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 ”今宵月 直把天涯都照彻”——此词虽短 尽显毛主席的意气风发

导语:”“今夜,夜,夜,夜,夜,夜”——这个词虽然简短,却显示了毛主席的高昂斗志。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地看一看它们。归国谣•今宵月 1919年 今宵月,直把天涯都照彻, 清光不令青山失。 清溪却向青滩泄, 鸡声歇, 马嘶人语长

”“今夜,夜,夜,夜,夜,夜”——这个词虽然简短,却显示了毛主席的高昂斗志。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地看一看它们。

归国谣•今宵月 1919年 今宵月,直把天涯都照彻, 清光不令青山失。 清溪却向青滩泄, 鸡声歇, 马嘶人语长亭白。 【注释】 照彻:照遍。马嘶:马的嘶鸣,喻将踏上征程。 【写作背景】 1918年4月,毛泽东等人筹划成立了新民学会,这是一个崭新的革命团体。学会成立不到三个月,毛泽东就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了。此后他和学会的主要负责人全力投入留法勤工俭学的运动中。 以后他积极开展爱国运动,抗议巴黎和会,继而主编《湘江评论》,开展驱逐湖南督军张敬尧的秘密活动,次年,张被迫离开了湖南。毛泽东就是在如此繁忙的革命活动中,面对着良宵夜月的美景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诗篇。 【赏析】 这首诗采用含蓄的表达方法,以对具体形象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今宵月”的清辉洒向广阔无涯而又幽静、平和的世界,目光所及的是座座青山,清澈的溪水流向碧绿的水滩。明月下雄鸡停止了啼鸣,「 ”马嘶人语”,夜宿的旅人又要上路了。这也是很具体的描述。有静有动,前静后动,既不单调又真实自然。 这首《归国谣》,单从词作语言的角度来看,是相当成熟的,由豪迈、喜悦,至于收束,已然有了较为完整的情感过程,某种程度上来说,作为一首词作,词人在这一阶段保留了较多古典作词传统的影响,与后期作品更为写实的内容、大开大合的风格特点颇有不同。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急求论文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下一篇:他是湖南人的骄傲 却在31岁时被刺杀 他若不死 历史或将改写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