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新人 “第三梯队”名单建立前后:中共起用一代新人

导语:1983年下半年,中央决定尽快建立省部级后备干部名单,胡耀邦形象地称之为“第三梯队名单”。多年后,“第三梯队”名单开花结果。第17届和第18届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除两名成员外,其他成员都在名单上。2014年6月,在北京的家中,

1983年下半年,中央决定尽快建立省部级后备干部名单,胡耀邦形象地称之为“第三梯队名单”。多年后,“第三梯队”名单开花结果。第17届和第18届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除两名成员外,其他成员都在名单上。

2014年6月,在北京的家中,98岁的中组部青年干部局第一任局长、中组部常务副部长李锐回忆当年的历史使命:把新一代带进来。摄影/林舒

作者:杨敏

1980年的最后一天,电力工业部部长刘在家中找到副部长,告诉他将推荐他接替部长的职位。但是两个月后,刘告诉,部里的一些老同志联名上书中央,反映了一些意见,不赞成他当部长。最后,由于刘对胡耀邦的极力推荐,于1981年2月正式升任大臣,时年52岁。

当时文革结束,平反的老干部回归岗位,干部队伍老化,知识结构过时。当年,全国各级国家机关、党群、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81万人,其中大专学历仅占6%,初中学历占72%以上。

干部制度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干部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提拔使用要“制度化”。

1981年5月,陈云在杭州写了《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是头等大事》一文,分发给中央组织部部长邓小平、胡耀邦、宋任穷,提出“提拔培养几千名中青年干部”。他建议在中央组织部设立一个年轻干部局,负责选拔和培养年轻干部。

7月2日,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召集在一起讨论陈云的文章。陈云以李鹏志为例,再次强调提拔中青年干部的重要性。邓小平同意这一意见,称提拔年轻干部是“反体制革命”:“这种革命不会进行,老年人和病人会阻挡年轻、有干劲、有能力的人的道路。不仅仅是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甚至涉及到亡党亡国的问题。”

1982年3月,在陈云的提议下,成立了中央组织部青年干部局。提名后,原电力工业部副部长李锐出任主任。

1983年下半年,中央决定尽快建立省部级后备干部名单,胡耀邦形象地称之为“第三梯队名单”。这个任务已经成为摆在年轻干部面前的头等大事。

空下降到中央组织部

陈云非常重视中组部青干局的成立。

他提出建这个局就像建“祠堂”:从领导到每个成员,“菩萨”都要善;必须有一个正派的、高水平的老干部带头;文革时期一定要有一个德才兼备的优秀“吟游诗人”;红卫兵也应该有,因为他们知道文化大革命时期年轻人的处境。他最喜欢的老干部是65岁的李锐。

陈云和李锐有很深的渊源。1947年,中共东北局派陈云接管沈阳。李锐此时离开高岗,成为陈云的政治秘书,帮助他起草电报、文稿,管理报纸和外交事务。解放后,陈云调到中央管理经济,李锐去湖南任省委宣传部长。1952年9月,李锐随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调任北京。陈云想让李锐留下来陪他工作,但李锐说他想做点具体的事情,于是陈云安排他去燃料工业部当水电主任。

1982年初,陈云派秘书王余庆传话给李锐,请他担任中组部青干局局长。

“我真的不想去,因为我已经65岁了,而且我老了还要退休。而我所知道的核心事情,非常复杂。我想安全地度过晚年。”李锐在北京木樨地的家中回忆《中国新闻周刊》。如今98岁的他,穿着白色短袖衬衫,摇着一把大蒲扇,听力略有下降,但思维依然敏捷,说话没完没了。

他知道中组部有党政局、地方局、经济局、教育局,每个局管自己系统的干部,包括年轻干部。他担心,光是设立这样一个局,就不像国家计委有一个“小计委”。因此,他一直对陈云的消息保持沉默。

三个月后,1982年3月12日,陈云给他写了一封严厉的信:“李锐同志,你为什么不能当副部长?先把工作做完再说吧。”

李锐知道陈云误会自己太小了。“我根本不是一个想当官的人。”但是,陈云的意见不能不被尊重。1982年3月,他/

中央组织改革小组

1982年,“干部四化”被作为干部使用的标准,写入了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

李锐上任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参加十二大人事团队。这个小组的任务是准备中央政府的人员交流,包括十二大的三个名单: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中央顾问委员会。

十一届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336人,通才文化程度较低,大学文化程度仅53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中央委员必须按照干部“四化”的标准,新增知识性和专业化相结合的中青年委员。

在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的348名委员和候补委员中,60%是新委员,近一半在60岁以下,包括江泽民、李鹏、李瑞环、胡启立、尉健行、王兆国、田纪云、朱厚泽。最小的是胡锦涛,39岁。大专学历占三分之一,其中专家、教授、总工程师50人。

令李锐惊讶的是,他还当选为中央委员,成为除宋任穷部长外,中组部唯一的中央委员。

1982年9月13日,十二大闭幕的当天下午,在胡耀邦主持的人民大会堂新疆厅,39名新当选的中央委员会见了邓小平、陈云、李先念、薄一波等老同志。当时,老人们都在微笑,场面令人感动。

10月,李锐再次加入中央机构改革小组。这个小组的目的是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到中央和国务院工作。该团体成立于1982年初,其领导人是中央组织部部长宋任穷。

中央领导班子调整完成后,省领导班子调整开始。

李锐赴陕西、山东、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广西,主持省队调整。各地已派出工作组进行预选工作。在上海,前领导人没有动,从包括黄鞠、吴邦国在内的370多人中挑选了18人进入市领导岗位。

但是,对新陈代谢的抵抗力还是很大的。

1982年11月,李锐在一份报告提纲中提到,在湖南,中青年干部仅占31%;湖南省99个县没有新的中青年干部。这个“春风不够”的盲点占全国的30%到50%。

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用新一代》的社论。这是李锐起草的。社论呼吁老干部解放思想,树立新时期用人观念,强调当前老干部的第一职责也是革命人生的最后职责,“即选接班人刻不容缓”。

组建“祠堂”

然而,中组部青干局的成立进展缓慢。

青干局有三个师,即总师、一师、二师。最大名额是20人,但从来没有满过。

当时规定清干局所有人员名单必须报陈云,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组织部清干处人员要在中央组织部备案,主要人员要经中央组织部批准。当时,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没有必要在部门备案。

关于青干局成员的人选,陈云的秘书朱佳木曾经提供过一份参考名单,最后调了两个人:一个是当时反对中央文革的煤炭部副部长秘书闫怀;另一位是四机部计算机干部徐公亭,他在文革后期反对“批判邓”。

1983年7月,李锐出任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他推荐刘的秘书,45岁的李志敏接任青干局局长,李志敏成为中央组织部青干局最年轻的局长。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如月车站是真的吗 日本如月车站灵异事件下一篇:英格兰是哪个国家 英国巅峰时期 有多厉害 它由4个国家组成 为何不叫“英格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