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悍虎 大韩帝国:一只悍虎的非意外死亡

导语:一百年内。2010年8月10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在内阁会议上正式道歉,反思日本过去的殖民统治,8月29日是日本吞并朝鲜帝国100周年。可能没有多少中国人记得,这个邻国的国耻日也是我们自己无数个国耻日之一:1842年8月29日

一百年内。

2010年8月10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在内阁会议上正式道歉,反思日本过去的殖民统治,8月29日是日本吞并朝鲜帝国100周年。可能没有多少中国人记得,这个邻国的国耻日也是我们自己无数个国耻日之一: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在南京下关签订。

国家利益的游戏从来没有永远的朋友或永远的敌人。“同病相怜”未必是“怜悯”,有时候友情比仇恨更经不起风浪...

这是一张将震撼每一个中国人的地图。

一只张牙舞爪的凶猛老虎,一只虎爪紧紧抓住中国,另一只爪子抓住俄罗斯远东地区。它强壮的身体变成了朝鲜半岛上一座3000英里的大山。在另一个衍生版本中,这个小小的日本群岛变成了老虎的尾巴。

这是朝鲜100多年前对领土的解释。在中国东北,天空中有八个草书汉字:公园里山川里老虎的天气。这个“芙蓉”就是木槿,被韩国人称为“无限花”,现在是韩国的国花。

在未来,韩国人这样描述他们的国家:“地形狭长,就像一只老虎...过去他们鼓吹领土主义和军阀主义,可以吞并或侵蚀智南大陆。”

1910年的仲夏,这样一只在山水中游荡的野生老虎,在一个叫汉阳的地方倒下了...

“始灭琉球,后伐台湾省,再伐桦木太,我今日必欲与朝鲜合并。从那以后,日本的野心略有减少,但并没有减少,所以我不敢做出假设……”

毁灭国家

长矛在炎炎夏日的阳光下闪闪发光。

整齐划一清脆的日本仪仗队,将步枪从肩上卸下,咔嚓咔嚓的整齐声响中,双手撑地,站在身体的右侧。

很安静。

蓝色背景的旭日东升的“统一监督旗”,与朝鲜帝国的太极旗一起,从“朝鲜统一监督办公室”门前的旗杆上迅速降下。随即,军乐队开始演奏缓慢而凝重的《军之代》,日本帝国的旭日旗升到旗杆上。

这是1910年8月29日,朝鲜帝国的首都汉阳。在日本帝国正式“合并”朝鲜帝国的第一天,务实的日本人把合并仪式安排得非常低调和简短,但天皇的领土在这个“仪式”中大大扩张,这几乎不能称之为仪式。它从一个岛国一跃成为大陆国家,成为与中俄山水相连的邻国。

飘扬了28年的太极旗,早已在监察总局对面的朝鲜皇宫庆尚宫降下,消失得无影无踪。在10万日军铁骑的牢牢控制下,太极旗的影子再也不会出现在朝鲜的山川河流上。

太极旗其实是“中国制造”。1882年,朝鲜使臣朴永孝和于今君派往日本,准备第一次使用“国旗”,以符合“国际惯例”。因此,他们要求宗主国大清使用黄龙国旗,却被北京断然拒绝:黄龙旗有五爪金龙,藩属国只能使用四爪金龙,与风格不符。这时,李鸿章的副官马建忠奉命驻守朝鲜,建议朝鲜使用传统的太极八卦旗作为国旗。因此,朝鲜代表团携带一面白底黑图的太极八卦旗访问日本。几年后,经过简单的美化,四卦从八卦中去掉,变成了朝鲜旗,只不过旗上面有八个汉字,“清朝朝鲜旗”。谁也没想到,一百年后,韩国的史书“去中国化”,删除了“清朝属于国家”的字样,只留下了“朝鲜国旗”的字样,被日本人扣押,作为韩国人善于“篡改历史”的证据之一。

重视正义是东方人的古老传统。根据《日韩合并条约》,从1910年8月29日起,“朝鲜帝国”不复存在,这个日本帝国的新疆边境恢复到清朝时期的旧称“朝鲜”,朝鲜帝国的“皇帝”改名为“王理”。西方主要媒体立即报道了这一更名。此时距离“朝鲜”从中国的附属国称帝,改名为“朝鲜帝国”才13年。

当然,欢乐的热浪席卷日本列岛,日本各大报纸都出了特刊号。充满“爱国”激情的人自然希望祖国越来越强大,称霸世界。政府主要官员对“治韩”的巨大成本感到头疼,因为“新日本”的人均GDP因为并入韩国而比“老日本”下降了一半以上。根据预算,“经营朝鲜”的财政支出在未来一年为2500万元,而朝鲜的预期财政收入只有1600万元,赤字高达36%,只能由日本政府补贴。预计朝鲜不会在10年内实现财政独立。

与普通日本人的喜悦不同,日韩合并吹响了国际资本市场盈利空的号角,几乎所有与日本相关的债券和股票都呈现跳水趋势。西方媒体一直在冷眼旁观这一影响深远却出人意料的国际事件。虽然每天都有相关报道,但大多只是三言两语的动态。大国更注重通商口岸、关税等切身利益。

在平静的表象上,一场全球博弈的国际政治大调整正在悄然展开。

日韩合并对北京来说不是秘密。合并前一个多月,中国驻日本代办吴振林向外交部提交了一份秘密报告,通报了日韩合并的基本安排。据吴说,这一合并首先是由亲日本的韩国人提出的。"韩国人在汉城提倡,而日本人则依附江户."。日本已经权衡了世界的力量平衡,这可能会阻碍日本,除了俄罗斯、德国和美国。惨烈的日俄战争后,俄罗斯与日本走得很近,双方秘密签订合同,形同陌路;德国虽然历来抗日,是“黄祸论”的首倡者,但在远东的影响力并不强;美国刚刚吞并了陆璐和菲律宾,即将卸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前往欧洲,公开提出统治和领导一个“半文明国家”是一个“文明国家”的“天职”。因此,“我们可以知道,美国不反对日韩合并”。时机方面,吴振林分析,日本修改与大国协议的日期已经临近,日本肯定会在此之前完成日韩合并,从而将朝鲜纳入关税和贸易谈判范围。吴振林发出警报说:“明治以来,先是琉球被灭,后来台湾省被割,再后来桦木被割。现在,它将希望与朝鲜合并。从那以后,日本的野心略有减少,但并没有减少,所以我不敢全部假设。如果你想进步,似乎不能提前计划和思考。”

这个时候,对于大多数朝鲜平民来说,他们唯一需要面对的,大概就是新主人发布的剃头令了。传统保守的韩国社会,和满清以前的中国一样,讲究父母身体健康,不理发,男女都留着发夹。即使200多年前在八旗军刀下被迫投降,他也顽强地获得了享受“一国两制”的特别许可,没有“易服”,这与当时中国血腥的“无毛之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韩国人有了“小中国”传承文明的使命感。前几年,亲日派改革派倒台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在朝鲜各行各业强制剃发,以符合全球的头发标准。最终,改革本身被剃了,而不是被剃了。

比理发令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日本人命令除了皇室以外的所有韩国人都使用日本姓氏。这样的“忘祖”自然会激起民愤,但民愤的出口只是想逃到满洲。鸭绿江、图们江沿岸不仅有闪亮的日本军刀和凶猛的日本警察,还有大量空土地,非常肥沃。

朝鲜沉没引起的巨浪最终袭击了鸭绿江北岸。吉林赶时间!东部三省紧急!全中国都在着急!

“我在边境上千里地广人稀,到处都有朝鲜华侨的痕迹。恐怕成千上万的朝鲜华侨将成为吞并满洲的指挥者”。

越过边境

早在宣布日韩合并前4天,中国驻首尔总领事马就收到了“韩国统一监察厅”负责外交事务的小松的一封英文信函,信中详细告知,日本和朝鲜已于8月22日秘密签署合并条约,但要求中方暂时保密。8月28日,日本外务省和驻京大臣召见清朝驻日代表,呼吁清朝外事部门正式注意日韩合并事宜。

北京会议由外交部部长邹家来主持,副部长曹儒林、中央分管外交的领导庆亲王亲自出席。日本外相池袋延吉通报,日韩合并是因为朝鲜即使在日本的保护和引导下,进展也太慢。伊君说,合并条约将于第二天向全世界宣布。合并后,朝鲜与其他国家签署的所有合同都将失效。会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日方明确表示,一年前签署的涉及中韩划界的中日条约仍然有效。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中央立即发电报,通知东三省官员,为日韩合并后的新问题做好准备。

东三省省长梁第一个感受到来自朝鲜的热浪滚滚。

这位蒙古高级干部,曾任四川巡抚、云贵巡抚,在西南地区推行改革开放的“新政”。去年年初,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进行了重大人事调整。在位一段时间的袁世凯,因为“生病”而下岗。袁世凯的亲密心腹、东三省首任巡抚徐世昌,立即被调任中央,担任驿站和交通厅大臣。有着丰富地方工作和改革经验的西凉,被中央从西南调至东北,成为东三省第二任省长。他掌管的这片“龙兴之地”,已经成为大清国经济、政治、外交、国防的重中之重。

梁在朝鲜建立了情报网,这个时候起了很大的作用。来自朝鲜的情报已经收集整理完毕,源源不断地送往北京。Xi梁最关心、最担心的是新形势下如何确保东北地区的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些年来,有3万多韩国人在中国跨境生活,更多的韩国人“源源不断而来,放眼马路对面,以主人自居”。这不仅仅是生存之争空,更涉及到大清帝国的生存。

朝鲜农民大规模越境进入中国,私下耕种,始于1869年朝鲜大饥荒。清政府发现这一问题后,于1884年将图们江以北长约700里、宽约40-50里的地区划为特区,专门用于朝鲜人的培养,给予他们比大陆“冒险到关东”的人更优惠的扶持政策。政府提供或补贴农具、牛和种子,唯一的条件是归化为清朝臣民。然而,朝鲜政府要求清帝国“刷回”越境回国的人,但清政府勉强同意。然而,它表示,由于在朝鲜种植的人数过多,“刷背”工作计划在一年内完成。但朝鲜立即改口,声称这片土地原本是朝鲜领土,并要求重新勘测边界。双方两次进行划界,都被韩方的偏执打破了。根据联合勘界情况,清政府在边境设置了10根巨大的界碑,每根界碑上刻有“华夏金汤固,河山长”10个大字,从小白峰出发,绵延100多公里,至图们江干流汇合处。

1894-1895年甲午战争后,中国在朝鲜的影响力大大下降,于是朝鲜试图借力日本和俄罗斯的势力,在边境地区带来了很多血腥的冲突。以“岛际”为核心的领土争端,成了埋在中朝之间的一颗定时炸弹。日本在1905年接受朝鲜为保护国后,接管了朝鲜的外交权利。1909年,当中国被迫在满洲铁路和矿山权问题上向日本作出实质性让步时,日本同意签署《图们江中朝边界条款》,充分确认了中国对“岛际”地区的领土主权。11月9日,该条约被朝鲜帝国政府正式承认。

根据该条约,朝鲜农民可以在中国境内定居,但必须完全接受中国政府的管辖。日本和朝鲜一直要求的领事管辖权遭到清朝谈判代表的严格拒绝。但是,“日韩合并以来,韩国人都归日本主权管辖,被当作日本人对待。我在边境几千里地广人稀,到处都是朝鲜族华侨的痕迹。有租客也有房东。此后,日本将利用朝鲜华侨的力量引诱日本人扰乱边境。”而且根据中日条约,日本民众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日本可以借此“伸权损主权,恐数万朝鲜华侨成为吞并满洲的导丝”。

“朝鲜人民向东方三省的群众转移,使他们能够为他们的母亲国民开拓满洲和蒙古的处女地,以取得进步”。

“平北”

吞并朝鲜后,日本立即宣布将靠近中国的宜州府改名,新名称为“平北府”。这时,日本和俄罗斯已经建立了秘密同盟,中国率先扫平了充满火药味的“平”“北”一方。令人不安的消息接连传来:

日本下令其驻华使领馆立即组织人力物力,对来华定居的韩国人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全面调查;

日本认定朝鲜总督将来会是一名特种兵,亮分析说:“目的是什么?也就是在我的东三省”;

为了鼓励日本商人开拓朝鲜和中国,日本政府甚至将相应的电报费下调了高达50%;

日本计划废除南满铁路协会,将中国境内的南满铁路划归朝鲜总督管辖;

日本内阁计划设立一名殖民大臣。如果日本农民移民到东部三省,政府会给予高额补贴。Xi·梁很担心:“如果不提高法律来抵制禁令,恐怕三五年后东三省就会布满日本人的足迹。”...

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日本势力在东北亚的迅速扩张,俄罗斯在这里也加强了戒备。一部分流亡俄罗斯特别是海参崴的朝鲜人要求加入中国国籍,寻求保护,另一部分则积极成立地下叛军,准备回国武装抗日。中国的边境地区成了走私军火的天堂。

大清国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大多包含“最惠国待遇”条款,一国获得的特殊优惠政策将自动适用于所有“最惠国”。梁等人担心,如果成为法律意义上的日本人的韩国人继续使用大清朝给予本国国民的特殊待遇,与中国国民在边境甚至内陆地区共同生活,会造成不可控制的连锁反应:按照最惠国待遇的条款,英国人可以把缅甸人驱赶到云南,而法国人可以把安南推出粤西,“整个局面就会崩溃”。

吉林“西南路”严从秘密渠道购买了一份日本政府内部文件。在这份文件中,日本人延续了一贯的一丝不苟的作风,提炼分解了日韩合并后的中国战略:

对于那些有“外交能力”的中国官员,要“想方设法多方阻挠其行动,在位者退位,到位者不得连任”;

“凡能为我所用的官商,多派人送去,或作侦探向导”;

“我需要秘密持有清政府财政的使用权。”如果有官员反对,“用反对”,“或在报纸上煽动”,或动员亲日官员弹劾,总之,让中国上下“互相打扰”;

“蒙古各邦派人秘密游说,挑起反清叛乱。如果需要借钱,可以尽量多借,让美国用更多的日常资金,用日本人当老师顾问,然后才能被我带动。”

半年之内,在南满铁路沿线,秘密增兵增至三个师,司令部驻扎在长春或沈阳;

西方人想在东北创业,想借钱给中国,就要想尽办法阻挠。

东北地区的生产主要是豆类和盐类,日本政府应该支持日本商人积极经营这两类产品...

按照梁等人的说法,日本“对东方省野心勃勃,已经想经营第二个朝鲜”。这个估计是准确的。日后,日本将其政策概括为“日本殖民朝鲜,少数殖民全部”,而1927年的田中纪念馆则更为明确地解释道:“朝鲜人民可以向东方三省的群众迁移,为其母国民开辟满洲和蒙古的处女地,使母国民得以进步”。

这个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立即解决已经越境的韩国人的国籍身份问题。所有符合要求的在华朝鲜人,都要按照去年刚刚通过的《大清国国籍法》入籍;不符合要求或不愿意入籍的,根据中日相关条约,只允许在通商口岸居住。

梁等人对达到这个地步充满了信心。日本已经宣布,日韩合并后,所有在朝鲜帝国之前签订的外国条约都将失效,其中当然应该包括中朝之间签订的关于跨境农民优惠待遇的条约。日本吞并朝鲜后,明确规定“外国人”未经许可不得在租界外从事农业,而受此条款限制的正是中国人。当时韩国约40%的华商并没有在中国租界定居,而是遍布韩国各地,或经商,或种植,很多都在当地扎下了根。既然日本政府如此限制,作为互惠条款,中国政府限制在华的前韩国人和新日本人是正当的。

梁等人随后建议中央继续加大对东北地区发展的投入,“移民实边”,兴办产业“抵御外力”。同时,在国际舞台上,要积极“联合美、德,维护国家潜力”。今年年初,由于美国的放弃,拟议中的中德同盟失败了,但美国仍然是中国抵御日本在满洲扩张的主要力量。

“独立协会”号召韩国人向日本学习,十年努力建设富强国家,打败中国,夺取辽东和整个东北地区,向中国索要8亿元...

难驯服的

梁等人对越境耕种的朝鲜人如此警惕并不奇怪,但他们已经吸取了血淋淋的教训。

被西方称为“隐士之国”的朝鲜,有着彪悍的民俗风情。越境的朝鲜人民不仅脱离了朝鲜政府的管辖,还经常反抗当地中国政府的管辖。此外,日本人在他们之间“整合连横”,使东北边境地区成为东北亚战争冲突爆发的热点。

满清占领中原后,虽然朝鲜早已臣服于八旗铁蹄之下,但他们却各行其道。韩国人并不把满语当作“中国”,而是坚信“中国有必延之理,蛮夷百年不生”。像往常一样,朝鲜使节前往北京向他们的新主人致敬。然而,他们不再把北京视为中国第一好地方,而只是一个别名燕京的旅游目的地。朝鲜记录朝觐细节的报道由朝天录改为燕行录。从衣着发型到主流社会思想,满清统治下的中国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在朝鲜人眼里,都是幸福快乐的。因此,朝鲜认为,“振兴中国”的使命历史上就落在了自己的肩上。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其内部文件常常将清帝斥为“黄瑚”,将清使斥为“鲁使”。除了清朝的公文,几乎所有的公文都还在使用崇祯年号。直到南明小朝廷灭亡,“复明”大业无望,他们改为干直年号和王在位,再也不用清年号。

朝鲜甚至试图通过“枪炮”来“恢复中国”。无论是南明政权、吴三桂、耿、尚可喜等“三藩”,还是台湾省郑父子,甚至准噶尔蒙古谋求地区霸权,朝鲜都愿意与之形成广泛的统一战线。朝鲜的孝子李聪,一直在暗中鼓吹北伐,以使“毡落苍穹,回归文明”。

中国遭受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后,朝鲜复兴了北伐战争。学者们一直在争论北伐成功后是扶持明朝后裔还是自己进入中原。

这种长期积累的对满清“满洲”的蔑视以及由此带来的强烈使命感,使朝鲜在被迫改革开放后,志在摆脱中国的影响。一场轰轰烈烈的“去中国化”运动一次又一次展开。

著名启蒙学者朴永孝在对1888年提出的国家变法的评论中说:“第一,必须教育人民使用国史、汉语和国语,教国家的历史和文章,而不教自己的历史和文章。因此,人们也以清朝国家为榜样,重视它,却忘记了自己国家的典故。这是过去和现在的颠倒。”

1894-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后,朝鲜国王非常高兴,在常德宫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朝鲜开始大规模修改历史。朝鲜不再是周文王分封制下的亚朝鲜,而是传奇人物谭军缔造的独立4200多年的独立国家,朝鲜学者开始想尽办法将中国的影响排除在教科书之外,朝鲜王朝的地位得到提升。似乎他们从来就不属于中国,甚至开始编造朝鲜本可以占领中原,称霸中国的故事。那些在抵抗中国“侵略”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人,比如打败隋军的高句丽将军,成为了民族英雄。

1896年,韩国“独立协会”放火烧了首尔的银根门,原本是韩国王国用来欢迎中国使节的。取而代之的是独立门,银根门旁的国宾馆华牧馆也改名为独立馆。在独立协会的机关报《独立新闻》中,号召朝鲜人向日本学习,用十年的努力建设富强的国家,打败中国,夺取辽东和整个东北地区,向中国索要8亿元。

在中、日、俄三国错综复杂的局势下,此时的朝鲜似乎成功地实现了“以夷制夷”,不仅获得了“独立”,而且似乎摆脱了日本控制的局面。

处理

日本利用日本战胜中国的机会成功实现“去中国化”独立后,朝鲜在鼎盛时期对日本表现出极大的蔑视:以俄罗斯为首,俄、法、德三国联合干涉,日本实际上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朝鲜认为,在周边大国中,俄罗斯是主心骨最强的老大,能够自保。

“统一俄罗斯”成为韩国宫廷的主导趋势。1895年7月,在俄国的帮助下,朝鲜敏皇后发动政变,推翻了亲日派朴永孝等人,转投俄国。然而,这在日本引起了巨大的反弹。三个月后,日本大臣米乌拉·吴露率领军队和浪人闯入皇宫,用刀砍下闵妃的尸体并焚烧。后来,朝鲜国王被迫清除宫中亲俄派,组建了以金鸿基为总理的新亲日内阁,史称“B-事变”。

金鸿基内阁的改革表面上大惊小怪,最失策的是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的做法。在宣布实施公历时代后,又发布了“禁发令”,要求百姓剃发、西式打扮,激起民愤。俄国人趁机插手,次年2月11日,他们帮助朝鲜国王高宗和王世子逃出皇宫,更换了他们在俄国的公使馆。这是韩国历史上的“俄罗斯馆播迁事件”。

在俄国人的支持下,天皇立即下令逮捕金鸿基等人,然后处死他们。朝鲜重新建立了亲俄政权,金炳植担任总理。皇帝在俄罗斯大使馆住了一年才回宫,改称朝鲜帝国,自称“皇帝”,正式离开中国,自称孤独,与中国抗衡。

在中、日、俄三国错综复杂的局势下,此时的朝鲜似乎成功地实现了“以夷制夷”,不仅获得了“独立”,而且似乎摆脱了日本控制的局面。于是,模仿日本,从中国龙身上咬下一块肥肉的想法开始在朝鲜迅速膨胀。

1900年,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俄国军队占领了整个中国东北。就这样,朝鲜与俄罗斯达成秘密协议,同意共同占领延边地区,朝鲜可以获得一半的“岛际”主权。朝鲜和俄罗斯将在延边地区建立一个州,州长将由“居住在那里的朝鲜人和居住在那里两年以上的俄罗斯人通过招标法”选出,并“有权管理行政、财政、军事、卫生、教育和宗教方面的一切”。然而,八国联盟的内讧导致了朝鲜和俄罗斯的垮台。

被吊起来的朝鲜胃口并没有被收回。1903年10月,朝鲜出动近千人的大部队,突然攻占奉天临江县,进攻长生堡、方慧、上江,造成巨大伤亡。收到中国的抗议后,朝鲜断然否认。然后他回答说是去追那个偷马贼。朝鲜军队入境后,俄军处处阻挠清军的行动,说明幕后有俄军支持。让中国痛苦的是,一方面怨恨朝鲜的善良,另一方面又担心如果反应太激烈,朝鲜会正视,落得很惨的下场,只好以“唇寒齿寒”的原则与驻首尔的官员谈判。负责谈判的驻韩领事在多次打软钉子后,也义愤填膺地说:“韩现在小有作为,不宜用软弱的言语告诉他”,并建议中央政府坚决进行武装反击。

直到1904年4月,朝鲜“北岛垦殖管理大使”李率领6000多人大举进犯,胡殿甲率领的清军“冀强军”进行了坚决反击。双方爆发激烈战斗,朝鲜军队最终被清军歼灭。7月,双方签署了《中韩边境恢复宪章》。至此,边境武装冲突已经结束。第二年,朝鲜被纳入日本的“保护范围”,日本人接管了中朝边境谈判。

1908年,朝鲜帝国终于关闭了设在首尔侯元春塘台的“大报坛”。这座祭坛,专门用来表达对明朝皇帝的感激和怀念,在204年后成为了历史文物。朝鲜切断了与中国最后的精神纽带。

李荣久尖锐地指出,朝鲜的核心问题是“嚣张”。它之所以不能生存和死亡,是因为它违背了“北不无礼,南不破”的祖训,一切灾难“都不无礼”。

祝新

日韩合并的发起人之一李荣久是个“卖国贼”,至今没有翻案的希望。他在敦促朝鲜帝国皇帝与日本合并的奏折中,尖锐地指出朝鲜外交失败的核心问题是“傲慢”,句句都是治心论。

李荣久在奏折中引用孔子的语录说:“不为所困,必受辱。不依靠它,就会有危险。”意思是不应该被困住,但是被困住了,名誉必然受损;如果你拥有了不该拥有的东西,你会有危险。朝鲜之所以走到后来无法生存和死亡的地步,是因为它违背了“北不失礼,南不破”的祖训。

李荣久认为,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期间,朝鲜本应“处于战争中间”,“永远不要与日本混淆”。如果因为这个而死,那也是“寿终正寝”和“不骄傲”。然而,朝鲜一夜之间抛弃了500多年的礼仪传统,顺从并追随日本,这是第一个错误。

“独立”后,“陆上无村兵,海上无船卒”。这个国家叫什么名字?”这个时候,我们本应该听日本的话,保持低调,以“新起点就是新起点”做出改变,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与日本有“两三美德”,“单纯依靠外交悖论”,造成“祖国之变,山河之怒”。这是第二个错误。

然而,他立即“拒绝报效国家”,国王竟然躲在俄罗斯大使馆发号施令,再次“喜欢上了日俄战争中外交的别出心裁”,导致日本和俄罗斯在和平谈判时“决定我应该先报效什么”,日本人首先剥夺了朝鲜的外交权利。这是第三个错误。

之后,“朝臣们没有意识到”,继续用小动作进行无谓的对抗,鼓动天皇派代表悄悄参加海牙国际和平会议,指责日本,却遭到国际冷遇。结果,在日本人的压力下,天皇被迫退守太子。这是第四个错误。

按照李荣久的说法,这些“都是不尊重、不尊重、自招”。在奏折中,他甚至引用了美国独立战争中“给我自由否则去死”的口号,说“2000万臣民”其实是愿意和国家同归于尽的,但是“在他们面临生存危险的秋天,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圣旨,他们口口声声说人民要誓死保卫自己”,但他们只看到了国家趁“不敬失信”的机会。他问皇帝:“陛下不忍心给死,也不忍心给生?”

在宣布日韩合并的那一天,卸任韩国监督者、就任韩国总督的寺内正毅,以监督者的名义发布最后公告,大赦全世界。在这份文告中,寺庙指出:“古代韩国的弊端是基于好恶,而只基于优势。”。虽然他所说的是朝鲜亲信之间的争执,但也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朝鲜的整体国策。

梁启超认为:“朝鲜若亡,朝鲜亦非日本。”他认为当时的朝鲜有一个亡国之君,“胆小而不自励,多疑而优柔寡断,善于谗言而知书达理,小家子气而小家子气,喜小智而拙,依仗他人而不自立,以致自命不凡而不务实”。其中,“我喜欢用智慧做小事,但我的计划往往很笨拙”在朝鲜外交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有亡国之臣,“在他国设立官吏来治理国家大事;当朝鲜设立官员支持失业者时,“挤入公务员队伍”成为“对朝鲜最有利的生意,这是整个国家都渴望的,失去了它的名字,也没有检查它”。有一个“亡国社会”,“王吃饱饭,三三两两的和我在一起,煮茶歇息,终日信口开河,不图明日何处得食,乃之主也。当官的、当官的也是这样,但如果今天当官、有权,明天国家就亡了,那就不可能指望他们了。因此,自从日本建立统一监督以来,所有人都知道朝鲜的生命濒临死亡。如果韩国人知道不知道,我不敢说话,但看到它争夺政治权力。"

《纽约时报》在8月26日的报道中也表示,日韩合并的消息并没有引起任何波动,因为大多数韩国人根本不关心国家的变化。在同一份报告中,美国朝鲜爱国者协会主席宣布,他将在整个朝鲜发动针对日本的游击战,因为他们坚信美国将在五年内对日本宣战。

这一次,宝藏又在美国人身上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市场花园行动 战史 阿纳姆的雪下一篇:双指探洞 发丘中郎将双指探洞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