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解密汉字:为何说古音与今音不同 以「 ”田”和「 ”陈”为例说明

导语:解密汉字:为什么古音和今音不一样?以田、陈为例,说明以下文字资料是为大家整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作者:碣石老人 大家都知道,战国时齐国的国君是田氏。我们在初中时学过一篇课文《田忌赛马》。这个田忌就是齐国的宗室。但是司马迁写的《史记》在介

解密汉字:为什么古音和今音不一样?以田、陈为例,说明以下文字资料是为大家整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作者:碣石老人 大家都知道,战国时齐国的国君是田氏。我们在初中时学过一篇课文《田忌赛马》。这个田忌就是齐国的宗室。但是司马迁写的《史记》在介绍田齐世家时却将篇名命名为《陈敬仲完世家》。 为何不做《田敬仲完世家》呢?因为在古时「 ”田”与「 ”陈”是同音之字。齐国的始祖陈完也做「 ”田完”。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一下「 ”田”、「 ”陈”的字意。 首先我们来看《说文解字》对「 ”田”的解释 「 ”田,陈也。”《尔雅·释地》「 ”郊外谓之牧”,「 ”牧”又写作「 ”田”。李巡云「 ”田,陈也。谓陈列种谷之处。”取其陈列整齐谓之「 ”田”。古时种菜之地谓之「 ”圃”,种果树之地谓之「 ”园”,而种谷之地则谓之「 ”田”。后来人们进一步说明田是种谷稻之地。 《禹贡》「 ”厥田惟中上”,郑玄解释说「 ”能吐生万物者曰土,据人功作力,竟得而田之,则谓之田”。《公羊传》「 ”凡言田者,指垦土之地。”《经籍纂诂》「 ”田者,地之表而有人功者也。”《一切经音义》引《仓颉》作「 ”田,种禾稼也。”《释名》「 ”田,填也,五稼填满其中。” 总之,「 ”田”就是人们劳作而能获得收获的土地。 古代的「 ”田”还有其他一些意思 比如「 ”田”也可用作动词,为「 ”耕作的意思”。如《汉书·高祖纪》「 ”令民得田之”。意思是说让百姓有土地可以耕作。 「 ”田”还有「 ”猎”的意思。《易解》「 ”田获三狐。”《礼记·郊特牲》「 ”唯为牡田。”《左传》「 ”宣子田于首山。”《书·无逸》「 ”不敢盘于游田。这里的「 ”田”均是「 ”猎”的意思。「 ”田”就是「 ”猎”的别称。因为在田里取禽,故曰「 ”田”。 古时人们食肉,穿兽皮做的衣服。擒捕野兽与种田同样重要。。故以「 ”田”为「 ”猎”。春夏秋冬田猎都为重要的宗庙之事。春猎曰「 ”田”,夏猎曰「 ”苗”,秋猎曰「 ”蒐”,冬猎曰「 ”狩”。《白虎通·田猎》「 ”四时之田,总名为田,何为田?除害也。”也就是说春天要田猎,为的是除去害虫,让农作物能够好好的生长。「 ”春谓之田何?春,岁之本,举本名而言之。”春天是一年之始,所以春天的捕猎直接称为「 ”田”,以猎的本名而言之。 「 ”田”还有赋税的意思 《国语·鲁语》「 ”田一井也。”韦昭注曰「 ”季康子欲以田赋。”《公羊传》「 ”田谓之一井之田。”《孟子·离娄下》「 ”田,业也。”「 ”然后收其田里。”这里面的「 ”田”都是赋税的意思。 我们再来看「 ”陈”这个字 上面我们讲过「 ”田,陈也。”「 ”陈”做陈列来讲。其实这个「 ”陈”字在古时不是这样写的。陈列的「 ”陈”本应写作「 ”敶”。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说「 ”天田,陈也陈本应做敶,敶,列也,古与田皆曰陈。”「 ”田”与「 ”陈”因叠韵所以互训。《史记》中的陈敬仲之后为田氏,「 ”田”即「 ”陈”,假借「 ”田”为「 ”陈”。 以上我们知道了「 ”田”和「 ”陈”古时同音同训。「 ”敶”为「 ”陈”的本字,「 ”陈”是后起之字。 我们分别讲一下「 ”敶”和「 ”陈” 首先来看本字「 ”敶”。《说文解字》「 ”敶,列也。”如《韩诗》「 ”信彼南山,惟禹敶之。”古时用的「 ”敶”字没有左耳刀,如图: 上图的字和「 ”敶”本为陈列字。到后来,人们假借「 ”陈”为陈列之字。「 ”陈”通行后,「 ”敶”字便废而不行了。以至于现在大多数人已经不知道「 ”敶”这个字了。 「 ”敶”还是军阵之「 ”阵”的本字 「 ”阵”是后人妄造无理之字。「 ”阵”行而「 ”敶”废。古铜印有「 ”陷敶破虏司马”印,足能证明「 ”敶”为「 ”阵”之本意。我们在读《史记》、《汉书》等史书时往往会有「 ”军陈”、「 ”陈于某某地”的字样。亦可知古时无「 ”阵”字。「 ”敶”、「 ”陈”才是两军布兵列战之字。最初,军敶为「 ”敶”的本义,后来假借为铺陈、陈设的意思。 我们再看「 ”敶”的衍生字「 ”陈” 《说文解字》「 ”陈,宛丘也。舜后,妫满之所封。”由此可以看出「 ”陈”只表示地名,又引申为姓氏。宛丘即今天河南睢阳附近。 丘上有丘谓之「 ”宛丘”。舜帝的后代,妫满的父亲为周武王的陶正。武王很信任他,便封妫满于陈,为胡公。陈的都城就在宛丘。 《说文解字》中,「 ”陈”在左耳刀部下,「 ”敶”在「 ”攵”部下。这又可以说明「 ”敶”不与地势有关,它的本意是军敶。而「 ”陈”为土山之意,代表的是与地势有关的地名。后来「 ”陈”被大量使用,代替了「 ”敶”字,便不再只表示地名、姓氏,它的用途就更广泛了。 我们再来看看「 ”敶”还有哪些意义 1. 《广雅·释诂》云「 ”敶,布也。” 2. 《左传·隐五年传》「 ”陈鱼而观之。”这里的「 ”陈”是张设的意思。 3. 「 ”陈”又有「 ”说”的意思。《文选.古诗》「 ”欢乐难具陈” 4. 「 ”陈”亦有「 ”示”的意思。如《国语·齐语》「 ”相陈以功。” 5. 「 ”陈”还有居住的意思。《史记·龟兹传》「 ”三瓦而居之。” 6. 《素问》「 ”宛陈则除之。”又《荀子·富国》「 ”年谷复熟而陈积有余。”这里的「 ”陈”都是旧的意思。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知道了「 ”田”与「 ”敶”古时同音。古音与今音不同,所以我们不了解田齐的历史为何被司马迁写作《陈敬仲完世家》。 古今音的不同,在《诗经》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我们今天读《诗经》感觉并不押韵,但是那时候的古人读起来肯定是押韵的。今天的普通话和古代人所说的话是不同音的,我们汉字的读音是在不断变化的。 我们的汉字讲形、音、义。字形经过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等的变化到了今天的楷书;字义也在变化,有些字慢慢引申出了其它的意思;而读音同音也是在变的。总的说来,在三国之前为上古音,两晋南北朝时期语音开始第一次变化,到唐宋时期为中古音,元朝以后为近古音。 我们对古代的语音也是在慢慢认识理解的。南宋大儒学家朱熹那时也是不知道语音是在变化的。在那时人们读《诗经》已经不押韵了,有人就提出了「 ”叶韵”的方法来解决不押韵的问题。「 ”叶韵”就是将诗中的韵脚字人为的给它改变读音,使它能够押韵。朱熹就经常这样做,很显然这是错误的。直到明朝时,才由陈第首次提出古音与今音是不同的,不应用「 ”叶韵”人为的将某字改音,用上古音读《诗经》是押韵的。 对古音有系统研究的第一人应该是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最巅峰时期是在清朝的乾隆,嘉庆时期。以戴震、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等人为首的「 ”乾嘉学派”使整个训诂学、音韵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他们的研究将上古音分为若干韵部,从而让我们能够了解到古人的「 ”普通话”。 关于汉字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形、音、义每一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今天我只讲了语音的冰山一角,以后还会与大家分享它的故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湖南长沙有哪些值得一玩的好地方下一篇:明朝小岛被外国侵占 嘉靖皇帝一声令下 列强300年不敢染指中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