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初三历史总复习资料

导语: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第一课:俄罗斯十月革命二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3月;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结果: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④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代表苏联的工人

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第一课:俄罗斯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3月;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结果: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代表苏联的工人战士。

列宁于1914年4月回到中国。

——八月决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十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11月6-7日;②结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第一届苏维埃工兵制政府——人民委员会成立,列宁当选为主席。

采取的措施:①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权;②银行、铁路、大型工业企业国有化;③颁布土地法,没收地主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④与德国、奥匈帝国媾和,退出一战。

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

1920年,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被粉碎,内战胜利。

十月革命的意义:俄罗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激发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二课: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战后的主要任务: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

新经济政策:①时间:2011年3月;②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人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苏联成立:22年底,被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起初只有4个共和国加入,后来扩大到15个。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列宁于24年逝世。

第一、二个五年计划:①时间:28-37年;②领袖:斯大林;③主要成就: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强国,国防力量大大增强。

农业集体化步伐加快。

新宪法是1936年通过的,意思是:苏联被宣布为“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它的形成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形成。

这种制度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弊端:①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②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导致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③国家从农民身上拿了太多东西,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

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战后“新秩序”:巴黎和会:①时间:1919年1月;②27个国家出席了会议;③主导会议的三大巨头:劳埃德·乔治、克莱门梭、威尔逊。

(4)目的:战胜的同盟国集团为了缔结和平条约,对战后世界进行了安排。

④结果:1919年6月签订《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①领土方面:法国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

②军事方面: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允许有空军队,兵力不超过10万,不允许德国在莱茵河以东50公里范围内自卫。

③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④赔款:盟军成立的“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总额。

⑤殖民地:德国所有海外殖民地都是由英、法、日等国划分的。

凡尔赛和约关于中国的决议: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都是日本继承的。

影响: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

凡尔赛和约和战胜国与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的和平条约共同构成凡尔赛体系。

作用:在欧洲、西亚、非洲建立帝国主义统治新秩序。

国联:成立于2010年1月,主要由英法控制。

华盛顿会议:时间:21-22年,目的是调整东亚和太平洋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主要是日美矛盾。

主要条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

“九国公约”的内容:宣布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中国所有国家“门户开放”、“机会平等”的原则。

影响:其实是促进了美国在中国的扩张。

使中国回到各种帝国主义共同统治的局面。

华盛顿会议的影响:它是凡尔赛会议的延续,建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的统治秩序。

第四课:大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①时间:29-33年;②导火索: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暴跌。

③国家:美国开始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④特点: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破坏力极强。

罗斯福新政:(1)时间:33年;(2)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引导,消除经济危机。

(3)中心措施: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进行产业调整。

(4)效果:新政成效显著,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调整、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加了。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课:猖獗的法西斯势力

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背景:①29-33年经济危机后,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势力日益壮大。

②纳粹党进行的欺骗性宣传活动赢得了许多中下层民众的信任。

(3)统治阶级和垄断资本家的政治经济支持。

建立过程:希特勒33年上台,拥有总统和总理的权力,自称国家元首。

措施:(1)在国会制造纵火案,对共产党和进步人士进行攻击和迫害。

(2)解散工会和所有其他政党。

加强思想控制,③大量烧书。

迫害犹太人。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①时间:1922年;②标志:法西斯向罗马进军。

③法西斯领袖:墨索里尼。

日本法西斯的建立:第一主力:军部。

2.26兵变:①时间:36年2月26日;②事件:日本军部青年军官兵变。

③影响: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标志着亚洲世界大战的形成。

第六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慕尼黑会议:①38年9月举行;②参加国及国家元首: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

③英法的目的:希望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争取世界和平。

④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带上苏联、台湾、德国。

⑤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绥靖政策的高峰。

绥靖政策:西方列强在面对法西斯侵略的威胁时,希望以牺牲弱国利益为代价来安抚侵略者,为自己谋求暂时的和平,从而给东方带来灾难。

这个政策叫绥靖政策。

后果:让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扩大了侵略野心,反法西斯势力大大削弱。

二战全面爆发:时间:39年9月1日。符号: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主要事件:德国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英国遭到猛烈轰炸——丘吉尔上台并主张强硬政策

二战的扩张:①41年6月,德国对苏联发动侵略战争。

②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了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

第七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①成立时间:42年1月;②背景:法西斯国家的肆意侵略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普遍愤怒。

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美英苏等国逐渐联手。

③参与国:美国、英国、苏联、中国26个国家。

④见面地点:华盛顿。

⑤建立的标志:联合国宣言的签署。

雅尔塔会议:①时间:45年2月;②主要参加国:美国、英国、苏联。

③目的:协调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尽快战胜法西斯。

(4)主要决议:打败德国后,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

建立联合国。

苏联答应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后加入对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保卫斯大林格勒的胜利。

欧洲第二战线开启:44年6月6日。

象征:美英联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

角色:德军在苏联红军和美英联军的东西向进攻中被抓。

二战胜利:45年4月苏联红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正式投降,二战欧洲战争结束。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

二战彻底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前空的大灾难,数千万人丧生,无数财产损失。

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第八课:美国经济的发展

时间性能原因

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经济继续发展,西部和南部繁荣。美国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占据着广阔的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产业和军工产业;改善人民生活,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70年代和80年代出现了危机,经济地位下降。70年代,调整和经济发展受阻,经济发展弊端显露;它受到了危机的严重打击,通货膨胀和沉重的债务。

90年代经济稳步发展,速度位居西方发达国家前列。

进入新经济时代。

改革社会经济;加大教育科技发展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发展;完成传统产业转型。

第九课: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发展

西欧的经济复苏与繁荣:恢复到战前水平的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持续繁荣的时间: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

原因:在美国的大力援助下,发挥了高素质劳动力的优势,采用了最先进的科技发展成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EC成立:时间:20世纪60年代。

成员:12个国家,包括法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作用: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发展。

欧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它对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崛起时期:表现:20世纪70年代初,成为第二大资本主义经济国家,重要生产领域世界第一。

原因: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实行非军事化政策;美国大力支持日本;朝鲜战争的爆发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引进最新技术,发展教育;适当的经济政策。

危机时期:1974年至1975年,世界经济危机减缓了日本的经济发展。

恢复发展期:80年代中期以后,“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

1964年,日本东京主办了奥运会。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一直在积极寻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不断增加的军费开支引起了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第十课: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上台后,针对斯大林时期的一些缺点,进行了一些经济和政治改革。

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来矛盾越来越突出。

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过程: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他首先着眼于经济改革,但未能取得成效。

埃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了政治上。

结果:苏联政治体制发生剧变,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各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得到加强。

八·一九事变:1991年8月19日,苏联部分领导人成立国家紧急委员会,发动政变。

试图“尽快让国家和社会走出危机”,但很快就失败了。

影响: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叶利钦控制了大局。

其初衷是为了维护苏联,但直接导致苏联解体,成为加速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独联体的建立标志着苏联的解体。

解体时间:1991年底。

第十一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发展

东欧改革:背景:二战后,东欧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照搬斯大林模式,走了很多弯路。

他们相继进行了改革。

主要事件:匈牙利改革:背景:匈牙利事件发生在1956年。

内容:政治上,提高党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完善法制,稳定政局。

经济上:针对国民经济比重严重失衡,降低积累率,减缓重工业发展,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高速农业政策,取消农产品销售义务,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有农场的指令性计划,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整;行业也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

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1968年被苏联镇压。

东欧剧变:背景:20世纪80年代,东欧国家发生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过程:1989年以来,东欧国家的执政党发生了变化,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德国统一。

第十二课: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崛起

亚非国家独立振兴:印度分治与独立: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将印度变成印度和巴基斯坦,实现印度分治。

后来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立。

印度独立后,工业、农业、科技都有了显著的发展。

新加坡和韩国已经成为现代国家。

非洲民族独立浪潮:二战后,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逐渐解体。

埃及独立运动:1952年,纳赛尔领导革命,赢得独立。

苏伊士运河于1956年恢复。

“非洲独立年”:1960年,17个非洲国家独立。

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长达五个世纪的欧洲殖民者入侵非洲的结束,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非洲的最终崩溃。

拉美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古巴革命:1959年,古巴爆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999年,巴拿马人民赢得了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

第十三课:动荡的中东

饱受战争蹂躏的中东:原因:一战后,英国获得了对巴勒斯坦的“委托主权”,支持犹太复国运动,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迁往巴勒斯坦。

以巴分治:1948年,联合国通过了“以巴分治”方案,建立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个国家。

英国结束了在那里的“委任统治”。

战争爆发:从以色列建国到1973年,中东战争共四次。

中东复杂的矛盾:中东的地理位置、战略地位和石油资源使其成为各个时期大国的战场。

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对水资源的争夺,以及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使得中东地区的冲突异常复杂。

巴以冲突是中东问题的关键。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康熙的母亲是谁 康熙的母亲是谁 康熙的父亲是谁下一篇:清朝的名妓是什么样子的 清朝“花魁”怎么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