,公元1366年,朱元璋派人迎接韩林儿南下,当时迎接韩林儿的人是廖永忠,一行人的船行至瓜步时突然侧翻,韩林儿被淹死,但是廖永忠却活着,很多学者认为是朱元璋命令廖永忠将韩林儿淹死在水中。

很多学者这样猜测的原因主要是韩林儿所乘的船侧翻原因不明,这也和当时韩林儿的身份有关。如果朱元璋称帝,那么韩林儿的身份又该如何?当时的韩林儿是是被人民认可的小明王,而且他的父亲是宋徽宗的八代世孙,那么韩林儿就是皇亲国戚,他又理由继承皇位。

如果让朱元璋将把皇位让给韩林儿,这是不可能的,如果那样的话,朱元璋就不会建立明朝了。如果朱元璋将韩林儿封为王,时不时可以呢?答案是仍然不行,因为朱元璋本来就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他不会放过韩林儿的。再说了韩林儿也不会甘愿当一个王爷。

总结

据《明史》记载,朱元璋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而且他生性多疑。那么朱元璋无论如何都不会让韩林儿活着。以上也只是猜测,韩林儿到底是怎么死的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

“小明王”何许人也?与“大明王”明太祖朱元璋有什么关系?我们先来理一下头绪。

元末,由于元朝统治者的暴政,农民军纷纷起义。

其中,名号最大的就是韩山童领导的“红巾军”。韩山童极具煽动性,他自编自导了一出戏——他在黄河河底埋了一个独眼石人,并派人挖出,遂即编造出“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这鼓动了大批潜在反元之心的黎民百姓,而他领导的红巾军的口号是“弥勒降生”、“明王出世”的口号,这就让受尽蒙元压迫的老百姓坚信韩山童就是那个拯救苍生的“明王”。

同时,韩山童还对外宣称,他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因此,韩山童的红巾军的势力不断强大。

而此时的朱元璋,还只是红巾军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喽啰。

后来,韩山童被杀,其子韩林儿被推选为“小明王”。朱元璋虽具有了一定势力,但是依然无法与“小明王”相匹敌,所以,朱元璋对“小明王”俯首称臣,封为左副元帅。

那时的朱元璋是“小明王”的手下,但是他对“小明王”还算忠心耿耿。当韩林儿被困时,朱元璋不顾安危,冒死救出了“小明王”。并在滁州修建临时豪华宫殿,供“小明王”居住。

为了体现韩林儿的皇权,朱元璋为其配备了宫女、太监、侍卫等随从,而自己对“小明王”毕恭毕敬,随叫随到。

次年,朱元璋在应天实力不断壮大,自称“吴王”,但是依然尊称韩林儿为君主。两年后,朱元璋派人接韩林儿来应天“享福”。

但是在途中,朱元璋在韩林儿乘坐的船只动了手脚。“小明王”葬身于长江江底。

毕恭毕敬地伺候“小明王”,目的就是几年后致其于死地?那当初为何要奋不顾身的去解救“小明王”呢?

其实朱元璋的城府极深。这可能与他早年的经历有关。朱元璋在参加红巾军之前曾经乞讨流浪三年。在这三年里,他见识了世间冷暖,造就了它坚毅刚强的品性,也造成了他猜忌多疑宠辱不惊的性格。

朱元璋并非池中之物,他的目标不是“吴王”,而是整个社稷江山。而“小明王”韩林儿就是他登上皇位的垫脚石。

朱元璋为何要冒死救韩林儿,就是不想让其落入对手陈友谅、张士诚的手里。这是因为,他立一个挡箭牌,众所周知,枪打出头鸟,做头的一般是死得快的。

他表面上恭敬韩林儿,就是为了挡箭效果。

第二就是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借助“小明王”的名号壮大自己。即便是害死“小明王”韩林儿后,朱元璋还继续借助“明”的影响力,建立“大明”王朝。

由此可以看出,“小明王”韩林儿既是朱元璋登上皇位的垫脚石也是绊脚石。所以,对朱元璋而言,韩林儿在自己羽毛未丰满前必须好酒好肉伺候其活着;当皇位唾手可得时,韩林儿必须死,要不自己就是名不正言不顺的皇帝。

因此,即便韩林儿把皇位拱手让与朱元璋,他依然会死。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艾米粒

小明王主动让位的话,还真有可能保住性命,这个可以从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是如何对待曾经的对手们及其后代可以大致能判断出来。

明朝建立后,曾经和朱元璋是敌人,但先后投降的前起义军将领及其后代有方国珍,明玉珍之子明升,陈友谅之子陈理,都曾经是一方诸侯,陈理还是陈友谅建立的汉朝皇太子。

朱元璋对他们全部善待,方国珍一直好好的,活到善终。明升和陈理还曾被查出来对朱元璋有怨言,或许还有旧部下找他们,希望他们出来领头造反,如果是臣子出了这种事被朱元璋发现,死一百次估计都不够,但朱元璋却对他们网开一面,根据《明史》的记载:

朱元璋仅仅是把他们送得远远的,一点都没有起杀心,这和他对待臣子的态度截然相反,也就是说,其中明升的后代一直存活到二十一世纪,比朱家江山活的时间还长。

由此可以看出来,朱元璋对待曾经的起义军领导人是有优待政策的,在他崛起之后,跟他作战死去的起义军领导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陈友谅,一个是张士诚。

陈友谅是战死,张士诚是朱元璋劝他投降,但他死活不降,如果他投降,也不会死,朱元璋想杀他就不会劝降。

最后回头说小明王,他如果公开让位给朱元璋,给了朱元璋名分,基于朱元璋对起义军领导人的态度,绝对不会杀他,估计也是送得远远的,但不会送到朝鲜,送到云南等偏远地带养着还是很有可能的。

至于是否担心曾经的领导会在威望上压住自己?朱元璋在“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功成后,就已经给自己竖起了一座金身,全天下的官员和老百姓都服他,根本就不用惧怕小明王能翻起什么浪花。反而优待他能得到更多的信仰值。所以,小明王不让位,只能让他死,主动让位,可以优待。

小明王其名为韩林儿,栾城人,虽然名为林儿,但我估计当时应该是读儿化音的,大家可以试一试。

小明王的父亲是明王韩山童,二人皆是元末农民起义的大哥大,不同的是,其父韩山童是有一定实权的,而且并未称帝,但韩林儿称帝,却无实权,杜遵道、刘福通相继把持朝政,是为傀儡皇帝一个。

小明王命不好,先是父亲起义被元朝诛杀,而自己又被怂恿称帝,成为元朝的首要目标,很快,元之名将王保保率兵急攻,很快小明王的大宋节节败退,投降的投降,叛逃的叛逃,就与刘福通一干大臣被围安丰。

当时张士诚见红巾军势危,自然是不得不去分一杯羹,遣手下大将吕珍率军参战,其中包围安丰的军队中,相当一部分是吕珍也就是张士诚部,朱元璋害怕此战之后张士诚实力大增,故出军支援小明王,待朱元璋赶走吕珍时,刘福通已被杀死,遂接小明王去了滁州,时间是1363年农历二月左右,而陈友谅见此良机,倾巢而出,直逼朱元璋之洪都,没想到遇见一个叫朱文正的瘟神。

八十五天,孤城不破,朱元璋也得以率大军返回,双方遂于鄱阳湖展开最终决战。水战从这年农历八月二十九日开始,到十月三日结束,共计三十六天,一代豪杰陈友谅就此陨落。

因救小明王于大破陈友谅之功,次年元旦,朱元璋被手下拥为吴王,不过老朱还是尊小明王,故仍然以“龙凤”纪年。另外张士诚已于1363年称吴王,故张之吴为东吴,朱之吴为西吴。

两年后,小明王神秘死亡。死因不明,但多数人都认为是朱元璋派人杀死了小明王,尤其是下面这个说法:廖永忠奉朱元璋之令,接小明王从水路去应天,经瓜步时,船侧翻,小明王韩林儿在内的一干人等皆被淹死,当然廖永忠只能满面愁容又内心欢喜的去找老朱报告。

其实小明王的死是个必然事件。

自打救出小明王之后,天下能与朱元璋一战的势力已经不多,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外加元朝。但陈友谅在鄱阳湖水战全军覆没,其子陈理更不是老朱对手,1364年的三月,陈理投降。

同年,张士诚建国号为周,老朱知道机会来了,遂发动平江战役,也就是在此时,其派人接小明王入应天。

为什么小明王必须死,因为朱元璋自己也想当皇帝啊,陈友谅被我灭了,张士诚又让我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住了,这两位爷一死,方国珍与元朝可谓不堪一击,那到时候你小明王是皇帝,我也想当皇帝,咋整?

所以就杀了小明王,又非得说什么船侧翻或者露底了,说白了就是演场戏而已。

那回到题目,如果小明王识趣点,主动让位给朱元璋,会不会死呢?当然会死了,因为朱元璋绝对不会接受皇帝之名号,在陈友谅未灭时,朱元璋依朱升“缓称王”之计,仅仅自称“吴国公”。

灭陈接着围张,这时候朱元璋发现好像一个能打的都没有,自己称帝有望,所以小明王才不得不死。

我觉得还是有可能,如果小明王当初主动让位朱元璋,他应该可以保命,至少会保得一时之命。原因有以下几点:

1,小明王无兵无权,徒有虚名,几无威胁

韩山童是元末农民起义的先驱,而且颇有影响力。韩山童捐躯后,韩林儿随母逃得一命。至正十五年春,韩山童的铁血搭档刘福通将韩林儿迎至亳州为帝,号大宋,称小明王。

刘福通自封丞相,加太保,大权在握,一开始就注定小明王只是一面红旗而已。

至正二十三年,张士诚手下吕珍包围安丰,刘福通被杀,前往支援的朱元璋退敌后捡回来了韩林儿,搁置在滁州,这回差不多连旗帜也倒下了。

所以,小明王自始至终只是一面革命的旗帜而已,并无实权,对任何一支革命队伍基本上够不成威胁。

之所以有人要,都是想在当时革命尚未成功时多一些正面积极的元素,为自己添彩加分而已。因为刘福通作为革命先烈可歌可赞:出身巨富之家,性情豪爽,聪明过人,素怀大志,在革命道路受挫不馁,一个安丰城他就守了四年又九月。先烈已去,我辈拥其子继续革命,这多么大义、正道呀!

2,那时的朱元璋并非独霸天下,很多事情他必须权衡

朱元璋当初也是用大宋的名义号令军兵,救回小明王时,朱元璋尚在遵循谋士朱升“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的方案,处于蓄势待发之际,并非一家独大。那是张士诚、陈友谅都不是善茬,论兵力和朱元璋不相上下。

所以,他暂时留下韩林儿就是想要这面旗子,为自己增加一些气势和力量。至正二十四年元旦,朱元璋称吴王,但他依然使用韩林儿的龙凤纪年,并且以“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的名义发布命令。很明显,这就是朱元璋要韩林儿的用途。

两年后,朱元璋命廖永忠迎韩林儿回应天,船翻人亡,韩林儿没了;次年,朱元璋这才开始适应吴元年。也就是此时,他差不多已经一统江南了,气候已成,自己就是旗帜了。

3,合法得位,总比留骂名好

朱元璋的成功除了其个人能力外,刘福通等前辈的付出功不可没,韩林儿挥舞的大宋旗帜也为其贡献不少。

大家心照不明,韩林儿是朱元璋在犹豫很久后安排其沉江而死的。如果韩林儿在获救后就昭告天下,真心主动让位的话,那么朱元璋就能够光明正大地竖其大宋旗帜,不用转弯抹角地先当吴王、然后再登基称帝了。

以上是技术层面上的分析,另外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小明王主动让位,大义在先,朱元璋即便是想杀他情感和道义上过不去,而且也无法给民众交代。

当然,以朱元璋得位后的所作所为来看,小明王还得死,可能就和那一帮开国功臣一起死,因为他不可能给别人留下一个可以起事的旗帜。

这种假设没有任何意义,因为韩林儿确实死在朱元璋将其接往应天府的路上,是朱元璋邀请韩林儿前往应天府的,也是朱元璋派人去接的,那么韩林儿的死,朱元璋难逃干系,甚至可以说韩林儿就是朱元璋杀的,没有人会对此有异议,毕竟这件事从头到尾就只有朱元璋这么一个犯罪嫌疑人,除非韩林儿自己不想活了,对了还有一个嫌疑人,就是朱元璋派去接韩林儿的廖永忠,这个人在下面将会再次被提到。

那么韩林儿究竟是不是朱元璋暗中授意杀掉的,目前还尚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但谁都知道韩林儿之死的最大受益人就是朱元璋,如果从犯罪学角度出发去推测这个问题的话,那么朱元璋就是本案的第一嫌疑人。

不过小编个人还是不太相信朱元璋就是杀害韩林儿的主凶,原因就是他没这个必要,为何这么说呢,我们且看一下当时的形势。

至正十七年,刘福通下令北方红巾军兵分三路北伐,这次北伐是北方义军最鼎盛的时候,其目的就是攻克元大都,消灭元朝,不过由于三路大军各自为战,最终相继失利,刘福通裹挟韩林儿退守安丰,直到1363年,张士诚突然围攻安丰,刘福通无奈只能向朱元璋求援,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韩林儿虽然是天下义军共主,但除了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江南义军根本就没人将他放在眼里,而刘福通之所以甘愿以韩林儿为共主,也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当年他与韩山童起事时对外宣称的就是“山童,宋徽宗八世孙,当主中国”,韩山童死后自然就是韩林儿“主中国”,在形势还不明朗之前,刘福通根本不可能自立。所以,韩林儿从一开始就一直是一颗棋子,他的命运也是早已注定了的。张士诚围攻安丰的结果就是,刘福通被杀,但韩林儿被朱元璋救出来了。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朱元璋根本就没想过要杀韩林儿,为何呢?原来,当时是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的关键时刻,陈友谅的大军正在围攻洪都,在开战前,朱元璋就曾担心张士诚会与陈友谅两面夹击自己,从而使自己陷入两线作战的危局之中,陈友谅也曾联系过张士诚这么做,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战争的最终结局又变得扑朔迷离了。

所以我们来看,当朱元璋与陈友谅交战时,他竟然不惜冒着与张士诚开战的危险去救韩林儿,如果因为一个韩林儿而引发张士诚的不满甚至是发兵攻打的话,那还不如不救韩林儿,毕竟韩林儿在江南义军中的威望非常低,况且此时刘福通已死,韩林儿更无任何利用价值,因此朱元璋救援韩林儿完全出于道义使然。

韩林儿被救出后,朱元璋也消灭了陈友谅,并被韩林儿封为“吴王”,这应该算是韩林儿对朱元璋救命之恩的一种回馈吧,此后朱元璋成了天下义军名义上的二把手,如果说朱元璋救韩林儿是有所图的话,那这大概就是他唯一的目的了吧,不过有意义吗?完全没有意义,因为早在朱元璋称“吴王”之前,张士诚就已经自称“吴王”了,而且早在朱陈大战之前,陈友谅就已经自行改元建国了,所以朱元璋通过韩林儿获得这个封号有什么实际意义吗?没有,也许还是出于道义,但道义在实力面前又显得非常苍白,陈友谅会因为自行僭越称帝而造成内部离心离德吗?没有。张士诚因为自称“吴王”而为天下人所唾弃吗?也没有。

既然朱元璋没想过利用韩林儿也没有杀掉韩林儿的理由,那么韩林儿的死也有可能真的只是意外,又或者是廖永忠的擅自做主,前面说过,除了朱元璋之外,廖永忠也是一大嫌疑人。

为何这么说呢,廖永忠是明朝开国功勋,战功卓着,但他最后是怎么死的呢?史书记载说他僭越使用龙凤图案而被朱元璋赐死,“僭越”这个罪名可大可小,如果廖永忠真的只是单纯的因为僭越使用了龙凤图案就被处死,那不免显得朱元璋太过残暴,但也许这只是一个表象,史书中还有一段关于廖永忠的记载,原话是这样的:

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

大意是说,韩林儿溺死之后,朱元璋曾责备过他,后来朱元璋大封功臣时,朱元璋说廖永忠总让读书人窥测我的心意,想讨要封爵,所以我很不满,只给他封侯爵,而没有公爵。

也就是说韩林儿死后,朱元璋曾斥责过廖永忠,而且廖永忠还懂得如何窥测朱元璋的心意,那也就是说廖永忠极有可能被某些读书人所误导,以为朱元璋让他去接韩林儿就是要让他秘密处死韩林儿,所以这才造成了韩林儿的死亡,但其实朱元璋并没有这个意思也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当时天下笃定,想要越过韩林儿称帝只需对韩林儿进行一番威逼利诱,令其自行退位就可,如此大费周章的处死韩林儿,绝不是朱元璋这么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所能做出来的。

所以基于此,韩林儿如果能活着见到朱元璋,只要他能及时让位朱元璋,那么他一定会善终。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武汉辛亥革命 近代武汉的五件重大历史事件下一篇:小明王韩林儿 如果当初小明王昭告天下 主动让位给朱元璋 会不会保住性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