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中国1949 中国发展史1949至今

导语:以下是1949年至今中国发展史上的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新中国的成立——科学技术的新起点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中国只有30多个专业研究机构,科技人员不超过5万人。中国的科技需要在废墟上重建。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

以下是1949年至今中国发展史上的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新中国的成立——科学技术的新起点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当时中国只有30多个专业研究机构,科技人员不超过5万人。

中国的科技需要在废墟上重建。

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成为新中国主要的政府研究机构。随后几年,相继成立了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局、地质部等科技协调研究机构。

中国科技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新中国的成立,激励了一大批留学生报国。

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任教的著名数学家华,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非常激动。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在国外的教授任期和优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国。

1955年,钱学森,航空空动力学家冯·卡门的学生,时任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回国工作。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他为中国国防科技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

到1957年,已有3000多名海外学者回国,占新中国成立前海外留学生和学者的一半以上。

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相继回到了祖国。他们大多成为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奠基人或开拓者。

在中国科学院选拔的首批233名教职员工中,近三分之二是归国海外学者。

同时,中国政府大力培养科技人才,设立科研机构。

短时间内,我国初步形成了由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国务院各部门研究单位、地方研究单位、国防研究单位五支研究大军组成的科技体系。

1956年是中国近代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当年1月,中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

科技事业有计划地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这一年,中国政府成立了国家科学计划委员会,组织了全国600多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制定了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制定了57项重大任务。

该计划提出的主要任务于1962年提前完成,奠定了我国原子能、电子、半导体、自动化、计算技术、航空空和火箭技术等新兴科技的基础,推动了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的诞生和发展。

在提前完成《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基础上,中国制定了《1963-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

1958年,中国政府对科技管理机构进行了调整和合并,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

各省、市、县相继成立了各级科学技术委员会,形成了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

在国家计划下,中国的科技事业进入了现代化发展时期。

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的现代化。

这一时期,科技事业发展迅速。

1959年,地质学家李四光等人提出“大陆生油”说,打破了西方学者“中国贫油”说;1960年,物理学家王等人发现了反负超子;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5年,生物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牛胰岛素。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形成了一批学科齐全、设备较好的科研院所,培养了一支高水平、强实力的科研队伍。

到1965年,全国共有科研机构1700多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12万人。

这是中国科技事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良渚博物馆 杭州良渚文化博物馆介绍下一篇:李昌毅 历史上真有李昌毅这个人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