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参谋长的秘密爱人免费 1979年粟裕忆被撤销总参谋长“罪名”:完全是莫须有

导语:原问题:谁建议苏羽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张雄文战争年代,饶漱石和苏羽同属华东战略要地,交往时间长,命运一度相关。如今,饶漱石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他被称为“华东之王”。除了军事业余爱好者,其他党政工作都不妥协。曾任新四

原问题:谁建议苏羽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

张雄文

战争年代,饶漱石和苏羽同属华东战略要地,交往时间长,命运一度相关。

如今,饶漱石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他被称为“华东之王”。除了军事业余爱好者,其他党政工作都不妥协。曾任新四军华中局书记兼政委,华东局书记兼华东军区政委。

但在“皖南事变”之前,他在党内还是一个地位低下、默默无闻的人物,甚至没有当过一天红军,更不用说指挥任何部队作战了。

将军从卒开始。没有红军历史的饶漱石是典型的军事外行。直到1947年10月,解放战争的第二年,毛泽东才认为“蜀师有必要学习战争指挥”。

一年后,苏羽指挥的豫东、济南、辽沈战役大大缩短了战争进程。又过了一年,战争顺利结束,开国大典的礼炮爆炸了。饶漱石的军功未能“学”,但官阶却越来越高。

然而,“其兴亦盛,其亡亦骤”。饶漱石很快就在1953年走向了毁灭,他的一生只有12年左右。

1.饶漱石回国后,苏羽成为他的部下,两人开始交往

1941年1月以前,军事专业的苏羽与政治专业的饶漱石没有交集。

自1927年8月南昌起义开始以来,苏羽从未离开过中国共产党的军队。自1927年以来,饶漱石一直在东北和上海从事秘密隐藏工作。被捕入狱一年左右,两次长期出国。直到1939年11月,抗日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年,他才回来。过去在东北地下工作的老同事刘少奇推荐他,被中共中央派往东南局和新四军担任新四军支部副书记、委员。这时,空饶漱石在党内的地位超过了只有东南支部委员的陈毅,在军中的地位超过了江南司令部副司令苏羽,但新四军将士对他却十分陌生。

饶漱石

他人生的转折点是皖南事变。

1941年1月,蒋介石重创新四军九千多人的军队,叶挺被捕,项英战死。毛泽东随即重建新四军,饶漱石出任华中局副书记、宣传部长,还担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一年后,中央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奉命返回延安,推荐饶漱石为代理人,饶漱石成为中央局和新四军的负责人。几年后,毛泽东对陈毅说:“他也是刘少奇推荐的,刘少奇说他有很强的组织思想。”

因此,一师之师苏羽与饶漱石有交往史。

此时新四军七个师的活动各为一个战略区域,独立地与日伪作战。苏羽所在的苏中区和饶漱石军部所在的淮南区被日伪封锁。他们之间没有多少直接接触。根据地的建设,特别是主要的抗日游击战争,基本上是各行其是,军事部门部署的联合作战很少。

他们仅有的两次重要交往让苏羽很不开心。

一个是黄花塘事件。

1942年10月和1943年6月,饶漱石两次主持会议,抓住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曾经接替毛泽东红四方面军原书记的旧事,对他进行了批评和整顿。他秘密发电报给毛泽东,要求撤换司令,并说:“希望中央政府迅速决定,寻找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来帮助我们。”。

于是,派陈到延安,张担任代理军长。心情复杂的陈毅在路上写了一首诗,说:“西游千里。仔细看风景。不知道是不是霜重了,该后悔衣服单了。”

苏羽被命令参加其中一次会议。饶漱石指定他先发言批评陈奕诗。虽然他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但他还是帮陈毅说话了:“陈大家都知道,或者大家应该多说话。而且,这件事也不是什么大事。如果你谈论它,你会解决它。”

然后他回到苏联打仗,对陈毅的离开一无所知。多年后,他回忆说:“我从在黄花塘军部休养了很久的第一师政委柳岩同志那里听到一些传闻。”然而,这一事件后来成为苏羽批评的元凶之一。

一场是车轴之战。

1944年3月,苏羽指挥发动“外殿大元”车桥战役,击毙日军上校460余人,伪军500余人。延安新华社和解放日报都发表消息祝贺胜利。

收到苏羽的举报后,饶漱石指责他“主动暴露自己的实力太多”,“刺激敌人太多,很可能引起敌人的巨大报复”。苏羽不得不进一步阐述和解释发动车桥之战的原因。事实很快证明,饶漱石的“担心”是多余的,日寇不攻反缩,华中华中华中战略反攻随即开始。

之后,饶漱石在军事上不再过问,在他面前全力支持苏羽。

2.在华东战略区,建议苏羽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

1947年1月至8月,苏羽和饶漱石开始在华东战略区,但他们没有在同一个总部一起工作。一个负责前线作战指挥,陈毅在华野指挥部,一个负责后方华东局和华东军区,协调党务、地方和后勤工作。

由于华东野战军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直接指挥,饶漱石既没有派遣权,也没有参与军事的能力。两人除了见面,偶尔见面,接触很少。他们大多是苏羽和陈毅,他们打电话给毛泽东报告作战计划,并定期通知华东局,以便当地的工作能够密切合作。

如果说苏羽是“胜战取攻”的韩信,饶漱石似乎就是“抚民、发工资、不停供粮”的萧何。一军一政,一前一后,都表现得很好,贡献很大。

这年7月,华野为了配合刘伯承、邓小平的晋冀鲁豫野战军进攻大别山,奉毛泽东之命火速分兵三路,甚至打了两次消耗战,即南马、临朐。总部的几位负责人有不同意见。

苏宇签署了给中共中央和华东局的单独呼吁。毛泽东回电安慰他“安心工作,鼓舞士气,再战”,并把华野主力交给苏羽指挥,以便他能去鲁西南配合刘邓作战。

华东局书记饶漱石似乎看到了一些蛛丝马迹,立即回复苏羽,向毛泽东汇报,说他“在二十年的革命战争中,为党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还很有见地地告诉他:“74师被歼灭以来,你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从眩晕中恢复过来了。我们非常怀念,希望珍惜。”

这年10月15日,致电陈毅、苏羽,指示“术师学指挥很有必要”,并乐观估计“在一定时期内,术师、李都要接受军事指挥训练”。

他安排陈毅、苏羽集中指挥华野主力经营中原,山东境内的东兵团则交给饶漱石指挥。但是,毛泽东也知道,饶漱石的军事履历不长,“学战指挥”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东部兵团实际上是由中央军委和他本人直接指挥的。

1948年5月,毛泽东突然决定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调任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任副司令员,担负“建立华中军区、华中局勤工作”的责任,苏羽接任华东野战军职务。苏羽深感意外,他一次次卑微。毛泽东最终保住了陈毅在华野的地位,但人们还是不得不去中原军区。苏雨泽成为华野代司令员兼政委。

陈毅没有做好这次组织调整的准备,后来直到毛泽东催促,他才离开华野。临走前,陈毅的客户给周恩来带来了一条短信,短信中写道:“我明天要西进,无意留兵,希望以后能随军入川。”。陈毅的传记《向中原扩散》中说:“这一决定的实质是陈毅实际上是从华东调过来的,解除了他对军队的指挥权——军权”,“陈毅不禁感慨于此”。

另一本传记《老兵心目中的陈毅元帅》记载了他突然被调往中原的原因:“中央有人说:‘陈毅在山东,很多能干的干部没有充分利用起来。他自己带了很多东西,但是这些东西都没有做好。“而且这个人和饶漱石关系密切。”

饶漱石和苏羽合影

“此人”指长期栽培饶漱石的刘少奇。前不久,饶漱石奉命到西柏坡参加由刘少奇主持的中央工作委员会会议,并与他共度了近半个月。

这些组织调整的原因,不仅陈毅不知道,专注于战斗的苏羽也不知道。

3.饶漱石奉毛泽东之命,协助苏羽调整华东野战军内部关系

1948年5月,陈毅离开华野总部后,苏羽与饶漱石的直接交往也增加了。

为了给苏羽打一场大仗提供更多的便利,毛泽东把山东兵团交还给华野司令部指挥,并致电饶漱石等人说:“下一步在谭震林、许尤氏的作战体系由陈毅和苏羽决定。”饶漱石缓解了军事指挥压力,对后勤组织得心应手,反应灵敏。五月十五日,与张、急调五个团,补充苏羽在华野的主力。

当时华野主力的很多家属都留在山东后面,前面的战士都很关心。苏宇决定成立华东女子干部学校,安置这些家庭,让他们“各有专业功能,培养成为未来的建筑人才”。

他和即将离职的陈毅联名给饶漱石打电话,提出了这个想法。饶漱石很快着手创办这所学校,几个月后,华东女子大学开学了,校长是张赟。

1948年9月,指挥华野返回山东的苏羽正在准备淮海战役时,战役的筹划和指挥任务更加艰巨;华野三路重聚,山地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也客观存在,加强政治工作刻不容缓。毛泽东要求苏羽召开干部会议,“统一战斗意志,调整内部关系”。

这时,除了小西北野战军彭担任司令员兼政委外,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配备了政委罗荣桓,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配备了政委。只有华东野战军由苏羽担纲代司令员兼政委。

毛泽东知道苏羽缺少一个合适的政委来帮助处理内部关系,指挥环境又不好,所以他打算让陈毅回到华野来帮助苏羽。陈毅因故不能来后,毛泽东立即想到了饶漱石,他9月份刚参加中央会议,正在回鲁路上。

饶漱石是华东局书记、华东军区政委。广义来说,他是华东军区和华野全军的政委。毛泽东打电报给他:“去华野前委后,你可以帮忙工作一段时间。”饶漱石很快赶到曲阜华野总部,第一次和苏羽在同一个总部合作。

10月5日,华野前委第二次扩大会议正式召开,各师及以上将领参加,苏羽作为前委代理书记主持会议。

饶漱石在传达中央九月会议精神时,批评了济南战役中的个别情况,华野说:“中央对各兵团服从中央领导有一定的认识,多次指示全军服从苏羽同志的指挥。但是有些同志造成了无纪律无政府的现象,不尊重前委的领导,不听苏羽同志的指挥。”他强调:“中央指示华野前委召开这次会议,开展反对无纪律无政府状态的斗争,加强纪律,保证胜利。”

随后,各纵队、师主要领导进行了批评和自我评价。华野司令部还处理和教育了一两个有自由主义倾向的纵队司令。

为了防止“军阀主义、本位主义”的重新出现,避免将华野司令部视为“西线兵团”的山头主义行为,苏羽决定在饶漱石的协助下,对原山东兵团进行整编。

原山东兵团管辖7纵、9纵、13纵,但苏羽将其主力9纵与原外兵团的10纵互换,即新山东兵团管辖7纵、10纵、13纵,而9纵如1纵、3纵、4纵、6纵、8纵,以及山东省的中南纵队,则直接归华野司令部管辖。

在随后的淮海战役中,山东兵团的编制虽然还在,但已经和原来的山东兵团不一样了;此外,司令员许因病继续离岗,在副司令员、政委谭震林的指挥下,整个兵团被完全编入华野的整军。

在这段时间里,因为饶漱石暂时驻扎在中国的战地指挥部,苏羽在报道毛泽东的作战消息时也要求他签一个联名。因为在党内地位高,他还把它列在自己面前以示尊重。两者之间有许多直接的联系。苏羽不久率军南下作战后,饶漱石让警卫员接送他要上学的孩子。前饶漱石警卫荆玉川晚年回忆说:“饶漱石和苏玉很好。苏宇的孩子小龙在八一小学。我会在周日和周六去取,周一再送回来。当时苏羽和他的爱人在前线。”

10月23日,苏羽下达淮海战役预备令后,仍在济南处理各项事宜。毛泽东不放心,就发电报,指示:“苏坦不要在济南逗留太久,济南的一切问题,都由蜀师处理”。

苏羽立刻开始移交工作。没想到,就在他准备走的时候,毛泽东突然批评了他。

10月30日,饶漱石接到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发来的电报,称“华野前委书记对于实行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反对军队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反对经验主义、游击战争的不良作风,事前事后不请示,没有表示态度,没有说明理由”。他向饶漱石解释说:“你是华东军区和华野全军的政委。现在指示你传达中央的意图,处理这个问题,并期待电报的结果。”

接到毛泽东的指示后,饶漱石立即与苏羽进行了交谈,并建议给毛泽东写一份检讨报告。

此时军事形势紧急,苏羽没有时间静下心来重写报告,而中央规定首长必须亲自书写。他不得不对饶漱石说:“这个检讨报告迟早要做的。让我们等到我们完成这场战斗。”

10月31日,苏羽率领华野司令部奔赴前线,饶漱石留守济南处理后勤等事务,与苏羽、华野司令部分离。此后,苏羽给中央军委或邻近中原野战军的电报中,再无饶漱石的联名。

4.饶漱石负责后方事务,全力支持苏羽的前线作战

饶漱石并不负责野战军的事务,但他非常负责华野的后勤补给,与苏羽的往来电报更多。

11月6日,淮海战役第一天,饶漱石致电中共徐州市委,告诉苏羽等人“徐州市委由华野前委直接领导”,让徐州地下党配合野战军作战。第二天,苏羽得知国民党军队已撤出新浦、海州、连云港,立即致电饶漱石,向毛泽东报告,建议华东局派人组织领导接待,饶漱石立即作出安排。

不久,根据战场需要,苏羽向华东局建议。一是仍在华东军区的渤海纵队集结待命;二是淮海区地方部队抽调三个团充实华野12团;三是华东后方调集的新兵集结台儿庄补充兵力。饶漱石不仅迅速回复,还决定从胶东抽调7个骨干团补充野战军主力。

华东野战军包围杜集团后,苏羽向饶漱石求助,因为“部队日夜连续作战,经常吃不下油和盐,非常疲惫”。

他打电话给毛泽东,告诉华东局,建议“华东局和军区的领导应该给参战部队一份礼物。平均每人可获得5包香烟和半斤猪肉,举办一次聚餐,恢复体力”。饶漱石回答说完全同意,是军委决定的。

战斗结束后,苏羽率领华东野战军休整,准备渡河作战。饶漱石组织华东慰问团奔赴一线,向华东、中原野战部队和前民工表示慰问。慰问组除携带大量慰问金、慰问信和慰问品外,还携带华东军区艺术团、华东平剧团等剧团。苏宇出席慰问组在徐州召开的慰问大会,接受横幅,并代表华东野战军发表讲话。

饶漱石、陈毅、苏宇在上海入口的主席台上

1949年10月开国大典前后,苏羽当选为散叶代表团团长兼首席代表,之后首次当选为中央军委委员。饶漱石也第一次成为军委委员,在苏羽之后排名第四。

1950年8月,华东军区与第三野战军合并,饶漱石任华东军区和散叶政委。此时他已经有了野战军政委的名号,但激烈的战争早已结束,距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快一年了。苏雨泽已调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因病赴莫斯科治疗。回国后,他被调到总参谋部。事实上,他离开了华东军区和散叶,与饶漱石几乎没有交集。

5.在饶漱石事件中,苏羽一开始很震惊,最终也深受其害

1953年夏天,政治上如火如荼的饶漱石、高岗突然暴露在“分裂党”的活动中,很快就失去了自由。

次年1月,华东局书记、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召集苏羽、谭震林、张定成等人开会,传达饶漱石错误的内容。一周后,中共中央组织召开饶漱石座谈会,由邓小平、陈毅、谭震林主持,苏羽奉命参加会议。

大家发言后,苏羽也从他们口中透露,饶漱石曾提出“以粟代陈”,并谈及一件事:“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合并时,饶漱石多次告诉我:‘陈毅现在还负责,以后主要责任还是你来承担。’"

他说:“中央决定职责,你饶漱石说了算?为什么要在饶漱石许愿?这完全是一种拉拢我的手段。”

他还说,他“抵制饶漱石的错误政策。淮南黄花塘事件不同师的同志不清楚。回来含糊地说,陈将军反对政委制度。我的问题不多,但对饶的领导还有阻力,比如发展根据地、对敌作战、整风。”。

苏羽认为饶漱石不懂军事。“他是一个学者,当有一点小麻烦时,他非常紧张和惊慌。我们的具体战斗行动是抵制他。”

苏羽谈及与饶漱石保持正常工作关系的原因:“当时他是华中局唯一的领导,很难明确反对他。在政治上,他是个伪君子。当时中央信任他,我们只服从。”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饶漱石的问题被烧了,很快就牵扯到了自己身上。

在1955年3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一个重要的议题是批判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陈毅、邓小平、谭震林、张定成、刘伯承、苏宇等人分组批评饶漱石时出席会议。

会上有人过分、不切实际地批评苏羽,因为饶漱石在战争年代提出“以粟代陈”,后来“抵”陈毅于中原军区,与饶漱石的关系“亲密”。他们试图将苏航喻为饶漱石,但苏喻并不知情,只是实事求是地做了一些解释。刘伯承提醒后,他警觉起来。

今年4月1日,陈毅在北京饭店主持“华东同志座谈会”,继续就“饶漱石与苏羽的关系”集体“帮”和“批判”苏羽。

苏羽被迫作出检讨,解释自己过去与饶漱石的工作关系只是正常,实事求是承认对饶漱石“缺乏应有的警惕”。这时毛泽东也信任了苏羽,他终于“过关”了。

当树想安静的时候,风不会平息,暴风雨很快就会再来。

1958年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前后,苏羽突然被批判为“反党反领导的极端个人主义者”。其表现之一是与陈毅“交恶”,主要依据是“宽严相济,反陈”,是饶漱石的“帮凶”。1943年,他在黄花塘批判陈毅,把他赶走。

苏宇解释说,他只参加了两次黄花堂会议中的一次,而且“赶走陈毅”的时候他不在黄花堂。但主办方认为,苏羽走在了前面,打了很多胜仗,为饶漱石提供了“安全稳定”“批评陈毅”的环境,“间接支持”了饶漱石。

苏羽最终被免去参谋长职务,调任新组建的军事科学院担任副院长,并被限制接触军队。“错误”也口头传达给了军团级和地方地委。

溅到他头上的“脏水”已经循环了很久。1979年10月,苏羽愤慨地说:“听说有人还说饶漱石在1943年赶走了陈毅同志,我支持饶漱石。这完全没有根据。我想这就是我1958年批评造成的恶劣影响。”

但直到他去世10年后,中央军委才公开为他平反,说:“1958年,苏羽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评,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这是历史上的错误。这个观点也是中央军委的意见。”

1975年3月,饶漱石因病去世,9年后的1984年2月,苏羽也去世了。他们过去的起起落落已经成为冰冷却永恒的历史。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二战战机 二战时期的十大最烂战机下一篇:卡扎菲儿子 卡扎菲被枪杀后 他的8个儿女都去了哪里 下场如何

文章评论