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陈炯明为什么要背叛孙中山 真正的分歧在哪里

导语:陈炯明为什么背叛孙中山?真正的区别在哪里?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96年前的今天,1922年6月16日凌晨,来自广东军阀陈炯明的4000多人突然包围总统府,向孙中山居住的越秀大厦开枪。这就是著名的616兵变。陈炯明

陈炯明为什么背叛孙中山?真正的区别在哪里?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96年前的今天,1922年6月16日凌晨,来自广东军阀陈炯明的4000多人突然包围总统府,向孙中山居住的越秀大厦开枪。这就是著名的616兵变。

陈炯明

陈炯明是北洋时期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在人们心目中,他是背叛孙中山的反动分子,罪行的证据是1922年6月16日的总统府爆炸案,迫使孙中山乔装逃往上海。但是,实际情况如何呢?孙晨为什么分手?

陈炯明和孙中山因为保法运动开始合作。这里的“法”是指孙中山于1912年3月11日实施的《中华民国临时法》。

当时孙中山一直很欣赏陈炯明的品德。他曾感慨地说:“陈炯明不擅女色,不自在,不勤快,不单纯,我也不如他。”孙中山也用“狼,大而快”来形容陈炯明的革命作风,粤语用“狼”来形容勇敢进取。

最早为外界所知的孙与的不同,就是一场选举。

1921年4月,200多名议员召开特别代表大会,在孙中山坚持无记名投票的要求下,投票通过了《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了总统的产生和职权,但没有RQ。一切政务、军务、内阁任免等。都是由总统一人决定的,孙中山当选为非常大的总统。这一举动遭到陈炯明的反对。

按照陈炯明的意见,根据总统选举法,总统应该由两院共同选举产生,出席的议员至少三分之二,即580人,才能举行总统选举。此时的旧广州国会只有200多名议员,还不到前众议院人数的一半。而且,无记名投票的做法简直就是法律的自毁!陈炯明质疑:“这和以前北方破坏法律有什么本质区别?”在北方出现“伪政府”的情况下,在南方“建立”一个“伪政府”,反对另一个不符合法理的“伪政府”,是非常行不通的。

陈炯明反对孙中山的任命,拒绝出席就职典礼。

从那以后,他们的政治分歧变得很明显。

但事实上,早在1909年陈炯明入团时,他们的政治观点和民主思想的分歧就已经为未来决裂埋下了隐患。

陈炯明曾是民国总统孙中山培养的将军和接班人

性格温和的学者陈炯明虽然加入了革命激进派同盟会,但他的政治野心是把革命当作手段,最终目的仍然是“建设”,这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多数同盟会成员“革命至上”、“革命流血至死”的心态和主张完全不同。

孙中山是“武力统一派”中彻底的扶正者,他的理想是以领袖权力为核心的大统一。当时孙中山的政治主张是“中央集权”,他想通过“北伐”的手段颠覆北洋政府,统一中国,建立中央政府。

陈炯明主张“联省自治”,首先在广东做好民主宪政,模仿美国,建立类似美国的联邦政治制度,以“南北妥协”的和平方式谋求中国永久统一。这与当时一些学者的观点是一致的。由于南北政府无法统一全国,与其南北内战,不如各省先自治,再实行联合省自治。这样,不需要诉诸武力,不需要拯救人民的生命,就可以最终实现全国的和平统一。

陈炯明一直尊重各省的自治权。1921年2月,他在《建设方略》一文中阐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近代以来,国家与人民的关系越密切,政治事务就越复杂,不像古代那样的官员可以从宽从简,一切政治事务都与人民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所以人民必须自己制定计划。如果一切都受中央影响,离中央越近,离人民越远,不仅会让人民永远处于被动地位,还会让人民以民为本。中央有诚意为人民谋幸福,还没有实现。

孙中山认为,中国刚刚从清朝封建社会的皇权主义中走出来,需要的是一个不同于皇权主义的“一党专政”和“军政”、“政治训练”的思想来统一中国。他要求所有党员签署“绝对服从领袖”的党章,宣誓效忠领袖。他甚至认为人民是“无知可怜”的孩子,革命党是保姆。

他说:“我们建立中华民国的时候,主权在民,这4亿人是我们的皇帝。帝民之言,由此而来。这四十万皇帝,一是幼稚,二是不会领导人。如果我们革命党用武力扫除残暴,把皇帝从泥潭中拯救出来,保卫他,培养他,中华民国的基础就巩固了,皇帝和人民就永无止境地安息了。”

陈炯明认为,在“绝对服从领袖”的党章下,所有党员都要签署效忠书,这与封建社会君臣关系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君主被领袖取代了。

孙中山的保姆说他也受到陈炯明的批评。他认为:“如果政府把人民当成‘无知可怜’的孩子,那么人民永远是永远长不大的‘无知可怜’的孩子,永远不可能实现民主政治。”

两人对“政治”一词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异。用吴的话说:“于欣从政的关键在于道德,而孙先生似乎认为政治是一种技术。”崇尚传统道德的陈炯明,宁可失势,也不违背对人民的承诺。

1921年6月,坚持武力统一中国的孙中山任命陈炯明为援桂军总司令,叶菊为前敌总司令,开始了第二次两广战争。陈炯明认为,中国人民此刻苦难深重,不能再轻易发动战争,士兵疲惫,军费不足,不可能完成北伐。他还是主张先定省宪法,再讨论国家宪法,先确立人治基础,再逐步推进统一。

在遭到陈炯明的消极抵制后,两人之间的摩擦升级,以至于孙中山愤怒地表示:“我发誓不与竞争对手合作。”竞争是陈炯明的话。

1922年3月21日,陈炯明的亲密心腹、负责后方北伐军策划的粤军参谋长邓铿从香港回省公干,在广九站突然遇刺身亡,两天后去世。国民党正史总说邓坑是陈炯明暗杀的。但及驻穗、美、英领事馆都认为,邓铿遇刺是孙国民党所为。邓铿之死,对孙琛夫妇本已脆弱的关系是致命的打击。

后来因为陈炯明说不能接受孙中山的命令参加北伐,不能筹集500万元军费,孙中山被免去了粤军总司令、广东省省长、内务总长的职务,只保留了陆军总长的职务。

1922年6月12日,孙中山召开记者招待会,指责陈炯明“反对北伐”而不点名,陈炯明于6月14日逮捕财政部副部长廖仲恺,矛盾基本公开。

6月16日凌晨两点,孙中山接到密报,陈炯明部队要进攻越秀大厦,情况危急。宋庆龄顾全大局,不怕危险。他认为如果他和孙中山一起行动,就很容易被发现。坚持留下来掩护孙中山秘密撤离。孙中山只好答应一个人先行逃走。孙中山两次避过叛军的耳目,终于登上黄埔的永丰舰。孙中山离开半小时后,炮声开始响起,陈炯明的部队开始进攻越秀大厦。一些士兵喊道:“杀了孙文!杀了孙文!”

“六·一六”兵变后,孙中山离开广州前往上海。此后,他接受了中共和苏俄的帮助,提出了“团结俄罗斯、团结共产党、帮助农工”三项政策。直到孙中山去世,人们常常从中插手,希望他和陈炯明能和好。孙中山要求陈炯明写悔过书,陈炯明坚决不肯写,最后也没有再来。

孙中山于1925年在北京病逝。陈炯明亲自起草了一副挽联:“只有英雄才能使人杀人,他们是罪魁祸首,他们将留在未来的历史中;我又一次和老朋友打起来了,个人友谊一寸之差。”

1933年9月陈炯明去世,《香港商报》评论说:“国民党死了一个敌人,中国死了一个好人。

孙中山与陈炯明决裂的另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是,客观上成为蒋介石政治生涯的转折点。事件发生后不久,蒋介石登上孙中山所在的永丰舰,在国民党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从而确立了他在未来国民革命中的政治地位。

孙中山和黄兴是如何从团结奋斗到底分道扬镳的?

孙中山和黄兴的恩怨被揭露,日日关系跌至冰点

为什么孙中山在1923年的民国总统选举中输给了曹锟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王赣骏——第一个把五星红旗带上太空的华人下一篇:6月16日大事记 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