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为什么说商鞅让秦国强大的同时也给自己挖了一个坑

导语:商鞅为什么要让秦国强大,为自己挖坑?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辗转多国,只为施展抱负 商鞅出生时代战国时期,是一名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指挥家。商鞅的出生国是卫国,作为卫国国君的后代,要跟随卫国姓氏--姬姓,姓公

商鞅为什么要让秦国强大,为自己挖坑?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

辗转多国,只为施展抱负 商鞅出生时代战国时期,是一名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指挥家。商鞅的出生国是卫国,作为卫国国君的后代,要跟随卫国姓氏--姬姓,姓公孙,后人称也称他为公孙鞅。商鞅年轻的时候就喜欢法家思想,他对法家思想中的治国理政、及法治策略极为感兴趣。所以商鞅对治理国家方面也有一定的见解。 后来他是侍奉魏国的国相公孙痤,两人经常在闲暇的时候谈论国家大事,相互交流意见。公孙痤发现了商鞅在治国理政方面有一定的窍门,若被重用必成大器。当公孙锉病重又担心魏国的安危,他认为商鞅是一个可以代替自己位置的不错的人选,就把他推荐给魏惠王。不幸的是当时公孙痤病情十分严重,口述和表述能力很差,啰啰嗦嗦的魏惠王不以为然,没有采纳这一建议。商鞅早知道会是这样,他没有赶快离开,而是待在魏国等待时机的出现。 当时战国七雄的局势已经形成,周围还有许多小的自立的国家。周王室势力削弱,对现在的情况已经没有办法进行统治。秦国在当时地处偏远地带,军事实力差,附近的国家没有愿意与之结交。秦孝公继位后,把秦穆公生前的愿望当作自己的志向和努力的方向。春秋战国时代也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儒、法、墨、道等思出现,各诸侯国在全国范围内召集人才,秦孝公也发出了招贤的呼声,希望贤人提出强国之策能使国家强大。 商鞅得知消息之后就带着李悝的《法经》离开了魏国,前往秦国。商鞅一共拜见秦孝公四次,前三次他分辨阐述了他对"帝王之术、霸王之术、王道之术"的见解。但秦孝公对选拔人才、变换之术、道德方面并不感兴趣。认为他所说的都是无稽之谈,对他的霸业没有任何帮助。商鞅在第四次的时候向秦孝公展示了他对提高国力,迅速兴国方面的见解和治理之道。秦孝公听得十分入迷,甚至错过了吃饭的时间,每次交谈都毫无睡意。由此看出,秦孝公接受了商鞅这个贤士。 酝酿变法树立威信 秦孝公要在国内实行变法,又担心旧贵族或者国人议论纷纷,就召开会议进行商讨。旧贵族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变法把原有传统的东西都去除掉,不利于国家根基的稳固。商鞅一针见血指出变法的好处,对反对的人说:前世的哪一个国家不是实行变法,才使国家走向富强的道路,举了众多的例子,再加上秦孝公的支持,旧贵族表示沉默等于同意,变法的方针继续实行下去。 商鞅对贵族进行反驳 变法仅仅让贵族理解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让百姓理解变法的意义,在他们的心里扎根,遵守它,完成它。商鞅决定先在百姓中树立威信,他叫人在城墙的南门立了一根三丈多的木头,并在城墙的边上贴了张纸说:谁如果把这个木头扛到北门,就赏他十金。木头旁边围满了人,每个人蠢蠢欲动但又不愿意行动,因为这个事情太简单了,觉得不可信。商鞅看百姓们没有任何反应,就把赏钱从十金提高到了五十金。这时一个粗壮的汉子,推开了人群走上那个木头前,把木头从南门抬到了北门。在北门旁边正好有一个官吏等着他,对壮汉说:"既然你完成了任务,我就履行我的承诺。"就把50金上给了他,通过这一方法,百姓相信了政府说的话,以此立信。 壮士移动木头 实施变法秦国强盛的同时也触及到旧贵族的利益 商鞅先对农业进行了改革,颁布《垦草令》,主要内容是重农抑商,主张以土地为中心。同时奖励耕织,提高百姓对农业的重视程度。这个政策还削弱了贵族和官吏对农业方面的控制,这种方法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对贵族却是一种打击,违规陷害商鞅埋下了伏笔。 第一次变法,主要在户籍方面,商鞅主张建立什伍连坐制,一个小组里头有一个人犯罪其余的人同罪,如果有一家犯罪,其余家应该告发,否则也同罪受罚。军队方面,实行奖罚分明的政策,废除世卿世禄制,从根本上铲除了某些家族世代为官的可能性。 第二次变法,主要内容是在土地方面开阡陌封疆,把一些荒芜的土地分发给农民或者是租给农民使用,废除井田制,推行度量衡规定了各种长度,重量的大额标准尺寸 阡陌封疆 秦国国力增强,为自己埋下了隐患 两次变法之后,秦国的实力增强,秦孝公迫切的愿望就是收复失地,商鞅为收复河西的主帅,对抗魏国大获全胜,这也展示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公元前353年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势力范围,有的联合,有的两个国家攻打一国。秦国在一旁观望。公元前352年,秦国趁魏国正值虚弱时期,长驱直入并占领了安邑固阳,秦国联合赵和齐一起对抗魏国,商鞅俘虏过魏国的公子卬,最终魏国战败。商鞅因此获得大量的土地,也被封号为商君,商鞅也没想到因为俘虏过公子卬,却但送了自己的一条出路。 掉入自己挖的坑中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不幸去世,继位的是与商鞅有过过节的太子驷,公子虔倚仗着哥哥,陷害商鞅说他想要谋反,太子驷以此为理由追捕商鞅,商鞅连夜逃往边境地区时,却没有房屋提供给他,因为颁布法律说过连坐制度,不敢给商鞅开门。商鞅欲哭无泪,又前往魏国,魏国公子卬记恨曾经被商鞅擒住,拒绝他入境,商鞅又回到他居住的地方,决定发动军队准备与秦惠王进行最后的抵抗,结果商鞅战败,他的尸体拉运回咸阳,以五马分尸方式示众。秦惠公又下令诛杀商鞅的全族。 商鞅的石像 商鞅为秦朝建立大一统奠定了基础,在帮助强大的同时,自己的处境也越来越难。但他的功劳不可磨灭,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唐太宗贞观之治知识 简述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下一篇:解密赵氏孤儿中赵朔为什么会被陷害而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