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渤海国 什么是渤海国

导语:作者:林西大师来源:地球知识局自上个世纪以来,考古学家在中国东北牡丹江和图们江流域发掘了一系列古城遗址,填补了中国东北模糊的古代史。其中,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有一处遗址引人关注。现称“渤海国上都城遗址”,为渤海国古都遗迹。

作者:林西大师

来源:地球知识局

自上个世纪以来,考古学家在中国东北牡丹江和图们江流域发掘了一系列古城遗址,填补了中国东北模糊的古代史。

其中,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有一处遗址引人关注。现称“渤海国上都城遗址”,为渤海国古都遗迹。

黑龙江省宁安市出土的“上京”残砖

在《新唐书》中,这个国家被称为“海东盛世之国”。全盛时期,其疆域包括吉林省大部分地区、黑龙江和辽宁部分地区、朝鲜半岛北部和俄罗斯Primorsky Krai南部。它确实是北方的一支重要力量。

牡丹江、图们江流域+朝鲜东北部+俄罗斯远东

这是一个横跨长白山的古老王国

然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0多年后,渤海突然消亡,东北地区在死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继续发展繁荣的文化。

这是什么样的秘史?

一个

新兴大国

渤海国的诞生与隋唐中央帝国远征高句丽的历史有关。

7世纪初,隋唐统治者相继在东北与高句丽人作战。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唐高宗的探险于公元668年结束。后来,唐朝将高句丽故土划分为各个郡县,并设立安东都府来领导。

虽然他赢得了半个朝鲜半岛,

然而,对于以陆路交通和通讯为主的农业时代,

这个控制距离对长安来说太远了

后来建立渤海国的漠河人也在唐朝的管辖范围内。

唐朝为了稳定地方统治,大量迁徙高句丽人、漠河人、契丹人和Xi人到颍州定居。然而,唐朝任命的颍州巡抚却遭到了滥用和凌辱,颍州少数民族对此十分不满。契丹人在7世纪率先发动叛乱。

换句话说,这个地区的民族关系相当复杂

乱世中,高句丽遗民和许多漠河人也参加了反唐活动。

但当时少数民族联军不是王朝军队的对手,唐军接连获胜。看到契丹人大势已去,漠河人决定向东走,以便找到自己的出路。唐朝派契丹贬李杰为帅,率军东进,却在天门岭被漠河人打败。

渤海国民族文化园长卷浮雕《渤海国的兴衰》中的“天门岭决战”

天门岭战争是一场决定漠河人民命运的战役

炎黄子孙的领袖大卓容借此机会在东木山建城,并于公元698年正式独立建国。后来,他接受了唐朝“渤海郡王”的称号,改名为“渤海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本国策是统一人民各部门。但在安史之乱前,唐朝视东亚为天下,对边缘地区仍有很强的控制力。在此期间,渤海国扩张缓慢,与唐朝发生了多次冲突。但在漠河人的传统势力范围内,他们基本实现了周边部落的融合。

主要是这个地方太冷,探险和直接管理都不现实

安史之乱作为唐代民族运动的转折点,成为国家崛起的转折点。陷入藩镇割据混乱的唐朝,在东北亚几乎失控。因此,9世纪上半叶,在渤海国宣大仁修国王统治时期,国家迅速对外扩张,不断向北远征,统一了包括黑水漠河在内的漠河各地,为渤海赢得了“东方富强之国”的美誉。

再往北是库页岛和鄂霍次克海

真的“海东郭盛”

然而,征服世界比保卫世界更容易,巨大的领土也带来了行政困难的副作用。原有的行政架构无法满足控制国家的需要。于是,渤海国研究了唐朝的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十二司,分为府、州、县三级,共设五都、十五都、六十二州、二百余县。

值得一提的是,五都指的是渤海统治者效仿唐朝建立的五个都城:上京龙泉府、中京贤德府、东京龙源府、南京南海府、西京鸭绿府,其后为辽朝。

渤海州、上中东、西南五市

核心区在北部的三京,南京和西京是其向南扩张的前线

对更远的东北地区的控制相对宽松

高句丽人擅长建造山城,渤海人无疑继承了这一特点。早期渤海人多在山区建城,以军事防御据点为主。政治军事形势逐渐稳定后,他们逐渐转向在平原地区建设城市。渤海五景是渤海国高超建筑技术的杰作。

渤海王国程中井遗迹

渤海国这些都城的布局、规格、形制多仿照唐长安,由郭城、帝都、宫城组成,颇为宏伟。

上京市作为主都,是东北地区最具代表性、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中古城市。从皇城南门到郭城南门,有一条110米宽的中轴线街道,类似于唐代长安的朱雀街,将郭城分为东西两部分。

在当时的条件下,在东北这块苦寒之地维持一个大县制并不容易

像长安一样,上京纵横交错的道路将整个城市分成几个长方形,从而形成了许多方形城市。此外,沿中轴线布置了五座宫殿建筑,其整体布局和空形态均不受唐代宫殿的影响。

全盛时期,城内人口可达15万至20万,在寒冷的东北中世纪已经是相当大的人口集中地。

精神需求和精神生活也很丰富

一个

郭盛海东

渤海国的繁荣不仅得益于在唐朝衰落的历史窗口中抓住了它崛起的机会,也得益于他们当时在农业上的进步。

在渤海国存在的200多年间,当地农民引进了渤海国引进的水稻、大蒜、桑葚、李子、杏、山楂等多种外来作物,大大提高了东北地区的农业水平。

只要有一个好的社会组织

在渤海王国这样一个偏远而苦涩的地方,你仍然可以在桑田漫步

其中,贡献最大的是水稻的规模化种植,“鹿城稻”就是其代表。鹿城,又名泸州,现位于气候适宜、水源丰富的吉林省和龙市,是渤海主要的水稻产区。从上京城遗址发现的水利设施遗址来看,渤海可能将水稻产区扩大到北纬44°左右的地区,这也是古代农业土地开发史上的一个显著进步。

和龙市实际上是夹在长白山之间的一系列河谷盆地

不过,由于地形的保护,这里并不太冷

马良也是渤海的一大特产。渤海人善于养马,尤其是龙头客舍训练出来的马,被称为“龙头客马”,后来成为辽国的战略物资,不容易省钱,可见其特点。

除了好马,渤海人也很会养猪。“他们的牲畜适合养猪,有钱人也有几百个。”因此,养猪也成为渤海人的主要家庭副业,尤其是在陕西省西部。猪也是渤海人广泛使用的祭品,在渤海国的很多遗址中都可以找到埋在地下的猪头。

真正的一方可以支持另一方

总之,与定型以渔猎为主的东北政权不同,渤海是一个经济结构多元、在农业生产诸多领域都有独特造诣的王国。他们不仅成功定居东北亚,还演化出了因地制宜的生产模式,为东北地区大规模农牧业生产开创了先河。

不知道是不是其他地区的烤臭豆腐

可以看出,东北不仅物产丰富,而且河流纵横

一个

东北亚的丝绸之路

然而,虽然成功建立并建立了自己的农业基础,但渤海国在当时的东北亚仍然是一个尴尬的新生事物。8世纪初,仍需向外扩张的渤海国与唐朝、新罗不和,像高句丽一样随时有被双方夹击的危险。

事实上,如果渤海州想要扩张,它必须向南扩张

往南,势必与大唐的新罗、辽东发生冲突

日本成为渤海的唯一选择。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被孤立在海外的日本无法插手东亚事务。然而,日本与唐朝的交流和贸易并不少见。因为穿越东海需要深海,极其危险,日本船只往往选择沿着近海向西穿越,而渤海作为中介点非常重要。

事实上,渤海靠近日本海

渤海国作为中介,经常协助日本派遣唐使和僧侣入、返唐朝。此外,它还多次承担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书信往来和货物转运工作,以便在紧张的东北亚找到盟友,让唐朝和新罗感觉像老鼠一样。

渤海国仙河四年明佛寺

他们开通的海上航线,是除了向西的两条丝绸之路之外,向东的第三条丝绸之路。

唐朝的贾丹在《登行入朝鲜渤海道》一书中详细描述了这条水道的前半段:

唐代从登州港出发,经庙岛群岛,到达现在的旅顺,然后沿辽东半岛东岸向东,直至鸭绿江口。在这里,它可以分为两条路。其中一条路叫“鸭绿江进贡路”,只需沿河而上,沿鸭绿江通道向北,即可到达渤海国家中心;另一条路叫“朝鲜路”,沿着朝鲜半岛西海岸航行到现在的仁川海域,然后向东南方向驶向新罗国王城。

沿海海洋和鸭绿江水道仍然是最方便的

然后从渤海到日本有两条主要路线。一条从南海府出发,沿朝鲜半岛东海岸穿越朝鲜海峡,到达日本九州的箱根。另一条从兖州出发,穿越日本海,从日本的能登、噶登陆。

以安排与日本使者关系为名,渤海在唐朝中原地区成功找到了自己的市场。以玳瑁灯为代表的貂皮、人参、松子、马、水产品、各种手工艺品等各种毛皮是渤海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唐朝还专门在登州设立“渤海馆”,用于与渤海国的商业贸易。

唐代,生产丝绸和布料的紫青镇,在李主政期间,通过与渤海国的马匹贸易,实力大增,是继著名的“河朔三镇”之后的“第四镇”,史称“渤海名马,岁月不尽”。

这是渤海国的鼎盛时期。

由于渤海国留下的文字文献不多,渤海国后来衰落的具体过程至今还是个谜。但可以确认的是,从9世纪中叶开始,渤海的国力逐渐衰退,甚至无法控制周边部落,最终被辽国所灭。

气候变化是一种可能的解释:从8世纪到9世纪,东亚处于气候温暖、降水丰富的时期,这与建立在农业和畜牧业基础上的渤海国的鼎盛时期相吻合。随着9世纪后气候逐渐变冷,农业生产效率将受到很大影响,很有可能最终引爆渤海国统治法律权力的危机。

海东一个繁荣的国家,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雷震子封的什么神 勾陈大帝是雷震子吗下一篇:占城稻 占城稻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