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皋兰县 皋兰历史

导语:以下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皋兰历史文字资料。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皋兰县历史皋兰县历史悠久,早在5000年前祖先就在这里生活繁衍。春秋战国时期,为羌戎之地,秦统一中国后归秦。西汉时属晋城县。西、北魏、北周时期,属淄城县,治属晋城县。隋初属兰州总管理处,废弃归县后仍属金城县。唐属武泉县,武泉县即今兰州市

以下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皋兰历史文字资料。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皋兰县历史

皋兰县历史悠久,早在5000年前祖先就在这里生活繁衍。

春秋战国时期,为羌戎之地,秦统一中国后归秦。西汉时属晋城县。

西、北魏、北周时期,属淄城县,治属晋城县。隋初属兰州总管理处,废弃归县后仍属金城县。

唐属武泉县,武泉县即今兰州市,属晋城县管辖。唐末五代时为吐蕃所占。

宋、金、元、明属于兰州。清乾隆六年,因境内有高栏山而改名高栏县,一直沿用至今。

从清朝到民国,皋兰作为甘肃的第一个县和省会的一个主要城镇,幅员辽阔,管辖着今天兰州和白银的大部分地区。解放初期,皋兰县隶属于兰州市。

1951年8月,由省直接管理。1956年1月,分配到定西区。

1958年12月,国务院决定撤销皋兰县,行政区域划归白银市。1961年12月,皋兰县恢复为白银市。

1963年10月,白银市被撤销,皋兰县回归定西区。1970年4月划归兰州市管辖。

为什么不在皋兰县大理发展?皋兰历史悠久,兰州和地理先于皋兰

兰州市是在原皋兰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城区城关区原为皋兰县。新中国成立后,兰州市和皋兰县ZF分头工作,皋兰县地理条件较好的镇全部划归兰州市,皋兰县从此衰落。比如皋兰县叫石洞镇,就在几年前还叫石洞乡,可见皋兰县富人区被排斥带来的巨大影响。

新市长上任后,一直在推进“兰州-白俄罗斯经济圈”,这将使兰州和白银成为紧密合作的经济带。这肯定和他的简历有关。他曾经是白银的领袖。但我个人不喜欢这样。首先,兰州和白银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城市。兰州是省会,对周边县市的辐射作用远强于白银,白银只是兰州众多卫星城市中的一个。其次,兰州地理位置优越,生产生活条件远胜白银,未来仍有较大发展;而白银则是一座资源即将枯竭的城市,没有未来。两者合作的结果只会是把更多的资源转移到兰州。第三,领导层的变动和其他因素将极大地影响既定政策的实施。如果袁市长将来调离现在的岗位,他的发展思路很可能会被继任者搁置。

我觉得皋兰还有发展空间空。主要优势在于靠近兰州,未来卫星城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但由于没有特别有价值的矿产资源等优势,大发展的可能性不大,未来与城市的差距应该总会很大。

石川梨园的历史

据一些记载,石川历史悠久,因甘肃巡抚在石川中心修建石子川堡而得名。石川梨树的神奇之处在于它三百多年的长寿,这主要得益于南北两山的青峰为屏,黄河水隔堤滋润,石川人世世代代的精心呵护。石川镇距兰州仅20公里,黄河穿其腹。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瓜果丰美,素有“小江南”之称。在这片水土留下的沃土中,最令人惊叹的是,据说目前中国最大的万亩梨园。

山水环抱,鸡犬相闻。从红墙绿瓦的砖混房屋和自然形成的村庄中,我们可以知道人们生活的安宁和富足。此外,梨花盛开,梨园桃花绿。春天,石川镇处处呈现出“小桥流水”的淳朴、自然、和谐之美。“中国第一古梨园”确实名副其实。

“就像春天的大风,在夜里上来,吹开万年梨树的花瓣”。从远处看,这些美丽的天使洁白如雪,玉骨冰皮,素雅,美丽芬芳,婀娜多姿。他们真的有“拿起世界的白,压下世界的花”的气势。你看,在温暖的阳光下,梨花迎着微风张开笑脸。雪是白色的,朦胧的,白色的,干净而优雅;郁郁葱葱的梨花满枝头,花团锦簇的我,牵着手像去赶集,绽放着,羞涩着,又像处女;仔细一看,梨叶绿得像水,绿得像油,让人心旷神怡;还有苍劲的老枝,鱼鳞树干诉说着沧桑,让每一个来赏春的人都感受到大自然的巨大力量。有些老梨树的根上有空个洞,但树冠顶端的新枝上还开着一簇簇白色的梨花。这可能就是石川梨园的神奇之处。记得古人曾把雪比作梅花,“梅花三分白,雪失梅花”。住在一万亩的梨园里,感觉和雪、梅比起来,梨花不逊色于雪的白,也不逊色于梅的香。难怪清代文学家李玉赞说:“雪是天上的雪,梨花是地上的雪;雪没那么香,梨花好美。”当代诗人王传明,游石川后作诗,赞“小黎河之西,绿云之水侧。回到过去,到达赖心良。春日黄昏花堆雪,深秋果溢香。婺源嘉里地,一半在石川乡。”

石川梨栽培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公园里最长的树龄超过300年,有成千上万棵100年以上的古梨树。古茎虽曲,历经沧桑,依然繁盛迷人。一般来说,梨树的寿命是几十年,而石川梨园是一个奇迹,一个谜。或许,花丛中,梨花的形状和色素较小,不如牡丹奢华,不如梅花优雅,但古今吟咏梨花的诗词依然不少。“冷艳泉欺雪,翔宇先入衣”,“最像寡居少妇,素颜素袖,蓝纱裙”,“美人洁如笼,香却寒,不为风所驱。桃花依地而行,终被笑妖弄红。”桃花脸每一个阶段都是红的,不如天然翡翠。总是对尘埃漠不关心,轻轻地把月亮关在墙上”...是的,在我眼里,石川梨花是龙源的迷人女子。她以一尘不染的洁白和高贵,让历史记住了她的美丽,让今天的观众感到骄傲和自豪。

石川梨园真大。这里的人们更喜欢种梨树。每个家庭都把它当成自己的事情,并乐在其中。现在已经成为很多人奔小康的重要经济来源。山谷里、河滩上、房屋前后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梨树。石川梨中,软儿梨最香、最醇、最甜。品尝它们令人耳目一新。于右任曾作诗赞道:“梨子冰雪软,瓜果第一奇。满树的人不取,香待化泥。”

梨树下的石川,充满了田园诗,宛如一片净土,会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感到宁静安详。"充满烟火和宠物的三月,一片春色直到山下."在美好的季节里,带着浓烈的来生,我还写了一首诗:“春日梨园满情,满银花满诗;三轮酒后,我唱着笑着,在春暖花开的时节遇见了你。”

询问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的历史沿革

皋兰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丝绸之路重镇,陇西要冲。

早在4000或5000年前,祖先就在这里狩猎、放牧和制作陶器,并繁荣昌盛。春秋战国时期,为羌戎之地,秦统一中国后归秦。

西汉时属晋城县。西、北魏、北周属淄城县,治属晋城县。

隋初属兰州总管理处,但仍属金城县。唐朝属于兰泉县,兰泉县现在位于兰州市,也由金城县管辖。

唐末五代,属吐蕃管辖。宋、金、元、明属于兰州。

清代乾隆三年,因境内有皋兰山而改名皋兰县,沿用至今。从清朝到民国,作为甘肃省的第一个县和省会,它幅员辽阔,管辖着今天兰州和白银的大部分地区。

建国初期隶属于兰州市,1951年8月由省直管。1956年1月,分配到定西区。

1958年12月撤县,行政区域划入白银市。1961年2月,建制恢复,隶属白银市管辖。

1963年10月,又属于定西区。1970年4月,重新分配到兰州市。

县人民政府户籍所在地城关镇,邮编:730200,电话区号:0931。满意,请接受。

介绍兰州的历史

兰州,作为中国古代土地城市的州名,始于隋文帝开皇元年,文帝废县设州后设立兰州总管理处,因城南高栏山高耸入云而得名“兰州”。高栏山高2129.6米,是城南的天然屏障。当时,黄河从北山脚下穿过。据记载,“皋兰叫皋来,河之名”。兰州大学魏进贤先生考证“皋兰”在古羌语中是“河”的意思,皋兰山自然是指河边的山。一些羌族语言在古代被转换成蒙古语,今天蒙古人仍然称这条河为“皋兰”作为证据。据说皋兰是匈奴语的音译,意为“高”。人们认为山上有一种名叫皋兰的蓝草。有人解释过,皋兰在蒙古语中是“奔马”的意思,但众说纷纭。隋末,黄河从高栏山脚下逐渐北移,昔日的河滩河堤逐渐沦为二级阶地,高栏山北半坡居民北移至新建立的武泉县。城市建在五泉山和鼓楼巷之间,北依黄河,东西长600多步,南北宽约300步。

到了北宋,它继续沿着河道向北移动,以利于防御。神宗元丰六年三月,在旧城址北侧沿河修建新城。它的基岩像一只石龟,落在城墙下,因此得名“石龟城”。明朝洪武十年,同治王德奉命扩建石龟城,之后历代都在内城东部。西、南两侧增加了外廓、深、宽3尺的护城河,打开了9座国门和16座敌楼。公元1399年,王迁居兰州。清朝时期,聋哑人屡修,城墙用砖砌成,北方修筑石堤,使兰州成为抵御外敌入侵的坚固军事防御工程。

兰州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始于清朝康熙五年。清政府建立甘肃省后,甘肃巡抚以兰州府为省会。1923年,兰州市筹备处成立,为城市的建立做准备。然而,1928-193年连续三年的大旱,让千里之外的甘肃红土地,兰州只有8600多人,一派凄惨景象。如何才能建设一座城市?1937年抗战爆发后,兰州越来越重要,甘肃省政府提出设市。然而,由于形势多变,筹备工作一再停止。兰州直到1941年7月1日才正式成立,市长蔡孟坚成为兰州近代建设时期的第一位领导人。

兰州历史

兰州始建于公元前86年。据记载,它之所以被命名为金城,是因为这座城市第一次在这里建造时挖出了金子。还有一种说法是基于“金城唐池”的典故,意思是它的坚固性。汉魏时期,这里设立了金城县。十六国凉了,就迁到金城县来统治这里。隋文帝在位第三年,隋文帝废郡,在此设立兰州总管府,史称“兰州”,开始出现在史书上。后来,州县虽数次更名,但兰州建制的演变基本固定,并一直延续至今。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天下共分三十六郡,兰州属陇西郡。

西汉初年,兰州仍按秦制归陇西县管辖。开国大典第二年,霍去病率军西征匈奴,在兰州西设守军,为汉在河西开辟四郡之路。昭帝元年,今兰州设金城县,属天水县管辖。

西汉昭帝六年,设在晋城县。宣帝神阙二年,赵充国平定西羌,屯兵湟中后,西汉对金城郡的统治得到加强,先后新设七郡。东汉建武十二年,金城县位于陇西县。安帝永初四年,西羌起义,金城县大部被占领,县政府由吴韵迁都吴象,十二年后迁回吴韵。东汉末年,金城县在西平县新设。从此,金城县由吴韵迁至榆中。

西晋建立后,金城县仍被占领。西晋末年,梁勇安元年,金城县分置智阳、灵州两县,光武县与新设的永登县合址。同年,晋城县政府从榆中迁到晋城,晋城县政府和县政府住在同一座城市。

隋文帝开皇三年,改金城郡为兰州,置总管府。兰州以城南的高栏山命名。大业三年,子城县改金城县,兰州改金城县,领金城、滴道两县。大业十三年,晋城校尉薛举奋起抗隋,称其为西秦霸主,建都晋城。不久迁到天水,被唐朝所灭。

唐·依桐来到中国后,两年内迁到武德兰州。八年买都督府。清元年间,改为州。天宝元年,改为金城县。元朝第二年,金城县改为兰州,州治武泉,治武泉、光武两县。

宝应元年,兰州被图凡占领。大中二年,贺州人张义超起义,收复陇右十一州之地,兰州归唐所有。然而,此时唐朝已经衰落,无力照顾它。很快就被党项占领了。

清初,兰州按明朝建制,兰州隶属于临洮府,魏隶属于陕西都指挥所。顺治十三年,魏被裁,归国。康熙二年,兰州卫重新建立。康熙五年,陕甘分治,建立甘肃省。省会从常工迁到了兰州。此后,兰州一直是甘肃的政治中心。乾隆三年,临洮府由滴道迁至兰州,改称兰州府,改属皋兰县。当时,兰州政府统治着滴道和贺州;皋兰、进贤、威远、靖远。乾隆二十九年,陕甘总督府由xi迁都兰州,减少甘肃巡抚。

辛亥革命后,民国二年,废府设路,岚山、常工府成为岚山路,辖皋兰、红水、榆中、滴道、道河、丁宁、陶沙、靖远、威远、定西、临潭、陇西、岷县、会宁、张喜安等15县。道银驻扎在省会皋兰县。民国16年改为区,兰山路改为兰山区。民国25年,甘肃被定为7个行政督察署,皋兰、榆中是最早的行政督察区。民国30年,即1941年7月1日,划定皋兰县郊区,新设兰州市,与皋兰县共同统治兰州城关区。市区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17.2万余人。1933年,市区东扩至杨洼山,西至土门墩,南至石咀子、八里窑、皋兰峰,北至延长堡、十里店,面积146平方公里。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从此,兰州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建国以来,兰州的建制几经变迁。兰州现辖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红古五区,榆中、皋兰、永登三县。

兰州高栏山相关信息

自从2000多年前匈奴在黄河上称“皋兰”以来,这座山就成了兰州沧桑的见证。

高栏山-岚山公园“高栏山是一座被人们误解的山!”编辑本段名字的出处——营盘岭,匈奴仰望的高栏山最高点。在收获的麦田里,犁头翻开的土壤就像翻开的古页,暴露在阳光下,透露着自己隐藏的秘密。不远处就是高栏山的最高点,那里立着一个简单的木鼎,旗帜在风中猎猎。

高栏山西起卫龙山,东形似龙。“厚重曲折,如张两翼,自东向西拱城,绵延二十余里。”高栏山是兰州的屏障。

两千多年前,在黄河岸边游牧的匈奴人曾经多次仰望这座山。战国时期,匈奴趁秦灭六国之机,大举南迁。

走近黄河后,我站在黄河边,看到山很高,就给它取名高栏。关于皋兰的起源,其实有三种说法:第一,皋兰是匈奴的音译。

匈奴人称天空为祁连,而皋兰、乌兰、贺兰山的名字与“祁连”的读音相似,意为高;二是源于羌河之名;第三,在现代,有人认为皋兰来自山上的一种蓝草。“其实皋兰、乌兰、贺兰指的是河流,叫匈奴。现在蒙古仍称河流为皋兰。

高栏山是河边的山。需要证实的是,匈奴人说他们给黄河北岸的高栏山取名是真的。"

兰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金说。五泉山位于高栏山北坡,因其五眼泉而得名,即徽、甘露、、墨子、孟。

根据民间传说,这个五眼泉是著名的霍去病用青铜鞭戳出来的,因此得名五泉。“这只是一个传说。霍去病没去过兰州!”金说:“这是一段被误解的历史。”

《史记·汉武帝列传》记载霍去病攻打匈奴的河西之战时,他说:霍去病率军一路西进,到达张掖,然后在皋兰山与匈奴展开大战。人们往往把这座高栏山当成兰州高栏山,从而混淆了霍去病西征的路线。

金说:“其实汉代甘肃应该有两座皋兰山。一个是兰州的高栏山,一个是张掖附近的鹤立山。这座山当时也叫高栏山。”

霍去病与匈奴激战的高栏山,应该是张掖的鹤壁山。从隋文帝元年开始,兰州就建立在高栏山脚下。从那以后已经1427年了。

兰州以高栏山命名。“匈奴命名高栏山后,高栏山成为兰州沧桑的见证。”

兰州先民的生活遗迹行走在营盘岭,黄土高原纵横交错,梯田环山,绿色的玉米、浅灰色的藤蔓和收割的小麦散落在田野里。破败的三脚架南面是一个缓坡。1981年,这里发现了一座半山区文化墓,创造了彩陶文化的巅峰。

“1981年4月初,兰州市高栏山公社三营四队在整地时,发现了一批陶器。这是一座半山式的新石器时代墓葬,距花寨子遗址约5公里。”参与实地调查收集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周广基说,“这次我们收集到了20件陶器,造型基本完整,造型比较新颖,是早期半山区的文化特色。”

在兰州博物馆二楼展厅,有两个在营盘岭出土的带有锯齿图案的彩陶壶。博物馆研究员李晓林说:“这些彩陶造型优美。其中一个图案是漩涡状的锯齿图案,上面有红黑相间的纹饰,表现了原始先民的审美观念。”

马家窑文化的中级类型,可追溯到4650年至4350年。这个遗址的发现向我们展示了当时兰州居民的基本生活状况。

当时的高栏山山顶绿树成荫,溪流纵横,黄河离山不远。祖先们选择住在一个面向太阳的地方。人们把他们的房子建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打开他们的门到东边采光,并在室内建造炉灶。

人们在耕作、捕鱼和打猎时生活极其艰苦。这时候,制陶业相当发达,给先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高栏山以西的伏龙坪发现了许多汉墓。

1987年10月,在城关区伏龙坪北缘的山口发现了一座东汉墓。没想到,人们在这个普通的墓地里发现了几张用来垫铜镜的纸。

这是东汉伏龙坪的残纸。有三张纸,都在铜镜里,都是圆形的,直径约17厘米,柔韧性好。纸上写着“女人知道怎么做”...但是怎么做呢……”。

这是继甘肃敦煌、居延、武威之后,中国古代造纸的又一重大发现。“这张残纸是发现字数最多的墨水纸,为研究造纸术和书法艺术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

金对说道。编辑这一段《岚山烟雨》,兰州秀才皋兰山顶的不规则梯田,种着各种蔬菜。因为刚下过雨,群山云雾环绕,颇有一些“岚山烟雨”的韵味。

兰州市城关区历史总编辑钱同和说:“每次下雨、下雨,或者雨后,山中有云,山上亭台楼阁若隐若现,疑是天上故宫。早晚有时有白云轻烟,缠绕山腰,形成岚山烟雨。”

岚山烟雨明代称为“皋兰山色”,清代康熙时期称为“岚山烟雨”。也是兰州现存为数不多的古景区之一。高栏山顶上的三叠阁区域开阔,是俯瞰兰州城市风光的好去处。

如今,站在高栏山山顶的大壕县附近,城市风光一览无遗,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不再是当年的古色古香。明代是今天兰州文化的奠基时期。

明初,为了巩固西北边防,明政府从江南、山西等地大量迁徙人口,充实兰州。大量移动。

兰州皋兰县怎么样

皋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总面积2556平方公里,总人口17.26万人,耕地面积43.58万亩。行政区划位于黄河上游,南与兰州市城关区、安宁区接壤,属兰州市管辖。地形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1459.2米-2445.2米,相对高差986米。县城有石洞寺,是元明时期佛像雕刻的泥塑洞穴。皋兰太平鼓赴北京参加亚运会和50周年纪念活动,获得“世界第一鼓”的美誉。2000年被文化部授予“民间艺术之乡”荣誉称号。清代乾隆三年,因境内有皋兰山而改名皋兰县,沿用至今。从清朝到民国,它是甘肃省的第一个县和省会。

皋兰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丝绸之路重镇,陇西要冲。早在4000或5000年前,祖先就在这里狩猎、放牧和制作陶器,并繁荣昌盛。春秋战国时期,为羌戎之地,秦统一中国后归秦。西汉时属晋城县。西、北魏、北周属淄城县,治属晋城县。隋初属兰州总管理处,但仍属金城县。唐朝属于兰泉县,兰泉县现在位于兰州市,也由金城县管辖。唐末五代,属吐蕃管辖。宋、金、元、明属于兰州。至清代乾隆三年

,因境内有皋兰山而更名为皋兰县,并沿用至今。从清朝到民国,作为甘肃省的第一个县和省会,它幅员辽阔,管辖着今天兰州和白银的大部分地区。建国初期隶属于兰州市,1951年8月由省直管。1956年1月,分配到定西区。1958年12月撤县,行政区域划入白银市。1961年2月,建制恢复,隶属白银市管辖。1963年10月,又属于定西区。1970年4月,重新分配到兰州市。

道路交通四通八达。兰包铁路、109国道、白兰高速、高营高速贯穿全县,中哈高速直达中川机场,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由高栏火车站改建而成的兰州北站,日吞吐量超过百万吨。邮电畅通无阻。公共电报线路覆盖了整个县。程控交换机5000台,自动切换到国网,拥有光缆、短波微波等各种现代化设备。长途电话可国内外直拨,有传真条件。县城和大部分乡镇都设置了无线手机,实现了村村通。基础设施将与成龙相匹配。文化娱乐健康教育一应俱全。太平鼓之乡皋兰在亚运会和国内大型鼓乐比赛中多次获得荣誉,获得世界第一鼓的美誉。1999年,他代表甘肃参加了北京国庆联欢晚会的开幕演出,并获得了荣誉。皋兰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县”。自然资源丰富。充足的动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皋兰县境内有高压输电线路900多公里,变电站12座

金额为85,000 KVA,2套110,000伏和220,000伏;黄河大峡、小霞水电站位于皋兰境内,电力丰富,发展前景广阔。水资源丰富。黄河流经石川乡全境,这里有西店、大沙沟两大水利灌溉工程和引大水入秦自流灌溉工程,灌溉面积25万亩。全县自来水日供水量可达1万立方米;水库有三座,库容分别为8000万、10万和135万立方米。土地资源比较丰富,耕地面积44万亩,草地253万亩,林地13万亩,还有大量的撂荒耕地和荒山荒滩,人均耕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多。肥沃的土地和优越的条件适合发展生态农业和农业产业化。旅游资源盛产玉石。靠近兰州的石川,素有“甘肃长江小江南”之称,亟待开发。兰州万亩梨园气势恢宏,人文景观众多,被列为“十五”旅游重点发展项目。奇妙的沙斧具有各种神奇的品质,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开发和观赏价值。劳动力丰富,产品丰富。全县有劳动力8.96万人,70%以上受过普通中学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农作物包括小麦、土豆、小米、玉米、豆类等。经济作物包括油籽、黑瓜子、梨、冬果梨、白瓜、桃杏、百合、特色菜等。

城关镇,户籍所在地县人民政府,邮编:730200,电话区号:0931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忠县新闻 忠县历史人物下一篇:地球币 地球币历史最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