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郑板桥画 郑板桥是个什么样的人 郑板桥的画值多少钱

导语:郑板桥作为“扬州八怪”之一,原名郑燮,是清朝着名画家,书法家,出生于1693年,后人们对郑板桥的印象大都停留在他的画作和文章上。那郑板桥的画在现代能值多少钱呢?历史上的郑板桥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接下来跟着本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郑板桥是个什么样的人?

郑板桥作为“扬州八怪”之一,原名郑燮,是清朝着名画家,书法家,出生于1693年,后人们对郑板桥的印象大都停留在他的画作和文章上。那郑板桥的画在现代能值多少钱呢?历史上的郑板桥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接下来跟着本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郑板桥是个什么样的人?

郑板桥,原名郑燮,号板桥,所以人称板桥先生。郑燮祖籍苏州,1736年进士。在郑板桥做官前后,他都是居住在扬州,以书画为生。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书、画被后人世称“三绝”。他也是清代非常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他的着作有《板桥全集》。那么郑板桥是个怎样的人呢?

其实,从经历来看,郑板桥的童年算是坎坷的了。本来父亲给他取名燮,字克柔,是希望他一生和和顺顺。结果不料郑板桥三岁时,母亲便因病去世。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他,还好有一位爱他的后母,但对他最好的却是他的乳母费氏,就是这一份伟大的母爱对他的人生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那么在人物性格上,郑板桥是个怎样的人呢?在很多历史资料中说板桥是一位怪人,不仅因为其身为“扬州八怪”之一,还因为他的画画的怪、文章写的怪、性情怪、行为怪。在他的“怪”中,含有几分幽默,又有几分真诚,同时板桥又颇有骂名。其实板桥为官时,深受百姓爱戴,因为他心系百姓,一身清廉,两袖清风。在早期时,板桥喜欢放言高论,品评人物,很多人认为他“狂傲”,但其实他是一个清廉洒脱,不媚权贵的人。也许是因为他的怪,他的一身正气,难免会有骂名。和许多文人一样,板桥随性而为,不拘小节,洒脱正直又坦率。

郑板桥的画值多少钱?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着,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字画作品特点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着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画作为《兰竹图》。

郑板桥还有很多以兰花为主题的画,也表现了一些新的内容,借题画诗发挥,寓意对各种各样事物的看法。如:有的借兰花特征,透溢出做人胜不骄、败不馁,持平常心态的胸臆,题画诗云:“兰花与竹本相关,总在青山绿水间,霜雪不凋春不艳,笑人红紫作客顽。”由兰花让人产生联想,做人要像兰花一样幽静、持久、清香,不浮不躁,不争艳。咫尺画幅,拓展无限之大,意境深邃。

中国瀚林郑燮作品拍卖历史成交记录:

1059 郑燮 1756年作 竹石2500-3000万 4600万2011-06-07

2349 郑燮 双松兰竹图 立轴 1200-1800万 3360万2010-12-11

2127 郑燮 1763年作 竹石2500-3000万 3220万2011-12-04

0261 郑燮 兰竹 立轴800-1000万 2242.5万2011-11-20

0097 郑燮 庚辰年800-1200万 1552.5万2011-12-28

0859 郑燮 1764年作 竹石700-900万 1512万2009-12-15

0387 郑燮 竹石幽兰 立轴1000-1500万 1265万2013-11-20

2603 郑燮 1753年作 三友1000-1500万 1064万2011-04-30

1258 郑燮 1756年作 竹石1000-1500万 1035万2012-07-22

近年来,随着扇面收藏逐渐升温,每次登陆拍场的扇面作品都会取得不俗的成绩。去年,同样是保利春拍,来自小万柳堂的72件明清书画金笺扇面亮相拍场。最终,72件拍品成交率高达100%,总成交额高达9087万元。仇英的扇画《孤舟垂纶》、傅山的行书《记事廿四韵》、文征明的扇画《凭江追远》亦分别拍得690万元、529万元和517.5万元。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倒霉皇帝朱由榔 落难缅甸却因误会发生咒水之难 军队大臣全死绝下一篇:花谢花飞花满天 电视剧 电视剧花谢花飞花满天是历史上哪个朝代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